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剛死,明仁宗為何就想放棄北京,遷都南京?

2021-01-13 縱橫五千年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做了一件影響明朝國運的大事,他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並且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紫禁城。然而,許多人卻並不知道,朱棣死後不久,他的兒子明仁宗就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計劃將都城重新遷回南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朱棣在取得「靖難之役」後,終於登上了皇位。他在稱帝的第二年就宣布改北平為北京,又在永樂四年下詔修建北京城。為此,朱棣承受了巨大的政治、經濟壓力,但他毅然決定遷都北京,甚至不惜殺死反對遷都的大臣。與此同時,朱棣在北京設立行在六部,將政務逐漸轉移到北京。

自永樂七年後,朱棣長期住在北京,將皇太子朱高熾留在南京。到了永樂十八年九月,北京城主要工程全部竣工,「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壯麗過之」。朱棣正式下詔,召皇太子、皇太孫至北京,同時昭告天下,「自明年正月初一日始正北京為師」。

不過,朱棣在永樂二十二年就病死在北徵軍中,太子朱高熾繼承皇位。洪熙元年四月,剛剛做了七個月皇帝的明仁宗朱高熾,頒布了一道詔書,決定將都城再度遷回南京,「將還都南京,詔北京諸司悉稱行在,復北京行部及行後軍都督府。」

與此同時,明仁宗派官員修葺南京的宮殿,還讓皇太子朱瞻基駐守南京,支持遷都的準備工作。遷都北京是朱棣一生中做出的一件大事,從即位開始,一直忙活了十八年才算結束。如今成為都城不過四年的時間,朱高熾為何違背父皇的意願,打算重新將都城遷回南京呢?

首先,最主要的是經濟原因。自唐宋以來,中國的經濟重心就已經南移,到明朝時期,南方已經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遷都北京後,每年都需要從南方運來大量糧食、物資,來供給朝廷的開支。這一點正如朱高熾所說的,「南北供億之勞,軍民俱困,四方向仰,鹹仰南京,斯亦吾之素心」。

其次,政治因素也很重要。朱棣雖然遷都北京,但朝廷內部還有一些官員是反對遷都的。到了永樂十九年四月,也就是遷都北京後的第四個月,雷電擊中紫禁城三大殿,引發火災,將三大殿全部焚毀,這引起了朝野的震動。朱棣為平息輿論,甚至殺死了上書言事的官員。

朱高熾雖然沒有表態,但他也對那些官員表示同情,即位之初,就恢復了因此事被貶的官員的職務。另外,在這場火災,由於奉天殿被燒毀,朱高熾的登基大典不得不在奉天門舉行,對此朱高熾很不情願,但也無可奈何。而遷回南京,就不用重修三大殿,可以節省財政開支。

此外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朱高熾雖然是朱棣的兒子,但他自幼就一直生活在南京,對於南京的生活環境比較熟悉。北京雖然是都城,但縱觀朱高熾的一生,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南京的,對於北京的生活,他並不怎麼適應。綜合以上因素,明仁宗決定還都南京。然而,他的計劃卻沒有成功!

原來一個多月後,明仁宗朱高熾就病入膏肓,死於北京紫禁城中,他至死都沒能再回南京!接替朱高熾的是明宣宗朱瞻基,他的脾氣秉性更像朱棣,所以他沒有繼續執行遷回南京的計劃。雖然朱高熾在遺詔中,對遷都念念不忘,但明宣宗卻沒有執行,最終明朝的留在了北京,不過南京依然保留一套完整的行政體系。

參考資料:1.《明太宗實錄》;2.《明仁宗實錄》;3.《明宣宗實錄》;4.《明史》

相關焦點

  • 明仁宗若遷都南京成功,歷史會如何?
    明仁宗朱高熾,仁宣之治的奠基者,在位時間不到九個月,是明代除了明光宗朱常洛之外,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其無論從身體,思維還是執政理念上都與其父親雄才偉略的明成祖朱棣有著很大的不同。其即位之初,便全盤更改了明成祖的治國策略。發展生產,與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
  • 明成祖朱棣為什麼放棄南京的基業,轉而遷都北平?
    明成祖朱棣在成為皇帝以前是被朱元璋分封到北平(北京)做燕王的,北平就是他的根據地,他對北平的情況是十分熟悉的。後來在戰爭中他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統治自己在南京當了皇帝,沒待幾年就宣布遷都北京,而把南京作為陪都還是一樣的設立六部進行管理,把這一地區設置為南直隸,擁有很大的一塊地盤。
  •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為何執意遷都,將都城定在北京呢?
    然而,永樂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卻不顧朝中大臣的反對,執意遷都北京,這是為什麼呢?建都南京,不利於部署和調動軍隊朱元璋在位期間,雖說早已打下元大都,且迫使元順帝北逃,不過漠北蒙古一直以來都是明朝最大的威脅。於是,朱元璋為了應對該威脅,就選擇分封諸子鎮守邊疆,燕王朱棣正是當時抵禦蒙古軍南下的主力軍。
  • 朱棣花費18年時間遷都北京,真的只為「天子守國門」嗎?
    後人頌揚明朝,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裡的「君王死社稷」自然是指崇禎帝自縊煤山殉國,而「天子守國門」說的則是朱棣遷都北京之事。 大明王朝先後有過兩個首都,即我們今天說的南京和北京。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的史創舉,史稱「永樂遷都」。
  • 明成祖朱棣登基後,為何著急遷都,是逃避心靈譴責,還是另有隱情
    登基後的朱棣就著手遷都準備,有人說他是為了躲避心靈譴責,還有人說他是雄才大略,明朝的鐵血帝王朱棣為何登基後要著急遷都,這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一南京城中的腥風血雨1402年是建文帝朱允炆在位的第四個年頭,也是燕王朱棣起兵靖難的最後一年。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開創了大明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璋病故。繼位的是皇太孫朱允炆,登基後的朱允炆,深感藩王勢力的強大。
  • 為什麼明成祖在登基之後選擇遷都?其實不是他想遷,是被逼無奈
    為什麼明成祖在登基之後選擇遷都?其實不是他想遷,是被逼無奈明朝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它在我們中國歷史上佔據了200多年的時間,而明朝也是經歷了16位皇帝。明朝的皇帝大多都是通過上一任皇帝指定繼位的,但是有一位皇帝卻不一樣,他是從自己親人手上搶得這個皇位,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 北宋遷都計劃為什麼沒有實施?明永樂遷都卻能實施呢?
    北宋建立以後,趙匡胤想要把都城從汴梁遷往洛陽;結果招致朝廷大臣的一片反對,該遷都計劃最終泡湯了。而明朝初期,經過「靖難之役」而登上皇位的明成祖朱棣,決定把大明王朝的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結果是朝廷重臣們都紛紛支持,最後遷都成功,北京成為明朝的都城。兩者目的相同,為何結果卻不同呢?我來簡單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宋太祖趙匡胤遷都的原因是:1.明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
  • 明朝的悲劇親王,朱棣被他救過幾次,差點當太子,被侄子皇帝烤死
    那朱瞻基既然是有道明君,為何不顧「害親」的惡名,會對皇叔朱高煦下狠手呢?朱棣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明仁宗朱高熾的同母弟弟,大功臣徐達的親外孫。1424年,明成祖朱棣駕崩,太子朱高熾即位,史稱明仁宗。明仁宗封賞朱高煦,不僅將其長子封為世子,還封朱高煦其他兒子為郡王,並增加朱高煦的俸祿,賞賜寶物來拉攏他,但朱高煦不為所動,依舊我行我素,暗中對抗朱高熾。1425年農曆五月,即位不到一年的明仁宗病逝,時年47歲。
  • 朱棣:保住此人,可以讓大明朝續命三十年
    于謙一生錚錚鐵骨,兩袖清風,無論是明成祖或者是明宣宗,無一不對他讚嘆有加。明成祖朱棣更是放言道:保住一個于謙,可以讓我大明朝再續命三十年。流傳千古的《石灰吟》于謙是明朝永樂年間的進士,科舉放榜當天,他不僅喝得醉醺醺的,在殿試面聖的時候,明成祖朱棣想當場考一下他的才華,便讓他即興賦詩一首。
  • 明朝的首都,為何到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時期才最終確定
    說到大明王朝的首都,眾所周知的是,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定都應天府,都城所在地位於今南京市,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篡位成功之後,遷都自己為藩王時的封地北平府,定都後更名北平府為順天府。
  • 明仁宗朱高熾到底是怎麼死的?真的像人們說的,被人謀殺的嗎?
    明仁宗朱高熾,明成祖朱棣的嫡長子, 生於洪武十一年,於洪武二十八年被祖父明太祖朱元璋冊封為燕王世子,永樂二年被父親明成祖正式冊立為皇太子。在皇太子之位苦熬了二十年之後,終于于永樂二十二年八月熬死了父親明成祖,榮登九五。
  •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就突然駕崩,他的死亡原因到底是什麼?
    基於以上記載,部分人就認為仁宗是一個好色的皇帝,最後因為治療「陰症」,誤服所謂的「補藥」而死。第二、明宣宗朱瞻基暗害。有部分人認為明仁宗之所以會突然無病而亡,那是因為是朱瞻基所害。他們得出這個結論的論據主要有三點:一、朱瞻基當時被明仁宗命令南行祭陵,先前往鳳陽的皇陵,然後前往南京的孝陵,但此時朱瞻基卻並沒有聽從明仁宗的命令,而是直奔南京。
  • 明成祖朱棣稱帝之後,是如何南徵北伐?最後病逝於徵戰途中的?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號「永樂」。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落成。這年九月,朱棣下令以北京為京師,正式遷都北京。 朱棣遷都北京時,曾遭到不少人的反對。永樂二十年(1422年)到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又三次率師出徵漠北,但所獲甚微。病逝歸途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韃靼部首領阿魯臺率軍進犯明山西大同、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等地。
  • 朱棣臨死前說「夏原吉愛我」,夏原吉為何讓朱棣如此牽掛?
    永樂二十年(1422年),明成祖再次北徵,因糧盡而返。經過榆木川時,一病不起。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朱棣環顧四周,說出5個字「夏元吉愛我」,隨即油盡燈枯,龍御歸天。朱棣也成為了明朝十六帝中,唯一一位客死他鄉的。 三天後,朱棣的死訊傳回京師。
  • 用近20年遷都,歷時14年修建紫禁城:朱棣與北京的「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下令修建了北京紫禁城,並且遷都北京。紫禁城籌建於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徵調民工和軍人30萬,歷時14年,最終建成了規模宏大的宮殿群,成就了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據說,紫禁城的位置,就是朱棣與姚廣孝在京西定都峰上確定的。那麼,朱棣與定都峰有何淵源呢?
  • 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
    即朱棣。1402~1424年在位。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徵,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
  • 明宣宗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中烤死?別把老虎當病貓
    準確地說,朱高煦是被活活烤死的,看似殘忍卻沒人為他鳴冤,因為他是自己將自己玩死了。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特點,唐朝流行「玄武門兵變」,而明朝流行「叔叔幹侄子」,故事要從明成祖朱棣開始說起。對於這段歷史,在《明通鑑》中還記錄了朱棣勉勵朱高煦的話,「勉之!世子多疾」。也許正是朱棣的這句話,喚醒朱高煦日後的非分之想,為將來起兵圖謀皇位埋下隱患。明成祖朱棣登基後,由於朱高煦多次扭轉戰局,因此朱棣認為朱高煦非常像自己,心中想立朱高煦為太子。但是,朱高熾不僅是長子,而且功勞也不小。
  • 明仁宗朱高熾到底咋死的?歷史一直有爭議,但至今都沒有準確說法
    朱高熾是朱棣的嫡長子,母親是仁孝文皇后徐氏,也就是大明開國功勳徐達的女兒。朱高熾出生於1378年,此時他的父親朱棣剛成年,還是個十七八的毛頭小夥子。早年朱高熾和建文帝朱允炆是很好的同伴,一起讀書一起玩耍,老爹分封燕王就藩北京後,朱高熾也沒跟著朱棣一起走,他仍然待在南京。所以朱高熾跟父親朱棣的關係一直不怎麼好,老爸朱棣也看不上他。
  • 明成祖朱棣,為何被稱為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世界性大帝?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明朝是一番盛世,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也被一些人稱為「中國最後一位世界性大帝」。可見是對朱棣給予了更高的肯定,這個稱號並不是一般的稱號,世界歷史上能被稱為大帝的古代君主,但是符合世界性大帝的君主並不多,並且說到的最後一位更是將朱棣之後還有將近30位帝王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