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農村插秧時,田裡有鯽魚、泥鰍等野魚,現在為何沒有了?

2021-01-12 東南西北風家常事

現在已經多年沒有在農村老家生活了,但對於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在家鄉的田裡抓魚,泥鰍,黃鱔等,總是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雖然不能說,抓魚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但總感覺充滿了樂趣,令人嚮往。

說真的,那時候的稻田裡真的有很多的魚,特別是一些野雜魚,如鬥魚,鰟鮍,爬地虎等。而現在基本上都很難見到它們的身影了,可能只有在寵物魚市場上,才能見到它們。那為什麼會造成現在稻田裡會沒有魚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首先,是稻田養魚的農戶基本上沒有了造成的。雖然稻田養魚,養的多數是一些鯽魚,鯉魚,草魚等品種。但是有了稻田養魚,人們就會注重稻田的水源管理,有了水源,各種野雜魚,泥鰍,黃鱔等才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有稻田養魚的田塊,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有水的,各種魚類當然可以在稻田裡面生存發展。

而現在的稻田,由於沒有人工養魚,所以人們基本上,都不太注重水源的管理,甚至會出現稻田沒水(便於收割)的情況,當然這也包括種植方式的改變,水都沒有了,魚類還能存活下去嗎。而且有稻田養魚時,人們在施用農藥,化肥時也較為注意。因此在發展稻田養魚的稻田中,各種野生魚類也更易在其中生存發展,甚至於繁衍。

②其次,是濫用化肥,農藥造成的。以前種植水稻使用的都是農家肥。農家肥不但可以起到施肥的作用,且沒有腐蝕殺傷的魚類的效果,還能為魚類提供天然餌料。當然,以前種植水稻,施用農藥也較少,因此,魚類能在稻田裡生存。而現在種植水稻,一般都會大量地使用化肥,以及各種農藥。導致魚類在稻田中根本無法生存。

③以前,稻田裡雖然有很多魚,但基本上沒有人抓。那時候雖然物質缺乏,但人們好像不太喜歡吃魚,特別是稻田中的這些小魚小蝦,這可能與當時的烹調技術有關。既然沒有人吃,市場上這些魚也賣不到什麼錢。所以根本沒有人抓,只是像我們這樣的小孩兒喜歡抓來玩,或者抓一些來餵雞鴨之類。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以前沒有人要的東西。卻成了搶手貨,於是出現了很多專業抓捕這些東西的人。抓的人多了,它們的數量自然就會下降。

而且現在抓捕的手法,也比以前"高級"了許多。以前我們在田中抓魚,最常用的就是用手抓,大不了用竹簍子,網兜之類的小工具。使用這些工具捕魚效率相當差。所以根本可能將稻田中的魚捕盡,這使得魚類能在田裡生生不息的繁衍發展。而現在,抓魚一般都用電捕魚的方式,這樣捕魚的效率極高,基本上很少有漏網之魚。當然,這還不算最厲害的,有的甚至採用藥物毒魚,一點藥下去以後,一塊田的魚。可以說不論大小一個不留。這樣稻田中還能有魚嗎?不要說魚類,可能就連小蝦米,青蛙之類都不能很好的生存。

綜上所述,以前農村稻田裡有魚,泥鰍等。是因為那時候稻田的環境適合魚類生長,人們使用農藥化肥也較少。而且,當時捕魚的人也少,即使有也是採用一般的捕魚方式。而現在農村稻田的環境改變了,人們也不太重視稻田中水的管理,並且大量的施用對魚類有危害的化肥農藥,而且捕魚的人也多,而他們採用的捕魚手段,也極其殘忍,如電捕甚至是毒魚等方式,這也基本上也導致了魚類,無法在稻田中存活下來。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以前農村插秧時經常能見到的泥鰍、鯽魚為什麼會沒的嗎?
    相信80後的孩子都聽過一首《捉泥鰍》的歌曲,正如歌裡所唱的,以前農村泥田裡、水塘裡、溝渠裡到處可見泥鰍的身影。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孩子誰沒抓過泥鰍,有時候是特意和小夥伴們拿了工具去抓,有時候跟著父母去田裡插秧的時候,就能看見有許多泥鰍或小鯽魚在腳邊躥來躥去,於是大人幹活,小孩抓魚,等到活幹完了,魚也抓了一碗了。但是現在,如果不是刻意養在田裡,和水稻共生的,怕是很難在水田裡見到泥鰍、鯽魚這些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 兒時的你捉過泥鰍嗎?曾經田邊稀泥裡到處都是的泥鰍去哪了?
    可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這可是他們真實的生活場景,也是他們童年的一個樂趣。陌上花就是屬於那個年代的農村孩子,歌裡所唱的捉泥鰍的場景,就是陌上花所經歷過的。捉泥鰍最好的季節是在夏天農忙時節,在陌上花所處的南方,這個時段有個特定的名稱—「雙搶」季節。什麼叫「雙搶」呢?
  • 滿滿的回憶,有沒有一個觸動你的內心,兒時的夥伴
    悄悄離我們而去,當看到這些照片時,才明白我們在慢慢的失去時間,還有那些人只能存在記憶裡,某一刻突然出現在腦海。原來小時候美好的東西還真的不少。大人們有吵,也有抱著凳子坐一起聊家常的。雖然現在的房子有空調,有鐵窗,但總是感覺少了那一份真情。
  • ...麥子、插秧、野餐……日本真實家庭農場的生活跟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在世人印象中,日本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富裕國家,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日本農村也應該不會很差,至少應該和現在的中國差不多吧。誰曾想當親眼見證了日本農村後,才發現和我們想像的大不一樣。
  • 長得像泥鰍,背上還有刺的魚是什麼
    在農村,我們有很多青春年華留在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年代。當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放牛,放羊,種地,插田,割小麥,割稻穀,挖花生,還有農閒的時候去野外的水溝,水塘裡摸魚抓蝦,好是痛快。還記得,那個時候有一種長得像泥鰍,北方長有連排刺的魚,我們當地人叫刺鰍,主要是因為因為刺鰍背上長有刺,這背上的刺也是刺鰍防護武器,就是人不小心刺到手,手上就會立馬出血,我小時候沒少被刺鰍刺,每次刺到手之後,立馬把手放到嘴巴裡消毒,然後用另外一隻手捏緊,這樣就可以暫時止血了,但是還是很疼的。
  • 捉泥鰍
    上小學的時候見到小夥伴祥雲每天捉來不少鰍魚,不但改善了全家生活,還解決了一期學費,娘便要我跟他當學徒去學抓泥鰍。    中午,曬破腦殼的日頭當頂,剛剛種下的玉米苗正在返青。我戴著草帽,打著赤腳,腰系小竹簍,跟在祥雲身後。沒有一絲風,大地像個悶熱的蒸籠,股股水蒸氣帶著濃烈的泥腥味薰到身上,汗水不斷地從我頭上、身上冒出來。
  • 這4種「美味」,想吃得費力,第2種只有農村才有,你吃過幾種呢?
    導語:這4種「美味」,想吃得費力,第2種只有農村才有,你吃過幾種呢?對於很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來說,最美好的回憶應該就是在農村無憂無慮的日子吧!小時候和村裡的小夥伴們一起去樹上抓知了,河裡摸蝦抓螃蟹,田裡抓黃鱔,總之一天到晚到處跑,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
  • 磯竿野釣鯽魚,串鉤掛紅蟲釣法,釣獲一盆10多條大板鯽魚
    磯竿野釣鯽魚,串鉤掛紅蟲釣法,釣獲一盆10多條大板鯽魚。在三月的早春季節,野外臺釣野釣大板鯽魚比較困難的時候,採用磯竿串鉤掛紅蟲釣法是不錯的選擇。很多粉絲釣友玩磯竿作釣是因為野河溝沒有魚可釣,才轉變釣法。釣獲良好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粉絲釣友們也都陸續開始加入磯竿野釣鯽魚的團隊。
  • 誘釣長江野魚,自製純糧食餌料教學,釣獲3條長江野生大魚
    一根魚竿,一個魚鉤,一根魚線,一個魚漂,一把剩飯往長江裡撒,一根蚯蚓走天下,天也大地也大,大魚小魚都不怕,長江支流野釣,大魚不到小魚到,沒有魚護怎麼辦,一個塑料大袋裝魚回家。兒時貪玩兒時夢,快點長大好放縱,等我真正長大後才發現,兒時的景象夢與現在截然不同,兒時的長江野釣是夢境一般,而現在是變成了無法醒來的惡夢。真的是少年不知愁的滋味,酸甜苦辣成回味。
  • 為何曾風靡一時的泥鰍釣法現在人人喊打?主要是觸犯了這幾個禁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曾經在一些水庫魚塘垂釣風靡一時的泥鰍釣法,現在變得人人喊打了,很多地方都禁止使用泥鰍釣法,大多數玩臺釣的釣魚人也把那些喜歡用泥鰍釣魚的人稱為「泥鰍佬」,非常討厭他們,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現在的這種情況呢?其實那是因為使用泥鰍釣法的人犯了這幾個禁忌。
  • 小泥鰍掀起「致富大浪」 年銷售收入達600萬元
    但因為養殖池是土池子,一場大雨過後,池子漫水,導致很多泥鰍逃離了。泥鰍打洞能力特別強,池底泥土很容易就穿透,原來預計產量在15000千克泥鰍和魚只剩下了3000千克。得到這樣一個結果,但漢琴當時就傻了眼,後悔當初建造泥鰍養殖基地時沒有做好泥鰍防逃措施。 「因為鰍苗跑了,投資78萬元只有18萬的收入,第一年虧了幾十萬。
  • 這種農村水溝裡的「發財魚」,其實是兇猛的外來物種
    我國的農村水溝、河道裡,河蝦、土鯽魚、泥鰍等,是最受歡迎的幾種水產。 然而長江君發現,近兩年來一種「外形醜陋」的大嘴怪魚,正在成為農村河裡「明星魚」——甚至有老鄉稱其「發財魚」.....
  • 農村水田中的「秧雞」你見過嗎?像小雞也像鵪鶉,卻是一種益鳥
    前段時間在晚稻插秧的時候,就聽到秧雞的叫聲。「咕咚,咕咚,咕咚」在現在這個季節經常能聽到它叫聲,但很難見到它的影子。秧雞在昕瑞生態當地也叫「禾雞」,他長得像雞比雞個頭小也像鵪鶉,我們把水稻也叫「禾苗」,出現在水稻田,像雞一樣的鳥,我們就把它叫做「禾雞」。各地叫法不一樣,你們叫什麼?
  • 驚奇動物在這裡:泥鰍也是魚!原來泥鰍還有這樣的作用!
    曾經有一部電影,名字就叫做《泥鰍也是魚》。別笑,它可不是在開玩笑,泥鰍真的是一種魚,而且是我國最為常見的一種魚類。除了西藏的林芝地區,我國各地都有分布,其中在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布最為集中。泥鰍喜歡平靜的水域,所以在湖泊、池塘、溝渠,甚至是稻田裡都可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不過,與一般的魚兒喜歡在水裡遊來遊去不同,它們喜歡待在水底,藏在淤泥中。泥鰍的身上有豐富的黏液,所以滑溜溜的,你很難抓住它們。沒錯,有句諺語「滑得像條泥鰍」說的就是它。
  • 泥鰍比顆粒魚糧更有營養?詳解餵食龍魚的「三高一低」原則
    對於一個合格的吃貨來講,泥鰍那絕對是個美味,不僅好吃,還養生,他甚至可以拿出《本草綱目》來給自己的食慾來背書。可對於一個觀賞魚玩家來說,泥鰍僅僅是一種龍魚的魚糧。因為相信泥鰍有更高的營養價值,所以有些龍魚玩家會捨棄人工龍魚飼料而全部改用泥鰍來飼養龍魚。
  • 野釣鯽魚有什麼餌料 野釣鯽魚用什麼味型餌料好?
    野釣鯽魚有什麼餌料對於野生的鯽魚來說,它們對於食物並沒有那麼多的挑剔性,所以餌料的搭配得從簡。一般而言,小編自己在野釣鯽魚的時候,對於餌料的搭配,有很多時候都是兩三種餌料搭配起來,有時候用一種餌料單開。
  • 古人告誡「春不撿雞,冬不撿兔」,為何不能撿?農村人不妨留意
    在農村廣闊的土地上,有時也會撿到雞鴨貓狗等小動物。過去,農村人幾乎每個家庭都養雞養狗,有時不小心丟了一隻也很正常。但是,老人們常說,路上的東西不能隨便撿,撿回家可能會招致災難。例如,春天不撿雞,冬天不撿兔子,春天不撿路上的雞,冬天不撿兔子,你知道為什麼嗎?農村人請注意。
  • 探尋插花田裡秘密
    位於羊場鄉東南趕場坡村與楊家寨村接壤處,有一塊面積約兩畝,呈長方形的稻田,當地的布依族人民稱為「插花田」。住在這裡的布依人家,每年到栽秧的季節,都會在田裡插上花束,然後人們圍著花束栽秧,這就是「插花田」。 「插花田」是布依人家一直保留的風俗,也是現在布依族人民常說的「開秧門」。
  • 日本天皇插秧被中年大叔偷看?愛子公主在家上網課,迷戀韓國偶像
    日本媒體消息,5月25日上午,日本德仁天皇在皇宮內250平方米的水稻田裡舉行了插秧儀式。照片顯示,德仁天皇身穿乾淨的襯衫,插秧動作十分熟練,不一會兒功夫就完成了20株水稻苗。據悉,這些稻苗是上個月親自栽種的種子。在11月份這些稻苗接穗成熟的時候,還會舉行「新嘗祭」傳統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