甘為人梯,休寧一位教師堅守大山34年

2020-12-24 安徽網

一副厚厚的眼鏡,一身質樸的衣裝,習慣性雙手插在上衣的口袋裡,駐足在教室門口,面帶笑容地看著教室裡朝氣蓬勃的孩子,給人留下略顯佝僂的背影。三十多年的從教經歷,使得「教師」這一職業沉穩、慈愛的氣質,早已在吳國安身上有所沉澱。

今年54歲的吳國安是休寧縣山鬥中心小學的一名老師。「他是一個有才的老師。」這是辦公室裡其他老師對吳國安的評價。從起初村小的小學教師、夜校「掃盲班」的成年教師到現在的幼兒教師,34年來,吳國安不斷轉換身份但始終紮根鄉村,行走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

回望過去 責任與苦難並存

1986年,從師專畢業後的吳國安被分配到黃山市休寧縣山鬥鄉下面的村小任教,「有一人一校的、還有三四個老師一個學校的。」與山鬥鄉的中心小學不同的是村小裡學生少、條件差,20歲的他,幾乎負責學校所有學生的語文、數學課。「以前的條件哪有現在的好,那時候都破破爛爛,連窗戶都沒有,搞塑料膜往上面一貼,冬天都冷死了。」回憶起以往的經歷,吳國安略有些感慨,「大概到2000年之後,條件才好了起來。」曾經崎嶇難走的山路也給老師們帶來了不少困難,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走路或騎車是他們僅有的選擇,有些老師為了不耽誤學生上課,周日便來到學校,提早做好準備。

當時,除了白天上課外,吳國安還需要負責晚上「掃盲班」的課程。來上課的基本都是三四十歲的村民,面對從未上過學的他們,吳國安只能從基本的名字開始教起,再到日常的漢字,就這樣一步步、一點點地教授。

掃盲結束後便進入到「普九」階段,村裡所有適齡兒童都需要入校上課,這其中不乏一些殘疾的、精神有些問題的孩子。「來上學的孩子都是鄉裡鄉親,大家信任你,才把孩子交給你。」對於這些需要照顧的學生,吳國安更是盡心盡力,除教授知識外還需要照顧他們在學校的一切活動。

立足現在 付出與收穫滿滿

後來,村小的學生越來越少,直到最後學校被撤併,老師們也被重新安排到了其他地方。8年前,吳國安離開村小來到山鬥中心小學任教,主要負責幼兒教育。山鬥中心幼兒園附屬於山鬥中心小學,園區內只有一個班級,每年招生大約在20人,大多為當地2-4歲的兒童。

「要對小朋友的心理進行掌握,他愛好什麼,你的課就把知識滲透到活動中去,他就喜歡。」提及幼兒教育,不善言辭的吳國安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尤其是關於日常生活的題目,小朋友反應速度都非常敏捷,有時候都超出我的預想!」說到此處,吳國安仿佛不再是一位教師,更像是一位以自己孩子為驕傲的家長,臉上洋溢的笑容,是滿滿的成就感。

對於從教34年的吳國安來說,「教孩子」是他最為擅長的事情。辦公室裡新來的老師在遇到問題時也會向他討教,在調整教學進度、分析不同年級學生接受能力和學習水平、為教學計劃提出建議等方面,吳國安都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新老師更快成長。

除授課外,吳國安還需要負責園區內四名外村孩子中午就餐的問題。每天下課前幾分鐘,他會提早來到山鬥中心小學的食堂,為小朋友們打好午飯,並照看他們吃完午餐。

展望未來 擔憂與希冀同在

談及山鬥中心小學的未來,吳國安陷入了沉思,「再過10年,這裡學生不太多了,老師也會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從10年前的500人到現如今的100人,鄉村小學的生源越來越少,即便是每年招生時會打電話勸說當地的孩子來山鬥中心小學就學,可最終還是會有不少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更遠的鎮上就學。

「鎮上學生多,老師教不過來,效果也不一定好,而鄉村小學學生少,老師上課時可以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吳國安認為與鎮上的學校相比,鄉村小學並不是沒有優勢可言,但鄉村小學的未來還需要更多的年輕人來建設,而他能夠做的就是繼續紮根,繼續奉獻。

鄉村教師是農村教育「活的靈魂」,是農村學生睜眼看外面世界的「第一面鏡子」。在鄉村小學人才流失嚴重的今天,吳國安依舊選擇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鄉村教育的第一線,作為一名為教育事業衝鋒陷陣的「老革命家」,繼續發光發熱。

三尺講臺,三寸筆,三千桃李,三十餘載堅守鄉村。甘為人梯,託起山裡孩子的未來,燃燒青春,照亮鄉村教育的明天。他,就是人民教師吳國安。

文/戚夢媛 圖/劉偉龍

相關焦點

  •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常見的主要是97年的版本和08年的修訂版本。這一部分知識點難度不大,以理解為主,在學習時可結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區分。接下來,我們以08年修訂版為例進行講解。1.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
  • 鄉村教師白樹德堅守山區40餘載 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1987年,白樹德被調到離左家村3公裡外的南陽勝學校擔任教導主任,兩年後轉為公辦教師。在上下班途中,每當遇到下大雨,他總會護送五六個孩子蹚過兩條河道。到了冬天,天黑得早,他還要護送孩子們經過一片亂墳崗,直到孩子們安全回家。2003年,白樹德擔任左家學校校長。
  • 重慶女教師大山堅守16年:就剩一個老師,只要有一個學生我就在
    重慶女教師大山堅守16年:就剩一個老師,只要有一個學生我就在。重慶酉陽板橋鄉水車水庫村小學,塗婭是孩子們心中的「塗媽媽」,我在這個村子裡堅守了16年,既是老師也是後勤,她說她從小在農村長大,很了解孩子們的痛苦。這兩天,塗婭和孩子們的談話在網上持續發酵,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 《光明日報》刊登貴州銅仁堅守大山33年的女教師優秀事跡,看哭了!
    一個村莊,一個農村女孩,一份堅守,貴州銅仁女教師杜典娥把人生最美好的33年奉獻給了大山深處的孩子…… 歲月流逝,不變的是對孩子們的愛
  • 綜合素質常考點-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08版)是雲南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的常考知識點,每一年都會有一道案例分析題和四道選擇題,佔總分值的15%,可見其重要性。下面就為各位備考的小夥伴作知識點解讀:(一)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愛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
  • 木裡河上的「溜索」醫生 大山裡堅守奉獻 30 年
    木裡河上的「溜索」醫生 大山裡堅守奉獻 30 年     □陳興國 本報記者 何勤華  8月6日一大早,木裡縣博科鄉衛生院院長陳正清就背起藥箱出門了。
  • 特崗教師的奉獻與堅守
    資料照片  圖③: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肖莊子完全小學,特崗教師翟小飛給孩子們上體育課。  新華社記者 王 民攝  數據來源:教育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簡稱「特崗計劃」)始於2006年,每年公開招考選聘數萬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貧困縣農村學校任教。
  • 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
    它是教師職業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係的行為準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考點二:教師職業道德的構成【多選題】教師職業道德主要包含教師職業理想、教師職業責任、教師職業技能、教師職業作風四方面,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師職業道德體系。
  • 山東省昌樂二中舉行2020年開學典禮暨教師節慶祝大會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9月10日上午,山東省昌樂二中在西操場隆重舉行2020年開學典禮暨教師節慶祝大會活動。趙豐平總校長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他首先向現場來賓和全體師生致以誠摯的問候,對2020級新同學的加入表示歡迎,向全體教師表達節日的祝福。新學期,趙校長從感恩、成長、責任三個方面對孩子們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提出了希望與要求。第一,要學會感恩,感恩是偉大人性光輝的基本要素,感恩就是一粒智慧種子成長的沃土,要做一個好人,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會感恩的人,感恩偉大的國家,感恩父母,感恩學校。
  • 【節日速遞】教師節: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教師節的來源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在中國近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 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教師王維超:堅守鄉村教育36年
    宿遷網訊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是54歲的鄉村教師王維超,是「宿遷市最美教師」之一。在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中學的崗位上,他堅守了36年,用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守護著鄉村教育,照亮了孩子們的讀書路。18歲那年,王維超得知泗陽縣招聘鄉村代課老師,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應聘了,如願以償成為桃果源中學一名數學老師。
  • 「希望能用我的這份堅持和堅守,帶領更多的山裡娃走出大山」
    今年23歲的胡婷婷兩年前畢業於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英語教育專業,2019年9月,通過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教師考試,成為湖北省保康縣歇馬鎮小學的一名英語教師。由於歇馬鎮所有小學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這使英語老師成為「稀缺資源」,為了讓山裡娃學到英語,2019年秋季開學後,剛走上講臺的胡婷婷除了完成歇馬鎮小學英語教學任務以外,還主動接手歇馬鎮羊五教學點英語教學任務。羊五教學點距離歇馬鎮小學18公裡,位於海拔近千米的歇馬鎮羊五村,是一所山區「微小學」。目前,該教學點有3名平均年齡57歲的教師和3個班19名學生。
  • 三十九年的堅守——記富源縣中安街道海坪小學尖山校點教師殷國權
    跨進教學點的小院子,走到窗戶旁,一名頭髮斑白但精神矍鑠的教師正在為孩子們上課,他就是堅守偏遠山鄉39年的殷國權。他就這樣跨進了校門,成了一名民辦教師。當時,尖山校點的教學條件非常艱苦,只有兩間低矮的土屋,還是危房,但他克服了一切困難,紮根鄉村教學,一幹就是39年。走上講臺,就是大半輩子的付出由於教學點地處偏遠山區,交通閉塞,殷國權十幾年如一日到10多公裡以外的地方去背教材。
  • 用教育讓夢想飛躍大山|教育|夢想-原創觀點-川北在線
    用教育讓夢想飛躍大山時間:2020-12-21 15:32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很難想像這樣一段激情澎湃的口號出自一所地處偏遠的女子高中。
  • 用堅守託起大山的希望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04 特別關注_ 雲南...
    是她,讓1804名貧困山區女學生走出大山、走進大學;是她,用愛心和智慧點亮了貧困山區女孩子的人生夢想;是她,用堅守託起大山的未來和希望。     張桂梅心裡裝滿孩子們,從來沒有她自己,長時間帶病超負荷工作讓她的身體越來越差,所有關節貼滿了止痛膏藥,走三步就得歇一歇,可她關愛、記掛貧困山區孩子的心卻從未歇一歇。
  • 「深山紅燭」向宏佳——二十四載堅守三尺講臺
    楷模名片   向宏佳 1974年生,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採花鄉採花中學英語教師。1996年大學畢業後,他紮根深山教書育人24載,幫助500名山裡娃走出了大山,用執著和堅守書寫了一名鄉村教師的情懷。先後獲得全國德育先進教師、全國百佳鄉村英語教師、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宜昌楷模等30多項榮譽。近日,他獲評2月至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從五峯縣城出發,到向宏佳任教的採花鄉採花中學,要翻越3座大山,150多公裡的山路,開車要3個小時。  12月3日,在經歷了一路的冰雪、泥濘與顛簸後,我們見到了向宏佳。
  • 讓1804個女孩走進校園,走出大山,「傳奇校長」張桂梅也曾萬念俱灰
    2002年,作為一名普通的山區教師,孑然一身、無兒無女的她立下了這樣的誓言:「我想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山裡的女孩們讀書,讓她們走出大山……」張桂梅和所有的女高老師們,用12年的堅守,和分秒必爭的拼搏,幫助1804名女孩靠知識改變了命運!
  • 「鋼鐵戰神」失去左腿仍堅守鄉村課堂9年,他希望孩子們都能走出大山
    吳凱,淮安市盱眙縣仇集中學一名平凡的「80後」山區教師。
  • 全國「最美護林員」: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紮根大山,慶元吳曉青榮獲全國「最美護林員」稱號——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來,慶元林場隆宮林區主任吳曉青堅守在大山深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只為守護好這片鬱鬱蔥蔥的山林。在不久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全國「最美護林員」名單中,吳曉青榜上有名,他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護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