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與社會有諸多不同,不僅在於生活環境,日常制度,還有做人做事的區別。參軍入伍,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夠有所建樹,更沒有人希望甘於人後。很多戰友渴望留隊並紮根軍營,但有少數人成功了,更多的人卻失敗了。歸根結底不是在於自身不夠努力,而是本身與軍營「兼容」度不夠高導致。軍營環境中,以下3件事,參軍後千萬不要做,務必牢記。
一、不要「背後」說別人,管住自己的嘴
參軍以後,所有戰友都生活在連隊「大家庭」。人員高度集中,小到幾十人,大到數百人。每天朝夕相處,同吃同住同訓練。一日生活中,溝通是必要的存在。面對軍營生活苦與累,戰友之間相處時,必然會有所「感想」,有想法時和自認為關係好的戰友私下裡聊聊天,發幾句牢騷,說幾句抱怨的話,發洩鬱悶和不滿,屬人之常情,但天底下確實沒有不透風的牆。
戰友之間溝通與交流是必要存在的,因為這能加深戰友之間的感情,拉近和戰友之間的關係。但千萬不要「頭腦發熱」,該說的不該說的一併拿出來和其他戰友交流。尤其是背後討論他人的話,更加不能說。連隊生活範圍本就不大,生活密度又高,可能「前邊兒」剛說完,用不了多久全連戰友人人皆知。尤其是針對班長和老兵的話,假如傳到本人耳朵裡,難有「好果子」吃。任何時候都要記住,管好自己的嘴。
二、不要「斤斤計較」,要有容人之量
戰友之間,是「家人」也是兄弟姐妹。當兵後在訓練生活中難免有一些「磕磕碰碰」,只要不是違反原則,超出底線的事,都不要去斤斤計較。軍旅生涯時間實在太短暫,一些「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小事,千萬不要盯住不放,因為這樣做不僅破壞了戰友情,更不利於戰友之間的團結,有時候「吃虧是福」有道理的。
參軍後,看待事情站的角度要高,望得要遠,儘量培養自己要有廣闊的胸懷。當達到這個程度時,會發現看人、看事非常明了,這就是「格局」。只有具備了大胸懷和大格局,才能看穿事情的「本質」,心才能靜,才能懂得放過別人,幫助別人,才能讓心情保持美好。任何時候都要記住,要有容人之量。
三、不要「指手畫腳」,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當兵後,所倡導的工作作風是「撲下身子、放下面子」,讓自身能融入軍營的環境。讓自己能動起來、轉起來,實實在在的幹起來。入伍前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家庭成長條件也不一樣,無論入伍前是企業的高管,還是父母「捧在手心」的那個人,入伍後所有的事情必須都要親力親為,而不可指手畫腳。在社會上再有錢,權力再大,父母再疼,這些參軍以後都沒用,任何一項都不可能成為「指手畫腳」的資本。
參軍後,一定要認清自己所處的環境。明白自己當兵到底為什麼?自己的夢想,參軍的初衷,軍營成長的規劃。空閒之時要多捋一捋,找到自己所站的準確位置,不跑位更不要越位。
軍營是特殊之地更是成才之地,當兵的人要熟悉軍營的環境和成長的「主旋律」,順應部隊「成長之道」,按部隊要求辦事,領會透軍營「習俗」。只有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才能真正地實現參軍後的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