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明和妻子在打理小蔥。
政府幫,自己幹,勤勞能生四季財。仁和區中壩鄉大紙房村貧困戶在政府幫助下,通過勤勞努力,日子越來越好,摘掉貧困帽子,過上小康生活。
走進村民王永明家,小院乾淨整潔,夫妻倆正熟練地整理、打捆小蔥。「價格高的時候,能賣到5元錢1斤。」王永明說。
王永明夫妻倆的勤勞年復一年:地裡種菜、山上種果樹、家裡養豬,還要擠時間外出打零工。「我家是2015年脫貧的,這些年在政府部門的幫扶下,兩個女兒上學有保障,產業也發展起來了。」王永明高興地說。
王永明一家4口,以前全家靠1.5畝耕地為生,十分清貧。2014年,他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扶下,王永明家開始養羊、養豬、養雞,山上也種上了芒果樹。兩個女兒的學費也不愁了。如今,大女兒大學畢業在醫院實習,小女兒讀職高。
王永明的妻子樊友芬說:「還是黨的政策好,我家現在住的樓房就是2016年享受政府2萬元危房改造補助重建的。現在,家裡種了10畝芒果,地裡種蔬菜,今年收入快4萬元了。」
「要不是今年少聽了一節課,收入還要多2萬元。」王永明說,今年,專家到村裡講授芒果種植技術時,他正外出做泥水活,沒有趕回來。結果沒有掌握好壓花時間和技術,導致芒果座果很低,芒果樹上多的掛了10多個果,有的樹還打了「白板」。「現在,只要打理好地裡的蔬菜、山上的芒果樹,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王永明說。
「有了黨和政府的扶貧好政策,我們現在的日子才越過越好了。」像王永明一樣通過勤勞擺脫貧困的還有萬有祥。村民萬有祥這幾年,通過發展家庭養殖業和種植業,年收入已超4萬元,2017年,他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幾年前,萬有祥一家遭遇重大變故——母親和兒子相繼因病離世,妻子查出患有卵巢癌和高血壓。突如其來的變故壓垮了他,原本就貧寒的家庭變得更加困窘。
2016年,精準脫貧駐村工作組進駐大紙房村,在詳細了解萬有祥家的致貧原因和具體情況後,工作組多番走訪,耐心開導萬有祥,幫助他重新建立起脫貧的信心,結合他家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了多項扶貧幫扶措施:低保兜底、發放醫療補助,讓萬有祥不再為妻子每月的醫藥費發愁,心無旁騖發展產業;發放產業補助資金,用於發展種植業和家庭養殖業;指派農技員,上門為其傳授專業種植養殖技術……
如今,萬有祥家的日子蒸蒸日上,從過去的貧困戶,變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精準脫貧工作中,大紙房村駐村工作組堅持產業發展短期與長期結合,生活幫扶「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帶領貧困戶致富奔康。
村民陸洪芬的丈夫去世得早,她一個人拉扯4個孩子長大,家裡最困難時,大女兒只得輟學回家分擔農活。2014年,陸洪芬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她家其餘3個兒女在教育扶貧政策和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繼續學習,先後考取大中專院校。
「每年開學都會收到幫扶人1000元的生活費,村上的幫扶一年總共有三四千元。」陸洪芬說,現在,學習護理專業的二女兒陳文英即將開始規培,小兒子陳文龍中專畢業後選擇參軍入伍,而三女兒陳文鳳也在2019年考取西華師範大學,一家人徹底擺脫了貧困。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抓教育是大紙房村脫貧攻堅的長久之計。」大紙房村第一書記任曉鈞說,近3年,共發放各類助學金8萬餘元,重點資助大學專科以上學生。目前,全村共有在讀大學本科生4名、專科生7名。2019年全村3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國家脫貧標準,完成脫貧任務。
如今,走進大紙房村,脫貧戶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扶貧政策幫扶下發展產業,用勤勞的雙手致富奔小康。(記者 晏潔 王南楨 文/圖)
【來源:攀枝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