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一刊物同一期兩篇論文現雷同 相關負責人回應

2021-01-11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黑龍江一刊物同一期兩篇論文現雷同,回應:會了解當時情況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24日訊 據澎湃新聞消息(記者 於希)記者近日接到網友反映稱,作者署名為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王國棟、金銀牆發表於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的論文《試論新合同法關於合同責任的幾個問題》,和作者署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劉暢發表於同期期刊(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的論文《試論新合同法關於合同責任的若干問題》一文大面積雷同。

比對發現,網友反映屬實。上述兩篇論文顯示,王國棟、金銀牆的論文收稿日期為2000年3月29日,劉暢的論文於2000年5月18日收稿。

近日,記者致電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如同一期刊物兩篇文章出現雷同情況,有可能是印刷出現錯誤。該負責人表示,時間太過久遠,當時負責的人都已調走或退休,會盡力了解一下當時的情況。

比如王國棟、金銀牆撰寫的《試論新合同法關於合同責任的幾個問題》一文第三節,「合同責任的歸責原則」中第二段寫道,新合同法對合同責任的歸責原則仍未作出明確的確定,由於認識和理解的不同,導致在民法理論界對合同責任的歸責原則產生重大分歧。有的學者主張新合同法確立的是過錯責任原則;有的學者主張新合同法確立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即嚴格責任原則,並分別闡述了各自的觀點及理由。但是從合同責任的內容去分析,筆者認為,新合同法在確立合同責任歸責原則上是採取了實事求是分別處理的方式。既採用了過錯責任原則,也採用了嚴格責任原則。二者分別適用於不同的合同領域和階段。從新合同法的相關條文中可以看出,由於明確強調了當事人的過失是構成責任的條件,在締約過失責任和後契約責任方面,只能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加以認定和處理,不能適用嚴格責任原則;在違約責任方面,由於只規定了應存在違約的事實,未規定以當事人的過失為構成責任的條件,應適用嚴格責任原則加以認定和處理;而在合同無效責任方面,由於規定了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處理方式,事實上也體現了兩種歸責原則,即在承擔返還責任和返還不能情況下承擔折價補償責任時,應適用嚴格責任原則,而在承擔損失賠償責任時,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合同責任的歸責原則事實上反映著國家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從各國的立法情況看,大陸法系國家一般採用的是過錯責任原則,在堅持合同責任的客觀性的同時,強調以主觀過錯為歸責的基本標準,體現出法律對過錯的否定,具有道德上的導引功能。英美法系國家一般採用的則是嚴格責任原則,特別強調合同責任的客觀性,體現出法律對合同嚴肅性的強烈維護,具有實用主義的濃厚色彩。如前所述,我國新合同法在不同的領域和不同階段,採用了不同的合同歸責原則,兼顧了法律的道德導引作用和實際操作功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立法精神。

劉暢撰寫的《試論新合同法關於合同責任的若干問題》一文「合同責任的歸責原則」一節中的第二段寫道,新合同法對合同責任的歸責原則未作出明確的確定。有的學者主張是過錯責任原則;有的學者主張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即嚴格責任原則,並分別闡述了各自的觀點及理由。但是從合同責任的內容去分析,筆者認為,新合同法在確立合同責任歸責原則上既採用了過錯責任原則,也採用了嚴格責任原則。二者分別適用於不同的合同領域和階段。從新合同法的相關條文中可以看出,由於明確強調了當事人的過失是構成責任的條件,在締約過失責任和後契約貴任方面,只能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加以認定和處理,不能適用嚴格責任原則;在違約責任方面,由於只規定了應存在違約的事實,未規定以當事人的過失為構成責任的條件,應適用嚴格責任原則加以認定和處理;而在合同無效責任方面,由於規定了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處理方式,事實上也體現了兩種歸責原則,即在承擔返還責任和返還不能情況下承擔折價補償責任時,應適用嚴格責任原則,而在承擔損失賠償責任時,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合同責任的歸責原則事實上反映著國家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從各國的立法情況看,大陸法系國家一般採用的是過錯責任原則,英美法系國家一般採用的則是嚴格責任原則。我國新合同法在不同的領域和不同階段,採用了不同的合同歸責原則,兼顧了法律的道德導引作用和實際操作功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立法精神。

對比可見,上述兩段,除《試論新合同法關於合同責任的若干問題》一文有所刪減外,其餘完全一致。

相關焦點

  • 西安建科大、吉大兩碩士學位論文高度雷同,涉事兩高校回應
    針對「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一碩士學位論文與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存在雷同」一事,10月9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情況後,他們已第一時間收集資料,啟動調查程序。
  • 研究生論文與王國棟、金銀牆論文雷同 學報回應:可能是印刷錯誤
    來源:澎湃新聞尷尬了,這都能雷同?!澎湃新聞記者 於希澎湃新聞近日接到網友反映稱,作者署名為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王國棟、金銀牆發表於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的論文《試論新合同法關於合同責任的幾個問題》,和作者署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劉暢發表於同期期刊(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的論文《試論新 合同法關於合同責任的若干問題》一文大面積雷同。
  • 西安建科大、吉大兩碩士論文高度雷同,論文來源存疑,是不是買的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新聞: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一碩士學位論文與吉林大學學位論文存在雷同,然後去知網上面檢索了一下,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一篇論文的精髓就在其摘要中,濃縮了整篇論文的核心東西。對比發現,兩篇文章的摘要正文和關鍵詞幾乎完全雷同。比如關鍵詞部分,杜剛論文中關鍵詞是「榆樹壹號院小區;建築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孫福安論文中關鍵詞是「榆樹壹號院;建築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兩篇文章的關鍵詞僅僅改變了兩個字。此外,兩篇文章的目錄也幾乎一致,連順序都是一樣的。
  • 又現學術造假?西安建科大、吉大兩碩士學位論文高度雷同
    據澎拜新聞報導,10月9日,針對「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一碩士學位論文與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存在雷同」一事,當事的兩所高校的研究生院學位辦公室已經展開了調查工作。此前,有網友爆料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工程碩士杜剛的碩士學位論文《榆樹壹號院小區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研究》與吉林大學工程碩士孫福安的碩士學位論文《壹號院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研究》具有高度的雷同,並認為其中有人存在抄襲的嫌疑,此事一出便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 西安建科大、吉大兩碩士學位論文高度雷同,內容對比來了
    針對「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一碩士學位論文與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存在雷同」一事,10月9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獲悉情況後,他們已第一時間收集資料,啟動調查程序。
  • 兩篇碩士論文內容高度雷同,學術不端何時休?網友:又一個翟博士
    近日,一則關於兩篇內容高度相同的碩士畢業論文,引發網友熱議。根據相關媒體報導,電子科技大學2007屆碩士畢業生賈某和武漢理工大學2007屆碩士畢業生付某的碩士學位論文內容高度相似。網友驚呼,又來一個翟博士。
  • 天大廈大兩碩士論文高度雷同,不能忍
    本文來源:邢妍妍光明日報近日,「兩碩士論文雷同」一事引發輿論高度關注。據報導,天津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2018屆碩士畢業生劉宇宸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J2EE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與同年畢業的廈門大學信息學院軟體工程專業學生林鯉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J2EE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在標題、摘要、正文結構、內容、圖表以及致謝、參考文獻等部分雷同或高度相似,多個段落甚至一字不差。
  • 在職研究生「論文高度雷同」,學術不端要零容忍
    ,多個段落一字不差,甚至在致謝部分,兩篇論文的相似度也很高。因為兩人都屬於2018屆畢業生,不太可能是抄了對方的論文,很大可能是兩個人都找人代寫論文,而代寫者完全沒有「職業道德」,拿同一篇論文賣給了兩個買家,結果把他們兩都「坑」了。當然,代寫論文買賣論文本身就是違反學術規範的不端行為,壓根就談不上職業道德,兩個人如果真是買論文,那也不是被誰坑了的問題,而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兩篇雷同論文究竟是怎麼回事,一查就明了。
  • 天大、廈大兩碩士同年論文高度雷同,廈大:若屬實將處理
    相隔近2000公裡,天津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2018屆碩士畢業生劉宇宸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J2EE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與同年畢業的廈門大學信息學院軟體工程專業學生林鯉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J2EE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卻出現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的結構及內容雷同或高度相似,多個段落一字不差。
  • 為多收版面費雜誌出「鴛鴦刊」 論文作者:太奇幻(組圖)
    但讓朱明傑沒想到的是,「今年8月我去湖北,看到朋友處有一本同一期的《醫學信息》(中旬刊),可是翻來找去,始終沒找到我的那篇論文。」  8月中旬從湖北回到單位後,朱明傑將刊有自己論文的那一期《醫學信息》(中旬刊)提交給了人事部門,與他一同提交雜誌的還有另一位同事。
  • 關於如何完成一篇科技論文的寫作探討
    下面,賽恩斯編譯就來探討如何完成一篇科技論文的寫作。一、寫作前的準備。在撰寫科技論文之前,需要思考和了解清楚這些問題:寫這篇論文的目的是什麼?手頭的數據充分可靠嗎?這篇論文的潛在讀者是誰?該投稿到哪種科技期刊?如果撰寫謀篇論文僅僅是為了研究生畢業或評職稱,最好還是再考慮一下。如果我們能清楚地回答以下這些問題:為何要開始?做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它的意義是什麼?
  • 博士論文也是抄的,還是抄襲豆瓣網友!校方正式回應:撤銷博士學位!
    今年8月,杭州師範大學在職教師,郭彥努被指涉論文抄襲一事引發關注。 此前報導 今年8月,杭州師範大學一教師被指論文抄襲,學校通報對其處理後,被抄襲的原作者豆瓣博主「心匠」發聲,雜誌社也回應稱將公布處理結果。針對「杭師大通報教師郭彥努公開發表文章存在抄襲現象」一事,南藝方面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學校高度關注此事,相關部門正在調查。
  • 論文買賣調查:有人花10萬買兩篇 代寫代投機構打擦邊球
    論文代寫代投,違法嗎?張瑩坦言:「打的是擦邊球。」辛科反問:「要是違法的話,我們能幹這麼久?」花10萬為人買兩篇論文:省時也省力中介公司為什麼能包發包過?劉洋買了兩篇論文,都是以金融為主題,每篇不超過4000字。一篇北大核心,一篇南大核心,代寫代投機構還送了一本書的副主編署名。這一切,花了劉洋10萬元。「拿著這些材料,去個三流大學,評副教授都夠了吧。」劉洋自己並沒有從事科研相關工作,對科研誠信,他表現出的態度是無所謂。「花錢買論文,對一些人來說算是省時省力。
  • 如何建設國內頂級的、世界水準的學術刊物
    高校作為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如何建設國內頂級的、世界水準的學術刊物,破除洋論文迷信?融媒體中心約請相關專家學者、機關幹部撰稿進行筆談,希望對各單位深刻理解認識培育一流學術期刊的重要意義提供參考。高校作為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應當積極「築巢引鳳」,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期刊,努力破除「洋論文」迷信。一是聚焦重大前沿問題,激發學術期刊發展活力。建設學術期刊的專業性、系統性很強,應加強頂層設計,提升專業水平,優化制度流程,將科研成果的價值擺在期刊審稿用稿的第一位。
  • 相關負責人回應:會根據業務發展而定
    對此,元氣森林相關負責人回應AI財經社稱:人力崗位與產品業務發展的關聯性較小,且人力負責人沒有變動。萬億咖啡市場是眾多新消費品牌試水的對象,比如新式茶飲奈雪的茶不久前推出多款咖啡產品,而元氣森林今年也推出了咖啡拿鐵味乳茶。此前還有消息稱,元氣森林推出「黑沢」和「淺介」兩款咖啡新品,但隨後被官方否認,稱該產品並非元氣森林系列產品。
  • 正規雜誌出假刊 論文發表市場亂象叢生
    「同一期雜誌,一本上面有我的文章,另一本上面卻沒有。這感覺太奇幻了。」華北某製藥公司員工朱明傑(化名)的論文被刊發在了一本「鴛鴦期刊」上,單位領導不予承認,本有希望在今年9月評上職稱的他不得不吃下「啞巴虧」。    知道好多刊物為了多發論文「創收」,可能會擅自推出增刊、特刊等,卻沒想到還有敢發行「鴛鴦刊」的。
  • 湖南大學2016屆碩士畢業生學位論文涉抄襲,題目一字不差
    湖南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與學科建設辦公室的相關負責人則對澎湃新聞表示,學校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學術不端問題,但對此事還不知情,會在掌握較為具體的抄襲證據後,啟動相關調查。論文題目一字不差澎湃新聞比對兩篇論文後發現,兩篇論文均以一個在線學習平臺的設計與實現為研究對象。
  • 這篇萬字長文,把論文寫作和投稿的事講了!
    只有科學、準確地理解、把握學術、學術性的內涵, 才能科學、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學術論文的基本特點和寫作要求。什麼是學術和學術性呢?目前流行兩種說法:一為「辭海」說, 一為「包容說」, 兩說都存在偏頗, 都未真正揭示學術的根本特性。
  • 論文大灌水,我只服南郵教授,三年半時間發表300篇IEEE論文
    說到論文灌水,可以說各位都是深惡痛絕,因為很多論文都是毫無價值,除了騙些經費,然後全是廢紙一張,中國科研非常落後,但是中國的論文灌水水平,說自己是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比如咱中國,一方面微電子非常落後,一方面搞微電子的都在大量灌水論文:什麼石墨烯,鈣鈦礦,納米啥都都能灌水幾篇論文,但是實際價值都是0。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可否代寫代發一篇材料學方面的SCI論文?」 8月24日,記者以高校研究生身份求購SCI論文,相關詢問很快得到店主「論文寫手」的回應。他介紹,價格取決於學術期刊及其影響因子,幾天後有一篇材料方面的稿子到位,影響因子3.2,價格在3萬至5萬元間。具體價格還要看改稿時的工作量和影響因子測試的多少而定。「如發表在一區的稿子,影響因子6.3,價格6.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