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一個營為何讓日軍兩大師團鎩羽而歸,秘訣就在於繳獲的貨物

2020-12-24 小超越綺晴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2210,閱讀約5分鐘

1939年7月12日,日軍第109師團,第20師團進犯山西晉城,企圖進攻消滅八路軍和國民黨晉綏軍兩大主力。

8月29日,八路軍115師344旅團687團在偵察中獲悉,日軍第20師團團長牛道中將計劃於30日上午率團從高平向長治進發。吳新泉政委當即命令一營打伏擊戰消滅敵人,並指定善於打硬仗的一連擔任主攻任務。伏擊地點為高平縣赤巷村北面的東倉河。

29日夜,部隊從樹蔭鎮出發亮光,一個接一個,天剛亮到達赤巷村東山腳下,躲在田間地頭待命。

營長付春早帶領連排長翻越東山,站在山脊緩坡上察看地形。

最後決定選擇山脊西側100米延長線的高地作為伏擊陣地,並對重機槍的安放和各連的協同作戰進行了具體安排。

連長周文奇率部進入前沿陣地,布置各排任務,設置輕機槍火力點,構築工事,調度隱蔽觀察哨。

這裡是一大片高粱地和玉米地,制高點距離東倉河岸邊約30米和150米。

8月的山區,正午驕陽似火,莊稼葉片豔陽高照,無風。伴隨著大地蒸發的悶熱氣浪,實在讓人難受。戰士們蹲在散兵坑裡,渾身是汗,靜靜地埋伏著,耐心等待。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中午11點多,仍不見日軍蹤影。

過了一會兒,營偵察排便衣班長何向春向周文奇報告:「營長通知,發現有200多鬼子從高平縣城過來,他們的尖兵即將進入貴連陣地西側。」

接著第二排哨兵也緊急報告:「在陣地西側200米處發現100多名武裝日軍。」周文奇立即命令各排做好戰鬥準備。

當時,陣地西邊來了兩名日軍和兩名便衣漢奸,各推一輛自行車,大搖大擺地走著。後面距離50米左右,有100多個全副武裝的鬼子,還有30米。10多匹棕色大洋馬背著6門山炮和多個彈藥箱,隨行的還有30多門火炮

之後100多米間隔著騎著卡其色蒙古馬的20多名騎兵衛士,緊隨其後的是騎著棗紅色海洋馬的10多名軍官,得意洋洋地東望西望。

走在後面的是10多名手持戰刀,手槍,皮包的軍官,還有20多名日軍和幾名身著偽軍服裝的群眾,趕著10多匹馱著軍需物資的大洋馬,騾子和毛驢。

那時塵土飛揚,吃喝之聲,馬蹄之聲,鞭笞之聲,

騾馬的叫聲和金屬的撞擊聲合二為一。

敵人完全進入我埋伏陣地後,「砰」的一聲槍響,營長下達了進攻命令。

此刻,槍聲齊鳴。第一排兩挺輕機槍擋住了從東面騎蒙古馬的衛兵。第三排兩挺輕機槍切斷了西側的錨退路。第三排兩挺輕機槍居中,用交叉火力掃射騎馬行走的日軍軍官。

排炮,手榴彈,手榴彈交織成一張火力網,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

日軍突然遭到我的襲擊。沒有前進或後退的道路。末端和末端都被切斷了。一片混亂。沒死的逃到乾涸的河灘向我軍射擊。

有兩個騎馬的軍官尖叫了一會兒。10多名分散的日本騎手靠攏後,以「品」字形向我一排陣地衝去。3排長王猛和指揮戰士用輕機槍組織交叉火力,阻擊來襲之敵,將日軍打得天翻地覆。兩名帶頭的日本軍官在我方陣地前200米處被擊斃。

面對山前驚慌失措的敵人,周文奇果斷命令三,六,九班衝鋒。

40多名勇士,分成6個突擊組,迅速跳出工事,從制高點衝向乾涸的河灘,喊著「殺」衝向日軍,先是手榴彈,後是刺刀刺大刀斬,與敵人展開白刃戰。

日軍傷亡慘重。一些軍用物資,衣物和彈藥被擊中起火。整個河灘煙霧瀰漫,閃爍閃爍。爆炸聲此起彼伏。地動山搖,山川幽谷響應。但日軍仍頑強抵抗,毆打20餘名官兵組織衝鋒。

在8分鐘的戰鬥中,我軍勇士奮勇拼搏,展現了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六班副嚴復刺傷了一名敵人,卻被側敵刺傷臀部。排長陳海山衝上前去,將敵人刺死。

9班兩組包圍7名敵軍官進行戰鬥。鬼子拼死掙扎,大聲叫喊。勇士們勇往直前,奮力拼搏。他們尋機刺傷三人,殺死兩人。

一名軍官瘋狂反擊,被三排副隊長夏金洲刺死。另一名軍官負傷逃跑,被一塊石頭絆倒。餘唐迅速追上,將其刺死。他順手贏得了一支手槍和一把戰刀。

這時,一名裝死的日本軍官突然拿著軍刀爬上來,朝夏金洲砍去。老夏迅速用槍管擋開了槍,然後舉起槍託殺敵,拿下了手槍,錢袋和戰刀。

有的敵人以馬屍為掩體,英勇作戰。戰士張大王上去,揮舞大刀殺死了一個敵人。他自己也被敵人擊中,英勇犧牲。

看到戰友犧牲,班長張慶和一怒之下向頑敵扔了6枚手榴彈,高舉大刀高喊:「共產黨員跟我衝,殺了日本鬼子!」他帶領突擊班再次進入敵群,用槍砍死日軍2名,偽軍1名,偽軍5名投降……

在日軍近衛軍到來之前,我營指揮所已發出藍色信號彈,命令部隊撤出戰鬥。後發之敵不知我軍何去何從,只好一邊收屍,一邊炮擊赤巷村東山。大家嘲笑日軍收屍隊,鳴放禮炮祝賀我軍取得戰鬥勝利。

在這場漂亮的伏擊中,死傷日軍官兵200餘人,繳獲戰馬30餘匹,俘虜偽軍5人,繳獲槍枝彈藥,辦公用品一批,機密文件一箱,其中有20師團籤名的大太陽旗1面,小太陽旗4面。

據犯人供述,日軍師團長牛刀前晚已前往長治,躲過了厄運。而被我擊斃的軍官大多是該師總參軍需部的軍官,其中不乏幾位著名軍官。

雖然八路軍在這次戰鬥中只出動了一個營,戰鬥規模不大,但從繳獲的文件中,卻有一個很大的驚喜--其中有敵人的一些重要機密情報!這使八路軍迅速掌握了反「掃蕩」戰鬥的主動權,為國民黨友軍提供了寶貴的敵情。最終,來勢洶洶的日軍第109師團,第20師團遭受重挫而失敗,粉碎了日軍分割太行山根據地的陰謀。之後與友軍共同作戰,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

相關焦點

  • 八路軍中的「鐵帽子」部隊:繳獲了日軍鋼盔,憑什麼不用?
    我們看現在的影視劇,絕大多數情況下八路軍都是清一色的布帽子,這就比較臉譜化了。其實當時華北地區的八路軍,即便是主力部隊也有不少是罩著白頭巾的,而繳獲了日軍鋼盔之後,也是會使用的。 為什麼強調後面這點呢?因為現在不少人以為八路軍繳獲鋼盔是不用的。為什麼有人會有這種想法呢?一方面是影視劇中很少體現這一點,另一方面是相關的圖像資料比較少。
  • 抗戰時,八路軍經常繳獲很多日軍皮靴,但為何他們很少穿
    八路軍在敵後戰場同日寇展開激烈較量,並繳獲日軍大量物資,如日軍的皮靴。當時八路軍繳獲日軍大量皮靴,為何不見他們穿過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個紀律問題。雖然說,繳獲日軍的物資相當不容易,但是八路軍有自己的紀律,一般在繳獲之後都要將這些東西如實記錄,並且交給上峰,由上面統一分配。
  • 八路軍自製蓋亮炮的由來:繳獲的日軍九二式步兵炮
    前面說過了,抗戰時期八路軍繳獲大炮不容易,特別是九二式步兵炮,因為威力能摧毀碉堡,而且重量輕攜帶方便,日軍也很重視,還專門規定了在抵抗不住時炸毀大炮的命令。但是在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單拐村,卻誕生了我軍歷史上的第一門大炮——「蓋亮號步兵炮」,它是仿製俘獲的日軍九二步兵炮的結果。
  • 為何八路軍戰士都情願穿手工草鞋,也不穿從日軍那裡繳獲的皮靴?
    平心而論,在史實上的抗日戰爭並不像某影視劇所描繪的那樣,小鬼子到中國來一個死一個,來兩個死一雙,在當時,舊中國是非常貧窮軟弱的,所謂的正規軍國民革命軍的綜合戰力也不能同早期的日軍相提並論。八路軍戰士再來說日軍,他們所穿的鞋,幾乎都是大皮靴,強度與舒適性,全都比草鞋好。在抗戰時期,我軍打勝仗時,肯定會有一定的繳獲的,可是,為何在普通部隊中,幾乎很少看到有戰士穿著大皮靴呢?
  • 抗戰中,八路軍的386旅,為何成了日軍要專打的隊伍呢?
    電視劇《亮劍》中有一個畫面,前來找李雲龍決戰的日軍坦克上貼了「專打三八六旅」標語。此事究竟是事實還是劇情虛構?對此,筆者專門拜訪過386旅的老兵,也查閱史料進行過考證。得到的結論是,不僅是我們的戰士這麼說,日軍也這麼說,甚至是日軍的戰史也予以確認。那麼,他們為何成了日軍要專打的隊伍呢?
  • 策應平型關大捷,斬首日軍指揮部,八路軍的騎兵隊還有哪些傳奇?
    在抗戰時期,日軍的騎兵在華北平原來去自如,用遊擊戰術襲擾後方,曾一度給抗日根據地帶來不小的麻煩。在一些熱播好劇裡,也有對這一歷史的反映。如抗戰連續劇《亮劍》,日軍騎兵戰鬥力兇悍,讓八路軍很頭疼。在好友丁偉的幫助下,八路軍獨立團長李雲龍組建了一支騎兵連,連長是69軍騎兵團老兵孫德勝。
  • 八路軍遊而不擊?120師平原地區連續包圍,殲滅日軍吉田大隊
    日軍很快得到了120師轉移的情報,但是情報不太準,以為八路軍在該地區兵力不過2000多人,於是決定出兵掃蕩這股匯集的八路軍。4月20日,日軍第27師團的吉田大隊800多人和50多偽軍,分乘50多輛汽車,攜帶兩門山炮,以及滿載彈藥、給養的80餘輛大車,浩浩蕩蕩的從滄州開到了河間縣城。
  • 八路軍明明物資短缺,為什麼情願打草鞋,也不穿繳獲的日軍皮靴?
    當時的八路軍,條件更是艱苦惡劣到了一定程度,抗日神劇只知道胡編亂造,說八路軍拿包子當手榴彈,還把瓜果蔬菜當靶子練槍法。這樣的神劇太不尊重當年的八路軍戰士們了。
  • 八路軍初期如何補充武器?神頭嶺用長矛搶步槍,1人刺殺11個日軍
    那麼八路軍到底是如何繳獲補充的呢?抗戰初期,八路軍主要同日軍作戰,由於日軍極為兇悍,即使被包圍也會頑抗到最後一槍一彈,戰鬥激烈持久,因而在戰場上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很難。據徐向前回憶,第一二九師在長樂村戰鬥(一一五師六八九團參加了戰鬥)中"消滅日軍1500多人。
  • 抗戰時期,我軍缺衣少食,為什麼卻很少有人穿繳獲的日軍軍服?
    當時,我們的八路軍條件非常艱苦,可謂是缺衣少食。雖然處在這個情況下,八路軍卻很少有人願意穿繳獲的日軍軍服,這是什麼原因呢?在諸多抗日劇中,我們總是會看到八路軍身穿破破爛爛的軍裝。在無形之中,補丁裝已經成為八路軍的標誌性特徵。八路軍的條件艱苦,缺衣少食也是眾所周知的。八路軍如此貧窮,為何仍堅持不穿繳獲的日軍軍服呢?
  • 八路軍的一個團被日軍打散之後,誰承想,竟為自己留下禍端
    在抗戰時期,由於在兵員的素質上和武器裝備以及軍用物資的差距上面,在國民黨面對日軍的時候,一旦被擊敗,往往就是一潰千裡。但是八路軍卻不一樣,哪怕遇到在艱險的情況,仍然會臨危不亂。就像曾經劉伯承常說的一句話:我軍是打不垮的。歷史上有一個一場著名的戰役叫做忻口會戰。在這場戰役之前,國共合作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讓戰鬥力極強的坂垣師團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 戰鬥中一個日軍會發多少子彈?看完數據才知道,為何抗戰如此艱難
    《戰鬥中一個日軍會發多少子彈?看完數據才知道,為何抗戰如此艱難》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我軍往往需要數倍於日軍的兵力才敢同日軍正面交戰,甚至數倍於日軍的兵力也不一定有取勝的把握。
  • 戴鋼盔的八路軍?這不是拍抗戰劇,而是真實的歷史畫面
    紅軍時期,我軍曾繳獲過鋼盔,並裝備了一些精銳部/分隊。如長徵中的幹部團即是如此,每人一長一短兩支槍,還有繳獲的鋼盔,辨識度很高。 而在紅軍警衛團組建時,針對一些戰士希望到前線殺敵的想法,葉劍英曾專門開會稱警衛團應該叫鋼盔團。當然,這個鋼盔團不是指的裝備鋼盔,而是形容警衛團可起到保護頭腦的重要作用。
  • 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八路軍「白刃格鬥英雄連」
    其中第118團第1營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營」榮譽稱號。第118團第8連被中央軍委授予「老山英雄連」。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白刃戰格鬥英雄連這個榮耀是怎麼來的,1940年8月份,中國共產黨指揮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以下簡稱八路軍)對日軍華北方面軍展開破襲戰,也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
  • 日軍打散八路軍一個團,國民黨幸災樂禍,記者:打了敗仗讓人佩服
    但在前線坐鎮指揮,時任八路軍師長的劉帥卻堅定地認為這是日軍的調虎離山之計,他們不會正面突攻新關,而是會將兵力優勢集中在新關以南的石門,如果不加強布防的話,石門就太危險了,造成的後果也是難以想像的。所以我軍這一個團的兵力很快就遭到重創,被迫退防到附近的山林間打遊擊,與組織上失去聯繫,而敵戰區的司令長官黃紹竑在聽說這件事後,還專門給劉帥打來了電話,虛情假意的慰問了一番,話裡話外極盡嘲諷,說什麼我軍是打遊擊戰的行家,但這次一個團的兵力竟然被日軍打散了。
  • 神頭嶺伏擊,繳獲的日軍地圖把路畫錯了,劉伯承:粗心害死人
    抗戰的時候,國內流傳著一種說法,中國人勘測出來的地圖,錯誤百出,而日軍繪製的軍用地圖,既精確又詳細,不管是八路軍還是蔣軍,在繳獲戰利品的時候,都盼望拿到一份日軍作戰地圖。但事實上,日軍的軍用地圖也有錯誤,比如在著名的神頭嶺伏擊戰中,八路軍使用的繳獲日軍地圖就有問題,地圖上的一條路畫錯了位置,到現場踩點的八路軍的偵查員也不細心,沒有發現紕漏,要不是劉伯承親自到現場勘查,恐怕八路軍就不是打勝仗,而是要吃大敗仗了。
  • 八路軍對日軍騎兵大隊的十面埋伏陣
    前文講到,八路軍既然出動,那就是儘量集中優勢兵力,爭取打殲滅戰。在1942年5月13號,日軍五一大掃蕩已經開始近半個月的時間時,八路軍晉中軍區22團左葉團長,調動了當時無極縣附近絕大部分兵力,設下了真正的十面埋伏。
  • 36萬人的八路軍,裝備680支衝鋒鎗,這些槍怎麼來的?
    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後,這批衝鋒鎗便可能裝備在了115師,也有可能在留守陝甘寧的部隊中。 而據全面抗戰剛開始時120師和129師的武器統計,這兩支部隊中也是有裝備衝鋒鎗的。
  • 日軍突然偷襲,八路軍堅守待援,反打得鬼子潰不成軍!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日軍突然偷襲,八路軍堅守待援,反打得鬼子潰不成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慶陽鎮是蘇北的一個大城鎮,東北安徽的基地面積。它面對北,南和西的Su河。它發展了商業,物產豐富,人口超過1000戶。皖東北地區委員會和專門辦公室也設在這裡。長期以來,敵人一直渴望獲得重要的物資資源。八路軍第五縱隊第六軍團的任務是保衛城鎮。
  •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個團兵力多少?一個團800人,下轄5個連
    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曾經出現過一個相當特殊的編制——將主力團縮編成「小團」。事實上這種選擇也是當時的無奈之舉,在日軍的頻繁圍剿下,我國失去了很多抗日根據地,根據地人口損失過半,八路軍的兵力也由40萬降至30萬。為了儘量保存八路軍的有生力量,我軍採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就包括這種縮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