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海軍南部司令部司令阿尼爾·庫馬爾·喬拉對外宣布,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將於2021年底或2022年初服役。此消息一出,早就被淡忘的印度航母又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印度這艘排水量約4萬噸,長不過260米的航母已經不是一次兩次忽悠要服役了,光是下水儀式就搞了三次。這艘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從1999年開始啟動,從開始建造到現在十多年過去了,依然沒有服役,印度國產航母為什麼如此難產呢?
首先是材料沒有備足,著急開工了:印度首艘國產航母雖然說是國產,實則從鋼板到機械動力,各種武器裝備,各種電氣,各種重要部件都是從國外購買,印度開始建造「維克蘭特」號航母時,材料根本就沒有備足,按照正常程序,最少要備足50%以上是鋼板,印度並沒有準備這麼多就開建了,導致後續材料供應不到位,工期多次推遲。
二是資金不到位:航母建造是一個燒錢的工程,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印度建造航母本身就是趕鴨子上架,並沒有這個資金實力,缺口很大,採取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籌錢,讓錢拖了後腿。印度把大部分資金用於維持龐大的武裝部隊,現金嚴重短缺,加上所有材料需要外購,外購流程複雜,導致訂購材料無限推遲,沒有材料航母只能是停工。
三是造船能力有限:印度建造普通的驅逐艦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時間,這已經成為定律,航母必然工期更長。印度缺乏造船熟練技術工人,工人技能普遍不高,適合造航母的技術工人沒有多少,導致建造進度緩慢,次品頻出,即便是造成,也不一定是一個合格產品。
四是印度做事一向拖沓,官僚作風嚴重,程序複雜:印度國產航母材料,設備全部外購,購買材料,設備需要提出購買提議,然後立項審批,然後就是政治幹預,看看從國外誰家購買,經過諮詢扯皮後,才能進入到與商家談判的程序,這裡面要經過中間商過手,好處費層層扒皮,少了誰的都進行不下去,繼續扯皮,等把材料,設備拿到手,計劃的時間早就成為過去了。
五是印度沒有自主的產業鏈:航母建造是一個龐大的工業供應鏈條支撐,小到螺絲釘,大到動力,武器裝備都需要預研預定,需要時間試驗,印度沒有這個鏈條,只能是現用現抓,很多部件並不是專用的,最主要的是沒有現成的,導致工期無限推遲,一個小的核心部件就能讓這艘印度國產拖下去幾年。往往是等把東西拿到手,已經過時了,印度的「光輝」戰鬥機就是一個典型。
六是印度外購的材料,設備來自多個國家,融合性差,需要時間來磨合:印度國產航母設備來自多個國家供應商,而且國外商家誰都不會改變自己的產品去和別人的產品搞配合,相互扯皮。例如,印度這艘所謂的國產航母,圖紙是法國人設計的,部分設計義大利也參與了,動力來自美國,武器裝備有以色列的,還有其它國家的。光是動力這一塊,四臺LM2500燃氣輪機來自美國,多臺輔機來自其它國家,主齒輪箱、軸系和可調螺距螺旋槳,控制系統來自不同國家。這是需要時間磨合的,著急不行,只能是慢慢來。
雖然,印度軍方拋出了明年底,後年初服役,懂得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現在就全部造好了,光是海試,系統調整,動力、武器、雷達電子設備調試,武器試驗,沒有兩年都不會完成,現在印度這艘國產航母還沒有造好,怎麼可能就在一年後服役呢?當然,印度也不是說了一次兩次馬上要服役了,它愛咋說就咋說吧,只要印度自己高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