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走路就可以長壽?提醒:過了45歲,做好3事,或比運動更重要

2020-12-14 大醫本草堂

近年來,步行已經成為人們保持健康的主要方式。許多專家指出了步行的好處。一項研究曾經表明,每周步行7小時,每天約1小時,可以降低30%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散步對你有好處,這是事實,但有些人認為它不會幫助你活得更久。這是真的嗎?

走路與長壽有關嗎?每天最好走幾步?

不要小看了簡單的走幾步路,也屬於有氧運動的一種。而長期進行有氧運動,不僅能增強心臟跳動的運血能力,還能充分鍛鍊肺的功能,提高肺活量。經常散步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血管彈性,同時消耗多餘的脂肪和降低血脂,從而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長期快走,活躍腿和腳,有利於增強下肢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運動時肌肉收縮的刺激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骨痛,減少骨丟失。同時,合理的運動還能改善人的精神狀態,緩解精神壓力,對控制三高等,改善脂肪肝,也有很大的幫助。

美國的研究發現,步行與較低的死亡風險和較低的死亡風險有關。

如果人們每一步走的步驟增加1000,可以減少約15%,死亡率可能步驟如果能達到每天步行4400步,將會有一個顯著降低死亡率的趨勢,和每天步行4400步走2700步的死亡的風險可能可以減少約40%,僅走7500步,死亡的風險基本穩定。

所以我們最好每天走7500步。

走路也有大學問,方法錯了,養生不成反傷身

1、走路裝備

穿著舒適的運動鞋

女性朋友一定不要穿高跟鞋、拖鞋或涼鞋,可以等上班時再換上就好。

建議背雙肩包

如果背的是單肩挎包,要經常左右交替換著背,才不會給雙肩造成不均衡的壓力。

不佩戴過大的首飾

太大或帶吊墜的首飾,容易在走路過程中隨意搖晃造成不便。

建議帶一小瓶水

特別是天氣熱的時候,可以及時補充水分。

2、走路次數和時間要記住

世界衛生組織說,每天步行半個多小時幫助分解脂肪,防止動脈硬化,每天一個多小時的行走,可以很好的幫助穩定的體重,體重穩定後的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會改變,有科學研究表明,當人們的體重5公斤,血壓下降將減少2 - 10點鐘。

此外,在散步時要記住,每個周期至少堅持5天以上,不要飯後立即運動,最好飯後一小時運動。

3、加快走路速度

快速步行,才能達到更顯著的健康效果。

年輕人最好能在 20 分鐘內走完 2 公裡,中老年人可以試著 25 分鐘走完 2 公裡。

嘗試變速走練習!

如果想要更有效地健身,還可以嘗試取路程中的一小段,用 4~6 分鐘的時間,加快到最大速度走,做變速走練習。

你會感覺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氣息略喘、身體微微出汗、體溫上升。

步行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運動方式,但是當人們過了45歲之後,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概率也會隨之提升,僅僅靠步行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遠遠不夠的,有專家認為,當人們過了45歲之後,應該進入多養生,適當運動的階段,要從各方面來調節身體的各個指標。

過了45歲之後,做好3件事,或比運動更重要

1、多喝水

當人們進入45歲之後多喝水更是能夠很好的稀釋血液,促進血液的循環,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牛蒡根蒲公英茶,泡水喝,降脂降壓,減少堵塞,更健康。自己動手,用牛蒡根、枸杞子、決明子、桑葚、菊花、甘草、桂花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

方法:可以選取菊花、決明子、枸杞子、桑葚、葛根、牛蒡根等食材,清洗乾淨之後放入鍋中,然後用大火煮,煮開之後用小火,然後等十五分鐘左右就製作完成,放涼之後就可以喝了,也可以選擇決明子牛蒡茶,比較方便。

2、堅持泡腳

泡腳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養生方式,過了45歲之後多泡腳對身體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因為人在泡腳的時候可以促進血管的擴張,還能夠很好的加快血液的流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泡完腳之後,身體會有明顯的舒暢、輕鬆的感覺。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現成足浴包

3、保持心情愉悅

心情好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幸福增加了,而且各種疾病也不敢向我們襲來。因此,人們會自然地活得更久。

相關焦點

  • 多走路就可以長壽?醫生:過了45歲,做好這3事,或比運動更重要
    導語:可是現在醫療水平的提升,大家生活條件的上升,壽命也是越來越長,在以前的時候,以前說人到六十古來稀,而現在活到八九十歲已經非常常見了,如果自己再愛惜點自己的身體,也再注意養生,成為百歲老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有人說經常走路可以讓自己越來越長壽,這句話有科學依據嗎?
  • 多走路就能長壽?專家提醒:過了45歲,這幾件事比走路更重要
    近年來,走路已經成為人們養生的主要方式,許多專家都指出了走路鍛鍊的好處。之前的研究表明,如果你堅持每周走路7小時,也就是每天走路一個小時,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以降低30%。的確,走路確實有很多好處,但有人說,走路不能促進長壽,真的是這樣嗎?
  • 走路能鍛鍊身體,還能影響壽命?提醒:50歲後,不再適合這樣走路
    基本上大家每天都需要走路,尤其是自己50歲之後,很多人都會跟自己說,沒事就要多出門,可以到公園裡面去走路,不但能鍛鍊身體,還會影響壽命,讓自己更加長壽,很多人都會感到好奇,怎麼走路跟自己的壽命還能扯上關係呢
  • 走路定能鍛鍊身體?醫生提醒:人過了50,常做3件事或會更健康
    一、走路走對了好處多,能讓身體更健康1、預防骨質疏鬆,提高骨密度隨著年齡不斷增加,老人體內的骨密度也會下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然而走路走對了,能適當地給予骨頭壓力,可以讓骨密度提升。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多鍛鍊運動,對於家中的老人,可以經常保持慢走這種方式鍛鍊,自然就提高了免疫力。4、讓精神更充沛過度的休息,可能並不會讓你精神更充沛,但是適量的運動卻能達到這種效果,在運動的過程當中,身心會得到極大的放鬆,而且運動時體內會分泌調節神經的激素,讓你的精神更加充沛。
  • 45歲後,想要健康長壽,保持身體3處"乾淨",養成2個好習慣
    也有人說45歲,是身體健康的一個轉折點,想要身體健康,一定要保持身體3處乾淨。 45歲後,想要健康長壽,保持身體3處"乾淨",養成2個好習慣 45歲後,想要健康長壽,保持身體3處"乾淨"
  • 一個人壽命,能從「走路」判斷出來?2個走路要點,把握住更長壽
    具體表現為:略收下頜,昂首挺胸,肩部外展,略收腹部,骨盆保持中正,也就是不要出現骨盆前傾和後傾的現象,眼睛目視前方,這樣的姿勢可以讓我們的身體變得很有能量,脊柱延展可以呼吸更順暢,微收腹部,是為了讓骨盆保持一個中立位,減少多腰椎的壓力,更重要的是讓你的臀部帶動腿部發力,這才是正確的走路姿勢,這樣才會為下一步的大步向前走做好基礎。
  • 提醒:45歲後做好4件事,老了沒味
    提醒:45歲後做好4件事,老了沒味1、做好衛生工作上了歲數之後,老人的運動能力下降,體力也會下降,總喜歡睡覺,在衛生這塊就不大注意了,以此作為家裡人一定要給老人做好衛生工作,經常換洗衣物,定期洗澡,每天用熱水泡腳的好習慣。
  • 107歲老人,年輕像50歲,長壽秘訣不是多鍛鍊,而是這3件事
    崔奶奶是當地出了名的長壽老人,雖然年歲較高但是走路輕快不駝背,平常還自己做飯吃,村裡人誇有這麼個老人是村裡的福分呀!市電視臺的人聽說了崔奶奶過壽這件事,還專門派記者來採訪。崔奶奶一大早就在門口等著記者,看到了一個電視臺的商務車過來趕緊小跑上前迎接,還把記者給嚇了一跳。
  • 走路讓50歲的人更健康?醫生科普:中老年人做這3件事身體更好
    不過如果僅僅是慢走的話,走路的速度過於緩慢,又沒法達到真正鍛鍊身體的目的。因此60歲的人走路速度可能還達不到鍛鍊身體的速度標準,所以客觀來說,走路是不一定能鍛鍊身體的。這也就意味著,一個60歲的人,如果採取不正確的走路方式,那他也不一定能變得健康。
  • 70歲後每天走多少步有利於長壽?專家發現:1種走路方式或能長壽
    因此運動是老年人想要長壽的好辦法,但不是什麼運動老年人都適合的,否則會引起身體受傷。那麼走路就在眾多運動中脫穎而出,運動強度低不說帶來的好處還很多。6000步對於老年人來說有些強人所難了,這麼多步數可能會加重老年人的關節損傷,因此70歲的老年人可以根據這個步數來調整。
  • 走路速度決定壽命長短?研究發現:壽命長的人,走路都有一個共性
    研究人員發現,普通人步行的速度應該是0.9米每秒,而步行速度如果低於0.6米每秒的話,壽命就會相應更短。因此,對我們來說,快走更能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而快走不僅僅能夠增加人們的壽命,還能預防一些心血管疾病。
  • 同樣是走路,有人走出長壽,有人走廢膝蓋!每天怎樣走最好?
    如果你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運動,而又想保持健康,你該怎麼辦?——走路。早在1992年,世衛組織就指出「走路是世界上最佳運動之一」,簡單易行,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論男女老少,什麼時候都可以動起來。但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走出一身病!
  • 人生七十古來稀,活到70多歲算不算長壽?堅持十步走,有助於長壽
    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已經是古稀之年,活到70多歲,算不算長壽?人活到多少歲算長壽?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對於人均壽命只有五十多歲的古代人來說,能夠活到七十歲是不容易的事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稀少的很。對於古人來說,活到70多歲,毫無疑問算是長壽了。
  • 106歲長壽老人,血管年齡僅50歲,秘訣或與3事有關,受益匪淺
    導語:從古至今,長壽總是一個讓人值得深思的問題,而根據我國《衛生健康發展》最新統計發現,目前國民平均年齡在77歲左右,預計2030年,能達到79歲,但想年過百歲,還具有一定難度。案例分享:家住洛陽農村的劉奶奶,今年已經106歲,是村裡年齡最大的老人,而他最大的兒子都已經八十多歲,家裡四室同堂,生活過的很是安逸。別看劉奶奶今年已經106歲,可她平時還是喜歡自己照顧自己,做飯、刷碗不在話下,飯後還喜歡在村裡溜達,跟鄰居們閒聊。
  • 走路不一定能夠更好地鍛鍊身體,經常作對3件事,才會事半功倍
    4、讓精神更充沛在慢走的運動過程中,身體會得到各种放松,也會分泌出一些調節神經的激素,讓進樹森更加充沛,不過如果過度的休息不僅不能讓身體有精神,還會對身體有害。二、有人說走路一定可以鍛鍊身體?醫生講明:年齡過了50歲,如果長做3件事會更加健康1、堅持泡腳腳上面有很多穴位,可以直接連通身體的各個器官,自古以來國內大多數養生之法,泡腳是最為典型,用熱水刺激腳部穴位,加快血液循環,讓內臟得到有效滋養。
  • 想長壽,多走路?平均壽命較長的人,每天都走了多少步?
    西方也有個斯芬克斯之謎:「什麼動物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隻腳走路,到了晚上又用三隻腳走路?」正確的答案當然還是人類了。進入現代社會以來,走路除了是人們必要的生存活動之外,還成了一種健身的手段。無論何時何地,公園裡、大街上或者健身房中,我們都能看到快步行走的健身者。每天堅持一定的步數,對保持我們身體的活力和健康是有好處的,這是不是就意味著走路步數越多,一個人就越能活得更健康和長壽呢?
  • 45-55歲是「危險年齡期」,想要健康易長壽,做到「二柔、三勤」
    45歲以後,如果依然堅持動腦,不僅可以讓老年人與時代接軌,還可以鍛鍊大腦的靈活程度,有利於保持年輕心態。 勤動腦,不僅能保持腦中血液的流通狀態,還能通過腦筋協調控制全身的功能,身體才會更健康! 2、勤喝茶
  • 45歲,人到中年,為了健康,防一高,改二習,護三處,做四勤
    45歲,人到中年,步入「生命高危期」。此時,身體走起下坡路,會遭遇一些健康低谷。中年遭遇健康低谷,是個自然規律,每個人都難以逃避。不過,若能安度中年健康低谷,就能為長壽打下良好的基礎。45歲,人到中年,為了健康,防一高,改二習,護三處,做四勤防一高——尿酸高。
  • 106歲長壽老人,「血管年齡」才50歲!原來是她愛做這3件事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今106歲的李奶奶可以說是遠近聞名的長壽老人了,雖然都已經100多歲了,但是李奶奶的身體卻非常的好,眼不花頭不暈,腿腳還非常的利索。前段時間家人們帶著李奶奶去醫院裡做了一些常規的體檢,醫生只誇李奶奶身體素質好,雖然100多歲了,但是血管卻比五六十歲的人還有彈性。很多人就問李奶奶平時的保養秘訣是什麼呀?劉奶奶說自己也沒啥保養秘訣,就是平時喜歡做這三件事。平時多關注自己的血管健康,對於長壽還是非常重要的。
  • 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走出一身病!原因在這
    特別喜歡在這些社交軟體上曬自己每天的步數 排名前列的每天1萬步2萬步甚至3萬步的都有 這不,就有圈友發來求助 走路真的越多越好嗎 走多了會不會對關節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