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二戰裡歐洲戰場上最「不可思議」的戰爭有太多太多,而在當時對歐洲局勢影響最大,也是在世界範圍內令人最震驚的一場戰鬥絕對是德國擊敗法國,在德軍對法國採取軍事行動之前,幾乎世界所有國家都認為以法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雖然不一定能成功擊敗德國,最起碼會有一戰之力,但事實證明在德軍到來之時,法國只是堅持了一個多月就潰不成軍,而偌大的國家也宣告徹底淪陷,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01,雙方實力
其實法國並不像很多朋友說的那樣不堪一擊,他自身作為歐洲的老牌強國實力一點也不弱,而他們之所以會輸的原因包含太多因素。我們看一下在開戰前雙方實力上的對比。作為盟軍一共有超過140個師,1萬4千門各式火炮,坦克3500餘輛,飛機3000架次,可參戰的士兵達到了330萬人。而德國方面集結了141個師,合計7400門火炮,2400輛坦克和5600架飛機,士兵人數為335萬。從這些數據上來看就地面部隊法軍是有優勢地位的,尤其是坦克部隊,當時法軍裝備B1型和2C型坦克都是近代軍事史上著名的超重型坦克,戰鬥力十足。
不過從空中力量的角度來看德軍明顯是佔了上風的,而德國最擅長的就是戰鬥機配合坦克的快速進攻戰術,即便是在地面上遭遇了先進的法軍坦克,也會使用「群狼」戰術對其進行圍攻,並且最為重要的是德軍為了應付法軍中最為強大的陸軍很有針對性的逐漸了裝甲兵團,這樣在戰爭初期就形成了巨大的優勢。
02,戰術和戰略的失誤
當時歐洲各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上並不像現在存在代差,大家基本都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影響戰局的關鍵就是戰術和戰略了,毫無疑問法國最終就是輸在了這個方面。一戰在公元1918年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2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法國在軍事應用和作戰理念上還停留在那個時期,而德國人不一樣,他們對於戰術的理解更加的先進超前。在法軍還在琢磨挖戰壕的時候德軍高層就已經制定出了利用裝甲部隊集群式突擊方案了。
當時法國制定的防禦策略是依靠馬其諾防線企圖阻止對方縱深進領土腹地,迫使德國從荷蘭和比利時方向繞行,而法軍的精銳主力被大量配屬在了領土的北部地區,也就是靠近比利時的一端。在德軍進攻的時候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直接對防線進行了正面進攻,另一部分是去進攻比利時,這一切都在法國人的計劃之中,然而德國早就看出了法國的想法,這些動作都是佯攻。尤其是進攻比方的軍隊,目的就是調動法國北部的主力部隊,果不其然法軍很快被調走,中部成為了最為空虛的部位,德國軍團穿越山脈成功擊潰了這裡的守軍。
此後從中部突進的德軍一路猶如進入了無人之境,機會沒有遇到有規模的抵抗,一直到德軍出現在前線法軍的身後,法軍才恍然大悟。此時的法軍大部隊完全慌了,甚至是來幫忙的英軍也不知所措,在這種心理狀態下能夠取得勝利嗎?在攻破法國防線後德軍幾乎沒有費力就拿下了巴黎,整個法國也就此淪陷。
作為最早從歐洲危機中走出來的國家,德國迅速的強大起來,而法國卻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巨大的差距很快就把法國拉回了現實,可一切都為時已晚,維持法國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