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這樣一位皇帝,文學、藝術天賦極高,詩詞,書畫樣樣了得,並且還創造出了瘦金體這種極具個性的字體。
出於個人愛好,他特別重視國家在文藝方面的發展,親自出任宋朝皇家美術學院院長職務,親自給前來應試的考生出考題,親自閱卷選拔人才,親自去學院授課和學子們探討藝術。
在他親力親為的推動下,宋朝皇家美術學院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書畫家,國民審美水平普遍很高,中國的文化藝術到達了一個歷史高峰。他就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被後人評價為幹啥啥都行,就是當皇帝不行的宋徽宗趙佶。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便是當時趙佶擔任宋朝皇家美術學院院長期間,由在學院中工作的大師級畫家張擇端創作完成的一幅曠世巨作。
能進入宋朝皇家美術學院進修學習,並且留校工作對張擇端而言是他人生中一大幸事。在學院努力學習、工作的張擇端繪畫水平很快就超越了許多前輩,他現在需要一個機會證明自己。
當張擇端將《清明上河圖》展現在院長趙佶面前時,趙佶和眾人皆被這幅人物多達587個,內容極其豐富描繪首都汴京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的現實主義畫作吸引住了。
趙佶很喜歡這幅畫,對張擇端高超的繪畫技藝更是讚不絕口。當即在卷首題五籤,並加蓋雙龍小印,將《清明上河圖》收入宋朝皇家博物館,成了這幅曠世巨作的第一位收藏者。
考生們想通過考試進入宋朝皇家美術學院並非易事,尤其遇到院長趙佶親自出題,閱卷時就更是難上加難了。由於趙佶本身文學、藝術修養極高,他出的考題表面上看起來不難,實際上卻很難表現出其中的意境。
有一年藝考,趙佶出了一道「竹鎖橋邊賣酒家」的考題。眾考生看到題目,毫不猶豫地開始作畫,所畫試卷基本上千篇一律,都是以酒家為中心,以流動的小溪,竹林,石橋為襯託,毫無新意,沒有趣味。
正當閱卷中的趙佶出現審美疲勞時,一幅小橋橫臥在溪水上,橋邊是一大片竹林,鬱鬱蔥蔥的竹林中掛著個迎風飄揚的酒帘的畫作讓他眼前一亮,頓時提起了精神。
畫這幅畫的考生名叫李唐,院長趙佶認為李唐的畫雖沒有直接出現酒家,卻用酒帘點出了考題中鎖字的意境,妙趣橫生,展現出了作畫者非凡的才情。於是,趙佶親點李唐為本次藝考的第一名。
狀元李唐進入皇家美術學院後,在院長趙佶和眾多前輩、同學的激勵下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繪畫技法,最終成為了開宗立派的大畫家。
天才少年王希孟十幾歲時便進入宋朝皇家美術學院學習,院長趙佶見過他的幾幅畫作。趙佶覺得雖然王希孟繪畫水平還很一般,但是天賦異稟,才華橫溢,於是決定親自教授他繪畫的技法。
在趙佶的培養下,王希孟進步飛快,不到半年時間,繪畫的技法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當十八歲的王希孟將《千裡江山圖》呈給趙佶時,看到自己親授弟子半年來巨大的進步趙佶大喜,並將這幅巨作賜給了寵臣蔡京。
可惜的是《千裡江山圖》這幅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的國寶級文物是天才王希孟留給後世唯一的一幅畫作。或許天真的妒英才吧,在完成《千裡江山圖》後不久,王希孟這位趙佶的得意門生便英年早逝了。
宋朝皇家美術學院在趙佶擔任院長期間不僅人才輩出,在他的領導組織下學院還編撰了《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籍。這些書籍對於研究北宋和北宋以前的美術史有著重大的意義。
國寶、珍貴史料,趙佶領導下的宋朝皇家美術學院在中國的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中國的文化、藝術發展和延續上趙佶這位兼任皇帝的宋朝皇家美術學院院長的確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