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皇位繼承人不過是一種障眼法,私底下的教育才是朱棣想要的

2020-12-05 黎顧百年

太孫在明朝開國的時候就出現兩個,一個是寵愛過度的結果朱允炆,朱元璋非要把皇位傳給自己嫡長子一脈。另一個是為了斷了二兒子想當太子的野心。第一個是真實的寵溺,而第二個就有點拿自己的兒子不當回事了。

朱棣劇照

今天我們主要點一點朱棣為什麼要立太孫,除了想斷兒子做皇帝的路,其實也就是為了讓朱高熾一脈好好做皇帝實施的障眼法。

誰還沒有一個好兒子,好孫子啊!朱棣心裡其實很清楚,自己的這個大兒子做皇帝一定是一個好皇帝,只是擔心他的身體皇帝沒做幾天就死了,這才是大明最大的災難,為了大明的以後的江山還是他自己一脈,朱棣必須把那些威脅到大明江山動搖的因素扼殺在搖籃裡。

朱瞻基劇照

而朱棣立太孫的事情,用儀式記錄下來,用聲名傳播開來,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心思,那就是皇帝只傳位於朱高熾,好讓朱高煦斷了念想,但是他也知道這只是在表面上阻止自己的二兒子去爭奪皇位,是保全他,也是保全大明。

私底下朱棣更是不惜一切的培養自己的這個孫子,為什麼?因為朱棣知道或許只有這樣才是朱高熾一脈能夠安安穩穩地成為皇帝的所在。自己的兒子由於太胖不能帶出來訓練一下,孫子總可以吧!況且在太孫的掩護下,這也是名正言順的。

朱高熾劇照

朱棣北徵有好幾次都帶著這個孫子,目的主要有兩個。

一是讓他了解戰場的殘酷,知道生命的珍貴,好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去學習,不論是戰法,還是人心,還有看待人心。

二是也讓他了解戰場在他二叔那裡是一個什麼樣子,和在戰場上他的二叔表現是什麼樣子,做好以後應對突發事情的準備。

朱棣的這些心思可謂是煞費苦心了,對於太孫朱瞻基從小的教育就是以帝王的思想教育的,這些作為他的二叔的朱高煦是看在眼裡卻是恨在心裡,但是卻又無可奈何。

朱高煦劇照

朱棣本來就是要朱高煦知難而退,結果卻有點不盡如人意了,朱高煦反而是越來越不耐煩了,走上了一條和朱棣想的一樣的道路,那就是拉攏一大幫只知道衝鋒陷陣的將軍。

朱棣教育的理念終於在朱瞻基的心裡開花了,不僅繼承了朱棣的帝王思想,而且從他的父親朱高熾那裡又學會了籠絡人心和仁政之念,在處理漢王朱高煦謀反方面表現得很是理智,一舉拿下了漢王。

本來是想要阻擋他們兄弟相互殘殺的朱棣,卻也沒有能力阻止了,不知道是不想自己的二兒子死得太慘,還是想要看看他的兒子們到底是有多大能耐,(關鍵朱棣也看不到了)在削藩上面的不徹底,讓他的二兒子朱高煦還擁有一定能力和當上皇帝的朱高熾想抗衡,雖然歷史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但是朱棣的這種處理的方式確實不怎麼樣。

一代帝王也只是玩了一些普通人都會玩的伎倆,結果是最不想看到的境況,卻在他死後沒多久就爆發了,不得不讓人唏噓。

相關焦點

  • 曾經想過易儲,後來放棄,朱棣為何會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但是這樣的國泰民安的勢頭並沒有持續多久,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當時的太子朱標體弱多病,也很早就去世了,因此,皇位由皇太孫朱允炆繼承。朱棣很早就覬覦皇位,朱允炆的登基讓他懷恨在心,當時朱允炆剛剛上位根基不穩,不久朱棣便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政變,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靖難之役」。
  • 皇位正統:永樂帝朱棣為了闡明他的皇位合法性而採取的措施
    朱棣從即位後一直關心鞏固他的權力,他傾注全力來使他受命的統治合法性。早在靖難之役時,還沒有登上皇位的永樂帝,對於他的侄兒建文帝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控,來證明自己的行動是正義的。他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處死了許多建文帝時期的「奸臣」,恢復了被建文帝所違背祖宗制度。以此來證明永樂帝繼承皇位是合法的。
  • 朱棣分明是明太宗,為何後世稱呼為明成祖?嘉靖表示對朱棣很崇拜
    唐太宗李世民大家最熟悉了,這是個好皇帝,可是他是通過殺了兄弟、逼父親退位得來的皇位。宋太宗趙光義,這傢伙不地道,大概率害死了自己的哥哥趙匡胤,奪取了皇位,他的侄子和弟弟的死,跟他也脫不了干係,因為他們都有繼承權。明太宗是誰?
  • 朱棣一脈皇位斷在哪一代?明朝帝位三次易主是哪三次?
    朱元璋一生共有26個兒子,朱元璋的原配夫人是馬氏,生有五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不過對於朱棣的身世,一直都存在爭議,甚至有學者認為朱棣的母親是朝鮮人,並非漢族。朱標既是嫡子又是長子,而且生性寬厚仁慈,深得朱元璋喜愛,但是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
  • 如果當年朱允炆不逃跑,而是坐在太和門等著朱棣,朱棣敢動他嗎?
    同時唐朝和明朝前期的皇位爭奪也是如出一轍的激烈。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卻因為自己的二兒子李世民發動兵變,被逼迫退位成為太上皇;朱元璋在長子朱標死後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繼承皇位,然而朱允炆的四叔朱棣就發動了靖難之役奪取皇位。
  • 燕王朱棣能力最強,太子朱標死後,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
    朱棣劇照在朱元璋的諸多兒子中,燕王朱棣的能力最強,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不立朱棣為皇位繼承人,從而避免靖難之役手足相殘的局面?明太祖實錄中的這段記載很有可能是朱棣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找依據而篡改的。儘管史料真假難辨,但是假如真的由燕王朱棣繼承皇位,確實會引起他的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晉王朱棡的不滿,朱元璋百年之後,兄弟之間免不了又要為了大明江山的皇位掀起一番血雨腥風。
  • 朱棣登基後發現一道聖旨,為何看完後嚎啕大哭:父皇你把我害慘了?
    但是他這一生都有一個汙點,那就是他的皇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雖然史書中並未明確記載他是謀權篡位,但是後世的人們好像已經默認了,他殺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才拿到的這個皇位。朱元璋一路從平民爬到一朝天子的位置十分不容易,靠的就是自己的狠辣,然而在這一點上,所有的兒子裡,朱棣是最像他的,為什麼他最後沒有選擇把皇位傳給朱棣呢?其實很簡單,原因在馬皇后身上。當初朱元璋參軍投入郭子興的隊伍,是郭子興提拔他,賞識他,給了他一定的起義資本。
  • 朱元璋臨終前連喊三聲朱棣來否,為何朱棣就在南京城外不進城呢?
    自從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之後,朱元璋一方面盡心輔導孫子熟悉國事,培養他成為帝國合格的繼承人。另一方面再度開始清理功臣勳貴,力求為皇太孫的繼位掃平障礙。其實這個時候,朱元璋已經猛然發現,他分封其他兒子為藩王,給他們軍政大權的危害了。
  •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皇位繼承人爭奪中,是哪位皇子開始發難的?
    文/日堯居康熙帝一生最大的失誤就是過早的確立太子,一生最大的糟心事也是他的皇位繼承人被他的兒子們盯上了,這讓康熙帝在他的晚年因為皇位繼承人自顧不暇,搞的身心疲憊。何況在康熙帝的心目當中的太子位的最佳人選根本就沒考慮他這位皇長子胤褆,可是胤褆卻最先露出獠牙,也是最先在皇位繼承人之爭中首先被擊垮的人,也算康熙帝殺雞給猴看的一種方式。康熙在廢胤礽的時候曾說:「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 李淵明知道李世民要爭奪皇位,卻不趁早除掉他,他在猶豫什麼
    封建社會下,權力則是王道,古人為了爭奪皇權死去活來的,皇子們是離皇位最近的人,如果這個朝代安穩,那麼在任的皇帝肯定要從皇子裡面挑選優秀的皇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不過皇帝有著眾多的妃子,而且皇子也不是一個二個的,只有一個人才是最幸運的,不過很多朝代都是以皇長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不過歷史上有很多皇子,為了能夠爭奪皇位最後自相殘殺。
  • 朱高煦:因為一首詩錯失皇位,效仿成祖起兵,專家一語道破敗因!
    說起他的一生,因戰功赫赫而出名,也因用武力奪得侄子的皇位,而備受爭議,畢竟他的皇位來路不正。如果當初朱元璋直接將他立為繼承人就不會有「靖難之役」這場浩劫,可歷史不能假設,擺在成祖面前的,除了秀麗江山,還有確立誰為太子的難題。他的幾個兒子中有朱高熾和朱高煦,才能在伯仲之間,一個是合禮法的人選,一個是合心意的人選,如何決定讓成祖犯了難。
  • 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本是朱棣親信,為何落得被醉殺的下場?
    想想,如果朱元璋這樣的大人物對常人這樣說,多半是想重用此人,這時該獻計就獻計,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不過是轉眼間的事情。 而解縉非常人也,他計是獻了,洋洋灑灑數萬字,不可謂不用心,可解縉偏偏在文章開篇加了這樣一句話:「嘗聞陛下震怒,鋤根剪蔓,誅其奸逆矣。未聞褒一大善,賞延於世,復及其鄉,終始如一者也。」
  • 朱高煦想學他爹朱棣造反,被侄子朱瞻基罩在銅缸裡,活活烤死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封燕王,因為朱棣的大哥朱標是太子,死得早,朱元璋便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將其他的兒子都排除掉了,皇位不傳給兒子,傳給孫子。按理來說,朱允炆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朱元璋欽定的,沒毛病,但是,朱允炆一登上帝位,便開始採用齊泰和黃子澄等大臣的建議「削藩」。朱允炆拿下了幾個實力相對較弱的藩王之後,實力雄厚的燕王朱棣坐不住了,前幾個藩王,被殺的被殺,被逼自盡的自盡,朱棣覺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斃,於是,開始裝瘋,企圖矇混過關,躲過朱允炆的屠刀。
  • 假如朱標沒有去世,動手削藩,朱棣敢反嗎?
    燕王朱棣是明朝第三個皇帝,他是朱元璋的兒子,朱元璋曾經說,朱棣是所有孩子當中最像他的一個。但是朱元璋並沒有將皇位傳給朱棣,而是傳給了孫子朱允炆。本來的繼承人應該是太子朱標,但是朱標卻意外死亡了,讓朱元璋的計劃落空。假如朱標沒有去世,動手削藩,朱棣敢反嗎?
  • 日本皇宮舉行「立皇嗣宣明儀式」 宣告第一皇位繼承人
    日本皇宮舉行「立皇嗣宣明儀式」 宣告第一皇位繼承人 圖源:時事通訊社【日本皇宮宣告第一皇位繼承人】當地時間8日上午,日本皇宮舉行「立皇嗣宣明儀式」,正式宣告現任天皇的弟弟秋筱宮文仁親王為第一皇位繼承人。
  • 朱棣篡位後為什麼沒有更改國號,而是繼續使用「大明」?
    然而自朱標死後,朱元璋卻打破了傳統的帝王家的文化,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這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打破傳統的皇位繼承。我們見得最多的是父子相傳,也見過兄弟相傳,卻幾乎沒有見過祖孫相傳的。這也許是朱元璋對形勢判斷的問題,他希望日後他的兒子能支持朱允炆!
  • 朱高煦戰功顯赫,朱高熾肥胖遲鈍,為何朱棣還把帝位傳給朱高熾?
    朱高熾從出生開始就是有著一個獨特的身份——嫡長子,這也就是說朱棣的一切,他都是第一繼承人,所以朱棣被朱元璋封為了燕王之後,朱高熾自然而然就成為了燕世子。,不過朱高熾雖然豪氣不夠,但卻足夠端重沉靜和言行識度,甚至自己的弟弟想要整自己被抓個現行的時候,朱高熾也不會責怪。
  • 靖難之役後,成功篡位的朱棣,是怎樣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朱棣是被憋壞了才發動靖難之役的,被他老子和侄子給氣的。篡位成功後,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可沒有好日子過,誰叫他們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今天就來說說朱棣是怎麼被「逼」著發動靖難之役的,又是怎麼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沒有在眾多兒子中選擇繼承人,而是直接選擇了朱標次子朱允炆做繼承人,這樣也就導致了朱允炆上位年輕氣盛急於削藩,給朱棣有了篡奪皇位的藉口,最終皇位落到了朱棣手中。朱元璋早就給明朝定下了祖訓,明朝皇位繼承人必須選擇嫡長子而立,所以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本來都已經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了,但是可惜朱雄英年僅8歲就夭折了,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替朱標做主選擇了次子朱允炆為繼承人。
  • 漢武帝的母親有多聰明,竟然讓皇十子的他,成為了皇位繼承人
    漢景帝有十一個兒子,劉邦建立大漢之後,就規定了皇位是父子相傳,嫡長子也就是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是大漢的合法繼承人。 若是沒有嫡長子的,就選長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然後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