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所說的魔到底指的什麼?又該如何降服?

2020-12-07 白居士手持蓮花點玄機

佛教中的「魔」,又稱魔羅,意譯為障礙、殺者、能奪命者。魔剛開始時寫作磨,到梁武帝時才改為魔字。魔分四類:一為煩惱魔,指三界內眾生皆有貪嗔痴等煩惱;二為五陰魔,指輪迴六道受生死;三為病魔,肉身凡胎,誰能無病?四為天子魔,指內心邪念,外魔得其便。還有出三乘聖者,尚有無明塵沙變易生死,還有微細的四魔。若依止觀魔事發相,則有捶惕鬼、時媚鬼、魔羅鬼,千變萬狀,破壞行人。

事實上,魔類雖多,不外乎內魔和外魔之分。內魔乃指身內之魔,實指心中生出的種種煩惱;外魔指身外之魔,既包括天魔波旬,又包括各種外境的幹擾。具體則包括煩惱魔、陰魔、天魔、死魔、罪魔、行魔、業魔、心魔等。

所謂煩惱魔,乃指阻礙人修行的昏煩惡法。它包括阻礙六道眾生證得真空寂滅的見思煩惱,障蔽聲聞、緣覺二乘眾生化利他人的塵沙煩惱和翳閉菩薩乘眾生獲得果覺法性妙體的無明煩惱。由於十方諸佛已達究竟圓滿的覺地,因此佛陀沒有這三種煩惱。

所謂陰魔,乃是指色、受、想、行、識五蘊之魔。既是內魔,又是外魔。陰乃覆蓋之意,蘊乃積聚之意,色受想行識覆蓋清淨真性,積聚生死苦果,故稱五陰魔。

所謂天魔,乃指他化自在天上的魔羅天,專門破壞修行人。

佛陀降魔圖一
佛陀降魔圖二
佛陀降魔圖三

所謂死魔,乃指人身四大分散,終至一死的境況。

所謂罪魔,乃指犯殺盜淫妄酒等罪業,必召罪報。

所謂行魔,乃是念念遷變流動造作罪業。例如,若起念念殺生害命的行魔,必定遭遇殺害的行緣。

所謂業魔,乃指身口意三業魔。

所謂心魔,乃由身內所起,乃生死的主體。例如貪嗔痴慢疑。

以上乃是對魔境的簡單分析,下面,我們就針對時下眾生修行情況,指出幾種容易誤導眾生的幾種魔境:

1.有些眾生修禪定,觀見到色蘊盡除,受蘊清明,於是,種種感受之相現前,心中激動,自覺成佛只在一念間,逢人便自誇,向上傲視諸佛,向下傲視眾生,此乃狂魔入侵,正受失卻,必定沉淪。

2.又有禪定中眾生,觀見色蘊消盡,但其受蘊仍然清晰明白,自以為具足功德,心生傲慢,從此不禮塔廟,不敬聖像,又對施主說,塔廟、經像不過是金銀銅鐵、土木樹葉罷了,肉身才是真正的寶。此乃慢魔入侵,命終必墮無間地獄。

3.毀謗持戒,說那是小乘之道,又說菩薩能悟解空性,一切皆空,哪有持戒犯戒之理呢。於是,飲酒食肉、尋歡作樂,此乃空魔入侵,必墮地獄。

4.修行到一定程度,能體會到虛無空明,忽生愛欲,於是和常人行淫無度,因有欲魔附身,有一定神通而使眾人跟隨,後鬼魔生厭離他而去,他便神通頓失,生受國法制裁,死墮地獄之中。

5.好使神通,變化種種形相迷惑眾生,從而使大眾心性動亂,壞佛律儀,施行貪慾。又胡說如來在某處降世,或說什麼天災人禍、戰爭將臨,甚至說什麼天界大換屆,末劫已至、上天收元等,散布謠言,製造恐懼,惑亂人心,此乃天魔、怪鬼附身,生受國法制裁,死墮地獄之中。

6.說什麼某人乃某佛化身,某人乃某菩薩臨凡點化眾生等,誤導眾生,此乃魃鬼年老成魔惱亂此人,生受國法制裁,死墮地獄之中。

7.顯露神通,說什麼某人是先佛,某人是後佛,還有什麼真佛、假佛、男佛、女佛等,此乃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此人,生受國法制裁,死墮地獄之中。

8.自稱前世先度了某人,今天再度某某人,或者說有什麼大光明天,諸佛住在那裡,誤導眾生,此乃癧鬼年老成魔惱亂此人,生受國法制裁,死墮地獄之中。

9.愛好預言禍福,謗僧罵人,攻擊人間之事,此乃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此人,若不改悔,生受災難,命終後必墮地獄。

10.因貪求神通,貪求知前事後事的預知能力,此時便有天魔趁虛而入,讓他在講法時忽得珠寶,並有靈獸類動物口含珠寶、珍奇、簡冊、符籙之類授予此人,天魔加持使他多半以藥草為食,或者一天只吃一麻一麥,口上好說哪裡有寶藏或有聖賢,向人宣說淫慾,壞佛律儀,命終必墮地獄。

11.自稱佛的應身,或者自稱某某聖人出世,好言神通,攻擊人事,甚至能顯弄神通惑亂世人,此乃山精水怪年老成魔惱亂此人,多半會受國法制裁,死墮地獄。

12.能空中取物,甚至能穿越物體,狂言眾生乃我子孫,諸佛乃我出生,我乃出世之佛,此乃自在天魔指使眷屬弟子以幻化之術吸食此人的精氣,命終必墮地獄也。

五陰魔境

以上情況皆是魔境。對治魔境,乃需保持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與覺悟心,恆守正念,心不動搖,嚴持戒律,誦經持咒,最好一心念誦阿彌陀佛聖號,則內魔自消、外魔自退也。

佛陀宣說楞嚴咒,降一切魔
楞嚴經實乃眾經之王
楞嚴經揭示了所有妖魔鬼怪的真相

相關焦點

  • 佛教中所指的無始劫,到底有沒有開始,那無始劫的罪業該如何消除
    佛教中所指的無始劫,到底有沒有開始,那無始劫的罪業該如何消除。「無始劫」,就是人很多很多的劫難之前,講的就是很長很長時間之前。實際上就是時間沒有起點和終點,「無始劫」、「無量劫」就是無數的劫難。因為佛說了生死無始,「無始劫」就是生死的根本。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叫「無始劫」。
  • 佛教中,所說的「欲界」是什麼?如何理解?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所謂的修行,其本質就是通過節慾來滅度一切色相,最終讓人進入無餘涅槃之境。所有的法門都一樣,都是這個道理,超不出這個法則。那麼,我們人的「欲」從何而來?佛像在佛教中,人之所以有「欲」,其實是因為人原本就屬於「欲界」的物種之一。那麼,佛教中所說的「欲界」是什麼?作為修行之人,我們如何理解佛所說的「欲界」呢?
  • 佛教:佛經中所說的這8種眾生,你知道是什麼嗎?
    讀過佛經的人都知道,在許多佛經中,提到過「夜叉」、「天人」、「龍神」等名稱。其實,這些名稱中,每個名稱代表了一種眾生;而這些眾生,主要是指佛所說的「天龍八部」的八種眾生。1.天人天人就是指六道中的天道眾生,天人在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有,欲界有六重天,色界有十八重天,無色界有四重天,一共是二十八重天。天道眾生以樂受為主,壽命比人道眾生長很多。不過一旦天福享盡,天道眾生很容易墮落下來。
  • 佛教:心經中的「究竟涅槃」,到底指的什麼?
    心經是佛教中用於修行的一部佛經。很多人以為,心經是佛教「專屬」佛經,只有出家人才能看得懂。其實,真正的修行,不分年齡,不分男女。只要一個人有了修行的願望,就可以修行。只要一個人修行,心經就能對他起到一定的作用。心經篇幅較短,非常適合現在這個社會中,工作比較忙的人群。只要平時抽出一點時間來看一看心經,就必有所得。
  • 佛教所說的「世俗諦」指什麼?
    (一)什麼是「世俗諦」?1、關於「世」、「俗」、「諦」的涵義(1)「世」,含有二義:①指時間。在時間上,於當下每一個極其短暫剎那皆有過去、現在、將來之分,合稱「三世」,乃生滅、變遷、空幻、不實的代名詞。②現象界一切有為法皆因緣生因緣滅,變遷不已,世俗之人、事、物亦爾,故亦名之為「世」。
  • 佛教:「四大皆空」究竟指的是什麼?
    佛教中經常提到四大皆空,不管我是不是學佛人,也許都聽過四大皆空這四個字。那到底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呢?四大到底是什麼?我們先來看一看這裡的空是什麼意思?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空的意思,空在佛教中是指一切變化不實的事物都是無自性的,都是會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的,對於那些虛妄不實會生會滅的事物,我們就可以說是空的。但空並不等於沒有,如果空是沒有的,那連因果、善惡豈不都是沒有的了?顯然不能這樣去理解。很多人因為誤解了空的意思,甚至會走在歪了,如果把一切都想像成是沒有的,誰還去行善積德呢?所以對空這個字,我們一定要先去了解了才行。
  • 佛教所說「涅槃」是什麼境界呢?
    「涅槃」是中國常用的佛教用語,我們對這詞並不陌生,一提到很多人馬上想到另外一個詞「圓寂」。在佛教「涅槃」與「圓寂」一樣,都是對有修為高僧逝世說法,就類似還有「歸天」、「駕鶴西遊」等等。那麼佛教具體所說「涅槃寂靜」的「涅槃」是什麼意思?這裡就提及三法印說法了,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 佛經中常見到的「一切法」、「諸法」字樣,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萬有」的意思。 僧是和合眾,於事於理和合相處的意思。
  • 道士降妖除魔,每次都念急急如律令,到底什麼意思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創始人是孔子的老師李耳,後世人尊稱其為老子,在道教中則被尊為道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道教和佛教是十分相似的,和尚和道士雖然打扮不同,但都是和妖魔鬼怪打交道的。相比佛教來說,道教內部更加多樣,分為各種門派,規矩也都不一樣。
  • 佛教中說的「消業」到底是什麼意思
    人類也好,其他六道眾生也好,只要還在輪迴中,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就都沒有看透過自己。在六道眾生中,比較聰明,情緒比較多,思想也比較複雜的,是人類。人的眼、耳、鼻、舌、身一直在看、聽、聞、嘗、觸外面的世界,卻從來沒有去感受自己的思想。
  • 佛教三法印指什麼?佛子應學
    佛說三法印是印證佛法的依據,雖然有些不是佛所說,但只要符合三法印一樣也是佛教的說法。佛說我以大事因緣而出生於世,一生之中講無數法門。已經為未來大眾留下自渡的因緣。諸行無常:諸行是指一切人或事物或一切現象,沒有是可以長期存在,而不變的。這個世界的一切有為的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因緣所生,因緣滅。
  • 佛教中,「壁觀」二字指的是什麼?達摩為何說它才是真正的修行?
    在佛教的眾多法門之中,「壁觀」絕對是最重要的修行方式之一。「壁觀」這種方式是達摩祖師所創,在《景德傳燈錄》中說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因此,達摩祖師當時也被人稱之為」壁觀婆羅門「。那麼,「壁觀」二字指的是什麼?達摩為何說它才是真正的修行?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觀音
    後來等神猴和羅剎女所繁衍的小猴子數量多了起來,也是觀音菩薩在雪域播撒五穀種子,教會最初的先民耕種,從此茫茫雪域有了人類。布達拉宮是藏文音譯。「布達拉」就是普陀山——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這也是觀音菩薩在藏族人民心中具有極為尊崇地位的表現。在藏傳佛教,達拉和班禪分別是觀音菩薩和無量光佛在人間的化身。
  • 修行過程中,這 7 種「魔」的化現須警惕!
    ——《大智度論》卷五很多人會因為一些影視和文學作品的影響,而將 " 魔 " 與一些猙獰可怖、陰險狡詐的形象聯繫起來。但事實上," 魔 " 的內涵究竟是什麼,還是不太清楚。" 魔 " 與 " 佛 " 一樣,同樣是來自梵文的音譯,是 " 魔羅 " 的簡稱。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一句話,是我們修行的核心,一定要記住
    我們修行最大的問題就是此心不能清淨,怎樣獲得清淨心是我們修行中最大的難題,也可以說是千古難題,這是我們修行的核心,金剛經中,須菩提尊者就為我們問過這個難題,一定要記住了: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
  • 佛教:降三世明王,乃東方阿閦佛之憤怒身,降服貪瞋痴三毒與三界
    在佛教的諸多代表人物之中,人們對於諸佛菩薩可能會有所認識,但若要說到其餘神明,或許就一無所知了。此後便為大家開始介紹佛教中的各位明王,今天便先來聊聊降三世明王:降三世明王位於東方,即東方阿閦佛之憤怒身。另一說為婆羅門教主中溼婆的變化身。
  • 《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封的鬥戰勝佛,在佛教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封的鬥戰勝佛,在佛教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西遊記》裡唐僧師徒四人降服眾多妖魔鬼怪,經過了不懈努力,在漫天神佛的幫助下,抵達西天大雷音寺,見到如來佛祖,取得了真經。
  • 如何正確理解《心經》中所說的「色即是空」
    雖然很多人未聞佛法,也不曾接觸過《心經》,但是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大家定然是時常聽聞,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佛家,都廣為流傳,各種書籍和影視劇中都有出現過,即使不了解佛學的人,對這句話也大多是耳熟能詳的。
  •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自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們中國後,越來越興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很多都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很多都將佛教作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思想文化,利用這個宗教來讓百姓更加的安定,或者說安撫民心。
  •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是指什麼?為什麼極為重要?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是指什麼?為什麼極為重要?十二因緣也稱十二緣起支,是佛教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理論之一。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參悟的時候,悟到了十二因緣法,才悟到佛果的。十二因緣法注重有因必有果,因果相隨生死輪迴,使得人們產生敬畏之心,達到超自然,嚮往解脫生死心靈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