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俄媒文章:美國打擊中企意在維護「全球監控霸權」
參考消息網12月24日報導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2月22日發表題為《針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戰爭是美國繼續不受挑戰地監控你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一種方式》一文,作者為英國作家、政治和國際關係分析人士湯姆·福迪。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越來越擔心中國領軍科技企業進行所謂「監控活動」的潛在可能。但有報導顯示,美國主要關心的是保持自己在數字間諜活動中的主導地位。
過去四年來,川普政府的一個持續主題便是不斷發起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行動。
白宮試圖通過制裁、禁令和出口黑名單對華為等中國企業進行懲罰,同時鼓勵其他國家也以同樣方式避開它們。
尤其是關於華為威脅的報導,西方主流媒體基本上只看表面,幾乎沒有質疑美國的動機。
雖然人們可以說,美國是為自身戰略目的刻意遏制中國科技企業崛起,但如果從另一個視角看問題會怎樣?如果這場針對中國企業的攻勢更關乎美國的間諜能力呢?
這就是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上一篇有趣的新報導可能暗示的情況。
因此,可以說關於中國技術所謂「威脅」的敘述具有兩面性。我們現在處在「數據冷戰」中,這是一場新時代的戰略衝突,其規模和複雜程度遠遠超過美國與蘇聯以往的緊張關係。
儘管美國試圖將自己描繪成全球間諜活動的無辜一方,但實際情況是,美國擔心未來全球技術將由北京主導。這將削弱美國自身的監控能力,而這種能力歷來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因此,它正在散播機會主義偏執情緒,即每一家中國公司都可能「因存在關聯而有罪」。但與其說這關乎中國已經做過的事情,不如說關乎美國自己正在做以及此前做了很久的事情。
數據很重要,因為誰能獲取這些數據,誰就可能掌握一切。「新冷戰」深深浸入網際網路世界。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競爭圍繞的是意識形態主導地位,但現在美國與中國鬥爭是要保持其在數字領域的主導地位。
在這一前提下,必須指出是華盛頓,而不是北京,精心策劃並領導網際網路監控的世界。在「9·11」事件後,網際網路監控的趨勢大大增強。
我們不要忘記,多數大型網際網路企業——例如谷歌、微軟、亞馬遜和臉書網站——都是美國的。它們向美國政府提供數據。個人數據幾乎不可能避開美國的檢查,這使得華盛頓能夠建立覆蓋全球的監控網絡。
顯然,中國崛起為一個日益強大的網際網路和電信產業參與者將自然而然地挑戰美國人的主導地位。
因此,在美國長期主導的一個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它的「威脅」。於是,通過遏制中國的領軍科技企業,華盛頓謀求保持世界網際網路中心的地位,進而保持全球間諜活動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