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負擔過重、電子設備泛濫……越來越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鏡,家長們不得不將近視防控提上日程。此前,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8部門也曾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國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標。而一些主打視力恢復的機構則看準時機,推出五花八門的產品和療法。但在專家看來,其中不乏貓膩和幌子,切不可盲目輕信。
大半年前,程芸發現10歲的兒子貝貝看電視時總習慣眯著眼睛。作為「過來人」,她意識到情況不妙,「該不會是近視了吧?」到醫院做完檢查,這番擔憂成了現實,「一上來就不低,左眼200度,右眼150度。」與兒子坐下來深談之後,程芸才得知,原來兒子上課時早就看不清楚黑板,但又怕大人責怪自己平時玩遊戲,所以遲遲不敢說實話。
生氣之餘,程芸也有些不甘心,「畢竟孩子還小,說不定還有辦法挽回,再不濟,也要儘可能控制住,別讓度數上漲太快。」打開電商平臺,輸入「視力康復」,程芸搜索到大量治療儀器,「有脈衝按摩的,也有中藥燻蒸的,還有利用仿生視覺訓練的,一個個『科技感十足』,並且效果驚人,甚至宣稱能『縮短眼軸,降低近視度數』,『每天10分鐘,4周摘掉眼鏡』。從價格來看,少則兩三百,多則三五千,銷量倒是不錯,多的每月能賣出成百上千件。」
權衡之下,程芸花費1500元給兒子買了一款視力恢復訓練器,但堅持使用一個月後,視力絲毫沒有得到改善。正當程芸一籌莫展時,兒子同學的媽媽向她推薦了一家視力康復機構,「到店裡看了看,設備倒是感覺比網上賣的那些要專業,人員據說也都是經過培訓的,先用藥物熱敷,再進行經絡調理,聽起來也算安全。」
在店家安排下,程芸讓兒子做了次體驗,「剛開始先測了下裸眼視力,整個流程進行完,再做個對比。」令程芸感到驚喜的是,短短半小時,兒子居然就能在視力表上多看一行,這讓她似乎看到了希望,「店員拍著胸脯說,只要堅持做,視力就能恢復到1.0,還特意叮囑平時儘量不戴眼鏡,否則戴了就摘不下來。」
雖說每個療程4000元的價格並不便宜,但程芸還是咬了咬牙,在店員推薦下給兒子辦了兩個療程的治療方案,「說是孩子用眼比較多,治好了還需要再鞏固,否則容易反彈。」
半年過後,程芸又帶兒子去了趟醫院複查,結果讓她大失所望,「度數又漲了100度,裸眼視力也並沒有真正改善,等於機構的治療都白做了。」
調查:加盟廣告鋪天蓋地 機構坦言效果有限在網上搜索視力康復機構時,記者發現,面向全國招商的加盟廣告鋪天蓋地。記者隨即以諮詢加盟為由致電一家總部設在北京的機構,工作人員表示,加盟費為15.8萬,包括品牌使用、技術幫扶和儀器設備,加盟方則負責店面租賃、裝修及人員招聘。當問及店內人員資質要求時,對方稱「不需要任何專業背景或從業經歷,零基礎接受培訓即可,包括視力檢查、藥物使用和穴位按摩,五天基本就能全部學會。」為打消記者的顧慮,工作人員還特意解釋,「在店裡用得最多的是視力表,用起來沒什麼難度,電腦驗光儀看上去挺專業,培訓也會教怎麼看打出來的驗光單,但用得比較少,通常治療期間不會過多提屈光度,而是強調視力。」
問及治療方案,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機構有自主研發的藥膏,塗抹到眼睛周圍的穴位,配合儀器按摩促進吸收,效果「立竿見影」,「第一次體驗15到20分鐘,視力就能提升一到三行。」不過,對方也坦言,「這個效果只是暫時性的,並不是永久提升,也根本不可能有那樣的神藥,只是為了讓家長見到成效,從而選擇長期做治療。」
工作人員還表示,業內在兩三年前通常會採用籤約治療的方法,但現在更傾向於籤療程、辦年卡,「一個療程20天,北京這邊是4980元,針對每個孩子會有不同方案,一般至少籤三個療程。有的孩子經過治療,視力恢復後,還會因為用眼過度二次近視,我們就會建議家長辦理年卡,定期到店裡做保養,以維持效果。」
對於開店的收益,工作人員頗有信心,「店面可以選在中小學附近,或者培訓班集中的寫字樓,一個月流水平均能達到十多萬。」
提醒:近視檢查也藏玄機 機構藉此製造假象「孩子看不清楚東西,很多家長首先會想到近視,但事實上,導致視物模糊的原因有很多種,應當先到專業的眼科確診,而非盲目購買治療儀器或者直接到一些所謂的視力康復中心尋求解決方案。」北京同仁醫院眼肌科主任付晶表示,即便明確是近視,在檢查過程中也有很多講究。如果操作不當,結果的準確性就會受到影響,而一些機構正是利用這樣的可操作空間來製造假象。
「以常見的視力表為例,在不同亮度、不同距離、不同印刷規格下,同一個人可能測出不同的結果。眯眼睛往往會看得更清楚些,淚膜也能暫時充當『鏡片』,這些因素都會干擾結果。一些機構在測裸眼視力時,不按照規範來,還會誘導孩子先看遠處或者近處,甚至治療前草草看一下,治療後再讓反覆仔細看,結果也會有所不同。」付晶指出,看似更為客觀科學的電腦驗光儀,同樣存在很大「彈性」,「在不散瞳的情況下,眼睛本身具有調節能力,當感覺到有物體靠近或者精神狀態緊張時,容易測出比實際更高的度數。特別是孩子,調節能力更強,誤差也就更大。因此,驗光前必須使用睫狀肌麻痺劑進行散瞳,判斷孩子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測出真實、準確的近視度數。可是,絕大多數視力康復機構和配鏡店都跳過了這一步。」
付晶表示,如果是眼軸拉長造成的真性近視,目前並沒有辦法能使眼軸縮短,近視度數也就不會下降,換句話說,真性近視是不可逆轉的,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採取積極的防控措施。
「研究表明,使用低濃度阿託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視發展的進程。儘管高濃度效果會更明顯,但副作用也更大,因此需要尋找平衡點,0.01%被認為是『性價比』最好的濃度。另外,佩戴合適的角膜塑形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OK鏡,也能起到作用,但效果非常有限,相比之下,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才是防控的根本。」付晶強調,應當控制近距離用眼時間,通過遠眺等方式緩解視疲勞,避免環境過亮或過暗,並堅持每天在自然光線下有足夠量的戶外活動,「很多機構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會建議儘量不戴眼鏡或者少戴眼鏡,但這反而會加重用眼負擔,導致度數上漲更快。再者,長時間眯眼睛看東西,還會因為眼輪匝肌頻繁收縮變得鬆弛,出現眼袋增大的情況,這也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宗媛媛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