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海外保障房:新加坡組屋覆蓋82%居民 人人有房住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新加坡如何保障人人有房住

組屋覆蓋82%居民,價格比同類商品房低五到七成

新加坡唐人街牛車水的地標式組屋大廈——珍珠坊。 記者 丁剛 攝

住有所居,是人們的基本願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建立住房保障體系,讓中低收入人群實現安居夢想,也成為不少國家和地區都不得不面對的共性難題。在責任主體、融資渠道、分配政策、監督監管等方面,各國都進行著探索。

40多年前的新加坡,曾被形容為一個「大貧民窟」。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楊沐博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當時認為,住房是老百姓最大的財產,老百姓有了房產,分享到了經濟發展的好處,國家就有了穩定的基礎。這是推行組屋制度的重要考慮。

楊沐說,組屋覆蓋了新加坡82%的居民,其中80%的居民擁有組屋的所有權,2%的居民租住組屋,基本實現了「人人有房可居」。

保證人們買得起供得起

組屋有3個資金「進水口」:政府出資、銀行貸款和老百姓自己出錢。購買者可以在公積金的基礎上再向銀行貸款。

早在1955年,新加坡就建立了中央公積金制度,規定僱主和僱員都必須以僱員的薪金為基數,按照法定的公積金繳納率,將錢存入中央公積金局的個人帳戶,用於退休、住房、醫療和教育等方面。普通公民一般都是利用公積金來購房或償還房貸。

組屋的建造享有政府的優惠貸款和補貼,價格比同類商品房低50%—70%。記者在一個小區中採訪時了解到,該小區一套室內使用面積約11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二衛的組屋,根據樓層高低等因素,售價為60多萬到80萬新加坡元(1美元約合1.2新元),約相當於一個中等收入家庭10年的收入。

2010年新加坡人均國民收入為5.7萬新元,普通居民購買組屋的經濟壓力並不大。有新加坡學者認為,組屋制度是一種再分配的形式,國家將房子做為公共產品提供給了每一位居民。

記者採訪的一位姓蔡的組屋主人兩年前購買了一套三室一廳的組屋,每個月還貸需交約2300新元,按揭為30年,房屋的使用權為99年。她付的房款是兩年前申購組屋時的房價,為72萬新元,如今這套組屋的市場價約為85萬新元。蔡女士說,在新加坡,只要努力工作,無論從事的是什麼職業,政府都能保證人們買得起房。符合條件的居民還可申請根據不同家庭收入提供的一些優惠貸款。很多中低收入家庭還可享受到包括組屋雜費、水電費等方面的補貼。

組屋類型滿足多種選擇

新加坡政府對組屋建設給予「特殊照顧」,建屋局的財政預算被納入國家計劃。建造組屋可無償得到政府劃撥的土地,而私人房地產商則只能有償獲得土地使用權。如果建屋局的預算因建造組屋而超支,政府還會設法給予補助。

新加坡政府不僅利用部分公積金儲備,以優惠貸款和補貼的形式注入建屋發展局,提升建屋發展局的組屋建設水平和規模,多年來還一直在預算中不斷增加對中低收入家庭購買組屋的補貼。目前中低收入家庭的首次購屋者所獲補貼額已達到4萬新元。而按照今年預算中新的補貼方案,這一數額還將增加,並專門用於幫助月收入低於2250新元的家庭購買組屋。

新加坡公民新購組屋5年內不許出售,住滿5年後可按市場價格出售。政府規定新加坡公民有兩次機會向建屋發展局申購組屋,以方便家庭人口增加或收入增加時購買面積大一點的組屋,但是第二次購房者將沒有選購的優先權。同一戶人家不能同時擁有二套組屋,政府對單親家庭購買組屋的審查也相當嚴格。

早期的組屋大多是小戶型。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人們日漸富裕,小戶型乏人問津。建屋局開始建造更多四室、五室和更大的公寓式組屋。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經濟增長出現起伏,建屋局於2004年恢復建造三室組屋,隨後又在2006年開始建造兩室組屋。這些組屋類型不但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符合收入水平的選擇,也為一些年老的屋主提供了換屋的可能。這些老人在兒女搬出後,可把原來的大房賣出,換小點的組屋居住,賣房的錢可用來補貼開銷。如果有人因為工作變化或失業而交不起組屋貸款,政府還會幫助做組屋調整,比如將現有組屋賣掉而換一套較小面積的組屋。

查出牟利必受嚴罰

新加坡對組屋的管理有十分嚴格細緻的規定,任何破壞組屋或者利用組屋牟利的,一經查出,必受嚴罰。比如,組屋出租必須登記,按規定納稅,如私自出租,經查出後不僅要罰款,重則還會被收回組屋。一位在新加坡讀書的中國學生告訴記者,她租過四處組屋,全部是登記過的。她還說,很多新加坡老人在子女成家搬出後,常會將自己組屋中的房間出租,以補貼生活開銷。在她所租住的小區裡,一套120平方米的組屋,每個月交納的物業費大約為40新元,在當地算是很小的開支。如果要整修房屋,更換或增加設施,需要業主分攤的費用,要由大家投票決定。通常情況下,75%通過了,就可以執行。

楊沐認為,新加坡的組屋制度有很多方面是值得中國借鑑的。比如,初建的組屋可以小一些,一室或二室一廳,40平方米到60平方米,後來隨著發展,再逐步開始建造較大的組屋。早先買了小組屋的家庭如果收入增加了,可以賣舊買新;又如,居民從政府領取補貼購買組屋只能有一次,每個家庭也只能買一套組屋。但有權購買組屋的準入門檻很低,家庭月收入在1萬新元以下的都可以。目前,直接申請購買組屋的購屋者當中,最低收入者月收入還不到1500新元,且可享受到一定的補貼。(人民日報新加坡10月10日電/記者 丁剛 暨佩娟)

嚴監管,這個可以有

保障房監管失察輕則造成浪費、減少供給,重則滋生腐敗、引發不公。我們不妨學學新加坡,先立規矩,再施重典

政府蓋房,低價提供,可買可租,惠及八成國民,新加坡組屋確實好。

好經驗當然要學習,問題在於學什麼。學他們住房保障的廣覆蓋?讓80%的中國人也都住進保障房?這恐怕不太現實。

新加坡,城之國,八成百姓住組屋,也才需要百萬套。可是換個國情,這樣的高覆蓋率,別說咱們,即便發達國家,也沒哪個做到了。

那麼,我們究竟該學什麼呢?

搞了50多年住房保障的新加坡,在政府主導的建設理念,在人群細化的分配方式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嚴厲的監管。

對於組屋的準入與退出,新加坡有一套嚴格的監管制度。想住組屋,必須如實申報收入。住進去之後,既不能私自出租,也不能隨便轉讓。組屋擁有者,想要買新房,必須賣舊房,而且得先住夠5年。

新加坡對組屋的監管,簡直到了苛刻的程度。上述規矩,如有違反,輕則罰錢,重則收房,甚至可能坐大牢。

對此,有些新加坡人也抱怨,組屋政策太嚴格、沒自由。但是,更多的人則認為,實行苛刻的管理,才能實現人人有其屋。

對保障房的監管,事關分配公平,百姓極為關注。這方面,我們一直都在探索,但在核查的細緻程度上,在懲戒的嚴厲程度上,和新加坡相比,還有不少差距。

這些年來,我們無論廉租房,還是經適房,騙租、騙購時有發生。究其原因,除了政策設計有漏洞,更重要的是監管不嚴、處罰不力。近兩年來,隨著保障房建設的提速,對分配和使用過程的監管,顯得尤為重要。

建設保障房、緩解住房難,黨和政府下了很大決心,公共財政給予很大投入,方方面面付出很大努力,一磚一瓦、一居一室,都來之不易。如果因為失察,讓人鑽了空子,輕則造成浪費、減少供給,重則滋生腐敗、引發不公。

我們不妨學學新加坡,先立規矩,再施重典,嚴加監管,確保公平。(天山)

相關焦點

  • 詳解新加坡獨特的組屋制度
    只要耐心等上一年,新婚燕爾的瑞拉就可以和丈夫搬進一套屬於自己的組屋了。儘管婆婆家有多餘的房間給兒媳居住,但這對小夫妻還是迫不及待地想住進一個更大的獨立空間。  組屋是新加坡政府專門建給新加坡人居住的公共房屋。與我國的政策性住房一樣,新加坡組屋制度的產生,也是為了保障本國居民享有平等的居住權。
  • 新加坡沒有明確的「學區房」概念,80%人口入住政府組屋
    編者按:「學區房」又被熱議,800萬人民幣買不到北京金融街學區的一個地下室?這些錢在國外能買到啥樣的房子?我們邀請世界說專員問了問所在國的房產中介以及在海外買房的朋友。本期是——新加坡篇。世 界 說王 昊發自 新加坡素有「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一直是備受青睞的移民之地,700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有560萬常駐人口,其中約有40%為外國居民。雖然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是亞種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但房價並沒有像北京和上海一樣坐上過山車持續漲高,這得益於政府的調控,也得益於模糊的「學區房」概念。
  • 如何看新加坡82%的國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裡(經適公租房)?
    新加坡組屋世界聞名!截止目前,已有五十多年的發展歷史,現在各項配套制度已比較完善,組屋市場存量也很飽和。目前,有超過80%的新加坡人都住在政府興建的組屋中。02、戶型組屋的戶型,面積由小到大分別是2室1廳(3房式)、3室1廳(4房式)、3室2廳(5房式)、4室2廳(6房式)和躍層公寓(雙層組屋)。
  • 域外之聲|八成人口居住組屋:這個國家是如何讓人們實現「居者有其...
    有「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通過數十年的努力,建立起組屋制度,讓大多數國民們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夢想。2015年新加坡統計局數據顯示,新加坡居民住房自有率達到了90.8%。截至2015年底,新加坡約有8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中。
  • 圖文視頻帶你看:80%的新加坡人住這樣的房子!
    知道新加坡的大概都知道「政府組屋」吧。新加坡人的生活,離不開一座座稱為「政府組屋」的高樓。「政府組屋」可說是新加坡最獨特的一道人文風景。「政府組屋」即是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國民住宅,由政府機構建屋發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簡稱建屋局、HDB)規劃興建,以優惠價格出售給人民(少量租賃給人民),讓人民分期付款購買。
  • 不同身份的人要如何在新加坡買房?其條件又有哪些?
    導語:新加坡不僅有四小龍的譽稱,還有花園城市的美稱。新加坡因為各方麵條件比較凸出,所以成為最適合生活,居住的城市之一,也因此在這些年吸引了很多海外投資者。在新加坡買房不一定件容易的事,身份不一樣,物業購買的限制要求不一樣,同時購買物業後徵收的稅費也有差異。不同身份的人要如何在新加坡購房呢?
  • 新加坡模式先進在哪裡,深圳要學新加坡?
    張學凡表示,大規模建房行動包括商品房和公共住房這兩大塊:公共租賃住房這一塊,有110萬公共租賃住房的發展目標,每年公共租賃住房建設10萬套,深圳將通過五年甚至八年的時間補短板,力爭使得住房供需矛盾得到較好地緩解,以此穩定房地產市場,讓市民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
  •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樓市格局將面臨巨變
    其中,公共租賃住房這一塊,有110萬公共租賃住房的發展目標,每年公共租賃住房建設10萬套,深圳將通過五年甚至八年的補短板,力爭使得住房供需矛盾得到較好地緩解,以此穩定房地產市場,讓市民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張學凡介紹,深圳還有一個目標就是在「十四五」期間人均住房面積從27.8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張學凡透露的信息,在業界引起熱烈討論。
  • 深圳不學香港改學新加坡,這事挺玄的……
    就在大眾以為深圳要在香港模式上一去不復返時,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在未來,深圳將有60%的市民住進政府提供或出售的住房裡面」。03 學習新加坡好榜樣?不學香港,改學新加坡?深圳這是準備與原先的「炒房之路」徹底背道而馳了麼?最近幾年,大眾好像都把新加坡模式奉為圭臬,認為這才是樓市的未來。
  • 新加坡租房政策重大調整:1套組屋最多租給6個人,只租1個房間也必須...
    就在今天,新加坡建屋發展局調整組屋租戶人數頂限,從今年5月1日起,四房式或更大間的政府組屋單位,最多只能出租給6個人。另外,從5月1日起所有組屋屋主、店屋屋主及租戶都需在租期開始前得到建屋局的批准,才能出租整套單位或房間。
  • 現任老公不能搬進妻子與前夫買的組屋?HDB不為人知的潛規則
    而妻子目前仍然住在和前夫共同擁有的組屋裡,但男性A被告知沒有資格買房,現在單獨在外面租了一間房。因為妻子和前夫在2015年離婚後,沒處理掉目前的房子,所以和妻子見面也不能去她的組屋。男性A提問,「我是合法的丈夫,她是我的妻子,她的前夫也知她再婚了。法律允許我住進妻子的這間組屋嗎?」
  • 新加坡:城市國家的崛起,與衰落?
    在19世紀中後期,華人已經佔新加坡總人口的60%以上。英國對移民新加坡人的開放政策,使新加坡具有了勞動力,為後面國家的發展準備了客觀條件。,新加坡也沒有倖免於難。由於英國軍隊的不堪一擊、無所作為,導致日本人在新加坡肆無忌憚的殺戮搶奪,使得新加坡民眾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最終當二戰結束後,趁著英國內耗嚴重無力維持眾多海外殖民地的時機,新加坡進行民族運動、各項改革徹底擺脫英國。
  • 新加坡最值得玩的地方就是聖淘沙,動物園,植物園,烏節路
    新加坡最值得玩的地方就是聖淘沙,動物園,植物園,烏節路,魚尾獅了。那兒的人素質很好,交通不會發生擁堵,還有,個人覺得新加坡的組屋制度特別好新加坡的房產有組屋、執行共管公寓,私人公寓和有地住宅四種。一般的新加坡籍工薪家庭,基本上可以花私人公寓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價格向政府申購新組屋,新組屋住滿五年便可轉讓,二手組屋的價格比新組屋價格略高,但是相對私宅來說,也是非常的划算。新加坡私宅的價格跟中國的一線城市差不多,所以,中國人如果看了新加坡組屋的價格,會覺得他們相當幸福。
  • 華住首家海外酒店落地 全季酒店入駐新加坡黃金地帶
    2019年10月1日,全季酒店首家海外直營店在新加坡歷史悠久的烏節路商圈正式啟幕,作為華住集團第一家海外酒店,全季新加坡烏節路酒店也標誌著華住集團海外發展戰略的正式落地。選擇新加坡不是偶然。去年華住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季琦宣布將新加坡設立為集團的全球總部。在《2018中國出境自由行大數據報告》中,新加坡以84.22分成為「最令中國遊客感到滿意的境外目的地」,也是中國遊客NPS(淨推薦值)最高的目的地。與東方文化的結合、對國際化人才的吸引、語言的通行、出境旅客人數的不斷增加所帶來的需求攀升,讓新加坡成為了一個不可多得的中國酒店品牌出海的首選之地。
  • 買「安置房」的都是窮人?房價居高難下!安置房是否值得購買?
    他表示,香港和新加坡的模式特別值得學習,香港60%的居民住在政府提供的安置房中,在香港5年,推出一大批安置房、保障房,而保障房不都是為貧困人群所建,也讓許多公務員和老師不用受房價之苦。 為了搞清楚這一個問題,今天,我請來了一位房產專家,讓他來為我們詳細分析下安置房到底存在什麼問題,到底可不可以安置房是政府為了用來安置那些拆遷戶的房子。 現在杭州拆遷比較多,許多安置房還沒有開始建,會在被拆區域附近圈出一塊地來建設安置房,這樣的區域大戶型會有一波需求,今後肯定會回歸正常的。
  • 買房知識,保障房是什麼意思啊
    政府也一直在調控,堅持「房住不炒」,也針對一些資金困難的人群,在房子政策上有一些利好政策,比如保障房,本篇就說說,保障房是什麼意思啊?保障房是什麼意思啊根據《關於保障房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意見》規定,公共租賃住房面向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供應,單套建築面積以40平方米左右的小戶型為主,滿足基本居住需要。
  • 付的是公寓高價,住的是勞工鐵床
    像S11榜鵝宿舍的設計,一個房間42平方米,住12人,每一層共用一個公共廁所(8個隔間)和衝涼房(8個水龍頭)。各種其他設施齊全,聽說裡面還有電影院,還是Golden village經營的,可謂是宿舍中的霸主!怪不得其公司領導年紀輕輕就能接受的採訪,還被推為宿舍協會主席。看看人家的成功故事,想想落魄不堪的自己,不禁喝口二鍋頭壓壓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