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標不死,還會有人跟他爭皇帝嗎

2020-12-11 小夏老師說歷史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讓您足不出戶遍覽古今!

歷史上種種重大事件從現在的眼光來看,無非就是各種機緣巧合恰巧湊成的,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三種加在一起你才能達到你想要的成功,靖難之役就是機緣巧合下如此的結果,用現在的眼光看,哪怕是建文帝做了隨便一個「錯誤「的決定,朱棣也不會成功,但是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不過我們如今觀史者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論證歷史,假如建文的父親朱標不死,那麼還會有人跟他爭奪皇位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朱標如果在世,朱元璋其他的26個皇子沒有一個敢跟朱標爭。

朱元璋畫像

名正言順

朱標被立為太子,在朱元璋還沒開國的時候,那時候的他只是個顛沛流離的小軍閥吳王,而朱標在朱元璋稱吳王的時候就被立為世子,一直盡心盡力的輔佐父親,直到他登上皇位稱帝。而朱標也順理成章的被立為了太子,這講究的就是一個名正言順,並且朱標是朱元璋和第一任馬氏生的,是嫡長子。在古代時候講究的就是一個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從法理的角度也坐穩了朱標以後繼任大統的事實,而且明朝開國後,朱元璋也明確了皇位的繼承制度是嫡長子繼承制。

朱標

人格魅力

不光是朱元璋立捧嫡長子朱標。他自己也非常爭氣。據史料記載,朱標出世後,朱元璋對這個長子抱有極大的希望,不僅請儒家名師宋濂給他傳經授道講授儒家知識,自己還親自帶朱標體會人間疾苦訓練他將來為人君的道理。朱標的德行也對得起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他在學習上不僅刻苦認真,更是在一言一行中都恪守禮法行事,治國理政更是英明果斷。在眾皇子眾兄弟中,大哥朱標的言行舉止,溫文儒雅也是受到眾皇子欽佩,大家無不敬佩這位大哥的。

朱棣

朱標當太子時,眾多皇子都被分封出去,其中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都是實力比較強大的,而靖難之役的主角朱棣還是排名老四,就算朱標死後,不立建文,排在他前面的都還有秦王朱朱樉、晉王朱棡。朱棣的實力是洪武后期分封到北京,經常出戰韃靼立下戰功再慢慢起來的,在前期朝野局勢中根本就沒有他說話的份。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當上了皇帝,此時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已經先後賓天,對他最有威脅的還是燕王,建文他還是太心急了,一個月連著削了三位親王,再加上內部因削蕃引起的矛盾,直接導致朱棣起兵造反。

靖難之役

說到底,朱標死得太早,建文的手段太稚嫩,朱棣的野心太大。如果朱標活得夠久,順利登上皇位,在他的壓制下解決藩王問題,那麼後期建文再上就能得到一個平穩安定的政權。當然歷史不會有那麼多如果,所有事情的發生有其必然性,但我們讀者卻可以從中感受到歷史的「酸甜苦辣」,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建文

相關焦點

  • 假如朱標沒有去世,動手削藩,朱棣敢反嗎?
    燕王朱棣是明朝第三個皇帝,他是朱元璋的兒子,朱元璋曾經說,朱棣是所有孩子當中最像他的一個。但是朱元璋並沒有將皇位傳給朱棣,而是傳給了孫子朱允炆。本來的繼承人應該是太子朱標,但是朱標卻意外死亡了,讓朱元璋的計劃落空。假如朱標沒有去世,動手削藩,朱棣敢反嗎?
  • 明初若朱標不死,朱棣肯定不會造反而且也不敢造反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相比大家都不會陌生,自從他登基後,就將兒子朱標立為太子。不過或許是天妒英才,朱標在壯年時突然離世,這個消息瞬間震驚了朝野上下。隨之燕王朱棣發動叛亂,成功爭奪了皇權,讓明朝國運都朝著未知的方向發展。不妨設下一個疑問,若當初太子朱標並沒有去世,那麼燕王到底還敢不敢造反?
  • 明初若朱標不死,哪怕只當1年皇帝,10個朱棣也不敢反!
    明朝初期的靖難之役,朱棣擊敗了自己的侄子,奪得了帝位,大明王朝的國運也隨之而改變,那麼如果當時的太子朱標沒死,他繼任了帝位,朱棣還有沒有造反成功的機會。朱標是嫡長子,太子都當了幾十年,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況且他們兄弟倆感情很好,朱棣根本沒有理由造反。
  • 朱元璋為何要把太子之位給朱標?而不是朱棣?
    趙匡胤也是覺得他的兒子趙德昭、趙德芳都「不類我」,沒有很快確立他們為繼承人,才給弟弟趙光義留了機會。康熙皇帝(他從功績上說,其實也算一個開國皇帝)也是覺得他立的繼承人胤礽「不類我」,因此,雖然很小就把他立為太子,但後來兩次廢黜了他。
  • 笑談大明(增九)朱標是不是馬皇后所生?有人說他的母親是李淑妃
    朱標和朱樉、朱棡是配享在李淑妃下面,而朱棣和朱橚是配享在碽妃下面。在關於朱棣身世的文章中已經分析過,朱棣不可能是馬皇后的兒子。他的母親碽妃的身份可能不是高麗人或元朝人,應該是朱元璋在戰爭時期的其他妾室。朱棣登基後為了讓自己變得合乎明朝法理,故意隱藏了母親的身份,把自己強行的安排到馬皇后名下。如此說了《南京太常寺志》應該是可信的,似乎朱標就是李淑妃的兒子。
  • 朱元璋眾多兒子當中,朱標並不是能力最佳,為何卻最受他寵愛?
    在這裡我們就不贅述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是朱元璋的大兒子,也就是朱允炆的父親朱標,他作為皇長子,論能力他不是最強的,但為何卻深得朱元璋的寵愛呢?所以就算以後朱元璋和馬皇后生下了其他幾個皇子,朱標在整個家庭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不但是父親生於亂世的安慰,他本人也非常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所以朱標在整個大明王朝中的聲望是非常高的,很多朝臣都支持他。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明實錄》這一夜呂太后失去了皇帝兒子朱允炆以及兒媳馬皇后還有長孫朱文奎,根據史書記載朱允炆舉家自焚,他和妻子馬皇后以及長子朱文奎全部死于靖難之役中。朱棣既然登基做了皇帝,那麼嫂子呂太后很明顯也不能再稱之為太后,本來朱允炆登基後曾經追諡老爹朱標為明興宗孝康皇帝,朱棣自然也不會承認大哥朱標的帝號,於是朱棣恢復了朱標死後被老爹朱元璋追諡的懿文太子稱號,而呂太后在朱棣登基之後稱號則變為了懿文太子妃。
  • 靖難之役後,成功篡位的朱棣,是怎樣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朱棣劇照朱棣被「逼」發動靖難之役,對老子和侄子很是不滿朱元璋從農民做到皇帝,登上人生巔峰,就會變得患得患失,所以坐上皇帝之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老朱家的天下長治久安,首先著手的問題就是立太子,按照傳統的祖制,嫡長子朱標毫無疑問被立為太子,朱元璋為這太子也是煞費了苦心,一邊為他掃除障礙
  • 明代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哪位皇帝沒埋裡面
    朱元璋也曾派太子朱標前去各地考察,哪裡適合遷都,最終因為朱標突然去世而擱置。朱元璋死後,就被葬在了南京明孝陵當中,因為準備的有點倉促,朱元璋活著的時候還沒有建完,以至於朱元璋死後,一直到永樂三年才得以完工。然而,永樂皇帝在靖難之役後,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之後,出於各種各樣的考量,最終將朱元璋以來想要遷都的願望實現,將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
  • 朱元璋為何在朱標死後不繼續從兒子中選太子?這樣能避免戰亂嗎?
    從「靖難之役」中建文帝和朱棣的交鋒過程、結果,以及朱棣繼位後的作為來看,朱棣很明顯比建文帝更適合做皇帝。很多明朝歷史愛好者就有疑問,既然如此,當初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就傳位給朱棣?這樣就能避免一場戰亂,沒準還能保全愛子朱標的後代。
  • 燕王朱棣能力最強,太子朱標死後,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
    朱元璋為什麼不傳位給朱棣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從陝西考察回來後,不久就因感染風寒而病逝。面對長子的病逝,朱元璋悲痛萬分,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儲君,朱元璋苦思良久之後,決定立朱標的二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繼承大明江山。
  •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卻叫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呢?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但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位皇帝陵墓?為什麼另外三位皇帝死後不去十三陵呢?那三位帝王是誰?東南大學建築學教授劉旭傑是中國建築學會的副主席,他說:「明孝陵代表了明出皇室建築的藝術成就,是中國墓葬建築和文化的縮影。」明、清兩代藝術家、政治家和建築大師的智慧集中在明孝陵,是我國很重要的文化遺產。朱允炆這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建文帝,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之子,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是朱元璋最看重的繼任者。
  • 朱棣篡逆大明江山,踩著親人登上皇位,朱允炆:我爹若在,你敢嗎
    哪怕是康熙大帝,也不免要面臨如此的窘迫之境,他南徵北戰,駕馭權臣都是好手,但是面對九子奪嫡的親兒子紛爭,卻有點慌亂,甚至他自己本人,在遠徵之中,也差點被自己的太子兒子給斷糧餓死,足可見,皇子之間的皇權之爭多麼慘烈,親情在皇權面前蕩然無存。
  • 朱棣繼位後,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兒子?兩人被貶為庶人一人被燒死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759,閱讀約2分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4月25日,朱元璋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太子朱標病逝,享年39歲。朱標病逝後,65歲的朱元璋悲痛欲絕。他對群臣說:「我老了,太子不幸,所以我要死而死!」
  • 朱標的妻與子都是敏感之人,朱棣登基後,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作為明朝第三個皇帝,朱棣的一生可謂是豐功偉績,足以稱得上是明君,雖然這個皇帝是從他自己的侄子手中奪來的,但卻是一個好皇帝,人們可能對他生平事跡都有所了解了,但是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朱棣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女呢?
  • 中國歷史上的懸案,明朝皇帝失蹤之謎,至今仍未解開
    朱允炆出生於公元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個兒子,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故,朱標原配常氏死了以後。朱允炆的母親呂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炆嫡長孫。 朱元璋駕崩幾天後,朱允炆於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時年21歲。
  • 皇帝:把這個算命的拖出去斬了!算命先生:有本事你再等我十九天
    朱元璋膝下有很多的兒子,不用去想都知道,朱元璋是非常看重他的大兒子朱標,為人十分的謙虛,朱元璋在他的身上可是花費很多的心血的,只可惜,朱標的命不好,早早的就去世了,朱元璋覺得很愧疚,就把皇位傳給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 子不知父?父不知子?康熙、朱元璋與繼承人的關係對比
    大明正式建立後,朱元璋又施行了藩王分封制,他把他的子侄分到全國各地,把藩王作為拱衛中央朝廷的屏障,這樣客觀上來說,太子在中央就沒了其他皇子的壓力,藩王的外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皇子與朝臣結黨的情況。可以說,明朝的繼承制度使得太子朱標沒有競爭壓力,朱標不需要鋌而走險。
  • 朱元璋為何不讓朱棣繼承帝位?朱元璋:給誰都可以,唯獨不能給他
    朱棣便是這樣一個人,自從太子朱標去世後,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便熊熊燃起了,但是1392年,這簇火被一盆水澆滅了,朱元璋竟然不像其他皇帝那樣,從自己的兒子中選太子,而是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要說朱標被選為太子,朱棣雖然不甘心,但也不會有太多意見,畢竟兄長是嫡長子,且威望極高,多數大臣願意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