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宋朝張先《千秋歲》
詩文漫讀:杜鵑啼時,是報春天即將歸去。
因為愛惜春天,於是要把那些不多的花摘下來。
此時雨雖然輕小,風卻別有厲害,在這梅子青青的春暮初夏時節,那寂寞的柳樹,被風捲起了陣陣的柳絮飄雪。
不要把那最細的琴弦撥動呀,那最深切的幽怨,連最細的琴弦聲都表達不了。
地老天荒,只是那深情難絕。
心,就是那用雙絲結成的網,上面有千萬個小結,都是我的思念和惆悵。
這一宿又快過去了,東方還沒有黎明,看見一彎殘月掛天邊。
初衣解詩:我們最經常看到和聽到心有千千結,是瓊瑤的愛情故事。寫的是一個小護士與富家少爺之間的愛情故事。少女們懷春的時候,常常心有鬱悶,卻惆悵不知從何說起。往往用心有千千結,來比喻少女面對世界和愛情時的焦慮。
在中國的古詩中,5月的丁香花,常常比作心裡的惆悵,因為丁香花,未開花時,枝頭的花蕾像一個個不打開的十字結,所以,也常用丁香千結,來比喻人生春天的哀愁。
但是宋朝的詞人張先的千千結卻遠不是只說的戀愛情緒,是離思。讓我們來看一下他寫了什麼。
「數聲啼覺,有報芳菲歇。」這是指春末夏初的景色,杜鵑啼叫的時候,初夏就要來到了,春天馬上會過去。
「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綠肥紅瘦的春暮,為了挽留春天,將所剩不多的有花朵的樹枝攀折下來。這個時候,有小雨,但是卻有狂風,搖曳的樹間的小青梅子。這已經已然是初夏的景色了。很難得的是詩人用了雨輕風色暴,很多停留在詩詞表面的人是沒有切身的體會的。
雨輕風色「暴」,這個應該是從古到今的一種自然的天氣特徵,尤其在春暮的時候,北方沙漠高原多大風和沙暴,當它們經歷了森林和城市的阻隔,就算是在自然條件相對好的宋代,其風力和烈度依然厲害。
於是才有了「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可以想見,柳樹飄搖,柳花飛舞的撩亂。
我為什麼要拿瓊瑤和張先來作比呢。因為張先的這首詩其實是非常豪放的。春末夏初,北方風暴裹挾著細雨吹到了洛陽,青杏搖擺,柳葉橫飛。這個環境,點染得其實非常的大氣而動蕩。這是離人在天涯。
然後在下面亮出了心聲。
「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說的是我內心的愁懷,不是彈彈曲聽聽歌就能夠化解的。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總有千千結。」這才引出了這首詩的金句。是無論外在的環境如何的變化,尤其是在這種狂風當中,更加分明了自己心中的感情和思念,是大風吹不走的,是春天帶不去的。只要天地不老,心中的感情就不會斷絕。心就像用兩根絲結成的網,那些情感化作了一個一個的結,春天去了也帶不走,狂風吹過,它依然在。這是一種對自身感情的肯定,也帶著一定的無奈。而這個「心似雙絲網,總有千千結」,用絲網打結,比之前用丁香花結,更有著力量,丁香花開,結就解了,而用雙絲做的結卻永遠在,應該是說的夫妻和愛人間的深情。
「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真是這種不能了斷的相思與惆悵,才使人徹夜難眠。
可以說這首詩的上闕寫得非常的豪放,這種豪放,是為心靈的深邃,情感的深沉做鋪墊的。轉換成現代的場景就是,在沙塵暴的春天裡行走,心裡卻越發的覺得思念的誠摯。高風之中,亮出了自己的心結。仿佛環境愈惡劣,愈知道自己想些什麼,要什麼。仿佛李商隱的,巴山夜雨漲秋池,卻分外知道自己懷念那些溫暖。
我之所以將這首詞和瓊瑤的心有千千結來作比,因為瓊瑤的心有千千結是寫的戀愛的憂愁,是因為張先的這首詞,更有著生活的積澱,不算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因為張先的這首詞裡,顯然已經是到了人生中年的況味,而絕非少男少女的戀愛煩惱憂愁。
他說的心似雙絲網,總有千千結,這個相思,更有著對自己情感的認定和沉重。
讓我們重讀這首人生好詞。"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