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每次拿起厚厚的世界名著便有點怯怯想放棄的念頭,有沒有讀完一篇名著卻不知道作者表達的深層意義是什麼?
記得高中時期讀過《巴黎聖母院》,那個時候並未讀出很多愛情的東西,更多的注意力是在人物的好壞之分上,質疑善良的人為什麼沒有好的下場,而壞人卻長久的活著。
直到現在我多次想看這本書都沒有勇氣再次拿起它,因為不忍心看到書中每個人的悲慘命運。善良的加西莫多死了,女主愛斯梅拉達死了,神父克洛德因為得不到女主也死了,唯有那個玩弄女主的「壞」隊長活著。
當在《讀書就是回家》這本裡面再次看到這本書的解讀時,我才發現這是一部愛情著作,知道每個人為什麼而死,理解了每個人的個性與命運的關係,時代背景和出身又影響著他們的個性。而不是單純的用「好」與「壞」來判斷每一個人物。
就像神父克洛德他獨自撫養自己的弟弟,看見被丟棄的加西莫多也帶回家養大,足以說明他的內心深處的善良。面對愛斯梅拉達卻因愛生恨,得不到卻要毀滅她,一方面是由於他受宗教禁慾的影響,在信仰和自我之間掙扎,很難說他到底是「壞人」還是「好人」。
讀完《讀書就是回家》的解讀更深刻的理解這部文學作品所表達的深層含義,對人物的解剖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本書由麥家陪你讀書編著,書中包含11篇文學名著,用1萬字精華解讀,讓你1小時讀懂經典,輕鬆看懂名著。
每個名著都分了七章解讀,第一章主要是作者和時代背景介紹,故事的概述和創造靈感,最後一章是書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中間五章便是內容濃縮的精華。
如果沒有看原著就看這1萬字的解讀,你可以了解這本書的概要和人物的剖析,是理性和客觀的,也許不會有很大的感觸。但你可以通過這個解讀來判斷是否要去讀原著,這是一個很好的依據。
如果讀完原著再看這本解讀,你會讀到不一樣的感受,畢竟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讀出的作品感受是不一樣的,而此刻這本書便是原著的補充,更好的幫助和理解原著。就像我高中時期讀過《巴黎聖母院》的感受和此刻再讀這本書的解讀,感受更深刻,補充了我很多沒有讀出來的含義。
現在很多名著都被拍成電影或者電視劇,看電影只需要1.5小時,如果真正去看一部名著,每天抽出1-2小時,大概也要半個月才能看完一本書。在追求高效率的今天,如此低成本的看完一本書或許無法滿足現代人的要求。而這本《讀書就是回家》便很好的滿足想快速看書且看懂的人。
「把書讀薄」是麥家想做的事情,他還有一個更宏大的計劃,那就是「100+1000+7+20」的計劃。這個計劃是指100位專業讀書的人把1000本古今中外的名著拆成7部分,7天讀完一本名著,用20年陪你讀完1000本書書。
偉大的毛主席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但書不可以一日不讀」。讀書,可以讓你體驗1000種人生。而不讀書,你只能活一次!
讀書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更多可能。《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冠軍雷海為,是一個外賣小哥,他酷愛詩詞,閒暇時間都用來讀書。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他奪得冠軍。
董卿說: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雖然生活樸素,但我們內心豐富;即使深陷泥濘,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我們沒有辦法無限延續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和厚度,讀書便是最好的方法。李健說:所謂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讓人眼界更開闊,對自我有更清醒的認識,而不至於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