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脫貧振興必有我 致富奔康領頭雁

2020-12-19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脫貧振興必有我 致富奔康領頭雁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陳光友正在養豬場巡查生豬長勢

&nbsp&nbsp&nbsp&nbsp「還記得2015年脫貧攻堅剛開始時,昝村第一書記在村裡開的首次發展動員大會,他對昝村的區位剖析、發展定位,以及對扶貧政策的解讀、返鄉引領的建議,都說得非常實在,成功吸引了我!」

&nbsp&nbsp&nbsp&nbsp相隔五年多時間,再談到下決心返鄉,雅安市雨城區周公山鎮鎮人大代表、昝村村民陳光友,打開了記憶的匣子。

&nbsp&nbsp&nbsp&nbsp那時的陳光友,已在外發展多年,事業蒸蒸日上。家人對其決定返鄉的想法,有著太多不理解。在他們看來,這意味著他的事業將重新開始,困難重重。

&nbsp&nbsp&nbsp&nbsp不為所動,心懷家鄉的陳光友,最終在2015年舉家返鄉。至2016年,他已分兩次建起總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養豬場。

&nbsp&nbsp&nbsp&nbsp「所有積蓄都投進去了,還欠了20多萬元的外債!」女兒陳小梅透露,至2018年實現年入利潤20萬元目標前,父親未曾添置一件衣服,幾套工作裝就換著穿了3年。

&nbsp&nbsp&nbsp&nbsp致富不忘鄉鄰。正如剛回來時的承諾,數年間,陳光友一直為家鄉和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堅持免費為全村養殖戶提供養殖技術、藥物,積極幫助防病控病;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主動無償提供消毒機具和藥品,對村裡的主幹道、排水溝進行消殺處理等。

&nbsp&nbsp&nbsp&nbsp深刻的記憶,同樣來自今年夏天的持續強降雨災害。

&nbsp&nbsp&nbsp&nbsp還記得那個大雨瓢潑的深夜,陳光友的養豬場有近400平方米被衝毀,損失慘重。從暴雨後恢復重建開始,50多名村民連續一個星期,義務幫助他恢復損毀的養豬場。

&nbsp&nbsp&nbsp&nbsp「我沒啥,現在關鍵要把損毀的橋修起來,用得著的地方儘管開口!」感動中,陳光友對看望他的鎮村幹部說道。橋梁重建開始,他不僅主動捐款1000餘元,更在重建工地上義務投工投勞半個多月。

&nbsp&nbsp&nbsp&nbsp百姓心中有桿秤,陳光友所做也被村民記在心中。不久前,他被選為鎮人大代表,並被評為村致富帶頭人。

&nbsp&nbsp&nbsp&nbsp「這份榮譽也讓我感受到了更多責任。」陳光友說,他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在鄉村振興中,為家鄉發展、村民致富做出更多的貢獻。(雅安日報記者 孫振宇)

相關焦點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廣東紫金縣:產業扶貧讓鄉村振興和脫貧奔康...
    光明網河源訊(記者 孫滿桃)11月3日,「脫貧奔康
  • 【脫貧門道】貧瘠土地產業支撐 助推群眾奔康步伐——記鄉城縣洞松...
    【脫貧門道】貧瘠土地產業支撐 助推群眾奔康步伐——記鄉城縣洞松鄉脫貧奔康路 2020-12-14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贏脫貧攻堅戰(673期)| 海口秀英區黨員王光浩:鄉村振興路上的...
    打贏脫貧攻堅戰(673期)| 海口秀英區黨員王光浩:鄉村振興路上的「領頭雁」 2020-07-09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勤勞能生四季財——仁和區大紙房村群眾致富奔康見聞
    「我家是2015年脫貧的,這些年在政府部門的幫扶下,兩個女兒上學有保障,產業也發展起來了。」王永明高興地說。王永明一家4口,以前全家靠1.5畝耕地為生,十分清貧。2014年,他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扶下,王永明家開始養羊、養豬、養雞,山上也種上了芒果樹。兩個女兒的學費也不愁了。如今,大女兒大學畢業在醫院實習,小女兒讀職高。
  • 傳承匠心,脫貧奔康丨四川巾幗阿西巫之莫,帶你走進彝族繡娘針下的...
    傳承匠心,脫貧奔康丨四川巾幗阿西巫之莫,帶你走進彝族繡娘針下的脫貧故事 2020-04-08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增強履職力 做好領頭雁 --港北區舉辦2020年農村婦女「領頭雁...
    增強履職力 做好領頭雁 --港北區舉辦2020年農村婦女「領頭雁」培訓班 2020-07-12 1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湛江市舉辦「陽光成長 快樂奔康」慶祝 「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
    ,市婦聯、市教育局、市婦兒工委辦、團市委、市民政局、市關工委、市扶貧辦等單位聯合開展2020年湛江市「陽光成長 快樂奔康」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到遂溪縣黃略鎮許屋學校看望孩子們,入戶慰問在幼兒園就讀尚未復學的精準扶貧戶家庭兒童。
  • 廣安區舉辦「勵志自強.脫貧奔康」文化扶貧主題巡演活動
    11月20日,四川省殘聯組織四川省殘疾人藝術團到廣安市廣安區舉行「勵志自強.脫貧奔康四川新聞網消息(廖小兵 張偉 青豔輝)為弘揚時代主旋律,講好扶貧故事,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11月20日四川省殘聯組織四川省殘疾人藝術團到廣安市廣安區舉行「勵志自強.脫貧奔康」文化扶貧主題巡演活動。當天下午,該活動在廣安職業技術學院演藝大廳舉行。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潮州:泡在茶杯裡的「超級產業」
    「脫貧奔康 粵來粵好」網絡主題宣傳活動5日來到潮州,一起探尋精準扶貧如何讓泡在茶杯裡的「超級產業」越來越香。  走進叫水坑村,茶香撲面而來。每當客人來到,村裡人總會拿出好茶待客。近幾年,叫水坑村的整體茶葉品質有了質的提升,而這與潮州市府辦駐叫水坑村扶貧工作隊的扶貧工作關係密切。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走進陂蓬村,看信息科技如何助力鄉村實現...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走進陂蓬村,看信息科技如何助力鄉村實現美麗蛻變中國網財經  作者:跟隨  2020-11-05 11月4日記者跟隨
  • 黃土塬上脫貧奔康,這裡風景獨好
    黃土塬上脫貧奔康,這裡風景獨好 山西呂梁,東依汾水,物產豐饒;呂梁,西傍大河,民風淳樸;呂梁山縱貫南北全境,依然天地之脊骨,賦予了呂梁人大山一般寬厚堅韌、不屈不撓的性格;呂梁的春天,山花爛漫,生機盎然;呂梁的夏天,綠蔭蔽日,涼爽宜人;呂梁的秋天,層林盡染,氣象萬千;呂梁的冬天,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 南粵鄉村釋放振興活力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美麗鄉村建設,農民致富是落腳點。讓村裡人住得舒服、城裡人內心嚮往,帶動鄉村旅遊和相關產業發展,釋放美麗經濟潛能,是廣東美麗鄉村建設的下一個方向。目前,江城區綠蘿產業園輻射帶動項目區周邊農戶奔康致富超過2000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的強力引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三年來全省已創建14個國家級、160個省級、5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主要農業縣實現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覆蓋,形成國家級、省級、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梯次發展格局。
  • 【我的脫貧故事】李興忠:黨的政策好 致富路上跑
    【我的脫貧故事】李興忠:黨的政策好 致富路上跑 2020-12-24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補蚌村的「領頭雁」羅永才
    原標題:補蚌村的「領頭雁」羅永才每當提到勐臘縣勐臘鎮補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永才,補蚌村的村民們就讚不絕口。羅永才始終把黨的召喚作為自己奮勇前進的方向,把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
  • 【七妹動態】凝聚巾幗力 築牢脫貧橋 -- 市婦聯「巾幗脫貧行動...
    兩年來,市婦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不斷強化政治責任,主動擔當作為,全面實施「巾幗脫貧行動」,築牢「五架橋」,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婦女掉隊。一、築牢「智力幫扶橋」,提升婦女脫貧技能全面實施婦女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持續開展「送項目、送技能、送崗位助婦女創業就業基層行」、「巾幗脫貧送技下鄉」等系列活動,舉辦種養殖、家政、手工編織、廚師、電商等技能培訓100餘期,培訓婦女5000餘人,帶動1000餘名婦女實現了就業脫貧。積極組織「領頭雁」參加培訓。
  • 「脫貧攻堅 交通先行」廣河縣:「白+黑」公路 家門口的致富路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為全面展示甘肅交通系統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特別是交通扶貧工作取得的重大進展、典型經驗。12月15日,甘肅省交通運輸廳聯合中央、省屬主流媒體開展的「2020全媒體聚焦交通扶貧主題系列採訪活動」正式啟動。「以前路面坑窪不平,老百姓出行難,車輛進不來,客商不願意來,產品出不去。」
  • 張吉福在天鎮縣住村調研時強調 打贏脫貧攻堅戰 走好鄉村振興路
    月24日至25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吉福深入包聯點天鎮縣住村調研,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持續抓好特色產業發展,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切實把當地特色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品牌、經濟優勢,為決戰完勝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 彝繡技藝培訓 託起5000餘名貧困婦女的脫貧奔康夢
    愛心幫扶120多家省級直屬機關送來愛心訂單「目前,已收到120多家省直屬機關的彝繡產品訂單,源源不斷的訂單,進一步增強了彝族貧困婦女脫貧奔康的信心。通過學習掌握彝繡技藝,讓更多的彝族婦女背著孩子、抱著娃,實現居家靈活就業,有尊嚴地脫貧致富。」
  • 宣漢縣土主鎮:千餘畝巴山紅杏映紅脫貧奔康路
    目前,已種植「巴山紅杏」1000餘畝,成為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的搖錢樹。5月17號,宣漢縣土主鎮「首屆巴山紅杏採摘節」在杏樹村舉行,不少遊客紛紛前來體驗採摘樂趣、分享收穫喜悅。遊客 符天玲:我們剛才也在山坡上去親身體驗了一下去摘這個杏子的快樂。
  • 精準扶貧摘窮帽 腳步鏗鏘奔小康
    五年來,像這樣的脫貧故事在上林不斷湧現。脫貧攻堅成果豐碩,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產業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漲了,房子有了,終於實現了脫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上林貧困群眾描繪了一幅濃墨重彩的幸福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