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新聞: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一碩士學位論文與吉林大學學位論文存在雷同,然後去知網上面檢索了一下,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工程碩士杜剛的碩士學位論文《榆樹壹號院小區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研究》與吉林大學工程碩士孫福安的碩士學位論文《壹號院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研究》均在2018年完成。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杜剛的論文首頁顯示,該論文提交日期為2018年5月25日,答辯日期為6月6日。吉林大學孫福安的論文首頁載明日期為2018年6月。
然後,我們首先對比了兩篇文章的摘要。大家都知道,一篇論文的精髓就在其摘要中,濃縮了整篇論文的核心東西。對比發現,兩篇文章的摘要正文和關鍵詞幾乎完全雷同。比如關鍵詞部分,杜剛論文中關鍵詞是「榆樹壹號院小區;建築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孫福安論文中關鍵詞是「榆樹壹號院;建築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兩篇文章的關鍵詞僅僅改變了兩個字。
此外,兩篇文章的目錄也幾乎一致,連順序都是一樣的。通過對比發現,兩篇學位論文都只有54頁,均分為六章。兩篇論文中絕大部分內容也幾乎雷同。
下面我們看看兩篇文章的結論,除了論文排版的間距不一樣,整個結論幾乎完全一樣,比如結論的第一點:
杜剛:藉助價值工程然後分析各個步驟的特點,確定必要的資源需求計劃,確定最終的成本預測計劃,然後根據這一內容,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進行成本控制和竣工核算。
孫福安:藉助價值工程然後分析各個步驟的特點,確定必要的資源需求計劃,確定最終的成本預測計劃,然後根據這一內容,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進行成本控制和竣工核算。
大家看看有區別嗎?
兩篇文章幾乎完全雷同,但是為什麼能夠通過查重以及最終的論文答辯呢?我們又得回到前面的時間節點:兩篇文章同是2018年6月答辯完成,也就是說查重的資料庫裡面並有收錄這兩篇文章的任意一篇,無法查出來。
而為什麼會出現完全雷同的情況呢?大概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情況:
① 兩篇文章都是在網上買的論文,賣家一篇文章多方賣錢,進而造成了文章幾乎完全一樣的現象;
② 論文是其中一人獨立撰寫的,但是可能在查重或者其他環節,論文原稿洩露,造成被人剽竊。
但是無論是上面哪種情況,個人覺得作為上述兩位學生的導師,肯定知道自己的學生到底在做什麼課題,是不是自己獨立完成的。而兩篇文章同時通過了最終的答辯,那麼證明導師是完全認可的。那麼問題來了,導師的把關作用體現去了哪兒?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兩位學生買論文肯定都是有問題的,而導師更加存在把關問題;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剽竊一方的學生和導師存在嚴重問題,且如何造成論文洩露這個過程也值得追查!
不管這個事件最終檢查結果是啥,都無不折射出碩士研究生導師在學生畢業論文這一關把關不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