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堪稱經典,司馬懿真的沒有看穿?他回城告訴了兒子實情

2021-01-09 看三國

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決堪稱經典,諸葛亮帶領的蜀軍雖然從軍事力量對比上呈現弱勢,但卻牢牢佔據了戰爭主動權,司馬懿帶領的魏軍則作為防禦方,他們的勝負得失也直接影響天下的走勢。期間諸葛亮使用了聲東擊西,偷梁換柱,誘敵深入等等計策均被司馬懿一一化解,司馬懿同時也借用諸葛亮的手除掉了心向曹魏的將領,把這支軍隊變成了自己的私軍。

兩人對峙過程中司馬懿曾經差點可以擒殺諸葛亮,但卻被諸葛亮用空城計巧妙騙過,事後追悔莫及。但實際上從他和司馬昭的對話中就可以知道,其實司馬懿已經看穿了空城計,這只是他將計就計而已,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的野心。

空城計始末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曹丕剛剛離世,新上位的曹睿並沒有太大的威望,可以說此時的曹魏政局非常混亂。因為諸葛亮此前做了周密的部署,一出兵就成功佔領了曹魏隴西三郡和幾十萬人口,曹魏朝野震驚,擔心西涼、關中都被諸葛亮拿下。因為前線失利,魏明帝曹睿決定派遣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到前線掌權,交代他務必要擊敗諸葛亮。

司馬懿觀察戰局後發現破局之點就在街亭,這裡是關中、西涼、隴西三個地方的交界點,諸葛亮在這裡部署了大量兵力就是為了防禦魏軍好消化戰果。司馬懿派遣大將張郃攻打街亭,張郃斷了蜀軍水源後輕而易舉拿下此地,司馬懿趁著這個機會親率10萬大軍突擊諸葛亮所在的西城。此時諸葛亮已經退無可退,手上僅有幾千老弱殘兵和一幹文臣,正當所有人絕望時諸葛亮擺出了空城計。

他事先打開西城城門,安排幾名士兵裝作老百姓的樣子在城門口掃地,自己則在城牆上焚香彈琴。當司馬懿10萬大軍兵臨城下時依舊不為所動,而是繼續專心致志地彈琴。城下的魏軍不清楚諸葛亮擺什麼譜,副將為防生變建議司馬懿可以派遣一支小部隊進入城中一看究竟,假如沒有埋伏就可以擒殺諸葛亮。

司馬懿並沒有答應副將,而是閉著眼睛聽著諸葛亮的琴音。司馬懿好像想到了什麼突然睜大眼睛大喊:"城內有埋伏,快快撤退!"隨即帶著部隊火速撤軍五十裡,導致諸葛亮一行人安然無恙脫身。事後天下間流傳著司馬懿膽小如鼠,看見諸葛亮就害怕。用來嘲諷司馬懿的愚蠢,司馬懿對此假裝沒聽到。

活著的諸葛亮比死了的諸葛亮更有用

有一次司馬昭忍無可忍,他質問司馬懿當時為什麼這麼做。司馬懿看著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低沉地對他說:"假如那時候諸葛亮死了,那我們家也就被滅族了!"有成語說得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兩個成語是形容古代皇帝戰後斬首、清算有功的大臣的,比如越王勾踐殺範蠡和文種,劉邦殺韓信等等。並不是因為皇帝狠心,也不是大臣們做了什麼事,而是政治鬥爭,誰都避免不了。

當時的司馬懿已經是曹魏三代重臣,而且還是魏明帝的輔政大臣,可以說權力極高,但因為都是文臣,皇帝可以制衡,還算得上放心。可自從魏明帝派遣他統兵之後性質就不一樣了,司馬懿有威望有能力而且現在還有兵權,已經實質性成為一個權臣,假如他有想法的話甚至可以造反!

魏明帝曹睿明白這一點,所以權衡利弊之後還是派遣司馬懿到前線督軍。可以說司馬懿現在的權力是因為諸葛亮出現了才得到了,只要諸葛亮還在,那魏明帝就需要司馬懿來抗擊諸葛亮,司馬家就會得到足夠的利益。但假如擊敗諸葛亮了,那短時間內司馬懿可能被魏國歌頌,但將會迎來皇帝的猜忌,甚至整個司馬家都會被滅族。因為這就是權力的鬥爭,魏明帝別無選擇。

一切以家族的利益著想

司馬家祖上當過朝廷很多大官,到了司馬懿那個時代已經是名門望族,甚至因為司馬懿的出現,已經把司馬家推上了頂級家族的序列,屬於曹魏的統治階級。在古代家族的利益比國家的利益更重要,一切行動先以家族的利益為主,然後再考慮國家利益。這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

而且那個時候的曹氏影響力已經日薄西山,曹丕時代因為他心胸狹隘,連自己的兄弟都容不下,所以當他上位之後就剝奪、削弱了很多宗室文臣武將的權力,改用外姓人來掌權、輔佐自己。而到了現在魏明帝時期,他的能力不如曹丕,影響力甚至也不如曹丕,可以說曹氏集團處在最虛弱的時候,也是司馬家能夠上位的最好時機,一步都不能出錯。

所以司馬師兩兄弟明白了這一點,一起努力朝著家族的最終目標前進。當魏明帝突然英年早逝,而整個曹家僅有曹爽一個草包撐起來的時候司馬懿知道時機已經成熟,特意以退為進,表面上擺出敵不過曹爽的樣子讓曹爽放鬆警惕,但背地裡卻積蓄力量並讓曹爽膨脹。最終發動政變,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奪取曹魏最高統治權,把司馬家推上了那個時代的巔峰。

小結

司馬懿可以說是史上最老奸巨猾的一個人之一,他青年時處於曹操時代,他知道自己和曹操比起來不是一個體量的對手,於是押注曹丕,輔佐曹丕上位。曹丕上位後他因為從龍有功從此平步青雲,甚至成為了文官集團的首領。而到了曹睿時代又從文官轉變成武將,完成了一個重臣到權臣的轉變。

精彩的是身為一個權臣他知道皇帝猜忌、顧慮什麼東西。表面上做出了各種政策,讓皇帝以及其他政敵打消對自己的戒心,但背後從未放棄。從他一生履歷來看,這何嘗不是大智大勇呢?所以司馬家最後能夠成為最終贏家,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相關焦點

  • 司馬懿早已看懂空城計,臨終前才對司馬昭說出真相
    司馬懿早已看懂空城計,臨終前才對司馬昭說出真相。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他,司馬懿,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他經歷了曹家三代人曹操,曹丕,曹睿,終於掌握了曹魏的軍事和政治權力,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物。然而,每當一提到司馬懿,我們都會想到諸葛亮,司馬懿怕諸葛亮嗎?
  •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的沒有被司馬懿識破嗎?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是羅貫中老師基於《三國志》的基礎之上創作的一個故事。雖然這段故事並不全是真實的,但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老師也比較尊重歷史,並沒有改變歷史上真正的三國時期戰役的勝敗結果。 那麼與諸葛亮同樣智慧超群的司馬懿沒有看出來這是「空城計」嗎?
  • 諸葛亮的空城計漏洞百出,為何司馬懿還是退軍了?司馬懿:怕死唄
    諸葛亮一生中與司馬懿多次交手,而空城計的那一次,可謂是諸葛亮距離失敗和死亡最接近的一次。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向來足智多謀,謀定而後動,往往是事情還沒有發生,諸葛亮的錦囊就已經提前準備好了。當劉備死後,諸葛亮與司馬懿交鋒,所率軍隊也動輒是數十萬。
  • 司馬懿明明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是撤軍了?當然是為了保命要緊
    談到空城計,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它是《三十六計》中的一種計策,也是《三國演義》中有名的情節。實際上空城計打的是心理戰,虛實結合,虛實結合,把敵人搞得暈頭轉向,讓對方不敢輕舉妄動,一般適用於敵強我弱的時候,包含著一定的風險。
  • 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撤軍?因為他看懂了諸葛亮給的暗示
    其實從諸葛亮五伐曹魏來看,他根本沒有成功的機會,最後一次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但諸葛亮卻被活活耗死在五丈原,子午谷奇謀雖然驚險,但有成功的希望,只要能奪下長安以西,就能解決最重要的糧食供給,當然了,這是後話了。
  • 空城計中司馬懿不殺諸葛亮,看似丟了英名,實則賺了江山
    空城計中司馬懿不殺諸葛亮,看似丟了英名,實則賺了江山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極其精彩的篇章,蜀國在經歷了馬謖之敗後,已經如驚弓之鳥,因此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巧妙設計「空城計」,嚇退了老謀深算、智勇雙全的司馬懿。
  • 為何說空城計司馬懿才是最大的贏家?看完這些,不得不服司馬老賊
    就算是演義,空城計司馬懿也是最大的贏家。司馬懿為何明明看透了這是一個局,他為何不趁機發兵,活捉諸葛呢?看完之後,才知道難怪司馬家最後能贏天下,司馬懿的智慧簡直就是老妖怪。
  • 「空城計」存在質疑,為何還後人還用故事對比司馬懿與諸葛亮?
    諸葛亮的「空城計」是杜撰的故事?為何後人認為司馬懿是贏家?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最精彩有對決,莫過於「空城計」。此計歷史上有名,而且把諸葛亮的機智勇敢描寫得淋漓盡致,對司馬懿的小心謹慎而錯過機會而嘲笑,後人認為司馬懿不如諸葛亮。但現在網上還有文章認為,「空城計」最大贏家是司馬懿。
  • 三國歷史:司馬懿看出空城計的秘密為什麼不敢進攻其實在保護自己
    在三國的歷史上甚至是在《三國演義》中和《三十六計》中我們都聽說過空城計的故事。空城計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的三十六計中,但是被人熟知的還是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了掩護百姓撤退,故意布下了空城計,一人一琴一曲嚇退了曹魏的十五萬大軍,事後我們知道其實司馬懿看出來了空城計的秘密,那為什麼司馬懿不敢進攻反而要撤退呢?其實司馬懿在保護自己,你信嗎?司馬懿之所以撤退原因有三:第一:司馬懿的多疑。
  •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道出空城計的真相!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道出空城計的真相! 司馬懿在曹操當政時十分擅於偽裝,隱藏鋒芒,因為他明白,此時自己是沒有機會的,他必須為自己的未來做謀劃,而最好的捷徑就是結交未來的政權接班人,這時他毒辣的眼光就顯現了,因為他選擇了曹丕
  • 他明知空城計被看穿,卻依舊淡定彈琴,司馬懿一句話才是真相
    而與諸葛亮地位不相上下的就是他的對手之一司馬懿了,兩人之間較量多次,直至最後司馬懿用計耗盡了諸葛亮的命。兩人的較量不相上下,單就軍事才能而言諸葛亮可能高出於司馬懿。但是綜合來看,司馬懿是並不遜色於諸葛亮的。
  • 三國志11:困擾老玩家多年的秘密,如何上演空城計劃,司馬懿?
    「諸葛亮與司馬懿究竟孰強孰弱?」的問題一直是三國粉絲們爭論的話題,證明諸葛亮更強的人將以空城為證據,畢竟孔明師假裝很平靜,嚇跑了司馬懿和他的10多萬大軍,只有幾千名老弱的士兵。由於敵我寡的事實,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力量相差甚遠,歷代許多人都對史實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 諸葛亮空城計中為何會安排4個人掃地?司馬懿看懂了,因此留住自己的...
    至於空城計呢?實際上這個時候蜀國已經危機四伏,諸葛亮當時因為錯信一人,導致兵敗,諸葛亮十分著急之時,司馬懿卻帶領大軍來襲,這個時候諸葛亮沒有任何辦法,要是以自己僅存的那些士兵去與司馬懿決一死戰,毫無疑問自己會失敗很慘。
  • 再讀《三國》的空城計,為諸葛亮畫像,一幅畫呈現一個故事
    《空城計》可謂是讓諸葛亮的名字傳遍千裡,很多人都為司馬懿和諸葛亮的這一番對弈,為之傾倒,或許誰都想不到以這樣子的形態來破解曹魏的15W大軍的入侵。面對曹魏15W大軍,只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
  • 為什麼司馬懿已識破空城計,卻還選擇撤軍?他不撤軍就完了
    ——調寄《臨江仙》 都說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謀,空城計更是諸葛亮一生事跡的名場面,而諸葛亮評價這場計謀是險計,難道是擔心騙不到司馬懿?其實,事情並不像面前上那麼簡單。為什麼司馬懿已識破空城計,卻還選擇撤軍?他不撤軍就完了
  • 「復聖軒藝術大講堂」段昭南戲畫百出京劇畫集《空城計》
    《說戲》段昭南戲畫百出京劇畫集劇目之一,京劇《空城計》。片段,是聽客最為耐聽的經典老戲。後人也是通過歷代人對於戲中演唱的發揚光大磨礪就成為表達對於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老丞相崇敬至今。該劇述: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失了街亭之後,司馬懿帶領大兵來攻打諸葛亮駐紮的西城。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兵將,只得以空城為計,大開城門故弄玄虛。司馬懿到了一看,唯恐內有埋伏,因而撤兵離去。
  • 司馬懿早已看出是空城,為何仍堅持撤軍?專家:不然會全軍覆滅
    三國是有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的一個歷史時期,在這個歷史時期當中曾經出現過很多的英雄人物,也出現過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諸葛亮所使用的空城計,就讓很多人印象非常深刻,但是有很多人卻特別好奇,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司馬懿應該能夠看得出來這是諸葛亮的計謀,為什麼他還會撤軍呢?
  • 「典故新解」諸葛空城 「五音八卦陣」空而不虛
    因為他看到了陣陣沖天而起的殺氣。那司馬懿呢?他沒有看到殺氣,可是他聽到了動人心魄的琴聲。《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最為精彩的對決,也是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空城退敵」。司馬懿十五萬大軍殺向西城,此時城中只剩二千五百軍。諸葛亮隱匿旌旗,大開四門,自引二小童於城樓上,焚香操琴。諸葛亮究竟用了什麼大招,彈指間嚇退了司馬懿十五萬大軍?
  • 張郃被亂箭射殺,真的是司馬懿「借刀殺人」?諸葛亮中計了?
    關於諸葛亮中計的這個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大概率是後人臆想出來的。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張郃就是蜀漢的大敵,能殺掉他,對於蜀漢來說,那可是非常有利的!
  • 倪大紅評《三國》角色:司馬懿是真正的權謀家
    有人評論說,「前四十集看曹操雄霸天下,後五十集看司馬懿謀略算計」。昨日下午,倪大紅在京接受本報專訪,他笑言,假如讓他自己選,他不會演司馬懿,「我不是《三國》迷,也不懂權謀與權術,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武將可能更適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