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這也是我跟他們第一次叛逆。」
在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2》裡,面對中國「紅圈所」之一的君合律所的面試官們,長得像劉亦菲的美女學霸詹秋怡像一隻動物園裡長大的小鹿一樣,用似乎有些柔弱卻異常堅定的聲音說出了這句話。
詹秋怡是君合律師事務所的實習生,她在面試時,說到了很多同齡人經常面對又很糾結的一個問題——究竟要不要聽爸媽的話去考公務員?
她的答案是No。
君合律師事務所四位高大上的律師被她的答案逗笑了,史律師還把這件事報告給律所的大Boss肖律師——你知道嗎?有人到我們事務所來面試,被認為是一種叛逆行為。
在君合律師的眼裡,這多少有點不可思議——到律師助理起薪2萬元起的中國頂級律所工作,居然成了叛逆行為。
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
中國學生向來有喜歡考公務員的優良傳統,甚至在中國古代,這幾乎是讀書人的唯一出路。
有一句爛大街爛耳繭的廣告詩: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像孔乙己這樣除了知道回字有四樣寫法外基本上就一無是處的讀書人,每每被人踩在鄙視鏈的底端時,就會把這句雞湯名言搬出來,權當最後一塊驕傲的「遮羞布」。
其實,這句詩前面還有一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什麼意思?
皇帝在招公務員呢,這麼令人心動的offer在等著你們這些讀書人呢,其他的offer和公務員比起來都是不入流的!
聽懂了嗎?
很多中國父母都聽懂了,以他們「過來人」的經驗理解,這首詩簡直就是他們心目中的「聖經」。
在不少中國婆婆和丈母娘的眼裡,除了公務員外(依據不同人和不同情況,可適當放寬到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職務),其他工作都不是什么正經工作。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有150多萬考生報名,卻只有2萬多個職位。
這也許可以說明「不孝有三,不考公為大」這句話的魔力。
貳
詹秋怡的父母顯然也是這首詩的忠實粉絲,但他們沒有想到向來和周杰倫一樣「聽媽媽的話」的女兒這回居然叛逆了。
詹秋怡同學似乎正以她獨有的韌勁和梁靜茹也給不了的勇氣在斬斷這根紅線。
我很佩服她的勇氣,因為我在她這個年齡,也曾叛逆過,卻沒有叛逆到底的勇氣。
我曾在公務員考試的報名現場,當著我爸的面,撕掉了報名表,叛逆了一小把。
然而,在我爸搬出「媽媽的話」——你媽很想你考公務員時,我又退縮了,回去重新填了一張報名表。
儘管我以近乎裸考的方式消極應對公務員考試,甚至在面試時當著面試官的面直言公務員考試的面試過於主觀,但我還是被錄取為一名法院的公務員。
其實,現在想來,當初「聽媽媽的話」只是自己找的一個藉口,終究還是自己慫了,從不了心了。
作為「唯一上品」的公務員工作了多年後,我又延續了最初的叛逆,擁抱了最初的夢想,辭去了許多人都羨慕的法官職務。
辭職時,我的同事、朋友和親戚都覺得不可思議——像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捨得辭去這樣一份工作?
辭職後,我被問最多的問題就是:
體制外和體制內有什麼不一樣?
其實,我知道,藏在這個問題背後的問題是:
你後悔了嗎?
叄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問一個問題:
什麼是後悔?
有心理學者把「後悔」定義為:
將事實的真實結果(what is)和可能發生的、一個可能比真實結果更好的假設結果(what might have be)相比較,並伴隨痛苦情緒的過程。
這叫「反事實思維」。
舉個例子:
我要是沒把紅包拿去給網路遊戲充值現在就可以請心儀的小姐姐吃飯了。
請問,你和小姐姐吃飯這事發生了嗎?
沒有,你甚至連小姐姐願不願意和你吃飯都不一定確定肯定及一定了。
所以,你後悔個啥?後悔個空氣嗎?
讀大學時,在看波斯納的《法律的經濟分析》讀到一句至今仍覺得很用的西方諺語: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led milk.)
我們應當明白,任何事情都有「機會成本」,而為了未發生的事而後悔,就成了沒有意義的「沉沒成本」了。
所以,我的答案也是:No,不後悔。
我覺得,與其在做決定後為了未發生的事而後悔,不如在做決定前問一下自己會不會為了想做而沒有去做的事而後悔。
我在辭職前,反覆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我不辭職,當我老了沒有辭職的機會時,會不會後悔,會不會像祥林嫂一樣念叨「要是……就好了」?
發現了沒,其實,後不後悔,取決於你真的想做什麼。
如果你的內心不夠堅定,像《心動的offer2》裡另一位糾結於做律師和做公務員的面試生一樣猶豫不決,那麼你在做了律師後大概率會後悔沒有做公務員。
詹秋怡在向面試官解釋為何叛逆時說,
「因為是太喜歡了,太想要成為一類人了。」
如果你沒有這種詹秋怡式的真心和決心,那麼我勸你趁早「回頭是岸」。
肆
無論你選擇哪一條路,前面都註定是荊棘遍地,迷霧重重,公務員這條路只不過是在你被現實暴打後多一點更穩定的物質保障一些而已。
不少人覺得,這次新冠疫情充分體現了體制內的優勢——無論疫情多麼嚴重,我自巋然不動,鐵飯碗穩穩的,360度無死角反覆暴摔都摔不破。
沒錯,疫情讓不少體制外的人過得很艱難,甚至丟了飯碗。
但是,這與你後不後悔當公務員沒有半毛錢關係,這隻與你想做什麼有關係。
如果你想要的是穩穩的幸福,那麼無論有沒有疫情,你都不會辭職。既然不辭職,丟飯碗這事怎麼都不會發生。所以,你後悔個啥?後悔個寂寞嗎?
有些被爸媽「逼」考公務員的人後悔了,也許真的就只是後悔了個寂寞。
他們的後悔,只不過是用一件不會發生的事,會當初選擇當公務員和現在自以為不後悔多找了一個其實並不需要的理由。
這樣的後悔,想通了以後,大可不必。
《無間道》中大boss韓琛對即將去警界臥底的小弟們說了一句名言:
路怎麼走,你們自己挑。
多年以後,當初聽了韓老闆這句至理格言的假警察劉健明對真警察陳永仁說:
我以前沒得選擇,現在我想做一個好人。
其實,劉健明錯了。任何人,任何時候,都有得選。
選擇這件事,取決於想不想選,能不能選,想做什麼。
令狐衝被嶽不群開除後,一直想回華山派上班,只是嶽boss不給他機會。
令狐衝後悔了嗎?
我覺得,並沒有,令狐衝不是後悔失去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是懷念他曾擁有的愛情、友情和親情。
林平之後悔了嗎?
他從一個體制外的「富二代」成為一個體制內的「自宮者」。
我覺得,他後悔了,而且一定後悔得很厲害。
因為,他想要這份工作,只是為了復仇。
但是,在他復仇成功以後,他卻發現自己失去了所有,他其實什麼也沒得到。
林平之的老爹林震南在臨死前,從令狐衝口中得知林平之加入了華山派,成為一名體制內的人,非常高興。
雖然這位保安公司老總很有錢,但在華山派這些名門正派的國有企業面前,他的內心還是自卑的。所以,他很高興兒子找到了這份好工作,就像很多私企老闆把孩子送進公務員隊伍一樣——咱不缺錢,缺的就是這個地位和這份穩定。
我有點想知道,如果林震南在黃泉下得知,他的兒子在得到了這份體制內的好工作後卻為了給他復仇而自願放棄了為林家傳宗接代的能力,他後悔嗎?
說實話,辭職後,我有過迷茫,有過失落,有過仿偟,但從沒有過後悔。
因為,我清楚地知道,我想要做的是什麼,而我正在做我想做的事情。
即使我知道我的爸媽至今對我的辭職還有些意難平,也不會後悔。
無事可悔,何悔之有?
子曾經曰過:
求仁得仁,又何怨。
水煮法律
才華豎溢的林立
作者簡介
林立,福建遠大聯盟律師事務所律師、合伙人;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廈門大學法律碩士;擅長高端商事爭議解決、公司併購重組、不良資產處置、股權投資、房地產等領域的法律事務;曾在基層法院擔任庭長職務,具有13年的法官工作經驗;知名法律類微信公眾號「水煮法律」的唯一作者、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新浪司法頻道籤約作者和法律讀庫特約撰稿人,新浪司法頻道評選的2017年全國十大優秀法律人之一;廈門市「七五」普法講師團講師、廈門仲裁委員會仲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