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2020年高考,我「做夢都想回到18歲,再參加一次!」

2020-12-17 阿大留聲

2020年,由於疫情的影響,高考往後延期了30天,即從6月7、8日要延遲到7月7、8日。

網上很多人評論,有的說,「又多了一道送命題」;有的人說「挺好,優生可以繼續衝刺,差生可以繼續混日子」……

但我最喜歡的,是網友「最LOVE楠楠」講的:「真希望重新回到18歲,再參加一次高考!」

我很贊同他的話,因為曾經的我以為高考很苦,學習很苦。可後來參加工作10餘年,我才發現高考真的很值得,因為參加了高考,人生才不會留遺憾!

去年帶畢業班,我也留意到高考前的許多網友的感慨,比如,

「多希望這幾年只是在做夢,一覺醒來回到高三的開始。」「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希望定格在高三。」……

可今年太特殊了,我真的希望全國1000多萬學子們,不要讓自己在高考中留下缺憾。現在,我有幾句話想送給你們:

第1句:上學很苦,高三很苦,但這些苦終究是為了遇見最美的你。

讀書學習哪有那麼容易?畢竟每個人都不是天才,輕而易舉就能獲得了好成績。特別是高中,不是說背了幾個公式,就能考出理想的分數。

高三,是學子痛苦不堪的時段,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有的人挺住了,遇見了黎明後最美的自己。

有的人則在高考前灰溜溜逃跑了,有的人即使挺過去了,卻因沒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學捶胸頓足……

不管有多麼的苦不堪言,我都希望你堅持住。因為相對於讀書的苦,不讀書的人生才是最苦。

以2018年高考生徐孟南來說吧,當時已經29歲他,才如願被一所大專院校錄取。

可你知道嗎?10年前的2008年高考中,19歲的徐孟南在高考答卷上寫滿批判教育制度的「獨立宣言」,換來一張「0」分考卷,一夜之間躥紅網絡。

可代價是,往後10年,只有高中學歷的他,求職屢屢受挫,沒辦法,他只能去做各種苦工,比如組裝廣告箱、造井蓋、包裝產品等,吃盡了生活的各種苦頭。

10年後,已是兩個孩子爸爸的他,面對生活的苦,承認了當初的年少無知。讀書的苦算得了什麼?於是,他邊工作邊竭盡全力要重返校園。

是啊,讀書很苦,不讀書的生活才更苦——徐能南用10年青春來悟這個道理。

所以我希望你知道,還能十幾歲坐在教室,就好好珍惜讀書的苦,並堅信你將來能遇到未來最好的自己。

第二句:在最該吃苦的時候我們不要偷懶,否則將遭遇將來更多的難。

高中時有一個同班同學,當時她成績尚可,可不知道被誰洗了腦似的,突然一天天的想儘快出去賺錢,誰都攔不住。高一下學期,她真的輟學出去打工了。

然而高二下學期,她寫信給我們校長,要求回來繼續讀書。校長同意了,當時在晨會上念出了她的信。

她在信裡告訴我們,在半年的時間裡,她換了5份工作。最初做公司文員,可不到一個星期就被炒掉了,原因是老闆嫌她應變能力太差,話都不會說。

後來去地產中介打工,每天要走街竄巷車來來回回走10幾個小時:從早上10點一直忙到晚上10點,下班後腳痛得快要斷掉,累得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可並沒有拉來一個客戶。

她又去了市場做糧油會計員,去快餐店當傳菜員,最後才去黑工廠做流水工人。

她說,在那裡她從沒有見過太陽,因為每天早上6點就得起床,晚上10點才下班。

可這樣辛苦工作,時薪卻只有可憐的10來元,還不夠買半杯網紅奶茶………累死累活,都不夠混口飯吃。

此刻,她才知道,當初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是件多麼幸福的事。

於是,她主動要求回來學習。因為她認為,不學習是真的很苦,但這種苦,能為你過濾掉日後生活中更多的苦

她說,同為女孩子,她周圍的同齡人結婚的結婚,但是她早已看到不讀書的他們,以後會為柴米油鹽,日復一日吃盡生活的苦。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就是人生吃苦的時刻,我們不該偷懶。否則,我們今後將為這個偷懶加倍付出代價!

第三句:如果錯過高考,不僅是錯一次考試,其實更是錯過一生

記得網友小花7年前,回答知乎的「高考對一個人到底有多大影響」,現在看起來依然經典:

它是最公平可以選擇未來生活的權利,可以跨越階層,對抗後門與關係。普通家庭孩子,想改變現狀、提升階層,一定要抓住機會。此後絕大多數考試與競爭,再沒這般公平。高考形成的差距,用任何方法都很難彌補。多少你嚮往的地方,都標著條件:本科及研究生均畢業於國內985院校。一切珍貴的機會都以本科為起點。

高考,也許只是一場考試,但對於一些人,真的能影響命運甚至一生!

14年前,有個叫蔣多多的農村女孩,故意在高考考0分還寫8000字抵制高考。當時看起來只是她錯過了一次考試。因為她要急著出去打工,以此「迂迴」來寫她習慣,然後出書賺錢,過著風光的生活。

可後來發現錯過很多機會時,卻又不想復讀。後來,迫於生活壓力,她也沒能在小說的創作路上堅持下去,卻成為無數平凡人中的一員。

有人後來問她後不後悔,蔣多多卻只剩下了沉默。

龍應臺說:

「用功讀書的真正意義是為自己爭取一份選擇人生的權利。」

高考,能讓自己爭取到了一個能主動掌控自己人生的機會,接著去大學繼續深造,然後才有機會在日後「變現」出更多的價值。

因此,沒有拼盡全力躍過高考這座高山,你錯失的不僅是一紙學歷,更是未來的無限可能。你丟掉的可能是一場考試,但可能丟掉的更是人生。

我覺得,我們本有機會選擇嚮往的生活,不要因為失去了高考,而最終在被動的碾壓中變成了絕望。

第四句:高考不僅可以改變命運,更是讓你習慣優秀

努力讀書,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傾盡全力應對高考,就是全力習慣優秀的表現

也許你會說:「我讀過很多書,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我不明白讀書的意義。」

我覺得拿這個回答來比喻更形象:「孩童時,吃過很多食物,已記不起吃過什麼,但它們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等你的優秀都成為習慣之後,將來不管是工作,還是其他的,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不會選擇逃避,而要全力做到最好。

成功的人,都是優秀的習慣使然,這些習慣,會融入了他的血液中,將來在人生中會慢慢展現出卓越的成就。

簡而言之,在高考備考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讓自己優秀,這就是是這場考試之於人生的最大意義。

去年網友的這些話很動人:

「多麼希望有一天突然驚醒,發現自己是在高三的一節課上睡著了,現在經歷的都是一場夢……同桌罵你白痴,叫你好好聽課……一切還充滿希望。」

今年的高考延遲30天,網友的這句話同樣令人感慨:

「真希望重新回到18歲,再參加一次高考!」

屠格涅夫說: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學習的苦。」

2020年7月7、8日,我希望你在考場中揮斥方遒,指點江山!

現在起,是奮鬥的機會,是堅持的機會,請你務必繃緊那根弦,直至那天奏響勝利的樂章!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你好生活》央視名嘴重返校園,如果讓你重回到18歲,你會做什麼
    如果回到18歲,你們會改變什麼,彌補什麼,保留什麼,記住什麼?哪些又是青春最好的紀念?我以為誰都想回到18歲,年輕不好嗎?至少我們可以再一次簡單純粹但那些迷惘過的青春,也許並不想按下後退鍵小尼在《你好生活》裡的旁白,觸動了很多人,如果讓你重回到18歲,你會做什麼?你願意重返校園嗎?
  • 如果回到18歲,你最想做什麼?
    昨晚躺在床上,閒來無事,看了《重返18歲》這部電影,比較老是1988年的美劇,有喜歡美劇喜劇的可以去看下,這也讓我回想自己18歲的時候,雖然只是幾年前的事,但是也值得回味。這也是一篇互動文章,你們也可以留言分享你們的18歲。當然最想看到應該是沒做過的事,回到18歲去做沒完成的事。如果我18歲,我會做什麼?
  • 假如能一鍵重返十八歲,我有好多話想對自己說
    「我以為誰都想回到18歲,年輕不好嗎?」 @菩提 18歲其實很迷茫,遇到問題很容易慌張,很希望每個人都理解自己,現在想想都不知道為什麼,反而會覺得幼稚。不必為很多事情感到焦慮,因為沒什麼好焦慮的,更壞的事情在後頭。 我覺得18歲應該好好去學習吧,這樣真的會想明白很多事情。
  • 《你好世界》:就算世界毀滅了,我也想再一次見到你
    也許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愛哪怕世界崩壞,也會再創造一個世界去見你。「就算世界毀滅了,我也想再一次見到你」這句宣傳語來自電影《你好世界》,初見這句宣傳語感覺還挺中二的,不過當看完這部電影還是挺感動的。剛開始看到海報的時候,我以為又是類似《你的名字,從未來穿越過來去救她,拯救世界什麼的,但等真正開始看的發現並不是哦,這電影有俄羅斯套娃的感覺,看到最後一秒就是賺到了。以下有劇透——在近未來2027年,人類科技已經能對記憶進行存儲。
  • 他們參加了十幾次高考,每次都是份數低,你想知道什麼原因嗎?
    親戚家的孩子複習了三年,第一年大專成績,第二年勉強二本,原想著再來一年也許能走個一本,沒想到第三年又是大專。對他而言,再複習沒有多大意義。經常從一些新聞當中看到有一些中年人,老年人還在不斷地參加高考,但是始終考不上,而且每一年的分數相差不大。這是什麼原因呢?
  • 2020高考,我想對莘莘學子說的一番話……
    雖然今天的我們或者已經工作了好幾個年頭,或者已經成家立業,可能高考已經跟我們沒有直接的關係了,可是仔細想想曾經的我們那個時代,父母跟高考也沒直接關係,但卻是陪伴我們走過高考,最關心我們的人,怎能沒有關係?我們的孩子在18年後的今天同樣也將奔赴高考,那一天我們一定也很激動且滿懷期待,因為那一天也是曾經我們的「一天」!
  • 如果可以回到18歲的那個夏天,我依然對一切保持著熱愛
    哆啦A夢的道具裡我一直很喜歡任意門和時光機,我曾想過如果有天能獲得一次回到過去的機會,我會選擇哪一天?我有時候會思考這個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總有那麼一天真的可以達到這樣的幻想。偶爾當我想要逃避現實的人生低潮的時候,或者是想起曾經美好的回憶的時候,我都難免突然閃過這樣的念頭:如果時間可以倒流。
  • 高考狂人20年參加13次高考,離婚娶小14歲嬌妻,做家教工資超白領
    2001年,曹湘凡得知了一條讓他開心到飛起的新聞,那就是高考取消年齡限制了,曹湘凡興奮地喊道:我又可以參加高考啦!這一次,他終於是上了專科線,但此時的曹湘凡又有了更高的目標,他想考一所本科院校,比如湖南師大,他心想反正已經考了這麼多次了,那就明年再來一次吧,於是他再次選擇了放棄! 其實他這麼「囂張」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他實現經濟自由了,不再靠老婆打工支持了,他在長沙一邊做家教一邊就可以複習來年的高考,而且他這時已經與妻子的關係開始走下坡路。
  • 30年了,做夢都想要回到自己的家裡,83歲母親同57歲兒子終於團圓
    失聯30年,57歲的朱家明與83歲老母親終於「見面」,生活處處充滿著奇蹟。事情要從1990年說起,當時27歲的朱家明到福建打工時傷到腦部,並因此失去了部分記憶。再加上身份證在打工期間丟失,朱家明也想不起來家鄉在哪。一晃過去了30年,最近因為疫情影響,朱家明天天看疫情新聞。
  • 河南18歲男孩穿紙尿褲參加高考,得知分數後憤怒到打自己臉
    景春潤在參加高考前住進了醫院,而高考當天他卻穿著紙尿褲進入了高考的考場,他坐在輪椅上進入了高考的考場,為了接受治療他根本沒有時間學習,再加上自己的手腳很無力,握起自己的筆都很吃力。但是,他毅然參加了這場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因為他很不甘心,自己有著遠大的理想,但是卻無法完成自己的目標,而這一切的緣由都是自己的這一場病。
  • 18歲患癌女孩離世捐獻遺體,母親高考當天發文緬懷 曾輕鬆籌上求助...
    來源:中國網科技2020年5月14日,病魔還是殘忍地奪去了那位漂亮的18歲女孩的生命。在她最後的時間裡,她委託父母在她去世後將她的遺體捐獻出去,而她帶著人們的愛,帶著輕鬆籌上近7千位愛心人士的愛永遠離開了我們。
  • 如果給你一次重來的機會,你會期待回到十八歲嗎?
    最近看你好生活,最新一期的節目中提到,如果讓你回到十八歲,你願意回去嗎?當時康輝、撒貝寧他們的回答並不期待的,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現狀是滿意的。如果問我是否願意回到十八歲,我的答案是肯定,因為我並沒有像他們那樣,對於生活看很透,對於遺憾已經看清,對於成功與失敗也已經看淡,他們可以從容地面對生活。
  • 重返17歲,拿青春和馬雲換財富,你換嗎?
    這麼爽快,網友:快讓2020年的我,回到17歲吧。01、17歲那個拼搏的夏季,但我想談個戀愛58部落上有一個話題:「重返17歲,我想……」,這勾起了不少像我一樣不再少年的網友的回憶,瞬間把我們拉回了17歲的天空,17歲那個拼搏的夏季,但我卻想談個戀愛。
  • 假如能回到17歲,你想對自己說什麼?
    【兩岸快評第388期】假如真的可以時光穿梭,能帶你重回青春的17歲,你想對自己說什麼?你想改變什麼?電視劇《我在未來等你》就講述了一個重回青春的故事,劇中由李光潔扮演的郝回歸,是位大學老師。37歲的他對自己的人生不滿,做夢都想讓人生再來一次,一次誤打誤撞真的回到了過去,遇到了17歲的自己劉大志。17歲的劉大志煩惱也很多,「我媽不在乎我」「沒有零花錢」「老師不喜歡我」「我媽不給我買名牌」「暗戀優秀的女同桌卻不敢說」。當然劉大志缺點也多,成績差、做事三分鐘熱度、幼稚。儘管如此,他依然有著掩蓋不住的優點,積極樂觀,為人仗義……劉大志有星星一般的缺點,卻有著太陽一般的優點。
  • 2020年高考日語政策解讀,一窺高考日語的小秘密!
    據統計,高考日語平均分高於高考英語平均分約25分。而且歷年高考日語真題的聽力難度都遠遠低於課上練習的難度,在高考中聽力拿滿分的人也很多。歷年高考英語、日語平均成績對比(2010-2020年)此外,高考日語詞彙量相比較高考英語來說,少了一半以上。而且絕大多數日語文字都是由漢字演化而來,佔40%,這對於我們以漢語為母語的同學們來說,是有先天優勢的。
  • 對話代課老師:做夢也想回到學校。
    朱文靜:23歲。剛剛畢業,高考落榜嘛,被縣教育局招聘為代課教師,每個月是52元,一年以後就轉到小學了,(每個月)40元。1987、1988年,我停薪留職兩年,自學渭源電教,考取了代課成績合格證,再後來90年到92年我上了渭源教師進修學校,然後94年我就離婚了,離婚以後帶著女兒要飯吃。
  • 時隔23年,媽媽「復讀」和兒子一同參加高考,母子成績喜人
    對於今年43歲的內蒙古牧民娜日娜來說,她心中最大的遺憾就是,23年前放棄了高考。23年前,娜日娜因照顧母親放棄高考1997年,娜日娜正在讀高三。她的母親是聾啞人,幾個姐姐也早已出嫁。當時,娜日娜的母親患上了嚴重的腿疾,幾乎喪失了全部生活自理能力。
  • 給你一次重返18歲的機會,你願意回去嗎?
    今天刷到一條很有意思的帖子:「如果你有一臺時光機,你想不想回到18歲那年?」讓我詫異的是,很多人都說:不想。還記得兩年前,最後一批「90」成年了的消息,掀起了一波熱潮,朋友圈裡滿屏幕都是自己18歲那年的照片。大部分人都說自己想回到18歲那年,因為他們懷念青春,也想回到自己活力四射的時光。
  • 2020海峽導報愛心助學|貼著膏藥,廈門這位18歲小姑娘每天打工十幾...
    臺海網9月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錢玲玲/文常海軍/圖見習記者曾藝軒)工廠裡,刻板枯燥的生產線上,一個18歲的小姑娘正在打暑期工。她穿著厚厚的防塵服,在人群裡並不起眼,但人們不知道,她的後腰常常貼著厚厚的膏藥。她叫胡夏微,剛剛參加完今年高考,已被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自動化專業錄取。
  • 2020上半年四部青春偶像劇,重新回到18歲
    2020年已過大半,筆者就來盤點一下上半年的四部青春熱劇,讓大家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感受到青春的火辣。一. No.1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這部劇故事梗概是處在叛逆年紀的李進步因為意外回到媽媽李青桐所處的年代,並與媽媽成為好朋友,共同成長的故事。劇中從頭到尾充滿著濃濃的東北風情,讓大家仿佛真的回到80年代的東北,有很強的共鳴感。在我們寶貴的青春裡,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溫馨的親情,寶貴的友誼還是小心翼翼的愛情?這部劇把這三種情感融合得恰到好處,讓我們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反思著我們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