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對每一個染指它的人都有致命誘惑,這一點最直接體現在古代皇親國戚之間對皇權的爭奪,而距離皇權最近的皇子之間爭奪尤甚。哪怕是康熙大帝,也不免要面臨如此的窘迫之境,他南徵北戰,駕馭權臣都是好手,但是面對九子奪嫡的親兒子紛爭,卻有點慌亂,甚至他自己本人,在遠徵之中,也差點被自己的太子兒子給斷糧餓死,足可見,皇子之間的皇權之爭多麼慘烈,親情在皇權面前蕩然無存。
但是在朱元璋的大明朝卻有一位太子名為朱標,他的太子地位固若金湯,繼承朱元璋的大統無人提出任何異議,更不要談有皇子敢爭奪了,即便是朱棣,在朱標在世的時候,也得龍盤封地,哪敢有半點造次。
先天優勢與強大後臺
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是一位上天的寵兒,他從出生開始就得到了幸運女神的眷顧。朱標出生時,父親朱元璋正在進行一場人生重要的戰鬥,攻打集慶。就在這個時候,得到了朱標出世的消息,這種錦上添花、雙喜臨門的事情讓朱元璋非常開心,喜得這位粗人高興地提起字來,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
「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短短八個字,將朱元璋當時的喜悅體現的淋漓盡致,也預示了朱元璋在未來對朱標的喜愛之深,遠非其他皇子可比。
除了運氣好,朱標的先天優勢也極為強大,他乃是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皇后所生,是名副其實的嫡子、長子,這樣的尊貴的身份,在講究立嫡立長的古代封建社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樣的先天優勢,已經讓朱標成為朱元璋繼承人之事成功了一半了。
儘管朱標的先天優勢絕對領先,但是凡事無絕對,多少天之驕子龍隕半途,朱元璋自然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在朱標還小的時候,就為他找了一位老師,乃是當時的大儒宋濂。
有名師輔導,朱標的成長自然不成問題,但是作用卻要在日後才能發揮出來,作用十分有限。朱元璋為了朱標不遺餘力,隨後的年月中,將李善長和徐達都封給了朱標做老師,又這兩位太子少師和太子少傅坐鎮,朱標即便是一根木頭,這位置也若如泰山了,即便如此,朱元璋還是不太放心,又幫著朱標建立起屬於他自己的太子黨來,其中不乏文臣武將,囊括了多位開國功勳,其中的藍玉,更是朱標鐵桿粉絲,誰敢動朱標,藍玉就會上前拼命,在明朝初年,敢和藍玉拼命的人,恐怕還沒有幾個。
正是在朱標如此得天獨厚的先天與後天優勢之下,朱標的太子地位穩如泰山,固若金湯。然而,這些外界的力量仍然需要太子自己本身的能力去維護和鞏固,那麼,朱標本人有這樣的能力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太子真實的自身實力
朱標,從小受到宋濂等大儒的教導,宋濂治軍或許不行,但是治學絕對是一位能人,更是一位狠人。對自己狠,對皇子更狠。他的理念是什麼?只有沒落王國的皇子才每日鶯鶯燕燕享受奢靡之樂,而強大的帝國皇子,必然是每日勤學,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在未來才能堪擔大任。顯然這種思想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否則宋濂也不會被任用了。在這樣一位嚴師的教導之下,加上朱標自身天賦過人,又堅韌過人,自身的學識和能力自然要在其他皇子之上,甚至到當時同時期,恐怕也難有人能超越他。
除了學識之外,朱標還繼承了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優秀基因,他深得母親的待人之道,所有人都稱讚他是一位友愛寬厚的太子,朱標的內心的這份善良,朱元璋不太認可,但是它卻為朱標收攏了無數的人心,他們都認為朱標登基之後,必然是一位難得的仁君。
「太子為人友愛」
朱標善良寬厚不假,這一點遺傳自善於收買人心的馬皇后,但是朱標果斷狠辣也不假,這一點則遺傳自父親朱元璋了。朱元璋在位期間,發生幾場大案,案發期間,雖然朱元璋是皇帝,但是朱標可不是一般的太子,在朱元璋對他的肯定之下,他一直負責監國。也就是說,朱標的話在當時舉足輕重,這一點從他為自己的老師宋濂求情就能看出來,朱元璋饒過了受到胡惟庸案牽連的宋濂,正是因為朱標。你可以仔細想想,能在朱元璋手底下救人的人,有幾個?甚至可以問一下,有嗎?由此可見,朱標的地位是超然的,他在朱元璋那裡有話語權。
「朝中政事先啟請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明史》
除了宋濂以外,朱元璋初期辦的三件大案中,朱標卻再也沒有為誰說過半句話,他不是不敢進言,只是他覺得朱元璋做得對,他認可父親的做法,只要事情對皇權有利,朱標斷然不會感情用事,這正是以「友愛」著稱的朱標「果斷狠辣」的一面。
如果說朱元璋是一位狠辣的帝王,馬皇后是一位馭人的高手,那麼朱標就是他們優點的結合體,一位深得大明朝上下人心的狠辣皇帝。
朱標若在,朱棣還敢反嗎?
朱棣從小尚武,能力超然,但是其母的地位卻遠不如馬皇后,而且自幼沒有朱標那般的教育,更沒有朱標的太子黨班底。
諸位王子的封地,主要是為了防範蒙古,皆在邊疆地區,雖然擁兵自重,但是卻互相轄制。朱標在世,深得人心,朱棣有什麼理由帶兵殺入京城呢?沒有。即便他成功鼓動士兵跟自己造反,他也會受到其他王爺的圍攻,恐怕見不到朱標的面,就會兵敗身死了。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之所以能夠成功,那是因為朱允炆遠不如朱標,又急於削藩動了王爺的奶酪,導致王爺們無人支持他。同時,他身邊更沒有藍玉那樣的武將,也沒朱標那般開國功臣的支持,有能力的開國功臣,都被朱元璋給殺光了,這才讓朱棣抓住了時機,一舉踏著親人的屍體奪得了皇權,逼死了他的侄子朱允炆。
想來,如果朱允炆與朱棣有一面之緣的話,朱允炆如果問一句他的這位叔叔,「我爹若在,你敢反嗎?」不知道朱棣會如何作答;但是朱標如果問朱棣同樣的話,恐怕朱棣會嚇出一身冷汗,顫抖著說「臣弟不敢」吧!
參考文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