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實現CKD合併高血壓患者全面管理,全程保護

2020-12-27 騰訊網

《1990-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系統分析》顯示,我國慢性腎臟病(CKD)患病率10.8%,即我國有1.3億多CKD患者。同時,CKD患者中60%以上伴發高血壓,腎臟是高血壓損傷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壓也是CKD患者最常見的並發疾病,影響約67%~92%的患者。CKD與高血壓有何內在聯繫?CKD合併高血壓患者具有怎樣的臨床特點?其血壓管理具有怎樣的特殊性?血透合併高血壓患者應如何進行健康管理?本期特別邀請3位腎臟病領域知名專家為您解答。

特邀訪談嘉賓: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蔣更如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腎內科

程虹教授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腎內科

付平教授

CKD合併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

醫患共同管理是首要

蔣更如 教授

「醫患應攜手努力,共同管理好每一個CKD合併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蔣更如教授強調,醫患共同管理是CKD合併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的關鍵!同時,血壓達標對於延緩CKD進程,降低心血管事件均有益。

疾病負擔重 血壓達標率偏低

《1990-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系統分析》顯示,我國慢性腎臟病(CKD)患病率10.8%,即我國有1.3億多CKD患者。同時,CKD患者中60%以上伴發高血壓,高血壓也是CKD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影響約67%~92%的患者。可見,控制血壓是治療CKD應首要考慮的問題。

儘管如此,CKD合併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達標率並不高,蔣更如教授指出了3方面原因:其一,腎臟是調控血壓的重要器官,腎臟出現問題,相比普通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本身就會難上加難;其二,CKD患者推薦聯合用藥,但臨床應用過程中往往單藥應用較多;其三,醫患對於血壓達標的重視不夠。

提升醫患意識 個體化調整治療策略

針對如何提升CKD合併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達標率,蔣更如教授建議,首先應重視患者教育以及醫生專業知識的普及,要知道,血壓達標不僅可降低心腦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還可以延緩持續的腎損傷,延緩進展至終末期腎臟病和需要腎臟替代治療的進程。同時,醫生應不斷對患者血壓達標情況進行評估,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個體化調整用藥方案,提高患者依從性。

蔣更如教授強調,家庭血壓監測對於CKD合併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評估至關重要,同時,醫生可對患者進行24 h血壓監測,有助於整體把控患者血壓情況,及時、個體化調整治療策略。

起始聯合 結合血壓升高機制合理用藥

對於CKD合併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策略,蔣更如教授指出,首先,應起始聯合用藥;其次,應根據患者血壓升高機制進行合理用藥,如容量負荷高可用利尿劑、交感神經興奮異常可用β受體阻滯劑、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激活可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

「研究發現,如果通過射頻消融將腎臟交感神經阻斷,大部分高血壓患者包括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均會下降,這也是α/β受體阻滯劑用於降壓的理論基礎。」蔣更如教授強調,α/β受體阻滯劑不僅有助於血壓達標,對於延緩CKD進程,降低心血管事件均有益。

蔣更如教授呼籲,醫患應該一起努力,共同管理好每一個CKD合併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以從血壓管理中取得最大的臨床獲益。

強化降壓 對因治療 聯合用藥

程虹 教授

「CKD合併高血壓患者主張強化降壓達標,以更好地延緩腎臟損害,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同時,主張積極尋找CKD合併高血壓患者發生高血壓的原因,對因治療;此外,CKD合併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主張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儘早持久達標。」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腎內科程虹教授解答了高血壓與CKD之間的內在聯繫、臨床特點以及降壓治療策略。

高血壓與CKD互為因果

程虹教授表示,高血壓與CKD,二者互為因果。高血壓既是CKD的結果,又是促進CKD進展的重要風險因素,CKD本身會引起高血壓,而高血壓同時會造成腎臟靶器官的損傷。

CKD高血壓由多種機制所致,包括交感神經系統和RAAS系統活性增強,內皮功能失調以及水鈉瀦留等。程虹教授介紹,腎臟是高血壓損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持續的高血壓可致系統高壓傳入球內,腎小球內「高壓、高灌注、高壓力」,終致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萎縮、腎間質纖維化;同時長期高血壓可致腎小動脈玻璃樣變,管腔狹窄閉塞,腎小球缺血皺縮硬化,最終致腎衰竭。同時,高血壓可致神經內分泌系統的異常活化、氧化應激等,進一步加重腎臟損傷。

起始聯合用藥 保護心腦腎

程虹教授指出,SPRINT研究證實,強化降壓雖未看到顯著的腎功能改善,但卻帶來總體人群顯著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明顯下降,是支持強化降壓達標的力證。尤其對於CKD晚期患者而言,患者的預期壽命及生活質量更有賴於心腦血管事件率的下降。因此,強化降壓是CKD合併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策略之一。

程虹教授進一步強調,在強化降壓的同時,還要關注一些特殊人群的靶目標值,如大於80歲的老年人群,2018 ESC-ESH指南特別指出,靶目標值設定在139-160/79-90mmHg範圍;雙側腎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或一些因素導致循環血容量不足腎臟缺血時,服用RAS抑制劑需謹慎,否則會導致腎臟不良事件的發生。CKD人群降壓治療的策略還應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限鹽也至關重要。同時,應積極尋找導致CKD患者引起高血壓的病因,如腎動脈狹窄、IgAN等,降壓治療同時積極幹預治療原發病。

在藥物治療上,程虹教授建議起始就應按照指南建議聯合用藥。「CKD合併高血壓往往具有多種致病機制,聯合用藥可從多種機制途徑發揮降壓作用,更易達標,也有利於心、腦、腎等靶器官的保護。」 CKD合併高血壓的治療力爭「早治療、早達標、早獲益」。

患者教育、護理團隊培訓與

醫生處方有機結合

付平 教授

「第一,患者的重視程度;第二,醫生正確的處方;第三,在疾病全程管理過程中,將患者教育、護理團隊培訓與醫生處方有機結合,並貫穿於臨床實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腎內科付平教授總結了CKD合併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的工作重點,並分享了血透合併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策略,以及對於CKD管理模式的思考與建議。

依據幹體重調整用藥策略

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與CKD的病理生理密切相關,如RAAS系統激活、交感神經興奮、水鈉瀦留等,這也導致CKD合併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更為「頑固」,尤其是CKD後期,需要進行透析的患者,血壓達標較普通患者更困難。

基於此,付平教授提出幾點建議:其一,對於血透合併高血壓的患者,首先應找到幹體重,清除容量負荷;其二,在此基礎上,同步進行降壓藥物的調整;其三,去交感神經治療也不失為一種值得期待的方法。

在藥物治療策略上,付平教授表示,目前國內外指南均推薦首選RAAS抑制劑,仍未達標者可聯用鈣離子拮抗劑(CC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對於交感神經興奮導致的高血壓,如存在心率加快等症狀,β受體阻滯劑至關重要,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讓患者從「被動康復」向「主動回歸」轉變

付平教授表示,CKD具有病程長、逐步進展、多危險因素並存及不良預後等多重特點,因此,除了通過治療手段延緩疾病進展外,早期篩查、早期防治至關重要,需要從控制併發症、減緩腎功能惡化、提升患者生命質量等各方面長期進行幹預。

此外,醫生不僅應關注疾病本身,還要在疾病全程管理過程中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鼓勵患者積極進行康復鍛鍊,讓患者從「被動康復」向「主動回歸」轉變。

付平教授還強調,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應統籌規劃:首先,在控制醫療費用的同時,採取有效的全程CKD管理手段,在疾病各階段、各診治環節讓患者受益,減少CKD發病風險、減緩疾病進程;其次,提前規劃設計,使醫務工作者最大化利用全程管理的醫療隨訪資料實現科研產出,反饋指導慢病管理的優化工作。

相關焦點

  • 透析合併高血壓患者的猝死,該如何防治?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腎臟病透析患者的常見併發症,亦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顯示我國透析患者高達85%以上合併高血壓,而且收縮壓每增加10mmHg,患者全因死亡風險顯著增加26%,其中心源性猝死已成為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約佔27%。因此如何對透析患者進行有效的心血管疾病管理已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 關注|高血壓不是老年人「專利」,中青年高血壓管理有章可循
    其三,相比老年人群,中青年高血壓往往合併其他代謝紊亂的比例更高,如肥胖、超重、吸菸或脂代謝異常等,因此需要綜合管理。 其四,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監測、自我管理做得相對不足,此外,即使接受了藥物治療,依從性較差。
  • 高血壓合併高鉀血症,這個患者怎麼了?
    經過補充檢查後,患者此時的臨床特診可以歸納為高鉀合併代謝性酸中毒,腎性排鉀排鈉減少、腎臟排酸功能減退,高血壓,腎素、醛固酮正常低值。此時診斷為IV型腎小管酸中毒,高血壓。02.IV型腎小管酸中毒確定了,原因又是什麼呢?
  • 沙庫巴曲纈沙坦在高血壓患者中如何合理應用?中國專家建議來了!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表示,沙庫巴曲纈沙坦已向CDE提交高血壓適應證申請並獲受理,若能進入高血壓管理中,一定能夠顯著提升高血壓達標率,發揮卓越的靶器官保護作用,進一步優化降壓治療方案。「我們對這類藥物的獲批充滿期待。」
  • 高血壓合併糖尿病,為何醫生常把普利類換成沙坦類?到底哪種好?
    據調查研究發現,約56%的高血壓患者合併糖尿病,而58%的糖尿病患者合併高血壓。如果糖尿病損害了腎臟,容易引起腎性高血壓;如果到了糖尿病腎病尿毒症期,那麼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是高血壓。 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降血壓,一定要及時有效。
  • 專家:高血壓患者去醫院應做哪些檢查?降壓藥如何選擇,值得收藏
    的確,高血壓的治療要遵循個體化原則,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降壓藥選擇。同樣是高血壓患者,即使血壓水平相同,其最佳治療方案也不盡相同。而且,降壓藥物除了適應症之外,還有一些禁忌人群。因此,除了血壓水平,醫生還需要全面了解每位高血壓患者的具體信息,然後才能推薦最適合你的降壓藥。
  •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選擇哪種降壓藥?這種降壓藥更適合你
    高血壓已經成為心血管系統最常見的疾病,目前我國約有高血壓患者3.3億,而糖尿病已經成為內分泌科最常見的疾病,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老年患者既有高血壓同時又患有糖尿病,像這類人群選擇哪種降壓藥更為合適呢?
  • 侯凡凡院士領銜19位腎科大咖,呼籲全民關注CKD,科學管理腎性貧血
    關注世腎日,人人擁有腎臟健康 由國際腎臟病學會與國際腎臟基金聯盟聯合提議,自2006年起,每年3月第2個星期四為WKD,每年WKD,全世界各地均會開展形式豐富的腎臟健康教育活動,意在提高公眾對腎臟重要性的認知,深化保護腎臟健康的意識,加強對腎臟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 瑞舒伐他汀聯合福辛普利對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的影響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特徵的全身疾病。有研究顯示,脂質代謝異常與高血壓常合併存在,血壓與血脂之間存在著生物學上的相互關聯。血壓變異性(BPV)是指一定時間內血壓的波動程度,是血壓最基本的生理特性。BPV更能反映個體血壓的波動及晝夜節律。
  • 門冬氨酸氨氯地平,平穩降壓、改善肝功能,適合合併高膽固醇患者
    因此,明顯感覺到高血壓朋友對降壓藥特別的關注,尤其是同一類降壓藥中不同種類之間的區別。 比如,很多人都會問到:苯磺酸氨氯地平、馬來酸氨氯地平、門冬氨酸氨氯地平區別大不大,降壓效果一樣嗎?對於苯磺酸氨氯地平、馬來酸氨氯地平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今天和大家講解門冬氨酸氨氯地平,希望對廣大高血壓朋友有用。
  • 乾貨|高血壓合併尿酸增高,降壓藥物選擇需謹慎_騰訊新聞
    有證據證明尿酸增高與高血壓關係密切,是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高血壓合併尿酸增高的患者危險性相對更大,治療方面也需更加注意。這一期間的高血壓是鹽敏感,腎臟依賴型,而不受尿酸水平的影響。 高血壓合併尿酸增高的治療 高血壓合併尿酸增高的患者需進行減重、運動、戒菸酒以及低嘌呤飲食的基本治療。其次,患者還需選擇具有降尿酸作用的降壓藥,如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鈣離子拮抗劑,但應避免使用利尿劑,尤其禁用噻嗪類利尿劑。
  • 高血壓,同時還有高血糖怎麼辦?
    高血壓和糖尿病是目前最常見的兩個慢性病,一抓一大把。據最新統計,中國糖尿病患者達1.164億,和鄰國日本的總人口差不多,而中國高血壓患者的人數是糖尿病患者的2.7倍。 高血壓和糖尿病常常同時存在。
  • 高血壓患者不吃藥,怎樣做到把血壓降到正常值?
    高血壓患者不吃藥,怎樣做到把血壓降到正常值? 這就需要從高血壓的生活管理上來講了! 來吧,請大家收好這個「高血壓生活管理指南」吧!
  • 「漫畫」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近親結婚」
    同是世界級的著名疾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結合其實更像近親結婚,因為他們居然是同源性疾病。臨床上許多高血壓病人,經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較多地伴有高血壓。 首先,糖尿病可以使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增加2倍,高血壓合併糖尿病的病人,更易發生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
  • 高血壓患者,服用安宮牛黃丸預防中風靠譜嗎?2點來說明
    尤其是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更是中風的高發人群,所以儘早辨別前兆、掌握急救知識,才能把傷害降至最低。1、為什麼高血壓更易發生中風?中風,在醫學上被稱為卒中。高血壓與卒中密切相關,50%~60%的中風患者都患有高血壓。高血壓患者極易發生中風,並且血壓水平越高,風險也就越大。
  • 「神藥」清亞靈48小時調整高血壓?號稱對高血壓患者一試就見效,實...
    江鳳林表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態等,合理控制高血壓,兩者缺一不可。「市場上一些保健品、固體飲料不能代替藥物。」江鳳林表示,有些食字頭、健字頭的產品稱可調理高血壓,對於部分患者可能有一定的減壓作用,但宣稱可以治療甚至治癒高血壓,則涉嫌虛假宣傳甚至違法。
  • 為什麼高血壓患者,需要查「血同型半胱氨酸」?聽醫生說
    先說答案,高血壓患者要查同型半胱氨酸的原因是它的升高會增加高血壓患者的腦卒中發生率。及時的發現和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壓患者的心腦血管事件。那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同型半胱氨酸是什麼?它的升高與高血壓有什麼關係?它升高到多少數值需要治療?有哪些治療的方法?
  • 中國中重度高血壓患者治療的困境與出路
    近日,發表在權威高血壓雜誌Journal of Hypertension的China PEACE研究,對中國中年人中重度高血壓 (≥160/100 mmHg,即2級或3級高血壓) 特徵、患病率、知曉率和治療模式進行了分析[1],為中重度高血壓患者的管理提供新思路。
  • 高血壓患者,心率快到90次/分,應該給予治療?心率多少算正常?
    心率增快,是導致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因此強調在降壓達標的同時,要加強心率的管理,實現血壓和心率的雙達標。心率快到90次/分是需要進行幹預的了。心率過快,交感神經活性增加,是導致高血壓發病的重要機制。反過來,長期高血壓也會導致心臟的損害,使心率加快。高血壓和交感神經興奮互為因果。多項研究也表明,隨著心率的增加,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也會隨著上升,而且大大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 超40%高尿酸血症合併高血壓,解決辦法一文理清
    >>>> 高尿酸血症與高血壓對於高尿酸與高血壓的關係,此前的資料顯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高血壓的發病率為40%-78%,且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高血壓發生的風險增加15%-23%。來看看具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