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分明是明太宗,為何後世稱呼為明成祖?嘉靖表示對朱棣很崇拜

2020-12-18 歷史鑑賞者

封建王朝的幾個太宗,得國不正是他們的硬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最熟悉了,這是個好皇帝,可是他是通過殺了兄弟、逼父親退位得來的皇位。

宋太宗趙光義,這傢伙不地道,大概率害死了自己的哥哥趙匡胤,奪取了皇位,他的侄子和弟弟的死,跟他也脫不了干係,因為他們都有繼承權。

明太宗是誰?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朱棣就是明太宗,他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從侄兒手裡搶來的,所以也是得國不正。

清太宗皇太極,四大貝勒之一,努爾哈赤沒有指明誰是繼承人,但是看好阿巴亥大妃生的多爾袞三兄弟,皇太極聯合其他三大貝勒,弄死了阿巴亥,奪取了後金大汗之位。

所以說廟號太宗的皇帝,都有這一類的問題。其中比較特別的就是朱棣,因為他過去是明太宗,為何後來就變成了明成祖呢?

一、祖對王朝的貢獻,高於宗。

祖宗我們一直都是連在一起念的,其實在古代,這是有非常明確的分別的。尤其是給皇帝上廟號的時候,祖和宗的性質完全不同。

一般開國皇帝,都被稱之為祖。比如說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

這些開國皇帝稱之為祖,那是因為他們開創了基業,是王朝的第一個實質性的皇帝,稱為祖一點也不為過。

除此以外,如果你想要廟號上加上一個祖,那困難程度可就大了去了。比如說唐太宗李世民,他對唐朝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可他依舊只是個宗,不是個祖。

唐朝和宋朝只各有一個祖,其他皇帝都是宗。元朝就有兩個祖了,除了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外,還有一個元世祖忽必烈。為啥?因為忽必烈一手建立了大一統的元朝,他對元朝是有不可磨滅的功績的。

清朝就更過分了,他們居然有三個祖,除了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外,還有清世祖順治皇帝和清聖祖康熙皇帝這兩位。

為啥?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是清朝的基礎,他被稱為太祖,和成吉思汗的元太祖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順治皇帝被稱為清世祖,主要是因為他在位期間,帶領清軍入關,問鼎中原,這份功績對清朝來說實在是巨大,雖說主導人是多爾袞,但是在位的皇帝是順治。

至於康熙的清聖祖,那是因為康熙皇帝平三藩、收臺灣、剿滅噶爾丹,保證了大清朝的版圖完整,所以被稱為清世祖。

二、朱棣這個明成祖,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加上去的。

其實一直到明武宗朱厚照的時候,朱棣一直都是明太宗。太宗雖然得國不正,可是對國家的貢獻其實是不小的。

比如說唐太宗李世民,堪稱唐朝最優秀的君主,創建了貞觀之治。宋太宗趙光義,滅亡了北漢,額。。。略過他好了。明太宗朱棣,多次徵戰漠北,使得萬國來朝。清太宗皇太極,為清軍入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稱呼朱棣為明太宗一點毛病都沒有,反而是一種尊重。可為啥到了嘉靖皇帝這一代,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呢?

原來嘉靖皇帝朱厚熜不是明孝宗朱佑樘的親兒子,只是他的侄兒,他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照沒有兒子,朱佑樘又只有朱厚照這麼一個兒子,所以才輪到了朱厚熜繼位。

朱厚熜自己是有親爹的,也就是興獻王,所以他打算把興獻王追封為皇帝,將他放在太廟當中。興獻王追封為興獻帝以後,問題來了。

太廟實在是太擁擠了,從朱元璋這一代開始算起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佑樘、朱厚照,已經有9位皇帝在太廟裡了,香火明顯不夠分啊!

太廟正殿只有9個席位,要想把興獻帝放入太廟正殿,就必須要從上面幾個皇帝裡踢走一個才行。

狠心的朱厚熜,居然打算把朱棣給踢出去。大臣們當然打死了也不肯答應。可朱厚熜的態度也決絕,必須要把他爹弄進太廟,無奈之下,大臣們只好把朱高熾給請了出去。

為啥?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時間只有8個多月,大家是按照在位時間排序,這才把朱高熾給踢出去的,都是朱厚熜的祖宗,誰也不欺負誰。

至於朱棣為啥從太宗變成了明成祖,其實也就是在這次事件的時候,嘉靖皇帝修改的。因為嘉靖有自己的想法。

三、嘉靖希望朱棣能夠和朱元璋一樣,成為後代萬世供奉的君主。

封建王朝的太廟正殿,就那麼幾個位置,所以當新皇帝上臺以後,老皇帝進了太廟,那麼就必須要在原來的祖宗裡選擇一個踢出來。

這樣就能夠保證跟當朝皇帝比較親近的幾個皇帝祖先,能夠輪番在太廟正殿享受供奉。中國普通人家,講究五服,其實出了五服就算不上真正的親戚了。而且拜祭祖先的時候,一般五代以上也不會刻意祭拜了,這是一樣的道理。

不過老祖宗是每一家人都要祭拜的,原來明朝只有明太祖朱元璋這麼一位老祖宗。可是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明成祖朱棣也成為了老祖宗。

這麼一來,就算後世大明朝的皇帝換了千萬個,朱元璋和朱棣始終都不會被趕出太廟正殿,這就是嘉靖皇帝的小心思。

朱厚熜對朱棣是十分尊重的,如果沒有朱棣,後面這些大明朝的皇帝,都不可能登基稱帝。所以說朱厚熜說要把朱棣踢出太廟正殿,那是在嚇唬百官,逼迫百官就範。他才捨不得朱棣呢,將朱棣列為祖就是證據。

總結:嘉靖皇帝想多了。

朱厚熜還指望著明朝皇帝永遠傳承下去,這麼一來朱棣就能跟朱元璋一樣,永遠享受太廟供奉的待遇了。其實,這件事就跟秦始皇希望秦朝萬世萬代傳下去一樣,都只是美好的願望而已。

大明王朝在崇禎皇帝朱由檢時期就已經滅亡了,攏共也就兩百來年的時間,所以何必糾結入不入太廟的事情呢?就算興獻王入了太廟,他是能知道,還是後世能感恩戴德?這傢伙該不出名還是不出名,靠太廟加持也沒什麼作用。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焦點

  • 朱棣的廟號是太宗,為何後世卻稱其為明成祖?
    在軍事上,五次親徵蒙古,佔領安南,東北設立奴兒幹都司,西北設置哈密,朱棣自軍事上是一個很有遠見,很成熟的軍事家,所以後世們叫他明成祖他也是擔當的起的。但廟號這東西,不是說改就改的。因為雖說朱棣這個人是個人才,但是他當上皇帝畢竟不是很光彩的。
  • 朱棣的牌位差點被扔出太廟?當年的太廟事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可能有的朋友曾聽過這麼一個故事,就是「朱棣的牌位曾差點被嘉靖皇帝扔出太廟」,其實這只是一個誤傳,事實上這個誤傳出現的原因就在於嘉靖初年那場「大禮議」事件所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後續的「太廟之爭」,至於這件事發生的前後始末,我們下面來看。
  • 一代明君朱棣,死後牌位差點被子孫扔出太廟!究竟是誰如此大膽?
    比如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等,一般不會出現一個朝代兩個都是祖的廟號,但唯獨明朝,就出現了兩個廟號為祖的排位,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自不必細說,這是他應得的廟號。而明成祖朱棣,在明朝嘉靖之前,廟號為明太宗,與唐太宗李世民是一樣的性質,兩人均為開國皇帝的兒子。
  • 朱棣一代雄主,為何卻遭子孫嫌棄?牌位更是差點被扔出太廟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死於第五次北伐回師途中,年65歲。是非功過,自然要後人蓋棺定論。、君王死社稷體現的淋漓盡致;在經濟上,疏浚京杭大運河、發展屯田、鹽商開中則例;外交上,四海鹹服,天下歸心,鄭和下西洋的壯舉現今都為人稱頌,也正是這舉凡種種,才有了後世李贄 「我國家二百餘年以來,休養生息,遂至於今。
  • 明成祖朱棣剛死,明仁宗為何就想放棄北京,遷都南京?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做了一件影響明朝國運的大事,他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並且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紫禁城。然而,許多人卻並不知道,朱棣死後不久,他的兒子明仁宗就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計劃將都城重新遷回南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朱棣在取得「靖難之役」後,終於登上了皇位。
  • 「五徵漠北、三犁虜庭」,對不起,朱棣讓人失望了
    前言從1410年到1424年,明成祖朱棣曾經五次親徵蒙古,不少史學家稱頌朱棣北徵的功業,極盡讚美之詞,所謂「五出漠北,三犁虜庭」,所謂「北清沙漠,南定交阯,其威德所加,不遠過漢高哉。」認為朱棣的功勞遠在漢高祖之上。
  • 從《南京太常寺志》入手,淺析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馬皇后還是碽妃
    第一、朱棣的生母是碽妃,究竟有何證據?第二、如果此事確實,朱棣為何要冒認馬皇后為生母?第三、如果此事不實,是誰炮製了這個謊言?今天筆者就通過對史料的梳理,試著對此爭議做出自己的解答。《南京太常寺志》記載了什麼樣的秘密?《南京太常寺志》並非只有一本。
  • 朱棣篡位後,在位22年為何再無子嗣?宮女臨死的答案,太丟面子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朱元璋的四兒子,明朝第三位皇帝,人稱永樂帝、永樂大帝。在登基之前朱棣一共有4子5女。朱棣總共有4子5女共9個兒女,最小的兒子朱高出生的時間是公元1392年,那一年朱棣32歲。朱棣從32歲以後就一直沒有再生育,個年齡正是男人精力旺盛的時候。朱棣當皇帝在位22年,後宮佳麗如雲,卻沒再有孩子,這是為何呢?
  • 永樂大典:朱棣文治方面的巨大成就,工程量巨大,完本卻不知蹤影
    第一:編修古今第一奇書「永樂大典」,耗費工作量巨大,嘉靖重新抄寫1:朱棣是個文武雙全的皇帝,諡號叫「武」可以,叫「文」也不錯中國歷史上數以百計的帝王當中,朱棣論才能跟軍事實力絕對能名列前茅。朱棣是個雄才大略的偉大皇帝,通過鄭和下西洋這一事件便可得知他的雄心萬丈以及非凡遠見。朱棣看見眼前編修的這一本書,不是很滿意。書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跟儒家有關,和朱棣實際上的想法背道而馳。朱棣是個倔脾氣一條路走到黑的人,晚年不顧大臣反對執意北徵。解縉主持編修的書不滿意,於是他安排手下第一謀士「黑衣宰相」姚廣孝跟著解縉一起編纂。
  • 野史記載的:朱棣「遇鬼」事件,把出身行伍的朱棣,嚇出一身冷汗
    在野史《白下雜譚》中曾記載了一段朱棣白天遇鬼事件。當時那詭異的一幕,更是嚇得朱棣出了一身冷汗。明永樂初年,朱棣尚在南京做皇帝,某天左僉都御史景清,懷揣利刃入朝。景清是朱允炆舊臣,此舉就是準備刺殺朱棣,為舊主朱允炆報仇。但文人出身的景清卻刺殺失敗,其人更是被錦衣衛當場捕獲。龍顏大怒的朱棣,隨即對景清處以重刑,並株連景清的全族。
  • 朱棣臨死前說「夏原吉愛我」,夏原吉為何讓朱棣如此牽掛?
    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朱棣環顧四周,說出5個字「夏元吉愛我」,隨即油盡燈枯,龍御歸天。朱棣也成為了明朝十六帝中,唯一一位客死他鄉的。 三天後,朱棣的死訊傳回京師。而此時,朱棣口中的最愛——「夏元吉」此時卻被關在監獄中。夏元吉對朱棣也算有情有義,聽聞朱棣死訊,哭倒在地而許久不能起來。然後檫乾眼淚,一直工作到明宣宗時期,為大明財政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 朱棣走到半路,又返回了封地
    這件事在《明史》中有記載,之所以說比較有意思,是因為《明太宗實錄》中還記錄了這樣一件事: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不豫,遣中宮召上(朱棣),已至淮安,太孫與齊泰等謀詐,令人齎敕符令上歸國,及太祖太漸,問左右:「燕王來未?」凡三問,無敢對者。
  • 朱棣死後樸妃、安貴妃去哪兒了?朱棣棺槨旁的幾個小盒,慘絕人寰
    大型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明成祖朱棣經過三年多的「靖難之役」,終於從侄兒朱允炆手裡奪得天下,成為九五之尊。朱棣是一代雄主,熱衷於徵戰沙場,多次深入漠北,發誓要消滅。第五次徵討漠北,朱棣不幸病逝,他寵愛的樸妃、安貴妃命運如何?她們為何突然銷聲匿跡了?
  • 朱棣篡位並且遷都,為何歷史上沒有給明朝改為後明,北明等稱呼?
    北平建成都城,花了不少時間,在此之前,朱棣和一套班子,仍然是在南京,就算是遷都之後,南京的地位也不過是略降,比其他城市要高太多,它的性質仍是陪都,朝廷該有的配備比如六部尚書之類的,都有,基本上是屬於一國雙都,說白了,南京本就是個小朝廷,皇帝們祭祖的時候,還得把南京排在前面。朱棣雖然發動了政變,但是國未破,也未分裂,更沒有形成亂世和割據。
  • 明明是傑出皇帝,為何朱棣死後還遭嫌棄?牌位差點被後代扔出太廟
    明朝時期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生致力於反貪,因為他自己是布衣出身,所以深知如果官員貪汙腐敗,百姓的生活有多麼水深火熱,而且他還做了許多其他造福於百姓的事情,可以稱之為一位明君,在這個朝代中還有一位傑出的皇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
  • 仁孝文皇后:可以是朱棣身邊的弱女子,也可是保家衛國的女豪傑
    以上一段話出自《明太宗實錄》中,其中出現的徐氏,便是中國歷史上大明王朝著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原配妻子,仁孝文皇后。朱棣簡單來說,就是朱元璋想要讓自己的兒子朱棣娶徐達為妻子,徐達連忙跪下磕頭謝恩,於是乎朱棣和徐氏的婚姻就這麼被兩位家長給訂了下來。
  • 為何李世民敢政變奪權,而朱棣卻不敢?
    朱棣和李世明都一樣文武雙全,但李淵和朱元璋相比較起來就有不少的差距了,假如朱棣在朱元璋掌權時發動政變,直接被鎮壓,永遠抬不起頭。 反觀朱棣,自從朱元璋白手起家開始就沒有參與在其中,沒有一點的軍事影響能力。與此同時,朱棣安樂的生活在政治沒得起色,決定了不敢反叛朱元璋一點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