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仁川登陸場景
韓戰,其實是現代化美軍第一次戰敗的戰爭,美國人不但沒有實現朝鮮的統一,而且因誤讀新中國保護家園免遭侵犯的信心和勇氣,造成了軍事、政治上的重大損失。《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是一本著名的美國人反思韓戰的書籍。作者以親歷者的身份,用一個軍事史學家和軍事戰略家的眼光,時隔多年後冷靜地審視這場戰爭的整個經過:北朝鮮的進攻,美國政府的決策,美軍的布局,美軍參戰前後的戰略戰術,韓戰的各個戰役……
正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麥克阿瑟和華盛頓之間產生了新的危機,這次是關於臺灣問題。杜魯門極為惱火,甚至認真地考慮到要把麥克阿瑟就地免職。他們在兩個層面上存在分歧,一個是在政治層面,另一個是在軍事層面。前者主要是關於臺灣問題,使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跟麥克阿瑟形成對立;後者是關於仁川問題,參謀長聯席會議及其在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中的同盟跟麥克阿瑟作對;這一雙重分歧在7月末和8月間,使華盛頓領導層深感不安。
這次危機證明,麥克阿瑟當時和全體對手旗鼓相當,在逐漸公開化的臺灣問題上,也使他成為共和黨和「中華民國」說客的寵兒。正如戴維·麥裡蘭在艾奇遜的傳記中所寫,它還把麥克阿瑟的地位提高到了「可以與總統及其在華盛頓的顧問們並駕齊驅的政策制定者」的地步。麥克阿瑟所尋求的目的與政府的全然不同,這為以後出現更大的危機埋下了種子。
▲聯合國安理會就朝鮮問題舉行會議
6月27日,杜魯門政府改變了不插手臺灣的政策之後,臺灣危機便從其對待蔣介石的邏輯謬誤中顯現了出來。雖然美國已正式讓該島「中立化」,從此單方面創造了一個「遠東的瑞士」,一個「中立化」的臺灣和一個由強權保護下的臺灣之間的差別用肉眼是難以看得出的,尤其是在北京看來。
另外,一旦臺灣變成十九世紀式的帝國主義保護地,就難以限制對保護地的統治者蔣介石提供直接軍事援助。但是,儘管參謀長聯席會議和國防部長詹森一再催促,杜魯門總統還是沒有批准這樣的援助。
顯然,軍事援助的事需要加以核查。6月25日,杜魯門批准從麥克阿瑟司令部派出一個考察團前往執行此項使命。朝鮮局勢的壓力使得任何事情都無法立刻著手去做,但是,當柯林斯和范登堡在7月中旬訪問東京時,麥克阿瑟告訴他們,一俟朝鮮局勢許可,他便計劃親赴臺灣一趟。
同時,美國情報部門發現,在臺灣對面的大陸,中共軍隊有大量集結的跡象,他們集結了多達二十萬人的軍隊和四千艘艦船(當然大部分是舢板和帆船)。7月25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指示麥克阿瑟把第七艦隊派往臺灣水域示威,雖然這意味著從支援朝鮮的兵力中撤出軍艦。在7月27日發給國務院的信件中,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立刻把蔣介石所亟需的軍事物資運送過去,並迅速把美國考察團派往臺灣,以確定防禦方面其他的需要。
7月28日,參謀長聯席會議致信國防部長詹森,如果紅色中國執意進攻臺灣地區,單靠第七艦隊是難以完全抵擋住的,紅色中國的一些士兵或許會突破進入該島,危及蔣介石的政府並在國民黨軍中引發叛逃;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授權蔣介石的軍隊對大陸的兩棲集中地實施空襲,並在臺灣對面的大陸水域布雷。
國防部長詹森同意了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建議,但國務卿艾奇遜卻堅決反對。艾奇遜說:如果提醒國際航運業,布雷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轟炸大陸,即使完全由中國國民黨飛機去實施,也是不行的,因為顯然美國要對此負責,這樣便會激怒友邦(特別是英國),甚至可能會挑起與紅色中國的戰端。
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的向臺灣提供援助及派出考察團的建議在7月27日獲得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批准,但艾奇遜堅持不讓麥克阿瑟本人前往臺灣。然而,當參謀長聯席會議與麥克阿瑟談及此事時,將軍說他計劃在7月31日對臺灣進行一次個人的「短暫形勢偵察」。儘管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參謀長們試圖讓他另派別人,但卻沒有明確禁止麥克阿瑟前往。麥克阿瑟告訴參謀長聯席會議,考慮到來自該島的「許多自相矛盾的報告」,他認為親自前往是明智之舉。這是麥克阿瑟和杜魯門之間關係破裂的開端。
在當時正在保衛臺灣的第七艦隊的司令亞瑟·杜威·斯特魯布爾中將的陪同下,麥克阿瑟到達了臺北市,就像奧瑪·布萊德雷在其自傳中所寫的那樣,在兩天的逗留期間,麥克阿瑟「像個造訪的國家元首,並受到了與其相應的接待」。中國國民黨官員發表的聲明絲毫也不掩飾麥克阿瑟本人的暗示給人留下的這樣一種印象,即美國正日益尋求與國民黨之間的共同利益。然而,麥克阿瑟回到東京後,卻矢口否認他的訪問具有任何政治意義。
麥克阿瑟的來訪給了蔣介石一個讓美國難堪的機會,他暗示他和麥克阿瑟之間存在一個秘密協議,並宣稱「已經奠定了……中美軍事合作的基礎」。這使得杜魯門和已經承認了紅色中國政權的英國大為惱火。但是,最大的危害來自於在紅色中國所產生的後果,紅色中國很自然地把遠東司令親自訪問臺北看做是一個證據,證明蔣介石與美國之間結成了新的可能是進攻性的聯盟。
國防部長詹森還懷著這樣天真的希望,麥克阿瑟自行其是、以下犯上這件事會很快被淡忘,因為他請參謀長聯席會議起草一則電文,授予麥克阿瑟永久權利,任何時候情報部門發現中共攻臺在即,他便可批准國民党進攻大陸。
結果卻是,詹森的提議惹得杜魯門怒火中燒,由此進一步削弱了詹森本人在總統心目中的地位。麥克阿瑟本人則惹得杜魯門橫下心來,禁止任何人越庖代行總統權利。8月5日,根據杜魯門的命令,以詹森的名義發出一份電文告知麥克阿瑟,杜魯門6月27日發布的臺灣「中立」的命令仍然有效,臺灣的地位沒有改變。電文中還說:「除了作為軍隊統帥的總統之外,任何人均無權命令或授權實施針對(中國)大陸集結的防禦行動。你須及時急報有關此類集結的情報,並竭力提供最新偵察報告。根據所報事實如需採取適當行動,參謀長聯席會議願聽高見。最高國家利益要求我們,不得採取任何引起全面戰爭的行動,也不得給他人以口實挑起全面戰爭。本電文已經總統和國務卿批准。」
麥克阿瑟很快便低頭謝罪。第二天,他回電說:「本人徹悟總統27日之決定。本司令部一貫剖絲析縷據此照辦……本人盡知身為戰區司令官之權限,謹請毋慮會有任何僭越之舉動。唯願總統與您不致為源自任何官方或非官方之謊報及臆斷所迷惑。」
麥克阿瑟小心翼翼,又回頭扮演起唯命是從的下屬的角色,此舉平息了杜魯門的怒氣。為了徹底了結此事,總統派W.艾夫裡爾·哈裡曼為特別代表,前往東京詳述政府關於臺灣的立場,並力求與麥克阿瑟在意見上完全達成一致。在杜魯門一方,這是寬宏大度的姿態。
借哈裡曼此行之機,參謀長聯席會議派了兩名代表,陸軍副參謀長馬修·B.李奇微中將和空軍代理副參謀長拉裡·A.諾斯塔德中將一同前往,以便從將軍那裡了解入侵計劃和部隊需要的具體情況。
訪問是在8月6日至8日進行的,將軍簡直讓客人眼花繚亂。李奇微曾把仁川計劃叫做「五千比一的賭博」,在聽了麥克阿瑟兩個半小時關於仁川的總體計劃的講解之後,他被麥克阿瑟的觀點徵服了。哈裡曼和諾斯塔德也一樣被徵服了。他們甚至同意麥克阿瑟關於立即派出第三步兵師的意見,儘管李奇微承認在離開五角大樓時他也強烈反對把該師派給麥克阿瑟,因為該師「兵力極為匱乏,完全沒有做好戰鬥準備,並且抽調該師將會使國家的總後備軍減少兵力,只剩下第八十二空降師這一支隊伍」。哈裡曼大使也同意麥克阿瑟增兵的要求。他告訴李奇微:「應該摒棄政治因素和個人意見,政府應該把麥克阿瑟像國之瑰寶一樣加以對待。」(摘自《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新星出版社出版)來源: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