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年拿下青千、傑青、長江學者,這位教授回答清華學子AI兩千問...

2020-12-12 雷鋒網

劉教授也許是最「文藝」的工科男:自幼閱讀詩書,精通文史,人文知識淵博深厚,大學期間曾出過歷史題材的書籍《雍正之死》,還出版過一些翻譯作品,如《藍色長袍的國度》、《胡迪尼傳奇》等,秒殺一大批文科生。

 

論讀書的勇氣,劉教授也秒殺一大批理工科學子: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保送本系研究生,但劉教授並不按常理出牌,放棄保研資格,按照自己的理想考研轉到北京外國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主修同聲傳譯(北外的高翻院被譽為翻譯界的終極夢想)。

 

忙碌的求學生涯之外,劉教授還在中關村與他人合夥開電腦公司,混得風生水起,90年代便年收入過千萬。發現開公司不是自己所追求的之後,他還曾經嘗試過讀人大歷史系的研究生,而且幾乎拿到北郵管理學院博士。


他還曾參加郵電部公文考試,成績出類拔萃,成為當年部門最年輕的處級幹部。

 

終於,在三十歲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最適合的是科研,於2001 -2004年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三年之內拿到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獲得優秀獎,成為該系歷史上第二快畢業的博士。他在科研工作上也成績斐然,累計被引用超過一萬五千多次,多次進入中國愛思唯爾計算機類高被引學者名單;他還是我國最早定義物聯網的「前輩」之一,出版教材《物聯網導論》作為物聯網領域的開篇專著備受業內人士好評。

 

在密西根州立大學畢業後,劉教授受邀到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系任教,科研成績卓越,獲得科大終身教授的待遇。但是,劉教授再一次放棄了這份榮譽,選擇回到清華大學當教授,一年之內入選國家青千、國家傑青、長江學者;走完了別人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完的路。2018年,劉教授離開清華、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任計算機主任,但同時仍擔任清華大學軟體學院教授(No Pay Leave)。為國內科研發展與教育奉獻自己的力量。

 

劉教授的人生選擇可謂敢想敢做,看到這裡,誰還能說自己的事業為時已晚?

 

有感於劉雲浩教授向後輩傳道解惑的用心,AI科技評論對劉教授做了簡單的訪談。


1、您一共做了幾次這樣的問答,在這過程中有什麼感受和體會?


作為教師,講授一節課本身就包括課堂的宣講和課後提問回答2個部分。比較特別的是流傳出去的大規模問答。


這是清華大學每年針對高中學生進行的暑期學校以及到全國各地中學的iTsinghua講座中,與高中學生以書面形式交流形成的,傳出來的可能有4-5次。


清華大學iTsinghua program是希望能給廣大可能沒有機會在清華讀書的同學們打開一些視野。


我的感受是,同學們對於前沿知識極度渴望,對於應試之外的內容興趣盎然,大家提問的水平也非常高,有很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我要非常仔細地思考才能回答,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收穫很大。


2、您認為,大眾對AI的認知有哪些特點,以及有哪些誤解?


近年來,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技術成功用於多個領域,而AlphaGO更是第一次實現了圍棋比賽中AI戰勝人類冠軍。在這樣的背景下,AI再度成為熱點話題。


除了更加深刻地認識到AI在解決很多問題方面具有無可爭議的優勢外,人們也對AI產生了一些誤解,比如認為AI無所不能,或者是AI具有了所謂的思考能力等同於擁有了意識,而擁有了意識等於形成了一個新的物種。


關於AI發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必將有長時間的兩面意見。新技術誕生的時候產生尖銳的對立意見,在人類歷史上並不罕見。例如,攝影術在晚清年間傳入中國,不少人認為這是洋人殘害中國人的一種巫術,能攝人魂魄,致人死命。當然,也有炸藥這樣為了採礦和工程而發明,後來卻更普遍地用來製作武器殺人的例子。


人工智慧作為人類的科技發明之一,也無例外。希望我們可以吸取歷史的經驗,及早制定相應的規範,建立應有的監督與懲戒機制,讓可控的AI給為我們帶來無限的積極的可能。


3、您對有意願進入AI行業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會大大提高研究積極性和工作的效率。對於一個熱門的方向,如果你不是真的喜歡,很可能輸給真心喜歡的人。


其次,技術的發展瞬息萬變,掌握紮實的基本功格外重要。從大多數從業者的角度來說,目前AI主要還是在算法方面要進一步突破瓶頸,因此主要基礎還是數學和編程,認真學好基礎知識是一個有回報的選擇。


或許是希望同學們能少走彎路,劉雲浩教授非常熱衷於引導後輩,不僅連續幾年在暑期學校講座之後回答學生數千問題,而且還書寫寄語鼓勵學生,這裡將2019年和2020年的寄語分享如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助益。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一半學生交白卷,僅有此人得滿分!
    清華學子和外校學子的角逐,他用三個字令清華學子啞口無言民國時期出現過很多新鮮事物,大多是在歌頌西方的一些文化,但這期間其實也發生了很多令人捧腹大笑、發人深省的對聯事件。清華大學作為莘莘學子的聚集地,才子云集、人才輩出,一個清華的教授在演講時提出了一個「孫行者」的上聯,但是課堂上有一半的學生交了白卷、另一半的學生答非所問,只有一個學生令這位教授刮目相看、眾人為他的答案拍手叫好。他所對的下聯是什麼?又有著怎樣的寓意?這位學生後來如何了?提出「孫行者」上聯的名叫陳寅恪,陳教授是著名的文學大師,在文學界的地位有目共睹。
  • 此人14歲考上清華,現居美國,問何時歸?她委婉回了一句
    高考已經過去了,我國唯一不缺的就是學霸,很多學子在高考中取得了好的成績,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也是學霸,她就是何碧玉,十四歲的時候,以750的高分考進了清華,現在應該也30歲了,那現在的她在做什麼呢?她從小就有一個清華夢,在考試前夜,她在自己的窗簾上寫下了自己的勵志名言,表達自己對清華的渴望和志向,她生在河南,從小就表現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用了四年的時間自學了初高中的所有科目,這些習題對她來說的都不是問題。在她參加高考的時候,她剛過完14歲的生日,對於考試,家人是對她充滿了信心。就在那一年她以750的高分進了清華。同時她也是那一年的理科狀元。
  • 2020中國高校傑出學術校友排行榜出爐,清華非第一,交大無緣前十
    本年度中國高校傑出人才校友排行榜出爐,榜首竟不是清華北京大學力壓清華佔據第一在以往,無論是預算經費排名還是科研成果排名,清華大學的名次一般都在北大之上。在這份2020年中國大學傑出學術人才校友排行榜裡,北京大學卻超越了清華佔據了第一的位置。
  • 清華北大向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發來喜報
    致力培養「包容堅毅、健康快樂、德佳優先、國際領先」的嘉祥學子。 據悉,近三年來,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嘉祥錦江校區)共有64名同學被清華、北大錄取。清華、北大等高校也與嘉祥教育開展了多方位的合作交流。
  • 湖北仙桃法學研究會成功舉辦2020年會,多名長江學者參加
    來自省內外各地檢、法、司等實務部門以及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三峽大學、長江大學等高校的300多名嘉賓代表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了本次會議。長江學者、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仙桃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王利明通過遠程視頻參加了會議。
  • 清華教授演講被評「不接地氣」,為什麼總有專家發表不合常理觀點
    偏偏現在是這位清華教授來講:「我的孩子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名普通人」,這聽上去就太「出戲」了! 因為她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她已經站在教育頂端,這時候再來談「普通人」的話題,便會引起大家的不滿。就連儲殷教授也跑出來表態:
  • 清華張曉勇、哈工大劉漢清、人大伍繼紅,名校學子的下場值得反思
    當代的中國學子以考上名校為榮,他們的觀念裡名校就代表著好的未來,可無數的例子也在告訴當代的中國學子,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想要前途光明,不僅要成績,性格能力人品也同樣能決定他們的未來。可在強者如雲的清華,張曉勇的分數只能選擇一個較為冷門的專業。這嚴重地打擊了他的自信心,縣狀元的他頭一次感覺到了現實和理想巨大的落差感。他一直想成為決策者,可從清華畢業的他進入企業後卻只能做邊緣的客服,這種夢想與實際相背離的情況終於擊垮了他,他內心難以接受當下的狀況。
  • 浙大講座教授:清華北大有點二流的味道,浙大是扎紮實實的三流
    如果某人一年能在這樣雜誌上發一兩篇論文,他會被認為是國際知名的學者。再發展,這位教師能幾年磨一劍,做一些引導,引領這個學科發展,更帶有原創性的工作,帶領學科往前走,那他就是國際一流學者了。所以,一流大學不要求教師發表很多文章,也不要求他們在頂尖雜誌上發表,只是給更寬鬆的環境做研究,由教師在好奇心驅動下自由發展。
  • 培養40名傑青,人才培養質量吊打一半211的安師大能進雙一流嗎?
    但安徽高校卻斷層嚴重,域內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我國的頂尖高校,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一起代表合肥拿下了我國的第二個科學中心。原國立安徽大學正統——安徽師範大學創建於1928年的省立安徽大學是安徽省高等教育的發端,由著名學者劉文典出任首任校長。1946年學校正式更名為國立安徽大學,躋身國家隊,擁有文、法、理和農四大學院,下轄12個系。
  • 清華學子,從外國語起飛
    重磅消息:我校首屆初中直升高中學子張凱傑已被清華航空班
  • 「清華學神」韓衍雋,15門功課滿分,考清華光靠努力是不夠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能保送清華是天大的喜訊,但是有這麼一個人,他放棄保送清華的機會,堅持高考,最終以695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他叫韓衍雋,是清華大學有名的「學神」,在人才濟濟的清華,能被稱為」學神「的人,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 李克強考察清華北大 與老教授談「簡」(圖)
    白髮蒼蒼的老教授向李克強總理介紹道,「所以這些竹簡上的字,是當時他們能看到的。」  「看起來應該都屬於篆字吧?」李克強問道。  「都是戰國時期的古文字,從廣義上說屬於大篆體。」老教授回答。  「能夠全部識別嗎?」「還不能完全識別,我們只能提供一個研究基礎。」  「這些大篆裡面還有許多甲骨文的元素吧?」「跟甲骨文有很密切的關係。
  •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山東文登站落成儀式暨「清華學子山東行...
    清華新聞網9月5日電 8月29日,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山東文登站(簡稱「山東文登站」)落成儀式暨「清華學子山東行」總結交流會在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大水泊鎮舉行。劉天東致辭劉天東在致辭中表示,山東團省委高度重視山東文登站的建設工作與「清華學子山東行」活動的開展情況,調動各地團組織支持實踐支隊深入齊魯大地基層一線,了解山東省情社情民情。
  • 東北財經大學現代供應鏈管理研究院招聘全職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研究院成立三年多來,已經形成了以國際頂級期刊雜誌編輯、長江學者,基金委海外傑青基金獲得者等為學科帶頭人,以常任軌和海外優博為中心骨幹,以東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國際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為科研依託的研究團隊,目前已有成員十餘人,有多篇國際頂級期刊雜誌(UTD24)文章發表。
  • 作為清華年輕的教授,顏寧去了美國工作,真的是這位院士在選舉中
    後來,年僅19歲的顏寧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學習,即使在清華學生面前,她也很出色。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顏寧選擇去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成為施一公的弟子,她的博士後研究也在美國進行。直到30歲的顏寧選擇回國在母校清華大學醫學院工作。憑藉卓越的個人能力和科研成果,顏寧成為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 這支學子隊伍,留下了勇敢的「清華身影」
    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清華研究生學子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以多種方式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他們投身戰「疫」一線,甘當基層抗「疫」的螺絲釘;他們守護戰「疫」後方,為無數抗「疫」家庭帶去溫暖;他們填補戰「疫」缺口,為疫情防控提供專業支持......這支來自清華的研究生戰「疫」隊伍,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社會的各個角落為我國抗「疫」事業貢獻著綿薄之力,
  • 有人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孔子的回答出人意料
    對方回答:「您有什麼事嗎?」「我是來請教問題的,您是哪位?」來人問。「我是孔子的學生。」「是嗎?那太好了,您是孔子的弟子,那問你也可以。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就是一年有幾季?」弟子不假思索,說:「一年當然有四季啊。」來人馬上反駁:「哪有四季啊,明明一年只有三季。」
  • 我們是WWF科學專家團,關於長江生態修復及水生生物保護,問吧!
    ,問吧! 大家好,我是任文偉,WWF中國淡水項目主任,作為淡水生態系統的捍衛者,在過去的20年,我和我的夥伴們在長江流域開展了100多個保護項目,推動建立溼地保護網絡,積極倡導流域綜合管理,恢復河湖生態,確保飲水安全和環境流,以此,守護養育超過三分之一中國人口的長江母親的健康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