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能生四季財——仁和區大紙房村群眾致富奔康見聞

2020-12-24 瀟湘晨報

王永明和妻子在打理小蔥。

政府幫,自己幹,勤勞能生四季財。仁和區中壩鄉大紙房村貧困戶在政府幫助下,通過勤勞努力,日子越來越好,摘掉貧困帽子,過上小康生活。

走進村民王永明家,小院乾淨整潔,夫妻倆正熟練地整理、打捆小蔥。「價格高的時候,能賣到5元錢1斤。」王永明說。

王永明夫妻倆的勤勞年復一年:地裡種菜、山上種果樹、家裡養豬,還要擠時間外出打零工。「我家是2015年脫貧的,這些年在政府部門的幫扶下,兩個女兒上學有保障,產業也發展起來了。」王永明高興地說。

王永明一家4口,以前全家靠1.5畝耕地為生,十分清貧。2014年,他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扶下,王永明家開始養羊、養豬、養雞,山上也種上了芒果樹。兩個女兒的學費也不愁了。如今,大女兒大學畢業在醫院實習,小女兒讀職高。

王永明的妻子樊友芬說:「還是黨的政策好,我家現在住的樓房就是2016年享受政府2萬元危房改造補助重建的。現在,家裡種了10畝芒果,地裡種蔬菜,今年收入快4萬元了。」

「要不是今年少聽了一節課,收入還要多2萬元。」王永明說,今年,專家到村裡講授芒果種植技術時,他正外出做泥水活,沒有趕回來。結果沒有掌握好壓花時間和技術,導致芒果座果很低,芒果樹上多的掛了10多個果,有的樹還打了「白板」。「現在,只要打理好地裡的蔬菜、山上的芒果樹,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王永明說。

「有了黨和政府的扶貧好政策,我們現在的日子才越過越好了。」像王永明一樣通過勤勞擺脫貧困的還有萬有祥。村民萬有祥這幾年,通過發展家庭養殖業和種植業,年收入已超4萬元,2017年,他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幾年前,萬有祥一家遭遇重大變故——母親和兒子相繼因病離世,妻子查出患有卵巢癌和高血壓。突如其來的變故壓垮了他,原本就貧寒的家庭變得更加困窘。

2016年,精準脫貧駐村工作組進駐大紙房村,在詳細了解萬有祥家的致貧原因和具體情況後,工作組多番走訪,耐心開導萬有祥,幫助他重新建立起脫貧的信心,結合他家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了多項扶貧幫扶措施:低保兜底、發放醫療補助,讓萬有祥不再為妻子每月的醫藥費發愁,心無旁騖發展產業;發放產業補助資金,用於發展種植業和家庭養殖業;指派農技員,上門為其傳授專業種植養殖技術……

如今,萬有祥家的日子蒸蒸日上,從過去的貧困戶,變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精準脫貧工作中,大紙房村駐村工作組堅持產業發展短期與長期結合,生活幫扶「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帶領貧困戶致富奔康。

村民陸洪芬的丈夫去世得早,她一個人拉扯4個孩子長大,家裡最困難時,大女兒只得輟學回家分擔農活。2014年,陸洪芬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她家其餘3個兒女在教育扶貧政策和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繼續學習,先後考取大中專院校。

「每年開學都會收到幫扶人1000元的生活費,村上的幫扶一年總共有三四千元。」陸洪芬說,現在,學習護理專業的二女兒陳文英即將開始規培,小兒子陳文龍中專畢業後選擇參軍入伍,而三女兒陳文鳳也在2019年考取西華師範大學,一家人徹底擺脫了貧困。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抓教育是大紙房村脫貧攻堅的長久之計。」大紙房村第一書記任曉鈞說,近3年,共發放各類助學金8萬餘元,重點資助大學專科以上學生。目前,全村共有在讀大學本科生4名、專科生7名。2019年全村3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國家脫貧標準,完成脫貧任務。

如今,走進大紙房村,脫貧戶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扶貧政策幫扶下發展產業,用勤勞的雙手致富奔小康。(記者 晏潔 王南楨 文/圖)

【來源:攀枝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金平:殘疾夫婦身殘志堅 勤勞致富奔小康
    雲南紅河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大寨鄉周應超夫妻倆都是殘疾人,但他們身殘志堅,通過勤勞的雙手,改變了貧窮的命運,走上了致富的路子。同時,依靠養殖業輻射帶動150戶殘疾人及建檔立卡貧困戶,用實際行動帶領貧困戶譜寫了脫貧致富的「小康夢」。
  • 【脫貧門道】貧瘠土地產業支撐 助推群眾奔康步伐——記鄉城縣洞松...
    【脫貧門道】貧瘠土地產業支撐 助推群眾奔康步伐——記鄉城縣洞松鄉脫貧奔康路 2020-12-14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漢陰縣鐵佛寺鎮:脫貧村裡勁吹勤勞致富新民風
    駐村工作隊也會早早啟程,入園區、走田坎、進院壩,通過了解民情民意,用腳步、用雙手、用扶智扶志的心激勵和感動著脫貧群眾,譜寫著幹群一心戰脫貧、勤勞致富奔小康的新篇章。合一村是2019年實現整村脫貧出列的深度貧困村,為確保脫貧群眾「脫貧不脫志」,今年以來,該村率先在全縣範圍內啟動了「智志雙扶」新民風建設。
  • 小小紅薯幹變身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軟黃金」
    小小紅薯幹變身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軟黃金」 信息來源:鹿寨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2020-12-21 10:25 【字體:大中小】
  •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2020-12-30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標題:脫貧振興必有我 致富奔康領頭雁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脫貧振興必有我 致富奔康領頭雁&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陳光友正在養豬場巡查生豬長勢
  • 長葛市後河鎮:幫扶幹部引路 群眾勤勞肯幹致富
    談到養羊,盛寶紅如數家珍:「波爾山羊長得快,能長到一百五六十斤,而且繁殖快。一隻羊一年可生產兩次,每次產4隻左右。按照每斤售價20元計算,除去飼料費外,每隻羊每月可賺300元左右。」正當盛寶紅養羊做得風生水起時,在鎮政府和扶貧辦的牽線下,開始有貧困戶來她這兒取經,現有3戶貧困戶跟著盛寶紅學養羊技術。
  • 廣安區舉辦「勵志自強.脫貧奔康」文化扶貧主題巡演活動
    11月20日,四川省殘聯組織四川省殘疾人藝術團到廣安市廣安區舉行「勵志自強.脫貧奔康四川新聞網消息(廖小兵 張偉 青豔輝)為弘揚時代主旋律,講好扶貧故事,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11月20日四川省殘聯組織四川省殘疾人藝術團到廣安市廣安區舉行「勵志自強.脫貧奔康」文化扶貧主題巡演活動。當天下午,該活動在廣安職業技術學院演藝大廳舉行。
  • 阿克蘇:巧念養牛致富經 讓群眾日子「牛」起來
    我相信,通過養牛,我一定能致富奔小康。」塔木託格拉克鄉拜什託瑪村村民如孜·莫敏說。 回想起幾年前如孜·莫敏的生活和現在可是天差地別,那時候由於孩子殘疾,自己顧家不能外出,加之地又少,成為了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想著自家的生活,如孜·莫敏每天愁眉不展。 村「兩委」和工作隊了解到情況以後,及時入戶為他講黨的惠民政策,幫著出點子理思路。
  • 延津農商行黨建聯盟在行動:養兔闖出致富路 勤勞催開幸福花
    最好夜間能增餵一餐。獺兔膽小怕驚,外界驚擾常導致食慾減退、哺乳停止、流產、難產,所以要防止外界驚擾。」談起獺兔養殖,平常不愛說話的劉學超講的頭頭是道。「獺兔裘皮製品的生產旺季是在春夏季節,此時,廠商急需原料皮,獺兔皮的價格會趨高。」考慮到獺兔的價格將會持續走俏,劉學超跟妻子商量要擴大養殖規模。但擴大規模不光需要技術和勤勞,更需要資金的支持。想到這裡,劉學超緊縮眉頭。
  • 《荒野大鏢客:救贖2》搶銀行MOD出爐 讓玩家靠雙槍勤勞致富
    《荒野大鏢客:救贖2》搶銀行MOD出爐 讓玩家靠雙槍勤勞致富 荒野大鏢客
  • 傳承匠心,脫貧奔康丨四川巾幗阿西巫之莫,帶你走進彝族繡娘針下的...
    傳承匠心,脫貧奔康丨四川巾幗阿西巫之莫,帶你走進彝族繡娘針下的脫貧故事 2020-04-08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廣東紫金縣:產業扶貧讓鄉村振興和脫貧奔康...
    光明網河源訊(記者 孫滿桃)11月3日,「脫貧奔康
  • 普洱西盟:「金豆子」迎來豐收季 群眾致富有「路子」
    「我們莫美村夏秋季節雨量大,持續時間長。過去,種地一直得不到好的收成。」娜紅是莫美村一組村民,過去她家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玉米種植,但由於莫美村雨季雨量大、持續時間長,玉米的收成一度受到影響。想要致富卻沒有適合的冬農產業,成為了制約娜紅家和莫美村群眾產業發展的大問題。娜紅說:「因為沒有什麼渠道了解哪些冬農產業能夠帶來收入,所以那時候想致富很難。」
  • 雲南西盟:「金豆子」迎來豐收季 群眾致富有「路子」
    供圖「我們莫美村夏秋季節雨量大,持續時間長。過去,種地一直得不到好的收成。」娜紅是莫美村一組村民,過去她家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玉米種植,但由於莫美村雨季雨量大、持續時間長,玉米的收成一度受到影響。想要致富?卻沒有適合的冬農產業,成為制約娜紅家和莫美村群眾產業發展的大問題。
  • 關嶺花江鎮壩山村村民曾德春:種花椒 勤勞實幹奔小康
    種花椒,勤勞實幹奔小康關嶺自治縣花江鎮壩山村村民 曾德春站在村頭,放眼望去,山坡上種滿了花椒樹,曾經枯黃的石山上長出了綠林。那些坐在石頭上嘆氣的日子,終於一去不復返了。我叫曾德春,今年50歲。上世紀90年代,同大部分村民一樣,我也外出務工。因為沒有文化,即便是每天加班,拿到的錢也只夠餬口。1992年,家鄉實施石漠化治理工程,政府號召村民種植2萬餘畝的花椒。在家人的勸說下,我也返鄉,將家裡的十幾畝土地都種上花椒。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板貴花椒」香味濃、麻味重、產量也高,逐漸的還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也讓大家吃穿有了保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她最美|峽口鎮普濟寺村李和秀夫妻的勤勞致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她最美|峽口鎮普濟寺村李和秀夫妻的勤勞致富新生活 2020-09-10 0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修"致富路"搭"連心橋",這個人武部助力後大房申村奔小康
    「東山再起」東山路——瀋陽市鐵西區人武部助力後大房申村奔小康■蓋文習 婁軼斐 解放軍報記者康子湛8月,位於陰山餘脈的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雙臺子鄉後大房申村天朗氣清,一條直通山村的平坦道路上,貨車排成長龍向山村飛馳。
  • 全面小康 我們來了 《飛越廣東》第三季喊你奔康!
    全面小康 我們來了 《飛越廣東》第三季喊你奔康!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廣東的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而為了充分展示廣東在脫貧奔康一線的成功經驗
  • 【雲嶺戰貧】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鋪就全面小康幸福路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只有激發內生動力,才能讓脫貧可持續、致富有幹勁。近年來,雲南採取多舉措著力在思想上扶、在發展上幫、在典型上引,通過身邊典型感染人、激勵人,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讓貧困群眾在參與中增強能力、樹立信心,激發他們改變貧困面貌的幹勁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