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韓愈早晨上了奏摺,下午就被貶8000裡外,一首唐詩寫盡心酸

2021-01-09 老張侃詩詞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高。無論是唐詩還是古文,都有精彩之作,一句「天街小雨潤如酥」寫盡春日之美,一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更是流傳千年,成為為師者的標準。

但是這樣一個詩人,仕途卻很糟糕,一直到50歲的時候才勉強在朝廷內站穩腳跟。但是兩年以後因為一件事,他早晨上了奏摺,下午就被貶8000裡外,仕途受到重大打擊。唐憲宗好佛,決意將佛骨迎入宮中祭拜,韓愈極力反對,寫出了著名的《諫迎佛骨表》。唐憲宗為之大怒,下令將其貶往距離京城8000裡之遙的潮州。

52歲的韓愈年過半百,一片忠心受到如此待遇,苦心無人理解,寫下了這首令人心酸的唐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首唐詩題目是《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左遷」指的是被貶潮州,「藍關」指的是今日的藍田,是韓愈去往潮州的必經之路。「侄孫湘」指的是韓湘,乃是韓愈族人。這首唐詩是詩人被貶走到藍關時遇到韓湘一同前往被貶之地時所寫。

開篇就寫自己這一天的遭遇,可謂從天上到地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早晨的時候上了一封諫書,晚上的時候就被貶8000裡外,其中苦澀很是讓韓愈傷心。

此時的韓愈應該很清楚,唐憲宗本是要殺他的,只不過裴度等人的求情才讓他得以有生還機會。但是這8000裡路程,對於這個年過半百的老人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此後寫詩人的理想,寫詩人自己的拳拳之心。韓愈本想糾正皇帝的錯誤,避免一切對朝廷有不良影響的事情的發生,即便是身體衰老又能算得上什麼呢?赤膽忠心,由此可見一斑。

但是這樣的忠心耿耿是要付出代價的!「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漫天大雪和雲彩連接在一起橫擋住秦嶺山脈,何處才是我的家鄉?今天的藍關大雪紛飛,阻擋了馬匹的前進,什麼時候才能到達被貶之地呢?

想起路途漫漫,一路艱險,詩人的內心也已經做出了最壞的打算。「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我知道你隨我前來,也知道我這一路兇多吉少,我其餘的家人都還沒有趕過來,正好我若抗不過去,你正好能幫我處理了這身後事!

從「肯將衰朽惜殘年」的忠心到「好收吾骨瘴江邊」的悽涼,韓愈的內心經歷了什麼樣的痛苦!這樣心酸的唐詩因為情真意切,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名氣。值得一提的是,唐憲宗對於韓愈的忠心還是有體諒的,後來很快就被轉移到其他地方上任,而在6年以後,韓愈的人生也得以圓滿落幕。

至於這首唐詩,帶有韓愈的品格,帶有韓愈的真情實感,帶有特定歷史事件的背景,得以在文學史上廣泛流傳。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早晨朝堂進諫晚上被貶千裡之外,韓愈這首唐詩七律可謂字字泣血
    韓愈的唐詩創作也有經典之語,比如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千古流傳,很好地體現了韓愈的詩歌才華。但是要說到他最具代表性的唐詩,當屬這首和歷史、和他自己命運密切相關的七律之作: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 韓愈一首名詩,但第一句,許多人就讀不對
    韓愈曾經堅決反對皇帝把佛的舍利骨,迎到大內加以供奉。他寫了一封奏章,語言特別犀利。他毫不留情地說,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他還舉了許多皇帝的例子說,這些皇帝信佛,但是並沒有帶來什麼好運,很多還短命死掉了。
  • 韓愈一首令人感慨萬千的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韓愈,唐朝最為傑出的詩人之一,字退之,河南河陽,「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他對於唐詩的發展,可以說是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尤其是他在古文運動方面,更是做出巨大的貢獻。當然可能大家對於韓愈,還是比較喜歡他的散文,對於他的詩,可能倒並不是那麼了解。
  • 被貶潮州後,韓愈鬥魚又抗洪,在此地呆了短短8個月後千古留名
    韓愈才學高深,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貶了,但已經52歲的他,一身子老骨頭,實在是不想再被折騰了。他幾次寫信給憲宗,苦訴自己年老體弱,一不小心就會折在這裡,希望皇帝能調走自己。那他是怎麼被貶到這裡的呢?趙芾《萬裡江山圖》當年三月,韓愈抵達潮州。嶺南之地,韓愈並不陌生,36歲那年,同樣因為上疏奏摺他被貶至連州洋山(今廣東),但韓愈並不是很喜歡這裡,誰又喜歡一個瘧疾易發之地呢?
  • 韓文公走馬牽山:819年韓愈抗洪日記,記潮州那年的水災
    韓愈才學高深,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貶了,但已經52歲的他,一身子老骨頭,實在是不想再被折騰了。他幾次寫信給憲宗,苦訴自己年老體弱,一不小心就會折在這裡,希望皇帝能調走自己。
  • 韓愈:不虛南謫八千裡,贏得江山都姓韓
    韓愈的潮州之行,是他人生的貶謫之旅、苦難之旅,可對潮州人民而言,卻是一件幸事,一種福分。 他最終也在潮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朝奏夕貶 命運多舛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薦讀」唐詩極簡史:29首巔峰唐詩,重溫大唐盛世289年
    王勃六歲就能寫文章;九歲讀顏師古注的《漢書》,作《指瑕》十卷糾正其錯;十六歲幽素科及第授官,成為朝廷最年輕的命官。天才與時運,把王勃推上了「初唐四傑」頭把交椅的位置,卻馬上就因為《鬥雞賦》和私殺官奴連跌幾跟鬥,不但賠上終身的仕途,甚至連累父親被貶到偏遠的交趾做縣令,公元676年,王勃到交趾探望父親,途中驚悸溺水。這一年他才27歲。
  • 唐詩閒讀:「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後來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韓愈寫詩說:「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即是這個原因,聖旨一下,必須立刻出發,像是囚徒,被監視在規定時間到達規定地點,誤期或走錯路,另有罪責。好在,劉禹錫不像老年韓愈那樣拖家帶口,他年輕,這一年他只有三十四歲。因此,千裡行程對於劉禹錫來說,也還好說。第二道旨意,是十一月收到的。
  • 詩聖詩仙都寫過嶽陽樓,關於嶽陽樓的唐詩你喜歡哪一首?
    這是一首遊記詩,李白晚年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辛遇大赦放還,途徑洞庭湖,寫了不少詩歌,這是其中一首,這時候李白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義,和自己分享快樂和喜悅,雁兒高飛,帶走我的憂愁,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在嶽陽樓上住宿、飲酒,好似在天上雲間一般,一杯接著一杯,暢快無比。
  • 韓愈:剛柔並濟的生命韌性,成就不凡的人生
    生母不可考,原本官N代的家族,3歲時,時任秘書郎的父親韓仲卿去世,韓愈轉由兄長韓會撫養。9歲那年,兄長因受牽連被貶,沒多久便病逝。韓愈只能隨寡嫂,於藩鎮割據戰火紛飛的年代輾轉至宣城,在困苦與顛沛中長大成人。 生活艱難,卻培養了韓愈堅韌的意志力,讀書十分勤勉。十四歲開始,他每天背記數千百字,不久就把六經百家的學問都窺測了一個大概。
  • 韓愈晚年結識一高僧後,真的信佛了嗎,韓愈:我一成不變!
    韓愈被貶潮州那一年已經五十一歲,大半輩子都反對佛教的他,果真轉變了信仰嗎?其實這只是以訛傳訛。首先,《新唐書》和《舊唐書》根本沒有提及此事,只記載韓愈的好友柳宗元等人熱衷於佛教。其次,在韓愈的一些書信裡提到過他和大顛的交往,此外還有柳宗元的一封書信,都能證明韓愈接受佛教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 韓愈的風骨,敢直接上表對剛皇帝,卻也招來佛門對他的詆毀
    在法門寺裡有一塊展板,裡面展示的是我國唐代著名文學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的作品《論佛骨表》。在這篇文章中韓愈以事明理,從古到今,由遠及近,用一系列史實作證,讓歷史事實說話。對比鮮明,環環相扣,從而起到振聾發聵、引人深省的作用。著文時,由於義憤在胸,故不僅義正辭嚴,說理明晰,而且感情激越,語言尖利,格調雄壯,文勢奔放,不失為一篇值得稱道的排佛力作。
  • 韓愈的《晚春》與《春雪》都寫了雪花,可以看出比喻和擬人的妙用
    前言 前幾天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韓愈《晚春》與《春雪》寫雪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其實韓愈的《晚春》詩有兩首,其《春雪》詩至少有三首。結合題主的問題,基本可以判斷,這裡是指其中的兩首七言絕句。
  • 韓愈一首寫早春的千古名篇,卻被說用詞不當,說得還挺有道理
    唐詩之輝煌,是古今共識,正因為其光彩奪目,致使宋、元、明、清之詩黯然無光,只能破而求變,誕生出了詞、曲、小說與之抗衡,但無論如何,始終掩蓋不了唐詩的光華。許多名句,我們耳熟能詳,諸如「春眠不覺曉」、「離離原上草」等句子上至耄耋老翁,下至黃口兒童,都能吟誦而出。晚唐的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文水平,亦是上乘,並且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唐詩裡的風花雪月
    唐詩裡通過寫意象來表達詩人的情感,託物言志是常用的手法。讀了多了,也希望通過唐詩裡的風花雪月做一個總結:一、風唐詩中以「風」為意象詩歌很多,一年四季有春風、夏風、秋風和冬風,李嶠的「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膾炙人口,現在小學生都能背誦;「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人生得意後的風光滿面;「竹林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是夏夜暑熱詩人心靜自然涼之感;「風急天高猿嘯哀,
  • 一首唐詩,一首宋詩,異曲同工,各得其妙,寫盡了童真童趣
    所以,文學史上留下了正在垂釣的蓬頭稚子的形象,有了學人拜新月的幼女的一席之地,也讓今天的人們看到了那個「忽然閉口立」的牧童,正傍桑陰學種瓜的乖孩子……中國詩詞大會某期節目上,出現了兩首充滿了童真童趣的古詩,在點評嘉賓的講解下,令人心懷嚮往,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
  •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兩度被貶,韓愈真的認命了麼?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韓愈上書《論佛骨表》,力諫唐憲宗,應燒毀佛骨,不再沉迷佛事。惹得憲宗勃然大怒,要將其處以極刑。經眾人求情,韓愈被貶潮州。他在路上遇見了侄孫韓湘,發出了「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的感嘆。在唐朝中後期黨爭不斷,稍不留意就會被打擊,被貶更是家常便飯。
  • 百代文宗韓愈,常寫詩贈朋友,是想增進友誼還是想炫耀才情?
    歷史的需要,遲早總會找到它的實現者;這回是來得相當及時,就在杜甫逝世的那一年(770年),韓愈已經三歲了。韓愈(768—824),世稱韓昌黎, 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葉燮在《原詩·內篇》中說:「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
  • 吃貨蘇軾:一路被貶一路吃,用一生寫就「舌尖上的宋朝」
    要知道,做吃貨能做到寫書立傳這份上,並且還流傳千年的,中國除了蘇軾,沒有第二個。之前對蘇軾的印象僅僅停留在語文課本上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或者「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從未對他有過更深入的了解,直到看了一部叫做《歷史那些事》之《在下東坡,一個吃貨》的紀錄片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個豪邁的大文豪還有這麼可愛、有趣、吃貨的一面呢!
  • 清朝詩人鄭板橋一首詠雪詩,其意境不輸於唐詩,寫得非常唯美
    其實除了唐詩之外,各個朝代 ,那都是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詩人,有一些詩人的詩作,同樣的也是寫得非常不錯,例如宋詩也就有很多充滿哲理的詩作,不過今天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清朝詩人鄭板橋的一首詠雪詩,其意境不輸於唐詩,那便是《山中雪後》,同樣的寫得非常的唯美,很是值得一讀。《山中雪後》清代:鄭板橋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