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汪倫》初次見面,踏歌相送的情誼
贈汪倫唐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寫信的人是汪倫,其實李白並不認識他,李白滿臉疑惑地打開信,信中說道:「先生好遊否,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否,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心生嚮往,第二天就早早出發去了信裡所說的涇縣。李白一見到汪倫,就興衝衝地要去看十裡桃園和萬家酒店。這時汪倫才說:「十裡桃花,是這裡有個十裡桃花潭水,萬家酒店,是酒店主人姓萬」。李白聽了爽朗大笑起來。
-
《贈汪倫》「忽聞岸上踏歌聲」,為何不用「唱歌」?讀懂知李白牛
而說起送別詩詞,繞不開的就是那首曾出現在課本中的李白的《贈汪倫》,相信很多人對這首詩都是印象深刻,尤其是其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可謂是讓我們對李白誇張修辭手法的運用嘆為觀止。而我本期要和大家探討的問題,也是有關於這首詩,之前我也比較疑惑,還問過很多人,但大多數也和我一樣不懂。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這首詩以及這個有趣的問題。
-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日積月累《贈汪倫》教案
踏歌: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千尺:很深。不及:比不上。情:情誼。)6、指名讀全詩,及時表揚鼓勵(你讀得很通順;你讀得真流暢;你的聲音非常響亮;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能再注意點節奏就更棒了。)7、你能根據老師給出的注釋把這首詩大概的意思說一說嗎?
-
如果你只關注《贈汪倫》最後兩句,證明你未深入理解踏歌聲的意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兩句詩相信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是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贈汪倫》中最後兩句。記得當年自己背誦這首詩的時候,同樣深深被這最後兩句折服。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對這首詩逐漸有了一點新的領悟,就是這首詩的真情流露之處,其實是在「踏歌聲」上!
-
送別詩數以萬計,陸龜蒙這首最為爽利,才是男兒該有的送別
送別時,難免傷心斷腸,常以詩文相贈,訴說離悲,給予祝福,表達深厚的情誼。男女情人之間送別,纏綿悱惻、分外難以割捨,也就罷了,男兒之間也常常少不得流連和眼淚。長亭短亭,送罷一程又一程,直至十八相送。未行先問歸期,折盡柳條,唱罷離歌,痛飲別離酒,真是滿滿的深情。如李白《勞勞亭》詩云: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
在車站送別朋友時,能記起這兩首詩的,都是有情之人
人的一生中,難免經歷送別。無論是送別親人也好,朋友也罷,送別的心情都非常不好受。因為自己珍視之人就要離開自己,心情哪能會好?很多人在送別的時候,都會送朋友一些禮物,表示自己的懷念之情。在古時候,友人之間離別往往一般會作詩相贈,以訴不舍與之離別之意。編者想為大家分享兩首送別詩,在車站送別朋友時,能記起這兩首詩的,都是有情之人。第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李白《贈汪倫》唐詩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名句,其中桃花潭是在我國哪個省呢?螞蟻莊園小課堂今天就問到了這首古詩的背景小知識,一起來看看正確答案是什麼吧~螞蟻莊園小課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
晚唐詩人贈外國友人送別詩,情真意切;4句詩堪稱經典,感人肺腑
韋莊的送別詩也為人讚頌,明代文學家楊慎曾說,韋莊的送別詩寫得最佳。今天要欣賞的是,韋莊送別國外日本友人敬龍的一首詞,情真意切,韻味十足,堪稱經典佳作。《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晚唐 韋莊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
汪倫:一個名不經傳的小縣令,靠打賞李白千古留名,花了多少手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一首《贈汪倫》為世人所知曉,卻又不禁讓我們對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故事產生好奇,為什麼那樣爽朗大方,文人朋友甲天下的「詩仙」李白卻為汪倫賦詩一首,使得汪倫這一名號流傳千古,箇中緣由需要我們重新走進全盛時期的唐朝
-
美聯英語:中國援外物資上的詩句又刷屏了,滿滿的詩意和情誼
最近,中國馳援海外醫療物資上的詩句和名言刷屏了,今天就和美聯英語一起感受一下這滿滿的詩意和情誼。——德國諺語贈比利時Unity is strength.團結就是力量。——比利時民族格言贈日本青山一道,同擔風雨。
-
華彩少年卞子嚴入駐酷狗音樂開放平臺,國風單曲《贈汪倫》全網收割...
華彩少年》話題熱度不減,因改編演唱《贈汪倫》而在觀眾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卞子嚴,從歌曲創作力到舞臺表現力都令人驚嘆,圈粉無數。而卞子嚴也帶著這首《贈汪倫》強勢入駐酷狗音樂開放平臺,成為酷狗音樂人。而卞子嚴的原創單曲《贈汪倫》通過自己對經典古詩《贈汪倫》的理解,將現代流行曲風和古風元素糅合在一起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在歌曲開頭的古詩詞部分,他採用了略帶戲腔的唱法來演繹,而在自己作詞的歌詞部分,則用流行唱法來演唱,驚豔全場的演出不僅獲得4位上線官的添彩值,連國風少年成長計劃守護人、華彩少年上線官王珮瑜都稱讚卞子嚴是「真國風」。
-
古詩《贈劉景文》,知詩意,悟詩情,巧運用
一、解詩題1.贈,贈送。聯繫《贈汪倫》理解。2.贈劉景文,是蘇軾送給劉景文的一首詩。二、知詩意1.藉助節奏,朗讀古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2.藉助注釋,理解詩意。
-
汪倫不過是一個小縣令,卻靠打賞李白留名千古,他的手筆多大?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詩人,卻寫出了一首《贈汪倫》。要知道汪倫不過是一個小縣令,李白看起來跟他像是兩個世界的人,不過他卻靠打賞李白留名千古,也讓李白為他寫下一首詩,那麼他的手筆多大?如果是一般的手筆,恐怕不足以打動李白。二. 擁有無數粉絲的李白李白是我國偉大的詩人不錯,但在李白所生活的那個盛唐時代,他卻可以稱得上是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
-
【詩意童年】《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莫負日出好時光
詩意童年,快樂成長!天水廣播電視臺少兒欄目品牌升級《詩意童年》詩意童年你的 我的 我們的快樂童年天水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每周五晚7:45童年的快樂我知道《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此詩作於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林子方舉進士後曾擔任直閣秘書楊萬裡是他的上級兼好友此時林子方赴福州任職楊萬裡清晨從杭州西湖附近的淨慈寺送別林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