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與外族和親時,大多選用「冒牌」公主,難道不怕對方發現嗎?

2020-12-15 小野聊國學

眾所周知,古代的遊牧民族對於中原的王朝來說,一直都是一個心頭大患,由於遊牧民族經常會侵犯中原的百姓,經常會造成中原王朝的經濟損失,同時也會導致中原王朝的發展受阻。因此,和親就成了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緩和雙方緊張局勢的重要方式

「和親」這種政治手段,有的時候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國家興衰的關鍵。在唐朝,和親的公主就不在少數,但是也出現過很多並不是皇帝親生的女子,被當作是公主送去偏遠的遊牧民族地區和親,唐朝統治者這麼做,難道不怕對方發現嗎

從人情上講,唐朝時期的帝王當然會出現不捨得自己的女兒,去偏遠的苦寒之地受苦,因此,有的時候會用「假公主」來和親。「假公主」的意思就是皇帝的養女或者是皇帝臨時認的「義女」

從639年,唐太宗將侄女弘化公主嫁給吐谷渾諾曷缽開始,唐朝一共送出了17位和親公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冒牌「公主。她們都是皇帝的宗女或者養女,比如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文成公主,就不是唐太宗的親生女兒,而是唐高宗李淵堂侄,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另外,金城公主、永樂公主也都不是當時皇帝的親生女兒。

那就會有人產生疑問,唐朝將這些並不是皇帝親生女兒的公主送給其他國家,被發現以後,難道不會招致戰爭嗎?

從唐朝的歷史來看,並沒有出現過因為和親公主不是皇帝親生女兒而導致的戰爭

首先,公主並不僅僅是皇帝女兒的稱號。有的宗室女子也會被稱為公主,諸侯的女兒也可以被稱為公主。和親政策中所說的將公主送去,說的並不是將皇帝的親生女兒送去和親

即便是要前去和親的公主和皇帝並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只要皇帝當下將她認作了「義女」,那麼這個女子的身份從此以後就一定是公主了,畢竟當時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所說出來的話就是真理,是沒有人懷疑的。這個女子一旦身份成為了公主,待遇也肯定是和真正的公主一樣的,這樣看來,是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也不是非常重要了。

除此以外,皇帝的親生女兒都是在皇宮中長大的,從小就是嬌生慣養的,只要公主的夫婿讓公主有些不滿或者生氣,這對於皇帝來說都是大事,畢竟是自己從小呵護長大的親生女兒。而這些嬌生慣養的公主一旦在偏遠的苦寒之地受了苦,無疑是會讓中原的王朝挑起戰爭的

而宗室的女子或者皇帝認的義女,相比於皇帝真正的女兒會更加順從,也不敢特別放肆。因此,那些藩屬國王對於這類的女子可以說是更加中意,既得到了中原王朝駙馬的名頭,又不用擔心公主會在自己的藩屬國中過於放肆。

即便是「冒牌「的公主,那也是中原王朝親手送出去的,在戰爭發生的時候,還是要擔心和親公主的安危的,如果皇帝對這個和親公主不管不顧,無疑會引來百姓的質問

當然,最重要的是,和親只是一種政治手段,既然和親可以解決一些有衝突的問題,娶的到底是誰其實並不是很重要的,你們說是不是呢?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和親公主大多不是皇帝親生,被聯姻的外族為何裝不知道?
    和親一直是古代王朝和他國結束戰爭的一個有力途徑,這裡的他國,大多都是外族或者邊境國家,比如匈奴和吐蕃。歷史上最著名的兩次和親就是漢朝的昭君出塞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都為王朝贏得了發展的機會。但同時,公主和親也變相的增強了他國的實力,因為隨行的還有大量工匠技師,將原本屬於中原地區的技術傳播到了他國。
  • 唐代共14個和親公主,13個都是假的,難道就沒有哪個接盤俠發現?
    唐朝籠絡邊境政權的方式主要表現為和親,即將自家的閨女嫁給對方做老婆,既鞏固了親屬關係,又佔了一層長輩的便宜,不虧。唐代歷史上共有14位參與和親的公主,然而其中13個都是冒充的,都是假公主,都不是唐帝的親女兒,難道那些「接盤俠」們都沒有發現嗎?我們簡單梳理一下14個公主的簡歷。
  • 為何唐太宗要用公主和親來換回這個被俘的大唐外族將領?
    有唐朝的使節從薛延陀部回來,向唐太宗稟告了契苾何力用刀割下左耳誓不叛唐。唐太宗流著眼淚命令派出使節,告訴薛延陀首領真珠,唐太宗願意把女兒新興公主嫁給他,換回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是何許人也?唐太宗為何願意嫁公主來換回他呢?唐朝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偉大的王朝,其顯著的特點就是包容性。
  • 古代皇室和親為何都是公主遠嫁,而不是娶外族公主?原因很致命
    和親,也被稱為」和戎「」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統治者與外族或者外國出於各種目的而達成的一種政治聯姻,通常都是古代中原王朝找一個「公主」遠嫁蠻夷,但是細心的小夥伴們就發現了,貌似幾千年的和親史上都是中國公主遠嫁,而不是迎娶外族公主,這究竟是為何呢?
  • 古代為什麼只見公主遠嫁,不見中原王朝娶外族女?
    提到和親,我們就會想到,往往是中原王朝的公主嫁到異族去,結成聯姻,起到政治上的安撫的目的。 和親起源於漢朝,第一位公主是漢高祖將公主嫁了出去。老劉也很無奈,詢問自己的大臣有什麼辦法,大臣說我們不能以正面抗衡,那麼可以從以聯姻的的方式,先暫時安撫對方。漢高祖接納了建議,將公主嫁了過去。 在漢之後的隋唐,也時常有公主嫁到外國,達到和親的目的。但是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非得是我們將公主嫁出去,為什麼不能將別人嫁出去,或者娶一位外國人做妻子呢?
  • 一位和親公主的戲劇人生
    她還帶了香料,除了可以用在身體和衣物上,沐浴時也可以派上用場,有些還可能是催情藥。這些香料大多原產自印度,沉香和麝香的混合香可令公主吐氣如蘭。離開長安之前,太和公主學習了一種新式舞蹈————胡旋舞。表演這種舞蹈的通常是粟特女子,她們身穿緋紅與綠色相間的衣服,飛旋於小圓毯上。太和公主尤其喜愛龜茲音樂,將來在可汗的宮殿中她可以繼續享受這個樂趣,還能彈奏鑲金的箏。
  • 白登之圍 公主和親的目的 第一個留下名字的和親公主和女詩人
    秦始皇時,蒙恬率30萬大軍佔領河套地區,把匈奴驅趕到陰山以北,並在河套屯兵,修長城、直道,防止匈奴南下,那時的匈奴還是分散的小部落,不能發動對中原王朝的大規模侵擾。 回到長安,大家商量對付匈奴的辦法,一個叫劉敬的提出了和親的辦法,就是把漢朝公主嫁給單于,雙方結為兄弟之國,以長城為界,互不侵擾。劉邦是和親制度的始作俑者,在以後的朝代都有和親,目的就是求取和平或拉攏小國勢力,從漢開始,中原王朝只有宋、明沒有和外族和親,蒙元、滿清都有和親。
  • 唐朝公主的地位比其它朝代公主的地位要高嗎?
    在封建統治社會下女子都是學習這些的,而公主作為皇家女子中的貴族女更是不可少的。但是在唐朝,很多女性在家裡面都是要讀書學習的,不過,數字號明白很多道理,尤其是唐朝更是出了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唐朝的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甚至於在政治方面都有女性的一席之地,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韋後、安樂公主,這些都是手握重權的女人們,自然可以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 冒牌康熙女兒在法國當了三年公主,只因中國熱傾倒巴黎上流社會
    然而康熙皇帝為了國家利益,還是不得不將藍齊兒遠嫁和親給準格爾的大汗葛爾丹。真實的歷史上,康熙共有20個親生女兒歷史上,康熙康熙帝玄燁一生共育有20個女兒,其中8人長大成人,獲得公主的封號,這八位公主大部分也如電視劇裡藍齊兒一般為了國家和親蒙古。
  • 在古代有幸成為公主,想必權力是你觸手可及的存在,但真的如此嗎
    在古代,公主就意味著能為所欲為了嗎?不完全是這樣的,我們拿處於唐朝時期的公主們舉例,發現大多數的公主們都面臨一個窘境——宗室聯姻或者和親,但和親以及聯姻的「公主」們真的是自願的嗎?顯然並不是,這些舉措都是為當朝社稷考慮而做出的一步路。既然不能犧牲其他的利益,那就犧牲一個看似不打眼的「公主」吧!
  • 百年嫁六位公主,西漢和親:打不贏的仗,化作和親公主的眼淚?
    中國公主的和親歷史,從西漢開始。這和當時的國力現實情況是分不開的。西漢王朝建立時,窮得很。開國皇帝劉邦的儀仗隊,要找幾匹毛色相近的白馬拉馬車,都沒有辦法湊齊。民間百姓的窮苦就更不要想了。到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和親政策前期主要是針對匈奴人。但是從細君公主開始,西漢的和親對象開始轉向烏孫。這和國內的政策也有關係。漢武帝繼位,決心徹底解決匈奴人的問題。第五次是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在位,選擇細君公主聯盟烏孫。這一次和親對象留下了姓名。細君公主也是宗室女,是因為和親才冊封為公主。
  • 公主和親路上意外懷孕,就地建起一個國家,因孩子父親身份免死
    在我國古代時候,尤其是在漢朝的時候,公主和親的事情是比較多的,為了維護國家的穩定,邊疆的安穩,有的朝代就會把公主嫁到其他的部落和親,以維繫兩國的穩定,歷史上最有名的和親公主就是文成公主和王昭君,歷朝歷代的和親公主,結局都是比較慘的,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公主,和其他的和親公主相比
  • 公主和親到蒙古後,為什麼大多無法生育?蒙古有一讓人難以接受的惡習
    卻也有諸多身不由己,即便有心上人,即便不想離開父母雙親,但君命不可違,國難當頭時必須面對和親這一步。和親僅僅犧牲一個女人,但可以節省人力、物力,有顯然利大於弊,皇帝有再多不舍,但終究還是會選擇這一計。據小編了解,公主和親到蒙古之後,大多數的公主都是無法生育的,這到底是為何呢?小編在查閱資料終於搞明白而來,只是因為蒙古有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惡習,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這個和親公主有多慘?不僅國破家亡,新婚之夜被丈夫斬首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歷史上,為了與少數民族和睦相處,朝廷為了與蠻夷部落和睦相處,一般採取和親的方式。比如我們所知的唐朝下嫁吐蕃的文成公主、漢朝王昭君出塞的漢朝王昭君給漢民族政權帶來了長期的穩定與繁榮。但在中國歷史上,並非所有公主和親王妃都能過得如此平安、幸福,也並非所有公主都能過得如此悲憤、同情,她們的遭遇可謂可悲、可憎。這位先生,我們所說的,不僅是下嫁他國,而且是在新婚之夜被他丈夫一刀殺死。這個人也許誰也沒有聽說過,她就是宜芳公主。那她是什麼出身?歷史上稱她為楊氏,唐室出女。
  • 古埃及特有的「和親」政策
    古代的和親,作為一種常見的外交手段,一般是指兩國統治者為了政治或者軍事目的,採取的對外聯姻的政策,例如唐朝的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的聯姻。兩國的和親不僅能給雙方帶來和平,還能促進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因此,不僅是古代中國,古埃及也有一樣的政策,但卻有與眾不同之處。
  • 漢朝公主和親路上意外懷孕,孩子出生後就地建一國,孩子是誰的?
    從這條絲綢之路上也走出去了不少為了國家和平與安定而去和親的公主。而今天要講的這位和親公主的故事雖然離奇,但也被她的子嗣和當地的百姓們代代相傳,載入了史冊。 據推斷大約在公元1世紀前,漢朝派出了一名公主,前往波斯國與波斯王子成親。公主的和親隊伍剛剛走到西域邊境,也就是喀拉蚩峽谷這一片區域,就遇上了波斯王國的兵匪之亂。
  • 歷史上第一位公主和最後一位公主是誰?第一位被腰斬的公主是誰?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對君主之女的稱呼或封號不詳,不過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稱秦始皇之女為公主。 據記載秦始皇有十個女兒,但是大多也是無記載的,比如秦始皇的長女嬴元嫚,但是沒有什麼記載,只有個封號是華陽公主。
  • 古言女主文,可甜可鹽和親公主VS又野又欲小狼崽!
    古言女主文,可甜可鹽和親公主VS又野又欲小狼崽!小說:馴狼作者:一隻小火腿類型: 原創-言情-架空歷史-愛情進度:連載中風格:正劇視角:女主簡介:[可甜可鹽和親公主VS又野又欲小狼崽,HE]錦繡深宮嬌養十五年,南平公主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遠離故土,和親高原。曾經的豆蔻情愫,貴為天子掌珠的矜持,都不得不拋到腦後。
  • 古代女子喜歡穿裙子,難道不怕弄髒嗎?其實我們被電視劇騙了多年
    古代女子這麼喜歡穿長裙,而古代地面又沒有瓷磚這種東西,難道不怕弄髒嗎? 而且,電視劇裡這些女子還經常穿著長裙上街,一路走下來,簡直就是給街道做免費環衛工作,難道這些穿裙子的古代女子就這麼缺心眼嗎?
  • 不遠萬裡送去和匈奴和親的公主,為什麼很少生育子嗣?都怪這陋習
    後來,劉邦為了阻止匈奴的繼續進攻,才在無奈之下,選擇了用公主和親。和親公主很少有子嗣當然劉邦雖然武力不行,但是劉邦還是有腦子的,不然也不能打敗項羽,穩坐皇位了,他用公主和親,自然不是只為了阻止匈奴的腳步,他自然還有更進一步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