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由負轉正!中國經濟答卷世界矚目

2020-12-27 人民政協網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題:滄海橫流顯本色——2020年中國經濟亮眼答卷的啟示

新華社記者於佳欣、劉紅霞、鄒多為、杜靜

2020,極不平凡,一個「極」字道出艱難險阻之不易,也飽含非凡成就之難得——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一些國家遏制打壓全面升級……這一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三重衝擊」前所未有。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面對空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領航定向,駕馭「中國號」經濟巨輪破浪前行。

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無限風光在險峰——中國答卷世界為之矚目

《中國剛剛展示了世界多麼需要它》——幾天前,美國彭博新聞社網站發了這樣一篇文章,稱中國亮眼的經濟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文章所提到的,正是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前11個月,民間投資增長0.2%,前10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0.7%,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收增長0.3%……

繼GDP、投資、外貿、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相繼轉正後,一個個新增「轉正」數據,印證中國經濟復甦基礎更牢、信心更足。有外媒評價:中國經濟持續復甦,這是給世界經濟的一份禮物。

越來越多指標「轉正」,是特殊之年中國經濟交出亮眼答卷的一個縮影——

經濟逐季改善,全年經濟總量將突破100萬億元,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兌現承諾,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保障民生,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100萬人;深化改革開放,海南自貿港建設啟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功籤署……

這份中國答卷有多珍貴?

要讀懂它,先要認清,人類歷史坐標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怎樣的存在?

美國黑石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蘇世民說,他曾親歷過7次大規模的市場下滑或衰退。「與其他幾次不同,這次疫情衝擊導致的經濟危機是百年難遇的危機。」

近百年來,世界經歷了若干次大的經濟金融危機。往遠看,有1929年經濟大蕭條,往近看,有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但論衝擊,都難與這次疫情相比。

「疫情會導致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告訴新華社記者,「疫情持續越久,封鎖措施持續時間越長,經濟衰退程度就越深,恢復難度就越大。」

這樣的場景回憶起來仍讓人心有餘悸:航班停飛,商場關門,企業倒閉,醫院飽和,人員跨境流動中斷……

不到兩周時間,美股4次熔斷,恐慌情緒蔓延;國際油價暴跌,金融市場大幅震蕩;大量企業供應鏈中斷,被迫停工停產……

疫情下,全球流動按下「暫停鍵」。一場席捲全球的歷史性危機,影響幾乎波及所有行業、所有人。

對比過去,這次疫情的影響為何如此之深?

今年全球經濟遭受的衝擊既不同於1929年經濟大蕭條,也不同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帶來的影響,而是面臨著供給中斷和需求萎縮的雙重衝擊,困難可謂前所未有。——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樣分析指出。

多位受訪專家說,從需求端看,為防控疫情採取的封鎖及社交隔離措施導致經濟活動驟降,消費、投資、出口三大需求都受到嚴重衝擊。從供給端看,疫情防控極大限制了人員流動並對相關國際貿易與投資造成直接衝擊,全球產業鏈陷入「斷鏈」危機。

相比以往,這次疫情的衝擊到底有多嚴重?

聯合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1年,全球經濟產出累計損失將達8.5萬億美元,幾乎抹去過去4年的全部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

全球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下降9.2%,降幅或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下降幅度;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同比下降49%,達到近20年來最低……

2020年美國經濟將衰退4.3%,歐元區經濟將衰退8.3%,印度經濟將衰退10.3%……IMF作出一系列悲觀預測。

歲寒知松柏,疾風識勁草。寒氣逼人中,中國經濟為世界經濟注入來之不易的暖意。

12月23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稱中國以「快於預期」的速度實現復甦,預計今年經濟增長2%。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報告預計,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三分之一。這意味著,歷經疫情衝擊後的中國經濟之於世界的分量不減反增!

回望中國經濟發展歷程,從1998年抗洪災到2003年戰「非典」、再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從1997年遭遇亞洲金融危機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襲來、再到近年來經歷中美經貿摩擦……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經濟危機,在經歷一次次狂風驟雨洗禮後,中國經濟越是艱難越向前,發展更有韌勁。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積極為全球提供防疫物資,僅口罩就超過2000億隻,全世界人均30隻;全力以赴推進新冠疫苗研發,為推動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作出中國貢獻;中國堅定不移以實際行動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支持其他國家穩定市場……

「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全球樹立了榜樣,也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說。

會當水擊三千裡——科學應對彰顯「中國之治」

12月21日,冬至。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寒風中一架客機緩緩駛出停機位、滑入跑道、加速、躍起……

幾乎同時,民航局空管局值班室內,「空中航班航跡」圖中,也多了一個「亮點」。

回憶戰「疫」吃勁之時,2月18日,中國民航遭遇最「黑暗」一天:全天下來,只有3734個「亮點」。到10月1日,當天累計出現的「亮點」已達15144個,是2月18日的4倍之多。

航跡圖「亮不亮」,直觀反映中國「忙不忙」。無數小軌跡的變化,蘊含著中國防控疫情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邏輯。

這是凸顯人民至上的中國實踐——

面對疫情,各國都面臨著無法迴避的兩難問題:如何兼顧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

這道考題著實不易。對中國而言,僅春節節後復工多延遲一天,全國減少的國內生產總值就約達1500億元!尤其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發展任務之重更甚以往。

毫不畏難、絕不遲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一開始就「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熠熠生輝。

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眾志成城、舉國援助,在這場氣壯山河、艱苦卓絕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上至百歲老人下至新生嬰兒,每一個生命都得到珍視。

相比之下,一些以「人權燈塔」自居的西方國家,在保護民眾方面屢屢慢半拍,甚至在「有錢有權就可以快速得到新冠病毒檢測嗎」的問題前,輕描淡寫拋出「或許這就是人生」的回答。

《要救經濟先救人》——美國智庫新經濟思維研究所近日以此為題發文,這樣分析西方應對疫情為何敗筆連連。

這是彰顯科學決策的中國行動——

「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還記得,疫情嚴重時,我國口罩產量迅速從日產800萬隻提高到日產過億隻,一系列防疫物資跑出了復甦的「第一棒」。

從優先保障防疫物資生產,到各行業逐步復工復產;從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政策「及時雨」,到餐館、電影院逐步有了人氣……我國成功走出一條有序復甦、持續復甦、綠色復甦之路。

面對重大考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超的判斷力、果斷的決策力、堅定的行動力,帶領人民迎難而上、砥礪奮進。

新增1萬億元財政赤字,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全年新增減稅降費2.5萬億元,推動金融系統合理讓利1.5萬億元……中國的一攬子對衝政策力度空前。

與一些發達經濟體力推量化寬鬆、乃至以「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大水漫灌」不同的是,中國始終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宏觀政策的時度效;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我們不激進,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作為或者慢作為、少作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發行抗疫特別國債,財政赤字規模增加,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讓資金直達基層、惠企利民,做了許多開創性且被證實行之有效的政策創新。

「中國經濟的『V』形反彈不是意外,更不靠運氣,它凝聚著全體中國人民、中國企業和政府部門艱苦卓絕的奮鬥。」關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50多年的波士頓諮詢全球主席漢斯保羅·博克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點評中國經濟的「逆勢上揚」。

這是主動擴大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8993. 8億元——這是前11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的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3%,連續8個月實現同比增長。

29. 04萬億元——這是我國同期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8%,增速進一步加快。

外資外貿是觀察一個經濟體開不開放的重要窗口。全球疫情衝擊下,一些國家沉迷於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凌主義,中國卻以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外資外貿「雙豐收」的結果,正是有力說明。

在確保防疫安全前提下,服貿會、廣交會、進博會悉數如約舉辦,三大國際展會次第召開,架起擴大對外合作的橋梁,釋放追求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號。

累計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自貿試驗區繼續擴容,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越來越短……面對逆風逆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開頂風船,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

一張藍圖幹到底——砥柱中流指引未來航向

「中國又一次辦到了:走出新一輪世界危機,並且,從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看,中國變得比以前更加強大。」

俄新社網站在此前發布的題為《中國再次戰勝全球危機》的評論員文章中這樣說。

更強大背後的密碼何在?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制度優勢」——翻看外媒對中國的觀察文章,這樣的分析比比皆是。

就在12月,相隔半個月的兩件大事讓人記憶猶新——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如是鄭重宣布。

「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12月17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看似沒有關聯,它們背後卻有一個共同點——

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我們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取得新突破。

「這一制度所具有的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對全國資源的調動能力,是其他制度無法比擬的。」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說。

令人矚目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深化了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黨中央權威是危難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

——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

——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

——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為機的根本方法;

——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

「這『五個根本』是規律,也是經驗,是我們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遵循。」參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與會同志在討論中普遍認為,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最新成果的高度概括。

在「五個根本」中,「黨中央權威是危難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這一條是統領,是關鍵。

此時此刻,中國正處於歷史交匯點上:「十四五」即將開局起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馬上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

踏上新徵程,我們有應對挑戰風險的底氣和實力,也有一張藍圖幹到底的韌勁和闖勁——

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有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從國慶「黃金周」到「雙11」購物季,中國呈現出的超大消費規模和實力,讓世界為之讚嘆。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堅持擴大開放的同時,更強調抓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

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明確政策取向、部署了8項重點任務,為明年開局起步精心謀劃,確保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歷史交匯點,亦是歷史新起點。

再過幾天,2021年就要到來。新舊交替之際,我們又迎來一組振奮人心的消息——

在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本返回地球後,長徵八號「一箭五星」又騰空而起;京雄城際鐵路即將開通運營,建設中的雄安新區展現出全新模樣……

踏上新徵程,中國迎著更美好的明天大步向前!

相關焦點

  • 一張世界矚目的經濟答卷 ——網友熱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回升,市場銷售持續回暖……疫情下,中國交出了一張世界矚目的經濟答卷。今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增速轉正歲末回望,中國經濟發展成就令人讚嘆。10月19日,中國宣布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轉正,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復甦。轉正還在持續。12月15日,「中國經濟網」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首次由負轉正!》,文章指出,12月15日10時,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國民經濟運行數據。
  • 中國經濟站穩2020:GDP增速由負轉正 中國經濟彰顯強大韌性
    >原標題:中國經濟 站穩2020丨GDP增速由負轉正,中國經濟彰顯強大韌性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延續了穩定復甦的發展態勢,並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 滄海橫流顯本色——2020年中國經濟亮眼答卷的啟示
    面對空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領航定向,駕馭「中國號」經濟巨輪破浪前行。  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 前三季度泉州經濟增幅由負轉正
    記者從市發改委、市統計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泉州經濟增幅由負轉正,全市地區生產總值7472.25億元,同比增長1.5%,三次產業均實現正增長。  經濟運行呈復甦態勢,總體成效顯現。1—7月全社會用電量增幅實現轉正,1—8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幅度實現轉正,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和建築業總產值增幅實現轉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主要指標降幅逐月收窄。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六保」和省委「八項行動」部署要求,將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放在首要位置。
  • 中國經濟耀眼答卷的「密鑰」
    「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極不平凡之年,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穿越驚濤駭浪,中國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 財經觀察:明年經濟增長將重回正軌 內需擔當「發動機」
    這一年,經濟走勢將如何?增長動力在哪?中國經濟仍是全球「一枝獨秀」嗎?  重歸增長「正常態」軌道  2020年已進入收官倒計時,中國經濟在「極不平凡的一年」裡交出令世界矚目的答卷: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 由負轉正!中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0.7%
    (原標題: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加快至4.9%) 中國經濟最新
  • 視評:「三個轉正」再次證明中國經濟韌性
    在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民經濟數據中,有「三個轉正」非常亮眼: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累計利潤同比增長0.7%,首次由負轉正;前10個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增速年內首次轉正;1—11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 從工業企業數據看中國經濟晴雨表——增速負轉正 企業活力增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數據表明,我國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已經實現首次由負轉正,這預示著我國工業企業開始復甦,也再次印證了我國經濟的回暖趨勢。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落地走實,恢復態勢會日趨向好。在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成績單中,1-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利潤終於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總體來看,1-10月份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轉正,這個指標的變化可以說是在我們的預料之中。」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北京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主席、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如是說。
  • 投資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民間投資增速由負轉正
    投資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民間投資增速由負轉正 2020-12-16 11:30:00   12
  • 視評:「三個轉正」再次證明中國經濟韌性-新聞中心-北方網
    在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民經濟數據中,有「三個轉正」非常亮眼: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累計利潤同比增長0.7%,首次由負轉正;前10個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增速年內首次轉正;1—11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 我國傳統玩具月度出口「由負轉正」
    據新華社電 從10月21日在上海開幕的第19屆中國國際玩具及教育設備展覽會上了解到,在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後,中國傳統玩具月度出口從下半年起「由負轉正」,前三季度累計出口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來自展會主辦方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受國內生產和對外運輸雙重困難影響,中國傳統玩具出口額為2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26.8%。截至6月份,中國傳統玩具月度出口一直呈同比下降之勢,上半年累計出口105.9億美元,同比下降12.1%。
  • 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
    「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度評價一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顯示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頑強的韌性,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能夠交出這份沉甸甸的答卷,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是十分了不起的,完全可以載入史冊!創業維艱,奮鬥以成。
  • 全球面臨重大危機,關鍵時刻,多國盛讚:中國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回首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經濟遭受衝擊,人類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國際形勢進入動蕩變局。這一年,中國人在磨難中奮起,在淚水中前行,交出了一份世界矚目、可載史冊的答卷——率先控制疫情,經濟由負轉正,如期完成脫貧任務,科技實力顯著提升。在多國駐華大使眼中,這一年,中國完成了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同時他們紛紛為中國點讚。
  • 「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面對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中國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相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行穩致遠,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重要作用。泰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顧問、泰國法政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阿頌西表示,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尼泊爾跨喜馬拉雅友誼協會主席拉吉姆表示,中國經受住了疫情考驗,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成績來之不易,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
  • 成功應對疫情衝擊:中國傳統玩具月度出口「由負轉正」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出口國。記者從21日在上海開幕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玩具及教育設備展覽會上了解到,在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後,中國傳統玩具月度出口從下半年起「由負轉正」,前三季度累計出口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 「轉正」「轉型」「轉強」——透視2020中國經濟運行高頻詞
    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從餐飲零售到汽車建材,「轉正」成為中國經濟運行的高頻詞,也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十四五」啟航,充滿希望的2021年即將到來——  作為中國經濟「主戰場」「主動脈」的主力軍,在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下,中國企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讓「正增長」成為強大的中國經濟的關鍵詞,而中國經濟令人信服的表現也讓企業家們更加從容、務實、堅定。
  • 金安區多措並舉 推動限上商貿經濟由負轉正
    2020年金安區限上商貿經濟尤其是汽車、成品油、住餐等行業受疫情影響巨大,於4月份基本恢復營業,較往年缺少一個傳統銷售旺季,對銷售額影響較大。上半年全區限上消費持續低迷,為幫助企業儘快走出困境,促進我區限上商貿業健康持續發展,金安區多措並進,積極拉動消費熱潮。
  • 中央開的這個會,為2021年經濟工作定了調
    2020年收官,中國經濟交出怎樣的答卷?2021年將啟,經濟形勢怎麼看,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這為明年經濟工作把脈定調,為確保「十四五」開好局「劃重點」。
  • 多國駐華大使:2020年,中國「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這一年,疫情突如其來,經濟遭受衝擊,人類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國際形勢進入動蕩變局。這一年,中國人在磨難中奮起,在淚水中前行,交出了一份世界矚目、可載史冊的答卷——率先控制疫情,經濟由負轉正,如期完成脫貧任務,科技實力顯著提升……乘風破浪,殊為不易。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在多國駐華大使眼中,這一年,中國完成了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020,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控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