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家蔡志忠:所有大家有的我都沒有,我只有時間

2021-01-14 杭州網

    「我沒有手錶和手機,是因為不想讓別人打斷自己的工作;兜兒裡也沒有銀行卡,只有少量的現金,所有大家有的我都沒有,我所擁有的,只有時間。」

    每次與蔡先生交談,我都會驚訝於他大腦思考的快速:他只用一秒鐘就能算出某一天是星期幾,用驚人的速度讀書、寫書、拍動畫,並為之樂此不疲。為何他能夠長時間保持這樣高亢的精神狀態?他是真有方法,但常人可能真學不來。

    以往都是聽他講各種創作的靈感和想法,這次不一樣,我聽他講一天的生活和飲食。一個對於生活不講究,不在乎吃什麼的人談生活談吃,別有一番意趣。

    咖啡才是主食

    蔡志忠說自己像巴爾扎克,時間永遠都安排得有序而緊湊。每天日落時便早早睡下,凌晨一點鐘起床,連續工作到下午兩點。他說:「我沒有手錶和手機,是因為不想讓別人打斷自己的工作;兜兒裡也沒有銀行卡,只有少量的現金,所有大家有的我都沒有,我所擁有的,只有時間。」

    他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節奏,所以從來不用鬧鐘。在蔡志忠看來,睡覺是在清洗大腦過去的混亂。如果一整天不講話的話,三個半小時的睡眠足矣,醒來的時候就意味著大腦重新清醒,新的一天便又重新開始。

    不同於常人的作息時間,讓蔡志忠的日常飲食顯得很特殊,他每天只在下午兩點用一頓簡單的午餐。對他來說,咖啡才是主食,也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為此每天都要喝掉至少15杯咖啡。有了足夠的咖啡,吃飯便顯得不那麼重要,他最喜歡吃一些「保留原型」的水果和蔬菜,很少吃米飯,從不喝超市裡的果汁和碳酸飲料。由於大陸的水果和臺灣的水果不大一樣,稍微放幾天就會爛掉,所以他在大陸停留時吃水果的時候也並不多。

    「我一天在吃上用不了二十塊,這並不誇張,有時候我一天連一個饅頭都吃不了。在臺灣一個饅頭八塊新臺幣,有一次我買了12個饅頭上山,住的地方只有一罐豆腐乳,每天我就把饅頭放到塑膠袋裡加點水微波一下,抹點豆腐乳吃,豆腐乳的味道比黃油要好。」

    「對於吃喝,我是沒有品位的豬八戒」——蔡志忠分不清二百塊一斤的茶葉和八千塊一斤的茶葉差別在哪裡,對咖啡的質量也沒有太高要求,只要有咖啡因,不管是二合一、三合一都可以,他喝咖啡的時候只加奶不加糖。

    1992年春節,蔡志忠到訪峇里島,初來乍到,他便愛上這裡的咖啡。如果有條件選擇咖啡的話,他最喜歡印尼咖啡,味道最香又不酸。但由於不方便買,蔡志忠多數時間只能有什么喝什麼,在杭州工作的時候,他喝的是蒸汽機泡的膠囊咖啡。

    肚子和大腦成反比

    蔡志忠並不拒絕葷食,只是吃得很少,他不吃早餐的習慣已經保持了44年,最近4年甚至每天只吃一頓飯,「我個人認為肚子跟大腦成反比,肚子空空時,智商最高;吃飽飯之後,智商最低。我不喜歡自己成為豬頭,所以不太喜歡吃東西,也不喜歡為了吃飯而中斷創作,吃過飯後,往往回不去吃飯前的創作狀態。」

    「凌晨一點到七點這段時間是『地久天長』的,連十秒鐘都過得特別慢,所以我習慣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望望窗外再開始工作。所謂『夜深人靜』。不是和家人吃過晚飯,看電視,家人睡下之後才開始動筆,因為這時候心中的95%都帶著過去的思想,只有5%在想未來,這個過程是昨天走到現在、進入明天。『夜深人靜』應該指的是睡覺醒來之後這段時間,不講話、不看文字、不看電視,站在窗口看一看風景再開始思考,你的95%都是衝向未來的,只有5%是過去的心事,這兩種狀態是絕對不一樣的。」

    為了抓緊時間,為了保持這種狀態,蔡志忠選擇放棄很多,其中就包括吃飯穿衣這些瑣事。他平日生活恪守規律、十分儉樸,常年白襯衫配藍布鞋,出門背個布袋,筆用三十年,鞋子穿到磨破露大腳趾。不講究,才能心無旁騖,才能激發出更多創造力和想像力。無論是漫畫、卡通、日文、英文、物理還是橋牌,別人花十輩子都還未必學成的事兒,他卻在短短幾十年內就能學通,甚至領悟參透。

    藥王孫思邈曾說「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裡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蔡志忠一直遵循著「四少」,這也是他認為的長壽秘訣:「千金難買老來瘦,我們很難看到九十幾歲的胖子。像邵逸夫先生那種皮包骨的體型,才能活到一百多歲。由於我一直吃得很少,確實沒生過病,也沒去過醫院。」

    人物檔案

    蔡志忠,著名漫畫家,1948年生於臺灣彰化。9歲時便立志成為漫畫家,15歲起帶著兩百五十臺幣北上,成為職業漫畫家。1971年底進入光啟社任美術設計,自學卡通繪製技術。1976年白手起家,成立龍卡通公司,拍攝了《老夫子》、《烏龍院》等長篇動畫電影,在1981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1983年,他開始創作四格漫畫,《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2009年,蔡志忠在內地首個工作基地「蔡志忠工作室」落戶杭州。

    四十多年以來,蔡志忠筆耕不輟,他用簡潔的線條,行雲流水般的畫筆,融合對於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詩宋詞、佛經禪語的獨到見解,將經典書籍白話化與漫畫化,以一道道哲學光芒,跨越語言隔閡,風靡世界。

相關焦點

  • 72歲漫畫家蔡志忠出家,「落髮」少林寺
    蔡志忠:我成為漫畫家,影響我的絕對不是美術學院,而漫畫狂潮。漫畫中毒者成為了後來的漫畫家。所有的漫畫家應該都是這樣長成的。他們應該是喜歡看漫畫才成為漫畫家,不是到美院讀了漫畫系才成為漫畫家的。 我畫的第一本第二本漫畫有其他人的影子。
  • 專訪|出家後的蔡志忠:生命有限,我還要出500本書
    他說,自己畫觀音只要兩分鐘,畫達摩菩薩是五分鐘,輕輕鬆鬆就可以賣一萬塊錢,而有些人畫上三年都賣不了錢。作為藝術家,他對同行的評價既直率又苛刻,在他看來,市場與口碑是證明藝術價值的重要標準。「有的美院老師花了三年畫一張畫送我,可以不要的話,我都不想要。這樣的人總是照本宣科去畫,所有的畫都一成不變,我一直就放在抽屜,只是不好意思把它丟掉。
  • 出家後的蔡志忠:生命有限,我還要出500本書
    聽到這個問題,72歲的蔡志忠擺了擺手。「我15歲就出家了,一直生活在公司和工作室,從沒有在紅塵過。」 2020年11月,中國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剃髮為僧,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為他剃度,並取法號釋延一。
  • 漫畫家蔡志忠:小孩子都被大人教壞了
    蔡志忠:畫畫時我就是神採寫:陳思、張寧【編者按】蔡志忠,四歲半決定開始畫畫,十五歲起便成為職業漫畫家,他曾經連續兩年獲臺灣10名暢銷書作家之首1999年,處於創作黃金時代的蔡志忠潛心閉關研究物理與時間問題,創作了《東方宇宙四部曲3:物理天問》的經典之作,2011年,蔡志忠獲得「金漫獎」終身成就獎。12月21日騰訊文化對漫畫家蔡志忠做了短訪。在公眾視野中,「早慧」是蔡志忠的標籤,正如他所說「智商200,畫畫就是我的本能,需要不斷地自我挑戰,把真正喜歡的事做到極致。後天努力只是為達到目的的手段。
  • 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談創作:講好漫畫故事
    他說:「我沒有手錶和手機,是因為不想讓別人打斷自己的工作;兜兒裡也沒有銀行卡,只有少量的現金,所有大家有的我都沒有,我所擁有的,只有時間。」  他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節奏,所以從來不用鬧鐘。在蔡志忠看來,睡覺是在清洗大腦過去的混亂。如果一整天不講話的話,三個半小時的睡眠足矣,醒來的時候就意味著大腦重新清醒,新的一天便又重新開始。
  • 漫畫家蔡志忠:匠心是作為一名漫畫家堅持一輩子的動力
    五一假期來臨,在杭州白馬湖舉辦的第十四屆國際動漫節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漫畫家蔡志忠也在動漫節現場進行籤售,現場來了很多「蔡迷」,場面十分火爆。了解漫畫的人,大多都知道蔡志忠。蔡志忠今年已是70歲高齡,但對漫畫仍保持極大的熱情。
  • 漫畫家蔡志忠:最大成就在數理
    此次和大陸影視公司合作改編自《山海經》的動畫《天眼傳奇》,從預告片上看,是一個孩子的歷險,事實上蔡志忠「野心勃勃」表示自己裡面加入了不少物理、數學、禪宗、國學的元素。漫畫家出身的蔡志忠做動畫導演,幾乎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天眼傳奇》中各個人物的形象手稿原畫,都出自他手。他在接受採訪時稱每一幅畫面都必須「很美很美」,而這份美得益於數學的空靈和物理的境界。
  • 漫畫家蔡志忠:努力是沒有用的,我們還要會思考
    看點前幾天,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在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出家。他四歲半開始畫畫,十五歲起成為職業漫畫家,創作有《莊子說》《老子說》等100多部暢銷作品,風靡全球。  就像我沒有手錶,沒有手機,沒有名片,不跟人家來往,我唯一的就是E-Mail。像一個懷胎九個月的媽媽,她很迫切地急著把自己的小孩生下來,所以捨不得睡覺,一醒來就趕快去完成事物。  我就能夠「下筆如神」,一直畫,畫十天,仿佛所有事物都不存在,就像全宇宙只剩下我一人。畫畫要走火入魔,你會覺得生命像一條河流,空洞無聲,生命又很美妙,因為創作很神。
  • 解讀"72歲的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落髮』少林寺"
    11月17日上午9時,72歲的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落髮」少林寺,法名「延一」,拜師方丈釋永信。以下我通過整理蔡志忠方面的資料,給大家展現我們所認知「蔡志忠」是怎麼樣一個人!
  • 蔡志忠:漫畫家像半個神
    蔡志忠記得自己在三聯出的第一本書定價是兩元九角,「對我來說那一套三聯版漫畫是定價最低、銷量最大的書」。他說,如果自己開出版社,第一就要出自己的三聯版漫畫。「蔡志忠的智慧,使視古人如畏途的這一代中國人,找到了他們精神的享受,獲得心靈的淨化。」臺灣作家三毛的感慨道出了蔡志忠漫畫的精髓所在。
  • 36歲就財務自由的漫畫家蔡志忠:我永遠不奮鬥,永遠不努力
    當別人和你談到漫畫家蔡志忠的時候,你腦袋裡面出現的是什麼關鍵詞?蔡志忠老師關於努力的一段話深深地吸引我:我永遠不奮鬥,永遠不努力,從來沒有努力。就像你問,風為什麼要吹?雲會吹,風會飄,水會流,花會開,樹會長,時鐘會走。
  • 72歲漫畫家蔡志忠少林寺出家,6年前曾說等我老了就葬在少林寺
    蔡志忠先生歡喜信受,表示在剃度後會奉持三寶、以戒為師,自覺安排每日功課,如法學習,早日證得無上菩提,利益更多有情眾生。今年72歲的蔡志忠,是海內外知名的漫畫大家。他1948年出生於臺灣彰化,4歲開始畫漫畫,9歲立志此生成為漫畫家,15歲開始成為職業漫畫家。
  •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出家:72歲頓悟 他的作品80後都不陌生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宅。今天(11月17日),小宅要給大家帶來一則國產動漫界中的重磅消息。蔡志忠「落髮」少林寺,法名「延一」。剃度儀式在少林寺藏經閣舉行,永信大和尚住持授受皈依。《老子說》《莊子說》等作品,80後想必都不會陌生。樂忠於以四格漫畫的形式為大家傳播各種各樣的名著、文學作品。小宅至今家中有的第一套漫畫還是來源於蔡志忠,都可以傳給下一代了。關於蔡志忠的個人趣事其實遠比他做漫畫家的歷程更有趣,就好比他曾經說的:「我是中國人有史以來賣書最多、版本最多的作家,這一點不要懷疑。」
  • 我心目中的漫畫大師——蔡志忠
    小時候讀過很多書,不過大多已經忘了,小時候也自以為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在時間的衝刷下,也已經模糊不清,唯一在我的腦海裡面久久不能忘懷的,就是蔡志忠先生的漫畫《菜根譚》,《菜根譚》其實是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取義於「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 對話蔡志忠:臺灣最紅的動畫片是我拍的,最紅的漫畫是我畫的
    人物周刊:你4歲就覺得你要做漫畫家? 蔡志忠:是要畫畫。9歲以後才是漫畫家。那時候臺灣流行漫畫,每個小朋友上課都要去買漫畫書,開始有漫畫周刊。那時候武俠小說也流行,王度廬的。徐克拍《新蜀山劍俠》我都看過小說。
  • 蔡志忠:要做一輩子的漫畫家
    年逾花甲的蔡志忠6日在臺北國際書展推出50周年紀念新書《漫畫中國經典》,他告訴人們,要做一輩子的漫畫家。蔡志忠4歲半時,爸爸送他一塊小黑板,從此他便迷上了畫畫。15歲時,蔡志忠帶著父母的叮囑和新臺幣250元,從彰化鄉下隻身到臺北闖蕩。他至今還記得當時是睡在地板上,可幹的是自己喜歡的事。5年內蔡志忠就出版了《黑地獄》《鬼船》《谷虎惡》等200本武俠漫畫。
  •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出家:72歲未娶妻 他的作品80後都不陌生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宅。今天(11月17日),小宅要給大家帶來一則國產動漫界中的重磅消息。蔡志忠「落髮」少林寺,法名「延一」。剃度儀式在少林寺藏經閣舉行,永信大和尚住持授受皈依。《老子說》《莊子說》等作品,80後想必都不會陌生。樂忠於以四格漫畫的形式為大家傳播各種各樣的名著、文學作品。
  • 訪談|臺灣漫畫家蔡志忠: 只要你足夠自信,誰都傷害不了你
    坐下,微笑,開口,一口閩南味的普通話,讓人不得不側耳傾聽才不至於漏了哪句金句,也好,採訪現場大家都放下手機,靜靜地,聽他說。你可以沒見過他這個人,但是你一定見過他的畫。他是臺灣漫畫家蔡志忠,15歲起便開始成為職業漫畫家,「蔡老師,我是看您的漫畫長大的」幾乎所有人和他寒暄問候都是這句話開場,此言不虛,他1983年開始創作四格漫畫,已有《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49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了4000萬冊。
  • 蔡志忠:我命由我不由天 第A13版:海右副刊 20201010期 濟南時報
    他自15歲起成為職業漫畫家,創作的《老子說》《莊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系列作品影響廣泛,總銷量超過3000萬冊。除了漫畫家之外,蔡志忠還是橋牌高手,並精通物理與數學。而在生活中,他的生活方式與常人也多有不同。近期,現代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講述漫畫家蔡志忠成長曆程和成功經歷的傳記讀物《我命由我不由天》。通過這種傳記式的介紹,讀者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一個才華橫溢而個性張揚的蔡志忠。
  • 漫畫家蔡志忠:一個「妙」字裡的人生70年
    但這些時間在蔡志忠眼裡都是享受,他認為當一個人足夠堅定,便如有神助,還有什麼比做你最想要做的事更美妙的呢?不過再努力也需要方向,不能明白自己的心意,努力也會變成白費。蔡志忠解釋道,「一個人應該搞清楚『我是魚,還是鳥?』。每個人是自己的上帝,也是自己的惡魔。」 可當生活的選擇越來越多,「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似乎變成了一種天賦。在夢想普遍缺席的今天,到底什麼是真心的熱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