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鑑·拍一拍宋朝:篡位皇帝如何面對最混亂的時代?

2020-12-22 看鑑

漢代以後,中國就建立起了選舉制度,國家定期從社會上選拔優秀的人才當官,這批官員就是士大夫

漢唐之間的這些選舉制度一直是向社會開放的,各地的社會精英成為國家的官員,但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結構能夠成為候選人的都是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我們稱這些人為世族。

宋代的開國君主趙匡胤統一中國建立宋朝以後,選擇了採取科舉制讓地方上的文人能夠利用科舉的管道成為國家的官員。

或許你會覺得理所當然,那是因為此後約一千年的中國就是一個文制的國家,但只要比較歐洲與日本歷史上的武人政治,騎在馬背上的武人,長期是他們國家的統治者,就可以知道中國的官員是一批讀書人,是具有特殊性的,這就是宋以後的文人政治

這種文人政治成立的關鍵時期就是從宋太祖趙匡胤,經太宗、真宗到仁宗的一百年間,藉由科舉制度的改革,讓更多地方上的人可以成為科舉的候選人,而不被世家大族壟斷。

科舉出生的官員能夠成為高級官員的主要來源,於是就有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立國政策

01

宋朝面試

在宋朝任命一名官員的流程是怎樣的?

在宋朝皇帝面試官員主要是在科舉考試的最後階段,北宋科舉考試的重點是在原先的兩個階段,就是地方上的鄉試跟中央的省試之後,再加上殿試,就是皇帝親自考試。但皇帝有那麼好的學問當主考官嗎?

當然令人懷疑。皇帝擔任主考官是成為作主,這些進士候選人是門生,那作主門生就是師生了,這些進士將來會成為國家的高級官員,也就是天子門生,皇帝利用這個制度與這些未來的高級官員建立起關係,也才能夠共治天下。

在一般情況下,科舉的考生只要通過了省試基本上都可以通過殿試,但是得到了進士不是一定就可以當官的。還要通過吏部的考試,這叫做全選。

官品有品階,每一品又分正從,開始當官要從最低品開始,再經過吏部的全選,看考基才可以往上升,官職都對應官品。

好比說翰林學士是正三品,一個人要經過全選得到了正三品,才有資格擔任翰林學士。皇帝可以任命有資格的人擔任翰林學士,但不可以任意決定官員的官品,官僚制度發展到宋代,已具有相當的合理性

宋代任命官員的制度之一是告身,我們目前可以看到的實物是司馬光告身,現在藏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告身就是任命狀和派令,現在是小小的一張紙,可是過去告身很大,可以貼滿牆壁。

告身的內容所反映的任命官員辦法,讓我們看到了宋代官僚制度的發達以及高度的理性,當時任命官員分作制授、敕授與奏授,告身也分這幾種。

制授是皇帝任命宰相層級的官員,原則上是皇帝說了算,這種官員也非常少。奏授是行政單位任命低級的官員,只要向皇帝報備就可以了。敕授是任命中級的官員,這類官員的任命是由宰相機構決定,只是形式上要由皇帝下敕來任命。

但這些任命還需要經過宰相機構向中書省的審核,負責的官員向中書舍人上報,可以不同意,他甚至可以將皇帝所下的條子奉還,若中書省也同意了就送尚書省完成最後的手續,負責的單位是吏部,最後由宣政院負責製作告身,告身上面還會有主事官員的籤名。

宋代還有另一個很發達的制度叫御史臺,是監察機構,如果被任命的官員倒黴,在任職之前被御史臺給彈劾了,這張告身就會追回失效了。

此後約九百年的時間,經歷改朝換代歷史有很大的變化,但是這個政策一直延續下來,到了明清時期,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為流行語。

這句話是一個誇張的表現,但也說明了一個人不靠家世背景,而靠自己的努力可以當上國家高官,這樣的文人政治一直到1905年科舉廢棄才算結束,歷史才翻開了新頁。

02

宋朝皇權

誰有權利管理皇帝?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反映了皇帝與官員的權力關係,我們說君尊臣卑,這是對的,皇帝的確是政治系統的最上端,作為臣的官員必須要聽命辦事,甚至皇帝可以任意的處罰官員,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規範與限制皇帝權力是有祖宗家法的,講到這一點,聯想到去年的電視劇《清平樂》,宋仁宗想見他的生母李皇后,結果被大臣阻撓,而見不到。為此大臣的理由是先帝的命令就是祖宗家法,既然是戲劇,一些情節就不要太較真,那是做節目編出來的。

只想說祖宗家法這件事是真的,而且對我們理解君臣共治也有幫助,所以說我就把它當成一個話題來加以說明。

宋仁宗認生母的故事,因為成為民間戲劇,像狸貓換太子、包青天的題材而膾炙人口,為什麼認生母或者認生父會受到討論?那是因為當時是世襲政治,它的原理是皇位必須在皇家中傳承,也就是在皇家成員中傳承皇位。

秦漢以後,父死子繼是慣例,成年皇帝都會娶老婆,但卻不見得生出小孩。所以在皇位的繼承上有各種情況發生,像兄終弟及,侄子繼承等。

但在體制上,皇位繼承人必須是父子相承,這樣才能夠配合皇家的宗廟祭祀,才能夠在宗廟中設置神主牌位,即使繼位者不是親兒子,也必須去認前任死去的皇帝為真正的父親,在禮制上這叫做皇考

03

宋朝的國君一體

宋朝皇家必須堅持真正的父親

或許你會認為這是一個家庭倫理的問題,其實這是國家的問題,傳統中國的政體是一個國家,這個家又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大的家,就是國家,另一個是國家中的皇家。

國家由君臣所組成,皇家是皇帝的家族。那麼為什麼這個國家像漢唐宋明可以治理中國呢?制度上是因為開國的君主有天命,趙匡胤就是得了天命而開宋朝,那麼天命為什麼會從趙匡胤向他的後代傳承呢?

因為一個家就是一個身體,我們這樣說並不會覺得陌生,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常說夫妻一體,兄弟是手足等,其實這並不只是一種用身體做比方而已,他真的是在講一個家就是一個身體。

那國家這個政治的身體具體的展示又是什麼呢?就是皇帝的自然身體,這叫做國君一體,就是國家跟君主是合為一體的。

但是這個自然的身體會因為死亡而消失,如此一來國家就滅亡了,但實際上他的兒子是他自然身體的延續,這叫做繼體,藉由繼體國家這個政治的身體也得以延續。

此外國家作為一個政治的身體,他的組成還包括了臣,臣以將他自己的身體獻給皇帝的方式作為國家的一部分,這個一體也就是宋仁宗所強調的他與士大夫共治的理由。

北宋的君主對於中國歷史的一大貢獻是確立了士大夫政治,這成為其後約九百年中國政治的基本形態,宋朝雖然風雲變幻,但這三百年的歷史積澱給我們留下了悠久的文化,璀璨的藝術,這些都值得我們去追求。

相關焦點

  • 看鑑·拍一拍宋朝:領跑全球的宋朝科技,究竟多發達?
    #拍一拍宋朝01趙匡胤是如何運用儒家的倫理思想重塑社會秩序的?首先是 重文抑武,大興讀書之風。提高了讀書人的地位,打壓那些赳赳武夫。宋代形成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讀書人的社會地位空前的提高。所以,真宗皇帝講:「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就是這樣一個社會情況。其次太祖皇帝在太廟立了一塊誓碑,上面要求他的後世子孫,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所以,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有宋一代,思想解放、政治寬鬆、社會和諧,人們社會的幸福感,幸福指數是比較高的。
  • 看鑑·拍一拍宋朝:清正廉潔包青天,居然是個臨時工!
    #拍一拍宋朝如今看,那時候的畫面很粗糙,劇情也難免有鬼畜的地方,可是現在提到包公,最經典的形象依舊是金超群那版,還有何家勁與焦恩俊兩個古裝美男塑造的「展昭」。曾幾何時,何粉與焦粉還因為誰是最經典的展昭展開過罵戰。
  • 看鑑·拍一拍宋朝:農夫都穿絲綢,宋朝為什麼如此有錢?
    #拍一拍宋朝特別是泉州,在南宋時期一越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02為什麼宋朝經濟如此繁榮,卻是一個缺乏貨幣的時代?我們通過觀察宋朝給遼金的賠款,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宋朝只願意給對方白銀和絹,卻從來不會拿銅錢作為賠款給出去。不僅如此,宋朝還刻意的避免自己的銅錢流入境外,儘量減少國境附近的銅錢的使用量,不給任何人把銅錢帶出國境的機會。那麼問題就來了,宋朝的經濟那麼好,為什麼對小小的銅錢斤斤計較、錙銖必較呢?
  • 看鑑·拍一拍宋朝:真正的生活,從夜晚開始!
    #拍一拍宋朝跟千年前的宋朝比,我們真的弱爆了。01東京是個「不夜城」北宋都城汴梁,人口超過百萬,不僅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一座徹徹底底的不夜城。尤其是在唐朝,太陽一落山,鼓樓就敲響「閉門鼓」(暮鼓),敲完之後大街上就不許走人走車了,除非是為官府送信之類的公事,或是為了婚喪吉兇以及疾病買藥請醫的私事之外,一旦被抓到就是「犯夜」,就要笞打五十下。夜晚宵禁時期,各坊之間用圍欄圍起,城管金吾巡夜。
  • 看鑑·拍一拍宋朝:這些是古裝劇中最常見的錯誤
    但實際上這個轉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實也經歷過一個漫長的流行變化過程,兩宋時期禮儀服飾與日常服飾有很大的反差,曾經出現過一版中國歷史上最耀眼華麗的大禮服 袞冕,早年在我讀宋史輿服志的時候,就曾經被其中描述的袞冕制度的複雜程度所震撼。
  • 拍一拍宋朝 小時候樂此不疲的「玻璃球」,宋朝人也玩得不亦樂乎
    現在知道,當初玩的這種「彈玻璃球」,早在宋朝,人就玩過, 只不過當時叫「角球」。旁側一老僕,則悠然而立。而案幾之後,有一婦人,似有不忍之狀,竟離座而起,躬身前傾,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面,好像是到了關鍵時刻。其實小孩子們玩的「角球」,不過是大人們遊戲的「簡寫版」 而已,真正流行於宋朝士大夫人之間的遊戲,叫「捶丸」。捶者,打也;丸者,球也。顧名思義,捶丸就是一種擊球運動。
  • 皇帝叫官家,皇后是二婚:關於宋朝,這些常識你應該知道!
    近兩年,關於宋朝的劇越發常見。也許是看多了清朝劇,或是受到小時候看古裝劇的影響,很多人表示:這怎麼跟印象中的宋朝不一樣。臣子面對皇帝竟然不是唯唯諾諾的,還能當面指責?叫皇帝不叫皇上,也不叫陛下,而是叫官家?
  • 不殺士大夫,宋朝皇帝的誓碑——中國文官制度由宋朝開始
    皇帝發的誓,而且是開國皇帝發的誓,對其繼承者應該是具有絕對的權威和約束力的。一千年前的趙匡胤,敢立這塊"不殺士大夫「的石碑,固然出於萬世基業的考慮,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勢所必然、順應社會發展的行為。中國人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 宋朝開放夜市,宰相和皇帝都有功
    宋朝百姓可以吃夜宵,逛夜市,這在現在看來儘管很平常,但在漫漫長夜的古代,對於全世界的老百姓來說,絕對是奇葩一樣的存在。有人說,公元1000年到1279年,如果當時有人造衛星,能夠拍下一幅地球晚上的照片,我們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全世界七大洲都是漆黑一團,唯有東亞的中國,有不少地方燈火閃閃。
  • 最適合穿越的朝代——宋朝
    #拍一拍宋朝那倒也不是,如果非要選一個朝代來穿越,宋朝應該成為首選。在很多人的意識裡,宋朝的歷史地位就是「積貧積弱」。宋朝重文輕武,宋朝的皇帝昏庸無能只知道逃跑,被金人從北方驅趕到南方;最恥辱的是,宋朝還經歷了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擄走;朝皇帝還殘害民族英雄嶽飛,重用奸臣秦檜。
  • 繼秦之後中國最混亂時期,皇帝個個短命,當皇帝還不如當大將軍
    在這五個朝代裡,政權存在時間最的,就是存在了十七年之久的後梁。而存在時間最短的後漢,只存在了四年就被人給滅了。更讓人覺得無語的是,在後漢存在的這四年時間裡,它竟然換了兩任皇帝。 所以,後世就有人寫詩說:「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四帝,播亂五十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五十多年的時間裡,這一個地方分別建立起了五個政權,更替了十四位皇帝。」
  • 為什麼有關宋朝的電視劇,大臣都稱皇帝為「官家」?
    「官家」一詞,實際上在唐朝就開始被用作指代皇帝,只不過這個時候,官家還可以指公家,指朝廷。看「官家」一詞,最早出自西漢文獻《西漢會要》:「官家之惠優於三代,豪強之暴酷於亡秦。」這句話裡面的「官家」並不是皇帝的特殊稱謂,而是多數古人對當時官府,即公家的代稱。從西晉末年,十六國時期,石虎稱當時的後趙皇帝石勒為「官家」開始,南北朝時期一直到隋唐,「官家」一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 皇帝的女人紅杏出牆,其他朝代都是殺無赦,唯獨宋朝處理最人性化
    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一般而言,歷朝皇帝除開國者外,中間除偶有一二能君外,其他資質不過亦常人耳。因人性好逸惡勞,即如生於普通富貴之家,也易生驕奢之心,養淫亂之性,更莫說那集萬幹寵護於一身的帝王了。而且,任何時期都是存在問題的,但是仁宗時代是寬鬆政策是政治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當然仁宗本人決斷略顯不足,但在大問題上還是都明辨是非的。宋仁宗時代,經濟繁榮,文化進步,科技也有所發展,百姓總體來說生活富足,士大夫階層更是隨心所欲,鄰國也同時獲利。可以說是多方共贏的狀態,雖然仁宗難算最偉大的皇帝,但是仁宗時代無疑是最繁榮的盛世。
  • 宋朝不同顏色的官服,都代表什麼?皇帝如何辨別文官武將?
    封建時期,皇帝幾乎每日都要召見文武大臣們商議國家大事。可是,每日早朝,覲見皇上的文武大臣,其人數要達到上百位之多。 人多嘴雜,再加上皇上日理萬機,那應該如何區分每位大臣的品級,以及所屬職能的不同呢?
  • 假如宋朝皇帝有朋友圈……
    說到領導,想必沒有比皇帝更有代表性的了。那麼假如皇帝也有朋友圈,這在宋朝將會是怎樣的場景呢?1.宋太祖趙匡胤歷史背景:杯酒釋兵權,指發生在北宋乾德年間,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效仿他「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級將領交出兵權的歷史事件。
  • 古代如何建立皇帝安保系統?
    縱觀中國數千年的帝王史,保衛皇帝可謂是各個朝代的頭等大事。如何做好皇帝的安保工作,各朝有各朝的規定和做法。總的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安保工作規格越來越高,其中尤以宋明兩代最為嚴密。宋朝時期安保部隊的規模最為龐大,而明朝對國家領導人的保衛更為嚴密,其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引進了現代警衛制度中的「秘密警察」制度……清朝在繼承明朝一整套皇帝安保系統的同時,對警衛人員的選拔有新規定,強調出身,直接負責皇帝警衛的掌守門戶和侍從兼宿衛兩班人馬,均得由滿族官員子弟來擔任。 一、宋朝警衛部隊規模最為龐大:開國之初就創建「三衙禁軍」安保體系。
  • 宋朝滅亡,是趙匡胤引起的禍端嗎?
    有不少人覺得就是趙匡胤的以文治天下的治國方針導致整個宋朝的實力太弱,讓宋朝的後繼皇帝們面對北方蠻夷,只知道一味的割地賠款換和平比如澶淵之盟。 那宋朝滅亡是趙匡胤一手釀成的嗎?又或者說趙匡胤真的是千古罪人?從表象看,趙匡胤應當對宋朝滅亡負責。
  • 此開國皇帝號稱是得國最正的皇帝,沒有之一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大家猛一看是不是以為這是孫中山先生提出的口號,其實這句口號的原創作者不是孫中山先生,而是明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最早提出的,朱元璋號稱得國最正,沒有之一!為啥說朱元璋得國最正呢,那麼其他皇帝得國不正嗎?
  • 清朝最胖宮女,二百多斤,卻被皇帝拍了幾張照片,竟成最美宮女
    但你要說誰是清朝噸位最重、最胖的宮女,當屬末代皇帝溥儀朝的旗人宮女額爾德特氏。 由於小皇帝對拍照技術相當的好奇,所以溥儀經常拿著相機給自己的皇后婉容,自己的妃子文繡拍照。有時,興趣來了還會給身邊的太監拍兩張照片。此時,除了前三殿已經被北洋政府使用,當時的小皇帝只能在後三殿的範圍內活動,但就是在這樣的範圍內留下了溥儀的活動痕跡。更難能可貴的是,溥儀留下了幾百張的照片。小皇帝不僅有自己的御用攝影師,每天對自己拍照。而自己也會拿著喜愛的相機到處拍照。
  • 為何御書錢宋朝獨有?別朝皇帝書法不行嗎?
    不久前有朋友問文瀚樂拍:什麼只有宋朝有御書錢?是因為它的王朝的皇帝們書法不行嗎?在文瀚樂拍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宋朝的政治制度與其他王朝有著本質差異。御書錢,就是由皇帝親筆書寫錢文,然後鑄造錢幣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