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相比大家都不會陌生,自從他登基後,就將兒子朱標立為太子。不過或許是天妒英才,朱標在壯年時突然離世,這個消息瞬間震驚了朝野上下。隨之燕王朱棣發動叛亂,成功爭奪了皇權,讓明朝國運都朝著未知的方向發展。不妨設下一個疑問,若當初太子朱標並沒有去世,那麼燕王到底還敢不敢造反?
但是天不遂人願,可惜朱標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過世。由朱標的兒子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繼承了皇位,朱元璋的這一做法就引得其他兒子們的不滿。但是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這些人也就不敢再說什麼。但是朱元璋一死,朱允炆進行削藩,從而朱棣被逼走投無路,發動了靖難之役,最終達到首都,自己繼承皇位,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標在位的話,朱元璋就不會大肆的屠殺功臣了,他屠殺功臣的原因就是孫子繼位,朱標在位的話,肯定會有很多功臣活下來的,退一步講,假如朱標也沒有能夠阻止朱元璋殺功臣,但是靖難的時候還是有郭英,耿炳文等等名將在世的,哪一個用好了足夠可以抵抗朱棣。
朱標的性格很討喜,他不像自己的老爹朱元璋那般暴躁,忠厚愛人,謙遜有道,對大臣和老師們十分恭敬。他做太子那會兒,見老爹殺人太狠,便向他提議「寬通平易之政」,一個是暴躁的君王,一個是謙和的太子,朱標在大臣們心中的好感度可想而知。
朱標也會用人,就算朱棣反叛,不會像朱允炆那樣派李景隆去,再有就是不會有不傷害朱棣這個命令,使戰場上南軍束手束腳。或者說不是朱標死的早,是老朱死的太晚,老朱要是死在朱標前頭,就沒有後來了,朱棣也得老實的聽大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