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之子範純仁:宋朝宰相是怎樣煉成的?我們可以複製嗎?

2020-12-12 騰訊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是聖賢範仲淹在《嶽陽樓記》裡留下的千古名言,他的兒子範純仁繼承父親的家道家風,最終成為了宋朝的一代宰相,千古流芳。

歷史上有很多範純仁的佳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宋朝宰相是怎麼煉成的?我們可以複製嗎?

宋朝時期,範純仁公(範仲淹次子)剛剛做慶州知州的時候,有一次視察監獄,發現各個監獄的罪犯都滿了。範純仁公詢問他們坐牢的原因,有的以前是屠夫,有的是販卒,有的是強盜,有的是小偷,犯了劫盜的罪關押在這,督促他們賠償劫盜的金額,這些人加起來,就佔了犯人數量的三分之二。

了解清楚後,範純仁公就問通判州事(宋朝官名,宋太祖創,皇帝委派,知州副手,有直接向皇帝報告的權利,詳細見文後介紹):「為什麼不讓他們保釋後再繳納賠償金呢?」

通判州事起身說:「大人,並不是沒有想過這個辦法,只是因為這些人都十分兇暴,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不可以釋放呀!如果釋放了,沒過多久,一轉腳跟的時間,可能就又犯事吃了官司了。」

範純仁公問:「那平時遇到這種情況,最後都怎麼樣處理的呢?」

通判州事回答說:「以往都是等他們自己生病,死在獄中,這也是為民除害的一種方式了。」

範純仁公蹙著眉頭說:「按法律與情理,不應當死的人,我們做官的因為一些原因,用一些方法把他們殺掉,這怎麼是天理,又怎麼能說得過去呢?

於是範公把犯人們都叫出來,立在庭院裡,告誡他們說:「你們為惡不悛,做官的不想釋放你們,怕你們出去了又犯事,危害百姓,不久又吃上官司。你們如果能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我就想著,把你們都放了。

範公說時,言真意切,聲透真誠。犯人們聽後,感動得磕頭說:「您如此仁慈,我們哪裡敢不欽佩您,不服從您的教誨和命令呀!」

範純仁公見狀如此,於是就下令,把他們全部都釋放了回家去。罪犯們高興極了,歡呼著離開了監獄。出去後跟他們的家人、親戚、朋友還有原來的同夥們轉相相告,範純仁公如何仁慈,他們如何被釋放等等。

於是,神奇而預料之中的事情發生了:那一年,犯法的人,比往年減少了一半之多!後來,範純仁公做到了宰相之位,去世後諡號「忠宣」。

範純仁公剛剛到任不久,犯人們被關幽深獄中,他們是不知道範公的為人的,只在此次巡查期間,詢問時才有接觸。範公的仁慈,可能在舉止間都從心底透露出來。又在釋放犯人的時候,起心動念與言語之中,表達了他真心為罪犯著想的真誠之心——希望他們好,希望他們斷惡從善,希望他們以後都不要再來監獄中,更不希望他們病死在獄中。最後時的寥寥數語,看似簡短,但蘊含的仁慈與懇切,真正打動了罪犯們。

此時的犯人們,心底可能無不反思他們過去的人生,與未來的命運,並非簡單的沒有心靈溝通的粗獷釋放,否則罪犯還是罪犯,沒有從心底淨化成好人,最後又怎麼能達到犯罪率比往年減少一半的結果呢?想必與他們釋放後,又轉相相告他們的親戚朋黨同夥們,又將這份感動放飛傳遞了一波的緣故吧!

我相信,當年如果有現在發達的媒體,曝光這件事,宣揚此種善行,讓仁慈與感動插上科技的翅膀,讓寬恕與仁慈再飛一會兒,當地的風化可以改善得更快,犯罪率也會更低吧。

所以想真正達到惡人轉好,風化向善,人民安樂,風調雨順,一定要有仁慈之心,不是以暴止暴,而是以德感化。

《孟子》言:仁者無敵

仁慈的人沒有敵人,仁慈所到,隨風而化。

現在有很多以暴制暴的反例,他們並不會得到想要的和平與幸福,往往結果事與願違,只會愈演愈烈。 與範純仁公比,如何呢?

以暴制暴,終不可取。

如範純仁公的仁慈,才是比較圓滿的解決之道。

學問貴在落實,我們每個人都應當落實呀,如果看完了這個故事,回頭就依然我行我素了,那這篇陋文就沒有什麼價值了。只有您真正落實到生活中,把仁慈,寬恕,為別人著想變為自己的性情,才可以真正利益到自己和與自己有緣的人以及……這個世界。

感恩您的閱讀,歡迎說說您的感悟,一起歷事練心,共同成長。

————卍————————卍————

終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事練心化煩惱,共證美好人生。

我是妙生頓偉,感恩關注,人生路上,與您一起結緣同行。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字有幫助,請您動動手指,轉發收藏評論點讚,讓正能量因您而擴大,幫助更多的人!隨喜並感恩您!

————卍————————卍————

【歷史官名解釋】

通判州事:宋朝初年,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對地方官的監察和控制,防止知州權利過重,專擅作大,特地設置了「通判」這個官職。

這個官職由皇帝直接委派,輔佐政事,一般可以看作是知州的副手,但是卻有直接向皇帝報告的權力。知州向下屬發布的命令,也必須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

人選在宋初時由朝廷選京官任職,後來改為由轉運使、制置使和提舉司等監司奏任。通判的職權除監州外,凡是兵民、錢穀、戶口、賦役、獄訟聽斷等等事項,都可以裁決,但必須與知州通籤文書一起施行。

通判是中央官吏,兼行政與監察於一身。南宋後,通判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報州郡內的一切情況,也包括州郡官、縣官在內的一切官員的情況。

但是通判的級別很低,多數僅為從八品,與權知軍、州事的二、三品相差甚遠,這也是宋朝皇帝為了大小相制的意思。

相關焦點

  • 範仲淹去世後,他的子孫後代過得如何?範仲淹得以善終了嗎?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出自《嶽陽樓記》的名言,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非常的熟悉。而這句話的提出者,則是北宋時期的名臣範仲淹。說起範仲淹,這位北宋的名臣,在歷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據正史記載,範仲淹一生共有四子,長子範純祐,次子範純仁,三子範純禮,四子範純粹。在歷史上,很多聲名赫赫、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在子孫後代一事上,往往不太光彩,後輩裡很容易出現紈絝子弟。但是,在這種其中,範仲淹絕對是一個另類。範仲淹雖然身居高位,但他的四個兒子,卻都稱得上是極有出息!
  • 中紀委網站:範仲淹的經歷說明貪不貪看「三觀」
    《宋史·范仲淹列傳》載:「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可謂吃了苦中苦,最終也成了人上人。  沒有人否認,範仲淹是個流芳千古的好官,無論得勢還是失意,無論在朝主政還是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為國為民,忠心耿耿。後人論宋朝人物,甚至「以範仲淹為第一」。
  • 一份遺產,13條規定,範仲淹是怎麼做到使家族興旺800年的?
    可惜繼父去世的早,範仲淹在繼父去世後從大哥口中才得知自己並非親生兒子,內心十分苦悶。幸好範仲淹自身十分努力。他發奮讀書,努力克服貧匱的物質生活,在27歲時便高中進士被授予官職。宋朝官吏的俸祿中,是含有職田的。官員可以靠租田收取租稅,這屬於自己俸祿的一部分。
  • 家族基金並非舶來品,範仲淹的範氏義莊傳承800年,造福無數學子
    以往提起家族基金,你可能只會想到美國那些金融巨鱷的基金會,比如卡耐基、洛克菲勒、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等等,可其實早在一千年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創立的範氏義莊造福無數學子,也可謂是家族基金會的典範。
  • 散文——範誠:南去瀟湘無限路——大宋宰相範純仁流放永州始末
    當年你不是也反對過司馬光嗎,前有車後有轍,咱們也可以以此為藉口申辯,就可以免除貶謫。」 範純仁聽了,搖頭說:「我因為司馬光推薦,以至宰相。同朝論事不和是可以的,如果以過去的言論作為今日之事的藉口,那可不行。與其有愧心而生存,還不如無愧心而死。」 兒子聽了,不敢反駁,只是苦笑著搖頭。
  • 北宋名臣範仲淹,晚年做了一件事,讓家族興旺八百年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嶽陽樓記》中的這句話,傳為千年絕唱。一篇精彩絕倫的《嶽陽樓記》不僅讓嶽陽樓青史留名,也讓其作者範仲淹千古不朽,成為後世推崇的一代聖人。範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範仲淹一生,為官清正,體恤百姓,嚴於律己。雖然數次遭遇貶謫,卻不改其心志,始終心憂天下,公忠體國。
  • 範仲淹:一生先憂後樂,千載廉儉家風
    範 仲 淹說起範仲淹,我們就會想起《嶽陽樓記》中的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教育家。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稱範仲淹為「一世之師,由初起終,名節無疵」。
  • 千秋人物記-「君子世無雙,陌上人如玉」-請君喚他範仲淹
    範仲淹妻子李氏挺著大肚子在一旁祭拜婆婆,幾多慈祥,只剩迴響。 是年六月,範仲淹第二個兒子範純仁(1027—1101)出生。後來,範純仁高中進士,一生如乃父,兩袖清風,剛正不阿,官至宰相。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 《清平樂》裡範仲淹,北宋的堂吉訶德,一個人挑戰整個宋朝官場
    心灰意冷的範仲淹不願就任,請知鄧州,並在此期間寫下了《嶽陽樓記》。以天下為己任,是中國歷代文人的最高理想,範仲淹也不例外。他雖是唐朝宰相之後,卻自幼家境貧寒,奮發苦讀十餘載,一步一個腳印,直至宰執天下。這下子終於能夠一展胸中抱負,刷新朝政,革除積弊,創清明盛世。
  • 清平樂:宋朝的言官有多猖獗?範仲淹福康公主皆下場悽慘
    狄青是宋朝難得的好將領,立下過汗馬功勞,也被宋仁宗封為樞密使(能和宰相平起平坐的職位)。在文治時期,一個武將能有如此成就,也算是走上了權力的巔峰。但正所謂「樹大招風」,狄青紅了以後,遭到文官們的多次彈劾,要求撤除任命。
  • 一個沒有文憑的官二代為什麼能兩次成為宋朝的宰相?
    在這23位宰相中,有一個水平最差、文憑最低的官二代宰相,他就是陳執中。陳執中洪州南昌人,是宋朝頂尖官二代,他爹陳恕是宋太宗朝的參知政事,因為他爹的關係,他蔭封為官。在宋朝宋朝文官入仕有「有出身」與「無出身」兩種方式。
  • 範仲淹最強背誦天團成員,其嶽陽樓記廣為傳頌,卻因滕子京遭質疑
    可沒想到,這篇經典之作竟會因為文中提到滕子京險些被移除。 宋朝的文化氛圍 在中原經歷了幾十年的割據戰亂後,宋太祖趙匡胤再次收復了中原,還給了百姓一個天下太平的國家,滿目瘡痍的大地也終於可以享受寧靜的時光。為了能讓自己親手打下來的江山能存在更長時間,也為了讓自己的政權更加牢固,更加輕易掌握,宋太祖趙匡胤定下了文人治國的思想。
  •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範仲淹卻下令繼續漲價,災民:不愧是好官!
    說起範仲淹,想必你首先想到的便是他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經典傳世名言了。而範仲淹也自始至終都在身體力行地努力著,他辛勞社稷,憂國憂民,不敢有絲毫怠慢。 在他的身上,我們仿佛又看到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國士形象。
  • 宋朝小故事9則:越品越有味兒
    素材源自《北窗炙輠錄》01範純仁,範仲淹次子,有「布衣宰相」之稱。從布衣到宰相,範純仁自始至終勤儉廉潔,很是高風亮節,是個天子喜歡、百姓愛戴的好官。後來範純仁以目疾乞歸、不再擔任宰相,程頤去見他,開口就以責怪的口氣問他:「過去,某事相公該發表意見,為何不吭聲?」範純仁謝罪。程頤又說:「某事相公也該發表意見,為何還是不吭聲?」範純仁又謝罪。
  • 帶你走進公務員的幸福時代——宋朝,工資高不算啥,福利才是重點
    要說歷史上哪個朝代的官員工資最高,那恐怕是非宋朝莫屬了,在宋朝,與官員高薪資相比,更幸福的是額外的福利,說宋朝官員是歷朝歷代最幸福的公務員,一點兒都不為過。首先,我們先看下宋朝官員都有哪些福利名目。據《宋史》記載,宋朝官員除了正常的無稅俸祿外,還有職田、祠祿、恩賞等。
  • 如果可以穿越,最好去宋朝
    真實的宋朝究竟是怎樣的?歷史研究者吳鉤第一次讀到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便被字裡行間描述的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風物與繁華景象深深吸引。此後,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更是以直觀的方式呈現了宋代社會的如夢繁華。
  • 薦讀|「慈善家」範仲淹與他一手撐起的範氏世家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範仲淹所著《嶽陽樓記》中的一句傳世名言。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範仲淹不僅以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聞名於世,還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他首創了具有宗族性質的民間慈善機構——「義莊」。
  • 齊雲軻:《清平樂》中,宋仁宗器重的範仲淹等人為何皆以悲劇結果?
    範仲淹提議,以後在類似場合,改由宰相替皇帝行禮便可,不必由九五之尊的皇帝親自行禮。劉太后未予理睬。不久,範仲淹再次上書,認為皇帝到了親政的年紀,請求太后還政給皇帝。
  • 範仲淹: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但是,放在真實的宋朝歷史上,哪怕在範仲淹相處過的同僚們看來,《漁家傲》裡的範仲淹,絕不是真實的範仲淹。那浮沉大宋宦海的範仲淹,不止是個少年喪父受盡世態炎涼的苦孩子,更是個27歲進入「大宋職場」後,從此幾十年充滿稜角,舉手投足一身孩子氣的「倔孩子」。各種「雞湯文」裡都說,人一輩子「保持孩子式的純真」很難,但看範仲淹這輩子,這似乎都不算個事兒。
  • 「泡妞」+「多情」+範仲淹=宋詞黃金時代
    緊接著,宮人就向宋仁宗訴苦說,「官家您聽,外面民間是如此快活,哪似我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啊。」北宋時,私下會稱皇帝為官家。宋仁宗倒是看得開,他回答說:「你知道嗎?正是因為我宮中如此冷落,外面人民才會如此快樂。我宮中若像外面如此快樂,那麼民間就會冷冷落落也。」宋仁宗13歲那年,父親宋真宗去世,宋仁宗少年登基,但朝政實際上是被宋真宗的皇后劉娥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