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丸和肉丸也不一樣
這裡說的肉丸包括魚丸、蝦丸、牛肉丸、蟹棒等速凍調製食品,這類食品經過調製後,簡單烹調即可食用,非常方便。#百裡挑一#
既然是肉丸,裡面肯定少不了澱粉,木薯澱粉、馬鈴薯澱粉、玉米澱粉是配料表中的常客。
在配料表裡還有一些我們不熟悉的成分,像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這種水分保持劑、增味劑、著色劑等,這些都是食品添加劑,為了保持肉丸的彈性、色澤、口感而添加進去的,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食品添加劑的含量都會在安全範圍內,不必過分擔心對身體的影響。
營養成分表見分曉
我找了幾種肉丸的營養成分表,大家一起來對比一下:
首先要說明的是,就魚丸來說,不同品牌生產的魚丸能量和各種營養素都會有差別,在這裡我們只是對比大多數肉丸的營養特點。
從圖中可看出,各類肉丸的蛋白質含量較純肉低很多(每100g瘦的畜禽肉類、魚蝦的蛋白質含量可高達20g),這裡不要忽略配料表中的一種成分,就是大豆分離蛋白,它可增加肉丸的蛋白質含量,讓肉丸有爽脆的口感,同時也降低了成本,這也是肉丸比純肉價格低的原因。
再說脂肪,因為是調製食品,大多數肉丸會添加植物油,脂肪含量自然要比純肉高些。但也有些主料是魚肉的模擬蟹肉,脂肪含量極低,有的甚至不含脂肪,可以滿足那些喜歡肉類卻又怕脂肪攝入多的人群。各類肉丸的鈉含量都不低,這是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不適宜單次大量食用。
那麼肉丸到底能不能放心吃呢?我認為大家喜歡肉丸的最主要原因是它的口感和風味,吃起來方便,省去了動手製作的時間,而且適合多種場合,只要食用量適宜並且選對了是可以放心吃的。
我們該如何選擇
在購買時選擇有正規廠家、正規包裝的產品,那些散裝稱斤的沒有保質期,不確定是否已經過期,長期暴露在空氣中也很不衛生,不建議購買。
不要選購顏色太過鮮豔的,有可能是色素的功勞。
不要忘了看食品標籤哦~選擇「主料佔產品淨含量分數」或「主原料含量」高的產品,蛋白質含量也會高些。
肉丸中的食品添加劑種類較多,那些你不熟悉的成分(食品添加劑)越少越好。
肉丸在製作時會用到許多調味品,像醬油、食鹽、味精等,鈉含量都不少,選擇營養成分表中鈉含量低的。
有的肉丸價格甚至比純肉還貴,用料足,蛋白高,所以不貪圖便宜也是選擇肉丸的原則哦~
(溫馨提示:生制肉丸需在-18℃以下冷藏,且不可反覆解凍,解凍後需儘快食用。)
如果有時間的話自己在家做肉丸是最好不過了,肉餡和調料的多少都可以控制,還不含食品添加劑,同時也享受到了動手的樂趣。研究食材內涵,洞察健康本質,這也是營養學科的樂趣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