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個時期的高考語文試題中,必有一個令千萬考生抓耳撓腮的語音考查題目。所以,語文老師會不厭其煩地在課堂上強調一些多音字、異讀詞的讀音。比如:參差、確鑿、呆板、說客、顫慄、強迫、軋鋼、骨殖……為什麼?因為這些看起來書寫難度並不大的字,在歷史上讀音卻不斷發生變化。不同時代的人,接受的教育不同,父母教給你一個讀法,老師教給你另一個讀法。所以,很多人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怎麼讀。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字始終存在不同的讀法。
為了規範讀音,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自1957年10月到1962年12月先後發表了三批《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初稿》,並於1963年輯錄成《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對現代漢語的語音規範和普通話的推廣起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語言的發展,《初稿》中原審的一些詞語的讀音需要重新審訂,因此自1982年6月以來,語委會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於1985年12月27日,完成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定稿)重新審定工作,並公布實施。2016年5月發表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徵求意見稿)。所以,我們今天學習普通話,大約要以《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版)為準。
相對於1985年版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版主要有以下變化,這是我們每個讀者尤其是高考學子需要特別注意的。
第一,可以概括為送福利,即多讀變統讀,之前的多音字統讀為一個讀音了。比如:顫,只讀chàn,不讀zhàn了,之前的「顫慄」、「打顫」分別寫成「戰慄」、「打戰」;頸,只讀jǐng,不讀gěng了,「脖頸子」要寫成「脖梗子」;螫,只讀shì,不讀zhē了,「螫人」要寫作「蜇人」;最大的福利要體現在「血」上,從此以後,「血」只讀xuě,不讀xuè也不讀xiě了;另外還有以下統讀字。
葛只讀gě,不讀gé了;
紀只讀jì,不讀jǐ了;
芥只讀jiè,不讀gài了;
靡只讀mí,不讀mǐ了;
蕁只讀xún,不讀qián了;
杉只讀shān,不讀shā了;
葚只讀shèn,不讀rèn了;
薰只讀xūn,不讀xùn了;
殖只讀zhí,不讀shi了。
比較特殊的是「殼」字,除「地殼、金蟬脫殼」中的「殼」讀qiào外,其餘統讀為ké;
應,除「應該、應當」義讀yīng外,其他統讀yìng;
傭,除「傭yòng人」外,都讀yōng。
所以,以後再沒有紀(jǐ)姓了,不知被改變姓氏的紀姓人有何感想。
第二,加負擔,有些統讀字增加了讀音,變多讀了。
剽,不統讀piāo了,「剽竊」讀piáo,「剽悍」讀piào;蔭,不統讀yìn了,「林蔭道、蔭蔽、蔭翳、綠樹成蔭」都讀yīn,「福蔭、庇蔭、福蔭」都讀yìn。
第三,適應新的需要,變一種讀法。比如常見的有:
大伯bǎi子,改「大伯bāi子」了;
一場cháng大雨,改「一場chǎng大雨」了;
粳jīng米,改「粳gēng米」了;
強qiǎng迫,改「強qiáng迫」了;
血暈yùn、暈yùn車,改「血暈yūn」、「暈yūn車」了;
下載zài,改「下載zǎi」了。
第四,一些特殊情況,修訂表作了特別註明,比如:
拜,增加「bái」音,用於「拜拜」。
的,增加「dī」音,用於「打的」。
心廣體胖pán,胖,安舒義;心寬體胖pàng,胖,發胖義。
說,說服,念shuō。說客、遊說,讀shuì。
作,1985年審定為「除作zuō坊外都讀zuò」,這次改為:作揖、作弄、作坊、作死、作踐,都讀zuō;作料,讀zuó;其餘讀zuò。
鑽孔,原有「鑽zuān孔」,這次補充「鑽zuàn孔」。前者表示從孔中鑽過,後者表示用鑽頭打孔。
至於很多人糾結的確鑿、呆板、軋鋼,在1985年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中就已經統讀為確鑿(záo)、呆(dāi)板、軋(zhá)鋼了,而坐騎一詞,根本就沒作異讀詞對待,所以只能讀為坐騎(qí)了。這些變化,有的已經體現在新修訂的《現代漢語詞典》中了。為了不做白字先生,看來是時候買一本新的《現代漢語詞典》了。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