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早已看出是空城,為何仍堅持撤軍?專家:不然會全軍覆滅

2021-01-08 店氹沒動

三國是有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的一個歷史時期,在這個歷史時期當中曾經出現過很多的英雄人物,也出現過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諸葛亮所使用的空城計,就讓很多人印象非常深刻,但是有很多人卻特別好奇,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司馬懿應該能夠看得出來這是諸葛亮的計謀,為什麼他還會撤軍呢?

如果說起在三國時期有名的智者,那麼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不得不提的兩個人,這兩個人效忠於不同的勢力,也曾經在戰場上面有過多次交手,而兩個人在交手的時候自然也是互有勝負,所以雙方對於彼此的招數都是非常了解的。

武侯祠照片

《資治通鑑》:「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每自比管仲、樂毅」。

當時諸葛亮的處境相對來講還是比較艱難的,甚至可以說已經完全沒有退路了,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非常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所以如果想要獲得勝利,就會變得非常辛苦,但是司馬懿卻佔據了非常大的優勢,所以如果司馬懿當時執意進攻,很有可能能夠完全消滅諸葛亮。

諸葛亮雕像

雖然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明白,司馬懿的實力更強,但是雙方也都確認一件事情,就是司馬懿一定會放過諸葛亮,因為當時司馬懿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制衡諸葛亮,如果諸葛亮死了,那麼他也就失去了利用價值,曹操一定會對她下手。

三國疆域圖

了解曹操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個非常多疑的人,如果面對自己無法掌控的人是寧願錯殺也不會放過,而司馬懿無疑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曹操對於司馬懿早就產生了戒心,除了對付諸葛亮的時候,司馬懿很少掌握大權,而司馬懿對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他也知道殺死了諸葛亮之後自己也會陪葬。

三國疆域圖

有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當時的空城計是一個陰謀,實際上這是一個陽謀,因為他只是為了給司馬懿一個臺階,讓他放過自己罷了,通過這一件事情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在古代的戰場上面,不僅需要自己有龐大的實力,同時了解自己的對手,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互相了解才能夠讓自己做出更為準確的選擇。

參考資料:

《三國志》

《三國演義》

《蜀書》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店氹沒動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司馬懿明明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是撤軍了?當然是為了保命要緊
    空城計在《三國演義》裡,其實就是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對峙,司馬懿剛在一個街亭裡打過一場勝仗,就帶著15萬將士來到了諸葛亮所在的西城。可是在西城裡面,諸葛亮沒有兵馬,原本西城只有五千將士,當司馬懿率兵到時,一半的城內將士已經被調來運糧,只剩下兩千多人,老弱病殘。
  • 司馬懿早已看懂空城計,臨終前才對司馬昭說出真相
    司馬懿早已看懂空城計,臨終前才對司馬昭說出真相。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他,司馬懿,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他經歷了曹家三代人曹操,曹丕,曹睿,終於掌握了曹魏的軍事和政治權力,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物。然而,每當一提到司馬懿,我們都會想到諸葛亮,司馬懿怕諸葛亮嗎?
  • 諸葛亮的空城計漏洞百出,為何司馬懿還是退軍了?司馬懿:怕死唄
    諸葛亮一生中與司馬懿多次交手,而空城計的那一次,可謂是諸葛亮距離失敗和死亡最接近的一次。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向來足智多謀,謀定而後動,往往是事情還沒有發生,諸葛亮的錦囊就已經提前準備好了。當劉備死後,諸葛亮與司馬懿交鋒,所率軍隊也動輒是數十萬。
  • 為什麼司馬懿已識破空城計,卻還選擇撤軍?他不撤軍就完了
    ——調寄《臨江仙》 都說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謀,空城計更是諸葛亮一生事跡的名場面,而諸葛亮評價這場計謀是險計,難道是擔心騙不到司馬懿?其實,事情並不像面前上那麼簡單。為什麼司馬懿已識破空城計,卻還選擇撤軍?他不撤軍就完了
  • 「空城計」存在質疑,為何還後人還用故事對比司馬懿與諸葛亮?
    諸葛亮的「空城計」是杜撰的故事?為何後人認為司馬懿是贏家?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最精彩有對決,莫過於「空城計」。此計歷史上有名,而且把諸葛亮的機智勇敢描寫得淋漓盡致,對司馬懿的小心謹慎而錯過機會而嘲笑,後人認為司馬懿不如諸葛亮。但現在網上還有文章認為,「空城計」最大贏家是司馬懿。
  • 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撤軍?因為他看懂了諸葛亮給的暗示
    在《三國演義》當中,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出了馬謖駐守,但馬謖過於自大,失守街亭,魏國十萬大軍直逼西城,諸葛亮手上根本無兵可用,但是諸葛亮並不慌張。他打開城門,讓人都躲好,並給幾個人發了幾把掃把,讓他們在城門口掃地,自己就帶著兩個童子登上了城樓,焚香彈琴。
  • 諸葛亮空城計中為何會安排4個人掃地?司馬懿看懂了,因此留住自己的...
    人們都喜歡說的一句話是「古來聖賢皆寂寞」,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主要原因還是曲高和寡,一旦一個人的能力或者智商遠遠超過常人,則很難被人接受和理解,自然自己所作所為,也就更加無人理解了。
  • 為何說空城計司馬懿才是最大的贏家?看完這些,不得不服司馬老賊
    但翻看真實的歷史看看,無論是政治清明、軍事謀略,還是最後結局,曹操和司馬懿的綜合治理能力,以及人品和格局都遠勝於劉備團隊。 看看蜀國搞的那個「直百五銖」的銅錢政策,簡直就是赤裸裸地向老百姓搶劫。 有人把這一昏招推給蜀國的經濟專家劉巴,但最後敲板的還劉備啊!
  • 三國歷史:司馬懿看出空城計的秘密為什麼不敢進攻其實在保護自己
    在三國的歷史上甚至是在《三國演義》中和《三十六計》中我們都聽說過空城計的故事。空城計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的三十六計中,但是被人熟知的還是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了掩護百姓撤退,故意布下了空城計,一人一琴一曲嚇退了曹魏的十五萬大軍,事後我們知道其實司馬懿看出來了空城計的秘密,那為什麼司馬懿不敢進攻反而要撤退呢?其實司馬懿在保護自己,你信嗎?司馬懿之所以撤退原因有三:第一:司馬懿的多疑。
  •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道出空城計的真相!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道出空城計的真相!,一個當時並不怎麼受寵的嫡長子,有了這麼一個保護傘,司馬懿才屢次躲過危機,在曹丕一上臺後立馬就成為了心腹大臣,這時他又向曹丕獻策打壓宗室的勢力,看似鐵面無私,實則在清除異己。
  •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的沒有被司馬懿識破嗎?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是羅貫中老師基於《三國志》的基礎之上創作的一個故事。雖然這段故事並不全是真實的,但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老師也比較尊重歷史,並沒有改變歷史上真正的三國時期戰役的勝敗結果。 那麼與諸葛亮同樣智慧超群的司馬懿沒有看出來這是「空城計」嗎?
  • 「典故新解」諸葛空城 「五音八卦陣」空而不虛
    陸遜為何撤軍十裡?因為他看到了陣陣沖天而起的殺氣。那司馬懿呢?他沒有看到殺氣,可是他聽到了動人心魄的琴聲。《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最為精彩的對決,也是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空城退敵」。司馬懿十五萬大軍殺向西城,此時城中只剩二千五百軍。諸葛亮隱匿旌旗,大開四門,自引二小童於城樓上,焚香操琴。
  • 「空城計」堪稱經典,司馬懿真的沒有看穿?他回城告訴了兒子實情
    期間諸葛亮使用了聲東擊西,偷梁換柱,誘敵深入等等計策均被司馬懿一一化解,司馬懿同時也借用諸葛亮的手除掉了心向曹魏的將領,把這支軍隊變成了自己的私軍。兩人對峙過程中司馬懿曾經差點可以擒殺諸葛亮,但卻被諸葛亮用空城計巧妙騙過,事後追悔莫及。但實際上從他和司馬昭的對話中就可以知道,其實司馬懿已經看穿了空城計,這只是他將計就計而已,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的野心。
  • 三國志11:困擾老玩家多年的秘密,如何上演空城計劃,司馬懿?
    「諸葛亮與司馬懿究竟孰強孰弱?」的問題一直是三國粉絲們爭論的話題,證明諸葛亮更強的人將以空城為證據,畢竟孔明師假裝很平靜,嚇跑了司馬懿和他的10多萬大軍,只有幾千名老弱的士兵。由於敵我寡的事實,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力量相差甚遠,歷代許多人都對史實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 空城計中司馬懿不殺諸葛亮,看似丟了英名,實則賺了江山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分析,諸葛亮空城計的成功,並非是因為計謀的巧妙,更非司馬懿膽小被嚇退,而是司馬懿的權謀安排而已。退一步講,諸葛亮經歷了街亭之敗,已經只剩下老弱殘兵2500餘人,而司馬懿卻擁有15萬精兵,僅憑几個人旁若無人灑水掃地,諸葛亮笑容可掬地焚香操琴,司馬懿便會忙不迭的逃走嗎?
  •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魏老臣為何都不勤王?專家:時間太特殊
    司馬懿固然是一代梟雄,乃曹魏麾下唯一可與諸葛亮相媲美的人物。雖然被諸葛亮「空城計」騙過,但這並不能掩蓋他有雄才大略的事實,更重要的是他雖然年長諸葛亮兩歲,卻比諸葛亮晚了17年去世,為自己的兒子打下了良好的權臣基礎。
  • 司馬懿曾譏諷諸葛亮權謀不足,但為何又在他死後稱讚其軍事才能?
    公元230年,曹叡命曹真與司馬懿一起出兵伐蜀,只不過這一次司馬懿與諸葛亮並未交手,由於大雨來臨,魏軍不得已而撤軍,而伐蜀就此宣告失敗。一年之後,諸葛亮再一次率軍北伐曹魏,當時諸葛亮率軍包圍祁山賈嗣、魏平部,並以木牛運輸糧草,而曹叡擔心長安有失,於是派司馬懿西駐長安防禦蜀軍。
  • 《三國演義》蜀軍長途行軍,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直接出擊
    蜀軍長途行軍,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直接出擊三國末期的諸葛和司馬兩家的鬥爭是三國中一段輝煌而又讓人著迷的一場鬥爭,在這次鬥爭中我們可以看到二人的才華展示的淋漓盡致,也是真正的一場用智謀和頭腦才能打贏的戰鬥。小編一直心裡都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何當時的司馬懿在諸葛亮大軍壓境的前提下還是穩如泰山,沒有出門迎敵呢?是害怕還是另有所圖呢?
  • 三國殺中司馬懿與諸葛亮到底誰更強?其實策劃早已說明了一切
    司馬懿「吾乃天命之子。」「標準版的司馬懿擁有鬼才和反饋兩個技能。反饋技能可以用來自保,當自己被打的時候可以拿走對方一張牌。這張牌而且可以是裝備牌,像碰到黃蓋這種爆發流的武將在司馬懿面前根本豪橫不起來。而鬼才技能則可以改判定牌,這就等於掌握了遊戲的關鍵。
  • 在抵禦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為何前後截然不同?
    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史書上記載了三次。這三次評價,都發生在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司馬懿在率軍抵禦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時,與諸葛亮做了多次較量。在祁山一帶,雙方採取各種機動,還進行了滷城之戰。在諸葛亮撤軍時,司馬懿派張郃追擊,還折損了這員大將。從各方面來說,雖然司馬懿完成了抵禦諸葛亮的任務,在作戰中還是略顯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