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當代詩人銀蓮的詩集《愛在成都》醇厚耐讀,既磅礴浩蕩,貫通古今,又搖曳多姿,曼妙俊美,盡日月之精華,展歷史之文脈。有李清照詞的婉約,有薛濤詩的細膩。讀此詩集,油然而生「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之感。
《懷抱三月的陽光》
——讀銀蓮詩集《愛在成都》
◎ 陳 新
我已經有兩年沒有寫詩了,雖然曾經也寫過詩,發表過詩,但至今卻不敢妄稱詩人。
一來是因為現在自己的詩意功能退化,腹內曾經葳蕤且多愁善感的字詞,已被歲月催黃,再難激情勃發,多汁飽滿,芳菲綿綿。二來是因為詩在我心中是個很神聖的文體,要寫,豈止是字斟句酌,更需意境蹁躚,且有穿透字面蘊藉或悲憐或高拔的思想內核,及表裡真誠的彈性情感。江郎才盡哪敢強說愁?
不過,這世間再遠的距離也遠不過愛,縱然我寫不好詩而不寫詩,卻不影響我讀詩,品詩,且視之必不可少的心靈滋養。因此,我特別羨慕能寫好詩的人。
銀蓮的詩歌,於流派林立、主義橫飛、嘈嘈切切自我吹噓雜沓的喧囂中,如一股獨自噴湧的清流,青槐絕塵,春霽香新,其心溶溶,其情澹澹,特點十分顯著。我曾經拜讀過一些,感覺挺好。意韻連連,如花開馥鬱;滋味華實,似陽光照心。雖然忘記了詩歌的名字,但給我的印象特別深。
而銀蓮這部《愛在成都》詩集,在沒有出版之前,我就看過清樣,這更不能不說是一種榮幸。
那是一段能記住的美麗時光,當時我與她同窗於北京大學文藝理論提高班,瑟瑟寒風中,這本詩集給我內心的感覺如同三春之暖。因為好詩是有溫度的,豈非「陽光熾烈,堅冰立散」,更能激發我心靈睽違的共鳴,和美好的澎湃。
比如《風吹荷塘》:
你若要來
我一直都在
這淤泥深陷的塵世
這水波清淺的人間
十裡荷塘向雨夜交出
低處的純真
奔跑的綻放
此詩很短,但卻言若澹泊,旨乃膏腴。
這是夏天的溫柔,更是高潔的桃源。
短短的幾行詩,卻讓我讀出了一種臻情遭遇世俗的無奈與堅守。「菩提落寞,皆是人心多淺蔽。鼓樂喧囂,可憐物慾太紛爭。」友人的一聯,對時弊一針見血,而此詩意境既洞察世俗,又保持內心若蘭幽芳。這當然也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之同妙,更是風姿綽約卻心純如雪的貞女的聖潔。
我向來不喜歡一覽無餘的口水話詩歌,也不喜歡晦澀難懂的裝深沉詩歌。
詩歌當然不會簡單到將一段話砍成幾段,然後分行排列而成;詩歌也不能是裝神弄鬼的巫術甚至外星文明未解的密碼。
我認為好的詩歌,排列組合的文字應該是一扇洞開的窗,而文字背後要有能夠解讀的、令人嘆為觀止的廣闊的世界。好的詩歌也應該能夠看得見光明,或者有奔向光明的通道,而不是滿天彩霞被晦暗隱匿,更不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自我陶醉。好的詩歌還應該有流動的美與情感,被時間拋棄的化石不是詩歌,那是永無生命的死物。
《風吹荷塘》這令人嚮往之荷塘清荷的書寫,可謂言詞朗暢,精彩卓逸,其意其境其韻其味,恰幽蘭出山澤,清芬自悠遠。細細讀之,如品佳釀,令人形神微醺,肺腑留香。我覺得超過了「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之《漢樂府》中那首名叫《江南》的名詩平鋪直敘的美好程度。
因為《風吹荷塘》不僅有人,有景,更有人景後面廣闊的世象,以及纏綿的愛情,甚至還有哲學的高度。但《江南》,只是一幅動感的速寫,風情的素描,有景無情,少了許多咀嚼的韻味。人人皆知景由情生,無情則無景。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其理如斯。
對此詩的解讀,雖為一家之言,但凡事各美其美,大美大同。此詩被翻譯成德語,當為一證。
我跟詩人銀蓮接觸並不多,加上點頭相遇的次數,屈指能數。她給我的印象無非形容姝秀,既熱情開朗,也端莊嫻雅。讀過《愛在成都》之後才明白,她內心既有婉約,也有細膩,更有豪放。
三月,你趕來的腳步
比風聲更緊
油菜花堵在村口
煽動一場黃色風暴
我躲閃不及
還有什麼值得顧慮的
這美到天邊
陽光初熟的少女黃
讓我喉嚨裡噴出火焰
喊出血管裡所有的野性
油菜花我來了
停下翻越雪山的馬蹄
收起浪跡天涯的初心
我只要跟你歡喜相伴
……
花朝月夜,誰忍相思?這首詩中季節的春,映照自己的春。春景與春心相得益彰。「牢鎖春心荳蔻梢,可人還似不勝嬌。」重要的是,這種春心不是胡亂蕩漾的,原因亦如標題《我只要跟你歡喜相伴》。
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鞦韆》一詞可謂經典。其中「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更是妙中之妙。
「和羞走」三字,畫龍點睛地把一位少女面對一位翩翩美少年時的內心感情展現了出來。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帥哥的微妙心理。為了掩飾自己偷看帥哥的真實想法,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動作,把自己裝得若無其事。
驚詫、惶遽、含羞、好奇、愛戀……這也許是宋代女子的含蓄內斂。靖康之亂前,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她這時期的詞,主要是抒寫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對自由的無限渴望。風格基本上是明快的。《點絳唇·蹴罷鞦韆》很可能就是這一時期中的早期作品。
而銀蓮這首《我只要跟你歡喜相伴》則寫出了當代女子敢愛敢恨的性格,而這種敢愛敢恨是建立在傳統美德專一、至情、全身心地付出基礎之上的。亦如根據莫言《紅高粱》改編的電視劇片尾曲由韓紅所唱《九兒》的歌詞那樣熱辣:
身邊的那片田野啊
手邊的棗花香
高粱熟來紅滿天
九兒我送你去遠方。
銀蓮的《我只要跟你歡喜相伴》意境是在迎,《九兒》的故事是在送,其實一迎一送,都是真摯的愛情。也就是說,為了愛你,我做什麼都可以,你要我做什麼都可以。
《愛在成都》詩集中,可圈可點的好詩還有很多。比如《我是雨夜懷揣火焰的桃花》《一棵樹開了一千朵花也不覺得重複》《門》等。
史海鉤沉,筆端流雲。溫婉深邃,意韻萬千。品讀之如懷抱三月的陽光,見綠竹之猗猗,芳草之芊芊;掩卷則能感世事之繽紛,詩境之鬱郁,餘音之嫋嫋。
總體來說,《愛在成都》醇厚耐讀,既磅礴浩蕩,貫通古今,又搖曳多姿,曼妙俊美,盡日月之精華,展歷史之文脈。有李清照詞的婉約,有薛濤詩的細膩。讀此詩集,油然而生「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之感。
作者簡介
陳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金長城」中國作家創作室籤約作家、成都文學院籤約作家。
發表和出版中、長篇小說、報告文學《由淺入深的寂寥》《蝶變》《奔放的女生》《鏡像》《探海蛟龍》《嫦娥攬月》《蛟龍逐夢》《九寨祥雲》等。
曾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北京文學獎、浩然文學獎一等獎、兒童文學金近獎、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四川文學獎、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長篇特別獎等。散文《江凡》入選北師大版全國小學《語文》課本。
陳新原創文學評論歡迎關注「四川文藝」人間煙火裡的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