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李世民敢政變奪權,而朱棣卻不敢?

2020-12-18 騰訊網

朱棣和李世明都一樣文武雙全,但李淵和朱元璋相比較起來就有不少的差距了,假如朱棣在朱元璋掌權時發動政變,直接被鎮壓,永遠抬不起頭。

第一:李淵和朱元璋的個人能力有所差異。李淵出生貴族,含著金鑰匙出門的,門檻極高。七歲就襲擊唐國公,一路升官,仕途順利。之所以能得到天下,一半是靠著顯赫的出身,一半是靠著手裡有著得力幹將,李淵本人沒什麼多大的能力,這也是後來為李世民反叛李淵發動玄武門之變奠定了基礎。

而朱元璋則就有所不同了,出身貧寒,放過牛,去過龍興寺當和尚。縱觀古代各個帝王,朱元璋的這一生的經歷堪稱奇蹟,豐富的經歷導致他的閱歷上升巨大,造就了眼界和格局非常人能比擬的。後來在起義軍中脫穎而出,擔任領頭人,重用人才,納諫。朱元璋白手起家奪得天下和李淵靠著家室麾下大將奪得天下有這著巨大的差異。所以兩人的能力完全不同。

第二:李世民和朱棣的政治和軍事威望有這麼大差異。自李淵反隋起,李世民早在軍隊中,屢次在戰場中獲得戰功使其在軍隊中的威望越來越高。多次獲得榮譽稱號秦王、天策將軍,在朝中也擔任著尚書令,由此可見在政治和軍事有著優越的條件。反觀朱棣,自從朱元璋白手起家開始就沒有參與在其中,沒有一點的軍事影響能力。與此同時,朱棣安樂的生活在政治沒得起色,決定了不敢反叛朱元璋一點念頭。

第三:皇子奪嫡。李世民和他的哥哥李建成不和睦,一直是心頭上的一根刺,且李淵又偏袒著李建成,一旦李淵駕崩,李建成登基的話,李世民的小命必然不保。在這壓力下,不得反抗。反過來朱棣這邊沒有任何生存危機,朱元璋在位,朱棣的生活十分的快活自在。

李世民敢發動政變而朱棣為何不敢?

其實朱棣不是不發,而是沒有相應的實力去搞,軍隊裡朱元璋話語權是最高的比朱棣高到不知道到哪去了。畢竟朱元璋推翻元朝時是自己親自率兵打仗,是朱棣不能比擬的。

軍隊這方面早已喪失了最開始的主動權,朱元璋在治理國家和軍隊有他自己獨特的地方,到了晚年,大權都是掌握在手上。晚年就開始為皇孫朱允炆做了充足準備,萬無一失。朝中的所有人才掌握心思緊密,朱棣在朱元璋眼裡沒點危險,生死掌握在一念之間。

對於政變朱元璋清楚的很,早就設為朱標為太子,就把其他的兒子趕出了皇城早點死心。還有就是跟隨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能治理朱棣,完全沒有一絲的念頭是造反。

朱棣和李世明出生的家室都差不多了多少,唯一的區別就是少了一個身份「開國元勳」,就這使得處境變得不一樣。

李淵和朱元璋比起來差的是自身的能力這方面,對於人心的把握,對軍事大權的掌權力度,自家內亂的判斷的能力等,這就是李淵所缺少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如果當年朱允炆不逃跑,而是坐在太和門等著朱棣,朱棣敢動他嗎?
    很多人都會將這兩段歷史放在一起來研究,而研究之後他們都產生了疑惑:為什麼朱棣不像李世民那樣直接兵變呢? 雖說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但是唐朝的江山有一半都是驍勇善戰的李世民打下來的,而且唐朝開國功臣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人都和李世民在從軍時出生入死,在軍隊頗有名望。
  • 朱棣和李世民都是皇二代,他倆誰更會打仗?
    說起皇二代,不得不提倆個最有名氣的皇帝,那就是朱棣和李世民,這倆人都是一代雄主,都是牛人,朱棣開啟了永樂盛世,而李世民開啟了貞觀之治,他倆都是中國古代有名的皇二代,如果這倆人一較高下,他倆誰更會打仗呢?我認為是李世民。
  • 大清朝有那麼多親王、郡王,為何沒有一人敢造反?
    而一旦王國的勢力增長時就會發生叛亂奪權,漢朝有七王之亂,晉朝有八王之亂,唐宋也時常有皇族封王作亂,到了明代朱棣作為封王更是直接造反成功,自己做了皇帝。但是,大清近300年江山,產生了無數的親王、郡王,但是為何沒有一人敢造反?
  • 明初若朱標不死,朱棣肯定不會造反而且也不敢造反
    隨之燕王朱棣發動叛亂,成功爭奪了皇權,讓明朝國運都朝著未知的方向發展。不妨設下一個疑問,若當初太子朱標並沒有去世,那麼燕王到底還敢不敢造反?但是天不遂人願,可惜朱標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過世。由朱標的兒子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繼承了皇位,朱元璋的這一做法就引得其他兒子們的不滿。但是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這些人也就不敢再說什麼。
  • 假如朱標沒有去世,動手削藩,朱棣敢反嗎?
    燕王朱棣是明朝第三個皇帝,他是朱元璋的兒子,朱元璋曾經說,朱棣是所有孩子當中最像他的一個。但是朱元璋並沒有將皇位傳給朱棣,而是傳給了孫子朱允炆。本來的繼承人應該是太子朱標,但是朱標卻意外死亡了,讓朱元璋的計劃落空。假如朱標沒有去世,動手削藩,朱棣敢反嗎?
  • 劇本都不敢這麼寫的,大型商戰奪權現場,你細品
    現在我來拿公司的公章和財務章,誰敢攔我?男同事當即就被震在了原地,腦中飛速權衡的利弊腳下卻動彈不得。趁著這個空擋,李國慶一閃身大步跨入總裁辦公室,打開熟悉的第二個抽屜掏出公章轉身就走。整個辦公室安靜到,你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所有人都默默地掏出手機。不知道在幹什麼。你看到李國慶用膠帶,把三張紙貼在了董事長辦公室門口的牆上。之後轉身進入財務室搶財務章。
  • 四代目還在的話,宇智波不會滅族,團藏不敢政變,他永遠不敢回村
    準確的說,如果四代火影水門還在的話,宇智波不會滅族,團藏不敢政變,他永遠不敢回村!2,團藏不敢政變水門在位時,其它忍村礙於水門黃色閃光的稱號,不敢和木葉交戰!團藏不滿三代的政策試圖發起政變,甚至派人暗殺三代!若水門仍在,團藏也只得老老實實服從領導。
  • 李世民除掉李元吉和他的5個兒子後,為何還敢娶李元吉老婆楊氏?
    為何我會這麼說呢?我們不妨一起看看唐朝時期李世民玄武門之後的善後工作,當時他殺掉李元吉以及李元吉的5個兒子,可是最後卻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楊氏,難道他就不害怕楊氏會報復自己麼?事實上確實不害怕,因為在權力面前,兒女情長不足掛齒,更多考慮的就是利益關係。
  • 李世民究竟是怎樣的皇帝?能忍魏徵肆意批評,卻敢殺兄弟逼父退位
    01李世民殺兄殺弟,逼父親禪讓,手段兇狠。在李世民的人生中,最難忘的,肯定是玄武門之變。為了這場政變,李世民提前計劃了很長時間。不僅將武將都召集在了一起,而且連房玄齡、杜如晦這些文臣,也都綁上了一條船上。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
  • 明初若朱標不死,哪怕只當1年皇帝,10個朱棣也不敢反!
    明朝初期的靖難之役,朱棣擊敗了自己的侄子,奪得了帝位,大明王朝的國運也隨之而改變,那麼如果當時的太子朱標沒死,他繼任了帝位,朱棣還有沒有造反成功的機會。朱標是嫡長子,太子都當了幾十年,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況且他們兄弟倆感情很好,朱棣根本沒有理由造反。
  • 朱棣分明是明太宗,為何後世稱呼為明成祖?嘉靖表示對朱棣很崇拜
    封建王朝的幾個太宗,得國不正是他們的硬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最熟悉了,這是個好皇帝,可是他是通過殺了兄弟、逼父親退位得來的皇位。宋太宗趙光義,這傢伙不地道,大概率害死了自己的哥哥趙匡胤,奪取了皇位,他的侄子和弟弟的死,跟他也脫不了干係,因為他們都有繼承權。
  • 李世民被削掉兵權後,為何僅靠800親信,就敢發動玄武門之變?
    且就是因為李世民出力頗多,十分的軍民之心。李建成感受到威脅便聯合三子李元吉一起排擠李世民。最後儘是愈演愈烈,想要直接除掉李世民。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邊境傳來緊急軍情,一貫本是李世民帶兵,但李建成卻在此時突然上表。建議由齊王李元吉率軍出徵。但是他們的想法卻是趁此機會掌握軍隊,剝奪李世民的軍權。
  • 沐英兒子歷經五朝,娶了朱棣女兒,他真的敢家暴公主嗎
    他歷經五朝,娶了朱棣的女兒,然而卻有傳言稱,他竟敢家暴公主。 據祝允明所著的《九朝野記》記載,朱棣的小女兒常寧公主,被他得知身上有傷。經御醫診斷後,發現是被打傷的,後來朱棣才知道,這是駙馬都尉沐昕所為。那麼沐昕真的敢家暴公主嗎?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不殺了李淵?弒君、弒父別想當穩皇帝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太極宮的北門玄武門發動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尉遲恭射死。李世民將自己的親兄弟殺死了之後並沒有滿足。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有一口氣殺死了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短時間內,李世民殺死了十二位親人,而且還霸佔了李元吉的妻子。
  • 慈禧不死,袁世凱絕對不敢篡位當皇帝,他很怕慈禧,原因在這裡
    慈禧不死,袁世凱絕對不敢篡位當皇帝,他很怕慈禧,原因在這裡 袁世凱是怎樣的一個人?有人說,他是一個亂臣賊子、竊國賊,也有人說他是一代梟雄,軍事家、政治家,他能不廢一槍一炮、皇室不流一滴血,從而解決了中國的朝代更替問題,完成了改朝換代的大事,如果當時有諾貝爾和平獎的話,非頒給他不可。
  •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敢霸佔漂亮嫂子,為何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比起劉邦,雖然在能力方面不遑多讓,可在稱帝的過程中卻沒有劉邦那么正統了。 玄武門之變,對評價李世民來說,一直都是繞不過的坎。而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每個舉動都充滿了深意,比如說取走了自己的弟弟的妻子,逼迫李淵退位。但是為什麼此時的李世民有能力有地位,取走了兄弟的妻子,卻不願意對自己的父親痛下殺手呢?
  • 朱高煦戰功顯赫,朱高熾肥胖遲鈍,為何朱棣還把帝位傳給朱高熾?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明成祖朱棣也是一個。 不過相比較李世民而言,朱棣則要稍微好點,好在哪呢? 好在朱棣只是不認自己的侄子,而李世民不僅不認自己的兄弟,差點連自己的老爹都不認,幸虧他爹李淵比較識相早早退了位,不然李淵的下場也得呵呵了。
  • 「玄武門之變」完全是李世民的責任嗎?皇帝李淵又有哪些過失呢?
    身為皇子的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軍事政變,斬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命令手下大將尉遲敬德帶領秦王府的人馬,衝進皇宮,解除了皇帝身邊的禁軍,將皇帝李淵劫持,將皇帝李淵趕下皇位,淪為有名無權的「太上皇」。從表面上來看,是李世民不守人臣之道,犯上作亂。
  • 朱棣篡逆大明江山,踩著親人登上皇位,朱允炆:我爹若在,你敢嗎
    但是在朱元璋的大明朝卻有一位太子名為朱標,他的太子地位固若金湯,繼承朱元璋的大統無人提出任何異議,更不要談有皇子敢爭奪了,即便是朱棣,在朱標在世的時候,也得龍盤封地,哪敢有半點造次。朱元璋為了朱標不遺餘力,隨後的年月中,將李善長和徐達都封給了朱標做老師,又這兩位太子少師和太子少傅坐鎮,朱標即便是一根木頭,這位置也若如泰山了,即便如此,朱元璋還是不太放心,又幫著朱標建立起屬於他自己的太子黨來,其中不乏文臣武將,囊括了多位開國功勳,其中的藍玉,更是朱標鐵桿粉絲,誰敢動朱標,藍玉就會上前拼命,在明朝初年,敢和藍玉拼命的人,恐怕還沒有幾個。
  • 玄武門之變前夜,李世民為何要讓尉遲恭拿劍去請房玄齡和杜如晦?
    由大唐第一殺神尉遲敬德,捧著軍神李世民的殺人之劍,就意味著武裝政變決心已定,劍將出鞘,猶如開弓已無回頭箭。如此,房玄齡與杜如晦才能不再有顧慮,放膽而行。而房杜二人,之所以要弄到得讓尉遲警德拿佩劍去請的地步。決不是房杜要擺架子,或已生出二心。也決不是李世民懷疑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