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石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鄉村

2021-01-12 新華網客戶端

  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範片——冷水鎮八龍村

  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範片——國家蓴菜生態溼地公園

  魚池鎮美麗宜居村莊

  楓木鄉特色功能小鎮

  黃水特色小鎮

  石家鄉中國傳統村落

  核心提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村美不美,關鍵看環境。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石柱迎來新的機遇。日前,重慶發布第一批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範片名單,石柱冷黃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範片上榜,成為我市10個先行示範片之一。

  石柱冷黃線有何底氣入選10個市級示範片?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現農民安居樂業的民生工程。今年起我縣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石柱縣城鄉建委主任彭德金說,到2018年底,石柱將建立起農村環境監管長效機制,實現農村環境長治久美。

  示範帶動建設美麗村莊

  助推農村環境長治久美

  石柱冷黃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範片涵蓋冷水鎮八龍村和黃水鎮萬勝壩村。

  八龍村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村級公路和人行道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山上種黃連,田中摘蓴菜,家中接遊客,呈現出一幅「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詩情畫卷。

  八龍村和萬勝壩村能在第一批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範片名單中脫穎而出,得益於石柱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

  據了解,該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在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下,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常務副縣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綜合協調、規劃編制、示範片創建等工作,有效保障健康有序開展。

  同時,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的原則,建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穩定投入機制,建立「一項目標任務、一個牽頭單位、一個責任領導、一個責任機構、一套工作方案」的「五個一」工作機制,並制定了《石柱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力爭到2018年底全縣農村環境面貌發生實質性改觀,形成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長效機制。

  具體來說,結合石柱實際,將從「四清」、「四化」、「五改」、「示範亮點」和長效機制建設五個方面重點推進。其中,「四清」為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清庭院;「四化」為綠化、美化、亮化和淨化;「五改」是改路、改水、改廁、改「圈」和改垃圾處理方式。

  尤為重要的是,打造亮點,示範帶動,形成點上示範、面上帶動態勢。如開展冷水鎮八龍村、黃水鎮萬勝壩村、大歇鎮雙壩村3個縣級示範點建設,力爭通過1—3年的努力,帶動全縣80%的村莊基本實現乾淨、整潔、便捷,建成宜居、宜業、宜遊各具特色的美麗村莊。

  心目中詩和遠方的田野,即將在石柱成片呈現……

  逐步消除存量農村危房

  著力優化農村人居環境

  農村危房改造是民生實事之一,也是脫貧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礎和重中之重。

  據了解,自2009年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以來,石柱縣至今已有2萬餘戶貧困村民的危房得到改造。

  「危房改造是脫貧工作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點工作,是一項民心向上民生向下的大實事,我縣將逐步消除農村危房。」石柱縣相關負責人說,力爭在2017年全面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存農村危房改造,在2018年底完成80%存量改造,到2020年全面消除全國住房信息系統中存量農村危房。

  為逐步消除存量農村危房,今年石柱農村危房改造開工5015戶,完工3000戶作為民生實事重點推進。按照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居住安全的要求,精準確定危房改造對象,重點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一般貧困戶的危房改造工作。

  同時,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協調作用,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危房改造方式,按照農戶自建、村組幫建、集中統建等方式大力協調實施。積極推廣《重慶市巴渝新農村民居通用圖集》,引導農民相對集中建房,為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設特色功能小鎮

  改善城鄉面貌提高城鎮品位

  小城鎮是城鎮化的「人口蓄水池」,是「離土不離鄉」的就近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要走創造良好人居環境為中心的小城鎮建設之路。

  今年,我市發布《關於培育發展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決定在具有較好城鎮化基礎和潛力的地區培育和發展一批特色小鎮。特色小鎮示範點數量在30個左右,形成「一鎮一景、一鎮一業、一鎮一韻」的差異化發展格局。

  黃水鎮是石柱申報市級特色小鎮的重點。作為重慶知名避暑勝地,黃水鎮創建市級特色小鎮優勢得天獨厚。冬天積雪,夏季涼爽,是休閒、度假、科學考察、探險的理想之地。

  大風堡旅遊風景區、油草河峽谷漂流、太陽湖、月亮湖、畢茲卡綠宮……鎮域範圍內有景區8個,2015年全鎮接待遊客330萬人次,約為全鎮常住人口的272倍。

  在創建市級特色小鎮的同時,石柱縣還自加砝碼,開展縣級特色功能小鎮建設。「通過特色功能小鎮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帶動經濟發展,提高群眾生活幸福指數。」該負責人說,自去年開始,石柱有計劃、有步驟,因地制宜地開展特色功能小鎮建設工作,力爭用2—3年時間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民族風情的特色功能小鎮。

  據了解,去年石柱啟動龍沙鎮、魚池鎮、楓木鄉作為首批特色功能小鎮予以打造後,今年又新增了臨溪鎮、冷水鎮、石家鄉特色功能小鎮建設。

  特色功能小鎮建設是真金白銀的投入。石柱縣財政對每個特色功能小鎮投入100萬元,並整合農委、交通、水利等建設資金,以突出鄉鎮功能完善和特色風貌改造提升為重點,堅持「突出重點、突出特色」原則進行打造。

  同時,特色功能產業發展有明確的產業定位。如龍沙鎮依託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打造「特色效益農業鎮」;楓木鄉依託旅遊資源優勢和土家民俗文化,打造獨具土家特色的「土家風情旅遊小鎮」;石家鄉依託大黃水旅遊輻射帶動作用,挖掘土家莊園文化,打造「土家民俗文化生態旅遊精品小鎮」。

  據了解,6個特色功能小鎮2016年建設項目共62個,跨年度項目21個、基礎設施類30個、特色項目類32個,目前已全部完工項目12個,完成50%以上29個,還發展了800畝蓮藕、500畝蓴菜園、2040畝紅星獼猴桃等。

  此外,特色功能小鎮具有產業、文化、旅遊和社區功能的疊加和融合。如龍沙鎮農業園區觀光廊道、冷水鎮雲中花都現代農業觀光園、石家鄉地主莊園文化展示等項目。

  文/王靜 榮瑞瑞

  圖片由石柱縣城鄉建委提供

  保護歷史文脈 名鎮名村保護發展

  保護歷史文化,留住鄉愁記憶。石柱縣以歷史文化名鎮、國家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為重點,取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

  西沱鎮有1900多年的歷史,2003年第一批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站在長江邊上抬眼望去,西沱古鎮顯得古樸而寧靜。西沱鎮是因古代商業發展而興起的,始建於秦漢時期的「雲梯街」就是當年川鹽濟楚——巴鹽古道的起點,是西沱古鎮的核心建築群,有「萬裡長江第一街」之美譽。2008年7月,「西沱雲梯天街」被授予「新巴渝十二景」。

  在西沱古鎮建設與保護上,石柱縣在政策、項目資金和技術力量上大力支持西沱古鎮建設和發展。通過開展西沱古鎮的道路硬化、道路綜合整治、汙水管網建設、人行道整治、濱江廣場建設、公共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等項目工程,完善古鎮工程配套,派駐專業技術人員對古鎮雲梯街重要建築的恢復建設工程進行現場指導和監督管理。

  傳統村落保護方面,2012年,石柱金鈴鄉銀杏村、石家鄉黃龍村、悅崍鎮新城村3個村成功申報首批國家級傳統村落。

  據了解,石柱爭取到國家專項補助資金900萬元,自籌資金739.93萬元,重點實施房屋修繕、基礎設施、消防設施、環境整治、歷史文化要素修復等項目,目前已完成一期項目建設,二期保護與發展項目建設已經開工實施。

  同時,石柱堅持保護與發展有機結合,利用傳統村落的自然資源、獨有的歷史文化和傳統資源發展鄉村旅遊,以旅遊促進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和玉米酒、老臘肉、野雞、竹筍、白果、板慄等地方土特產品發展,讓村民充分感受到通過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帶來的好處。

  如黃龍村傳統村落以民族歷史文化保護為切入點,通過對土家歷史文化古蹟4個核心大院的保護性修繕,深度挖掘特色民居文化,收集整理土家特色物件、形成故事典籍,打造了一道獨具風情的歷史文化古蹟風景線,為鄉村旅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該村打造了2家三星級農家樂和50家鄉村旅遊點的鄉村旅遊接待區,年接待遊客3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2000萬元。

相關焦點

  • 紮實推進廁所革命和雨汙分流建設工作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有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方案,我市堅持不等不靠、先行先試、主動作為,以創建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縣為契機,紮實推進廁所革命和雨汙分流建設工作
  • 重慶鄉村:滿含「渝味」植出鄉愁厚度
    重慶,一場關乎農村人居環境,關乎鄉村振興,關乎百姓觀念深刻變革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回答了什麼是責任擔當,什麼是胸懷民生。同時提出「千村宜居」計劃,採用「分類分檔」「多元結合」措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效果立竿見影—— 三年來,重慶鄉村百姓住得更舒適,吃得更綠色…… 三年來,重慶鄉村山山水水變得具有靈性,人們的鄉愁變得更具厚度。
  • 烏魯木齊縣改善人居環境
    烏魯木齊縣不斷加大投入,從廁所革命入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讓鄉村更靚麗,村民生活更美好。 目前,全縣已完成1.4萬餘戶農牧民衛生廁所改造。水西溝鎮閘灘村村民梁立勝說起現在的幸福生活,難掩心中的喜悅。
  • 南岸人居環境大整治,美麗鄉村入畫來
    今年6月,為改善村裡的人居環境,鎮村兩級按照「點上抓特色、線上抓整治、面上抓提升」的工作思路,整合涉農資金,以槽房院落為示範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並結合「村莊清潔行動」和「村莊綠化行動」以及危舊房改造、改廚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等。如今,槽房院落不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避免了資金撒胡椒麵貪大求全的情況。
  • 譙城區大楊鎮大王村:建設美麗鄉村 打造宜居環境
    譙城區大楊鎮大王村位於該鎮西南角,大王行政村下轄九連莊、洪山廟、劉莊、西關等11個自然村,其中九連莊中心村2019年底建成,2020年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大王村以九連莊中心村為主抓手,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較大改善人居環境。
  • 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施工方案_2020年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施工方案資料...
    「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歷史任務,並指出需加大農村汙水處理和改廁力度隨著我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農村生活汙水的排放也在不斷增加。大部分的村莊缺乏完善的排水渠道和汙水處理系統,隨意排放的生活汙水對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汙染,不僅對地下水造成嚴重威脅,同時引起湖泊氮、磷富營養化等一系列問題。   因地制宜地採用不同的農村生活汙水分散式技術是解決農村水體環境汙染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必要措施。
  • 重慶細化鄉村振興工作方案 明確10大重點任務
    今年初,重慶發布了《重慶市鄉村振興十大重點工程實施方案(2020-2022年)》,要求從2020年開始,集中3年時間實施鄉村振興十大重點工程。這十大重點工程涵蓋了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業農村改革、文化、人才、帶頭人隊伍等眾多領域。
  • 寧夏銀川: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繡」出美麗鄉村新圖景
    自從移民搬遷到隆源村後,羅小平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僅在村上的蔬菜扶貧基地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還熱心腸地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志願服務,今年6月,因為被評為了全縣的「美麗庭院」,賀蘭縣相關部門還獎勵了他家一臺洗衣機。「以前出門漫天灰塵,現在出門腳上不沾泥土,村內村外都種了綠樹,家家都收拾得乾乾淨淨,日子美著哩。」羅小平說道。
  • 「新時代文明實踐」人居環境整治,東夏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服務...
    為切實改善村民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連日來,東夏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志願服務活動,進一步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打造生態宜居的農村生活環境。通過廣泛動員志願者積極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中來,對生產生活垃圾進行清理、對道路兩側亂倒垃圾進行整治。在清理過程中,志願者們發揚不怕髒、不怕累的精神,幫助村民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理念,提高環保意識。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閆家鄉:人居環境煥新顏 鄉村振興繪...
    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把改善農村環境,建設宜居鄉村作為實現農村發展,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同時按照垃圾「三化四分」處理,即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利用、分類處置處理模式,堅持「戶分類、村組收集」的原則,加強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村有站、戶有箱,有人掃、有車拉、有人管」的環衛保潔體系,全面改善人居環境,讓百姓家門口的小康路越走越舒心、越走越寬廣。
  • 石柱 鄉村振興踏出「三新」路
    如今行走在石柱的各鄉村,穿行藥田果園,走在鄉間小道,隨處都可以感受到該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力脈搏。環境整治再造宜居新空間「和原來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石柱縣中益鄉鹽井村龍潭組居民羅宣安談起村裡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整治成效感嘆道。
  • 張家川縣閆家鄉:人居環境煥新顏 鄉村振興繪美景
    鄉村,承載著無數人的鄉愁,關係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讓農村更清潔、更美麗、更宜居,進而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旅遊興鄉——已成為了閆家鄉黨委、政府不斷思考並持續發力的工作重點。
  • 搶灘「健康人居」風口,重慶恆大健康城開啟「四驅」模式馳騁宜居新...
    去掉了生活過多的雕飾之後,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才是最為質樸且真實的願望。時下,「健康人居」已經成為社會的高頻詞,全民居住理念也開始向「健康」重塑。放眼重慶,什麼樣的產品方能被稱為「健康人居」呢?重慶恆大健康城以航母級多元配套為居者致獻品質生活,以一站式醇熟配套打造山城不可多得的人居樣本,啟幕繁華都市生活主場。雙軌交通動脈  支撐城市級宜居夢想「雙軌」是「承」,是重慶恆大健康城未來的支撐。一城繁華的生活方式也將因「雙軌」而更加完美,而城市級宜居夢想之花也將加速盛開。
  • 「第一書記」在泉源 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建設兩手推
    大眾網· 海報新聞臨沂5月13日訊(記者 劉曉夢 通訊員 劉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更關乎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自3月下旬以來,隨著《臨沂市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擂臺賽方案》的制定出臺,山東省地礦局派駐在臨沂市郯城縣泉源鄉的第一書記們迅速行動,帶領村幹部、黨員和青年村民們一起攻堅克難,以「三清四整」為抓手,結合擺擂比武,各社區(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效果顯著,目前,郭莊村、長埠村已順利通過驗收。在做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同時,第一書記們多舉並措,推動泉源鄉鄉村建設更上新臺階。
  • 「四色彩筆」繪就「鄉村生態宜居圖」——安徽省蚌埠市農村人居...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的「深入持久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強總理2018年4月26日對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作出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任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重要批示精神
  • 鄉村繪新景 隨意春芳駐——長沙市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紀實
    貝拉小鎮、松鼠谷、雲開生態莊園等18家旅遊休閒企業投資落戶,親子旅遊、研學教育、勞動實踐走進田野,景區開發與生態保護相得益彰,現代農業與鄉村旅遊相輔相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黨的十九大報告勾畫的鄉村振興圖景,正在諸如白箬鋪鎮的長沙鄉野間燎原般蔓延。
  • 河北省灤州市王店子鎮:人居環境美麗善變,守住農村鄉愁底色
    青山、綠水、藍天,掩映在青龍山下的村莊,美得像一幅山水畫,隆冬時節,在河北省灤州市王店子鎮農村,一條條道路平坦整潔,一排排樹木隨風展枝,一幢幢農家院前歡聲笑語……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新氣象撲面而來。這一切都與其持續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攻堅行動密不可分。
  • 南陽市西峽縣陽城鎮: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宜居鄉村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王鑫)今年以來,南陽市西峽縣陽城鎮黨委政府在農村垃圾整治、改善人居環境、兩貌提升工作中,堅持全員上陣、盡銳出戰,確保農村垃圾整治工作見實效,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真改善,持續掀起農村垃圾整治新高潮。幹部坐鎮督戰。
  • 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重慶再添12個
    重慶發布消息,相對於城市   鄉村有它的寧靜淳樸   遠離城市的田野間   是悠然自得的慢生活   目前   重慶已打造出   一張張鄉村旅遊名片
  • 拉薩市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繪就鄉村風貌新畫卷
    正是由於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取得的突出成績,該村獲得了「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榮譽稱號。    措麥村只是拉薩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並不是個例。    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拉薩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