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區》:外星人落難地球被虐待?卻折射了人類身份認同的困境

2020-12-18 睿創光影

科幻電影《第九區》由新人導演尼爾·布洛姆坎,由曾執導過《指環王》《金剛》等大片的好萊塢明星導演彼得·傑克遜監製,講述了外星人落難地球並受到種族隔離待遇的故事。

全片有兩大線索,即男主角的變形過程和外星人的回家之旅,連接這兩大線索並貫穿始終的故事核心,其實便是身份認同

身份是一個人進行社會活動的依託,人一旦面對他人表達意義,或對他人表達的事物進行解釋,就不得不把自己展示為某一種相對應的身份。

而現實地、具體地生活在人類社會中的人,無論是個體、群體還是民族,為了決定其何去何從都需要了解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位置,即要確定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這正是人類的自我身份認同的問題。

當個人對自己的身份無法認同,便會產生認知上的不和諧。

有些身份可以通過主觀因素而發生改變,如職業身份、交友身份、語言身份等,改變這些身份便可消除心理上的不和諧感;

有些身份卻無法改變,如性別身份、民族身份、種族身份等,身份認同困境便由此產生了,甚至還可能發展成危機。

對《第九區》中所描寫的這種身份認同困境解讀,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挖掘影片中折射的現實問題和傳達的人文精神。

群體身份的認同困境

影片的背景是一群外星人出於避難的需要流落到了地球上南非的約翰尼斯堡。

從一開頭,影片就通過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吸引了觀眾:

劇中人手提攝像機拍攝,對相關專家和群眾進行採訪,不斷穿插新聞畫面和監控攝像機畫面,仿佛這不是一部電影,而是紀錄片。

這種形式一方面加強了影片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營造了強烈的現實感,導演的意圖不言而喻:這雖然是一部科幻電影,但確實人類世界的真實寫照。

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甚至在一次採訪中說:

「在我看來,沒有約翰尼斯堡就沒有這部影片。......我覺得約翰尼斯堡代表著未來。」

以虛構的故事折射真實的人類世界,這是理解影片的關鍵。

在片中,人類雖然收容了這些外星人,但卻將他們的居住地隔離,裡面生存環境極其惡劣。

城市的公共設施也分為了人類和外星人兩種,人類的場合外星人不得入內。

通過這個情節,導演將背景設定在南非的深意就顯現出來了。

南非是世界上實施種族隔離制度時間最長的國家,影片中人類對外星人的隔離制度與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南非當局對有色人種的隔離制度如出一轍,甚至連標語的用詞都一樣。

片中外星人的隔離區被叫做「第九區」,而1966年,南非政府曾建立了一個種族隔離區,名為「第六區」。

影片在這裡影射的涵義不言而喻。

導演將外星人的長相設置的非常醜陋,卻對外星難民的社會刻畫的細緻入微,雖然飲食習性不同,但生老病死吃喝拉撒在這裡一樣每天都在上演,甚至語言也都設定成互相學習之後能夠溝通,似乎外形是人類與外星人的唯一不同,而本質卻是相同的。

導演的這種安排頗有深意。

人類稱外星人作「大蝦」,這與種族隔離時期對黑人或黃色人種等的稱謂一樣,都是源自外形上的不認同感而發展出來的蔑稱。

影片中人類對外星人的排斥,與真實世界中白人對有色人種的排斥,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由於外表的、淺層次上的差異而忽略實質的、深層的共同之處。

那麼,被隔離、被歧視的外星人對自己的身份具有怎樣的認知?

有趣的是,影片迴避了這一問題,卻將筆鋒一轉,落在了當地的黑人身上。

外星人所生活的騰比薩區是南非最具代表性的黑人區之一,這個地點的選擇可謂用心良苦。

在影片中,這裡的環境粗糙骯髒,被奈及利亞黑人組成的黑幫勢力長期控制,幾乎是無政府地帶。

電影裡面藉由一位社會學家之口說:

「有貧民區的地方就有犯罪,第九區也不例外。那裡的奈及利亞人詭計多端,......他們把貓糧以極高的價格出賣給外星人。更別提種族間賣淫了,而且他們也給外星人出賣武器。」

在導演的鏡頭下,第九區就是一個人類社會黑暗面的縮影。

即便外星人處於弱勢地位,人類還是要驅逐他們,居民連續暴動三個晚上,就是為了將外星人趕走。

剛剛受到脫離隔離待遇的黑人反過來驅逐與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同病相憐的外星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情節。

導演借用這個情節提出了一個問題:

黑人對種族隔離這種制度本身究竟是一種什麼態度?

在外星人出現之前,這個問題的答案根本毋庸置疑。

在南非,在全世界範圍內,黑人都為人類的自由、平等奮鬥了幾個世紀。

著名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他的著名演講中說: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同時,南非的黑人運動也取得了一定的可喜的進展,比如電影《成事在人:納爾遜·曼德拉和改變世界的遊戲》講述的就是南非傑出黑人領袖曼德拉的故事。

但是,布洛姆坎普卻藉由《第九區》這部影片揭露了一個或許有些殘酷的事實:

對於黑人來說,他們並不反對種族隔離制度本身,只是反對用這種制度來隔離他們自己。

當新的異類出現在這個地球上,他們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種族隔離的立場。

黑人在種族隔離時代真誠希望與白人身份平等,不分彼此,或者矯枉過正地憎恨白人來求得種族平等,而影片中甚至要通過暴動來維持與外星人之間的不平等,兩者深刻地揭示了黑人的群體身份的認同困境。

個人身份的認同危機

影片中男主角維庫斯·范德摩爾是負責外星人聚居區「拆遷」的白人官員。

作為這個強勢種族裡面的精英分子,維庫斯自然屬於社會地位較高的階層。

作為男主角,他並不具有好萊塢大片中典型的英雄形象,反倒顯得有些冷酷無情。

在他帶領其他的工作人員去執行強制拆遷任務的時候,發現了一處外星人胚胎聚集地,他毫不留情地放火將之燒毀,並興奮地對著拍攝鏡頭說:「這聽起來就像爆米花一樣。」

當有傳言說他跟外星人有長期性行為的時候,他在電話裡跟妻子怒吼:「我絕對不會,也不可能跟那種怪物產生任何形式的性行為和性衝動。」

毫無疑問,他對外星人的態度不僅僅是完全沒有同情心,甚至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厭惡。

片中看出,他與外星人之間並無私人恩怨,那麼這種厭惡毫無疑問來自於他作為一個地球人,尤其是作為一個白人的種族優越感,這種優越感作為認同感在維庫斯身上極端化的體現,將其對異族的排他性發揮到了極致。

影片中處處可以看出,這種排他性並不僅僅是個體性的,而是片中人類的共同心理,甚至形成了輿論壓力。

維庫斯因為被媒體誣陷「與外星人有性行為」而遭到奈及利亞黑人的取笑,他的同事和朋友也表示這種行為「極為噁心」。

與之類似的,在美國影片《殺死一隻知更鳥》中,一個白人女性得到了一個黑人男性的幫助,而她卻因為害怕被周圍人嘲笑「與黑人交朋友」,而反過來誣陷幫助她的黑人對她施暴。

僅僅與異族接觸都會遭到同類的排擠,人類種族排他性的強烈程度可見一斑。

命運跟維庫斯開了一個極具戲劇性的玩笑:他不幸無意中被外星人的生化物質噴中,基因和外形都開始向著外星人的方向變異。

現實是冷酷無情的,他被送進醫學實驗室,準備進行活體解剖,做出這個決定的正是他的上司兼嶽父。

導演設置的這個情節很容易讓人想起卡夫卡的名作《變形記》:

「一天早晨,格裡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

變成甲蟲後的格裡高爾儘管依然善良忠厚,對家人充滿愛意,但卻被家人無情的拋棄。

如果格裡高爾變成的是一隻可愛的小貓,一隻美麗的孔雀,或許他的命運會完全不同,可他變成的卻是一隻醜陋的甲蟲。

維庫斯的悲劇也在於此,在地球人眼中,外星人的相貌極其醜陋和噁心,不堪入目。

但外星人真的醜陋嗎?在他們自己眼中顯然不是如此!

美國科幻劇集《星際旅行》中有一個有趣的設定,既某個被地球人認為醜陋的外星種族也認為,地球人類的長相極其醜陋和噁心。

外形落差越大,意味著種族間差異越大,對人類來說,潛在的危險性也越大。

審美的差異是出於這種狀況下自我保護的生物本能在文明起源中的烙印以及在文明演化中強化的產物,也就是群體及其中個體身份不認同的基礎之一。

維庫斯從要解剖他的實驗室裡逃了出來,遭到通緝的他無處可去,只好逃到第九區躲了起來。

他一方面不得不依靠外星人的幫助活下來,另一方面卻對周圍的外星人感到厭惡。

雖然求生的欲望使維庫斯背離人類群體,但作為一個地球人根深蒂固的群體認同感讓維庫斯仍然站在人類的一方,即使他的身體再如何變異,即使人類再怎麼迫害他,他也仍然以地球人的方式思考。

為了能變回原樣,重歸人類社會,一向循規蹈矩的維庫斯從南非黑人黑幫手裡搶了武器,襲擊了政府部門,奪回了外星人所需的飛船啟動物質。

做這些被他稱作「自殺行動」的事,幾乎是九死一生。

在變異的初期,維庫斯非常的驚恐,從內心深處牴觸這種變異,並對外星人深惡痛絕。

但他最後卻為了保護外星人而與地球人戰鬥,幫助外星人回到家鄉。

究其原因,是因為他與外星人有了深入的接觸。

美國影片《沉默的羔羊》中,一個殺人犯綁架了一名少女,警方通過電視媒體每天播放這位少女的性格愛好、生活畫面,原因在於「如果讓他認識到凱薩琳是一個人,而不是一件物品,他有可能產生惻隱之心,放她一條生路」。

二戰時期的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使用自己的力量保護了1200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其原因在《辛德勒的名單》中得到了深刻的探討:

辛德勒在工廠裡與猶太工人有很多接觸和溝通,了解到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人,而不是簡單的被納粹貼上「最劣等的種族」「豬玀」標籤的生物。

維庫斯也是一樣,與外星人共同的生活讓他了解了他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友情和親情,透過了外形上的差異認識到本質上的相同,因此有了最後的反省倒戈。

對於維庫斯來說,其實最輕鬆的選擇就是認同自己的外星人身份,跟隨外星人而去,生活在他們的星球,融入他們的社會。

整個基因徹底變異的他已經跟外星人毫無二致,唯一的區別就是大概還保留地球人的記憶。

也正是這地球人的記憶,讓他在承受巨大的身份認同壓力的同時無法放棄對自身外星人身份不認同的理念。

布洛姆坎普從小在約翰尼斯堡成長,親眼見證了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終結,以及仍然存在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間衝突。

片中維庫斯的掙扎折射了布洛姆坎普的思考:

對於個人來說,種族身份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身份,也是最無法放棄、最需要認同的身份。受到壓迫和歧視的種族在社會的壓力下產生的身份認同危機,無論對於整個群體還是群體中的個人而言,都是莫大的痛苦。

身份的認同與排他

尼爾·布洛姆卡普借外星人題材講了一個真正地球上的故事。

人類的差異不僅僅限於種族,語音、地域、性別、文化,甚至意識形態間的差異都是人類衝突的源泉,而這些衝突,說到底還是源自於人類對身份認同的渴求以及由此引發的排斥異類的心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曾指出,群體身份認同可以給人以力量、信心和自豪感,但身份認同也可以殺人,甚至是肆無忌憚的殺人。

人類排斥異類的心理其實是群體身份認同極端化後的結果。

導演借影片中白人、黑人和外星人三個種族之間的衝突告訴我們,這種極端化的群體心理與人類追求自由與和平的願望相背離,是人類本性中應該摒棄的一面。

而影片中維庫斯的經歷再次的反映了布洛姆坎普的另一個思考:

種族隔離制度可以通過短暫的制度設計加以限制和防範,但種族隔離思想無疑植根於更深層次的文化之中,支持與反對種族隔離思想的群體和個人在換位大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這種身份認同上的矛盾和困境充分反映了種族隔離思想的醜陋和道德的淪喪。

到底人類有沒有可能克服這種本性,尊重世間萬物的多樣化存在,與異族也能和平共處?

影片結尾,在維庫斯的拼死幫助下,衝破地球人包圍圈的部分外星人最終登上飛船,回去搬救兵,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被遷移到新的地址,維庫斯成了他們一員,因而也躲過了被解剖的命運。

外星人回去後會發生什麼故事?在影片的結尾,他們會回來幫維庫斯重回人類社會嗎?還是會像片中的專家學者所猜測的那樣,回來向地球人宣戰?

影片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但是,完全變異的維庫斯,仍然不忘在外星人聚居區裡為唯一支持他的妻子製作手工玫瑰。

雖然種族與種族之間,外形、語言、文化不同,但都有著共同的內心世界。

這共同的內心世界給人類指明了一條走向求同存異的道路。

維庫斯最終救援和幫助外星人回到家鄉,原因就在於他與外星人進行了交流,通過外表的差異認識到了內心世界的共同之處。

同樣的,人類歷史上多次種族間的戰爭與融合也說明了這一點,只有充分的認識到各民族的差異與歷史、文化、環境有關,並非本質的必然的差異,以平等的心態加強種族間的交流和相互的深入了解,才能使種族平等理念深入人心。

相關焦點

  • 《第九區》,荒誕變形折射人性貪婪,金屬玫瑰寓意人性本善
    《第九區》改編自尼爾之前的一部九分鐘短片《約翰尼斯堡的外星人》,尼爾採用紀錄片的拍攝形式以外星生物與人類的共處生存展開,第九區為南非約翰尼斯堡的一個貧民窟,專門用來隔離外星生物,影片採用了荒誕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通過男主威庫斯的變形過程和外星人的回家之旅探索人類與外星生物的關係,以及環境變化之於人性的審視,濃鬱的人道主義關懷和種族主義解讀構成電影最想探討的母題
  • 《第九區》:在真實的人類與外星人的戰鬥中,人性是善還是惡?
    大家好,我要給大家帶來一部口味稍重的電影《第九區》。你不能僅僅通過看電影的名字來想像電影的內容,實際上第九區是外星人登陸地球後居住的地方,故事發生在這裡。被不明液體濺起,男子的身體逐漸變了樣種族歧視一直是人類關注的問題,白人歧視黑人從未停止過,在這部電影中,人類歧視外星人。當外星人在「驅逐令」上簽名時,人類的態度非常不友好,有時會直接開槍。因此不同種族的人很難生活在一起,也很難完全消除種族歧視的概念。
  • 《第九區》:最真實的人類與外星人之戰,人性究竟是善是惡?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嚶嚶要帶來一部口味略重的電影——《第九區》。光看名字可能想像不出電影內容,其實第九區是外星人降落到地球後生活的地區,故事也就在這裡發生了。被不明液體噴濺,男主身體逐漸發生變化種族歧視一直是人類關注的問題,白人歧視黑人從未停止,而影片中則是人類歧視外星人。在讓外星人籤訂「驅逐令」的時候,由於外星人不怎麼配合,人類的態度非常不友好,有時直接開槍。所以說,不同種族之間很難生活在一起,想要徹底消除種族歧視的觀念是很困難的。
  • 《第九區》,你見過這樣的外星人嗎?自私的男主與正義的外星人
    人類科技越來越發達,對宇宙的好奇心也越來越強,隨之而來導演編劇們眼中外星人的形象也越來越立體,網絡上外星人的片子很多,但外星人要不就是侵略地球要不就是拯救地球,總之普遍印象是他們比人類更強大。而電影《第九區》劍走偏鋒,講述了因意外飛船墜毀在地球的一群外星人,被人類不公正對待監禁的故事,影片一改人類永遠正義的觀點,相反在這裡面看起來恐怖的外星人有情有義,而相貌堂堂的人滿是自私殘忍。
  • 《異形:契約》《異形覺醒》在這部外星人電影面前都是渣渣
    本期重推:《第九區》電影院裡的外星人總是能吸引觀眾的目光,今年有《降臨》、《異星覺醒》、《異形:契約》,還有《銀河護衛隊》也勉強算一部「外星人」電影。但要真正說到人類與外星人,目前來說《降臨》的口碑是最好的。《異星覺醒》和《異形:契約》可以說是同類型電影,大概就是外星生物殺人類的故事。
  • 豆瓣評價8.2,深度解析經典科幻電影《第九區》!
    小海想說:這部電影得益於偽紀實的拍攝方式,使整部電影呈現出一種硬核新聞般的真實感,使觀眾一下子就被帶入既定的事實面前:一輛滿載外星人的飛船飛到了地球第九區的難民營影片中,人類覬覦外星文明的高科技武器,而外星人渴望得到地球的庇護,形成了表面上的和平共處。
  • 評價電影《第九區》
    畫面一開始,你會看見一個超級垃圾場,沒錯,這裡的確是現實中的垃圾場——非洲貧民窟,但在電影裡,它的名字叫——第九區。簡單說,就是地球人關押外星人的大型監獄。而那些外星人,可一反我們平常在科幻片中看見的高大上的高科技形象:它們長得細細長長,外表都是甲殼,像生鏽的機器人一樣破破爛爛。
  • 不要招惹外星人|盤點影視作品中外星人的經典類型!
    但是他們想在地球生活,還得在秘密機構註冊visa,通過安保檢查,才可以順利通關。而在2009年,南非導演Neill Blomkamp的《第九區》,以小成本投入、紀錄片形式拍攝外星人,不僅新奇好看,也向電影行業展示了好科幻有時候和預算沒有太大關係。
  • 地球慘遭蹂躪、外星人入侵?這些電影要看!
    地球慘遭蹂躪、外星人入侵?這些電影要看!隨著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的《獨立日2:捲土重來》的上映,外星人入侵地球也成為了熱議話題,當然今日也選出了好萊塢史上描述外星人入侵的十部佳片。《極度空間》科幻驚悚片約翰·卡彭特執導的這部《極度空間》,出人意料的諷刺了美國的消費主義,片中的外星人通過偽裝來統治人類。這部電影鬥志旺盛,而且內容非常有趣,片中表明人類生存的最大希望,是拿到一副正確的太陽鏡。
  • 外星人在美國「定居」?51區裡有活人!
    大家都追問:51區真的有外星人嗎? 不知大家是否看過一部電影叫《第九區》。影片中出現外星來客。幾乎所有的「龍蝦人」被關進第九區這個特殊管轄區。其實,第九區就是模仿美國51區!
  • 豆瓣8.2分《第九區》
    《第九區》電影劇情是大概在20年前,一群外星生物因為自己所在的星球遭受了戰火的摧殘,已然成為了一批難民,流浪到地球安了家。《第九區》然而這群外星難民因為體態語習性的不同,令人類非常厭惡,同時人類也虎視眈眈想得到外星人的科技和武器。男主人公為了升職加薪,接受了派去和外星人談判和籤署遷移條約。
  • 願我們都能善待自己身邊的人,也被身邊的人善待——《第九區》
    今天的電影是《第九區》。這是一個關於外星人的奇妙故事。我真佩服導演的大腦迴路。整部電影用一個詞形容為「真實」。一方面是敘事手法的真實性,另一方面是對人性真實性的解讀。這個故事講述了一艘外星採礦船意外擱淺在地球上的故事。
  • 外星人要來地球了?這6部外星入侵電影告訴你他們會有哪些意圖
    前幾天加拿大天文學家偵測到遠自15億光年外的電波,並且這個電波似乎正在快速接近地球,一時引起軒然大波,難道外星生物要正在逼近地球?如果有朝一日外星人真的入侵地球了,地球人又會如何應對呢?這幾部電影或許會給你們答案。
  • 五部人類大戰外星人電影,熬夜也得看完!
    浩瀚宇宙,百萬億星系,雖然現在並沒有證實還有其他生命體存在,但小編確信,地球並非是唯一一個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有很多未解之謎,有不少跟外星人有關!怪圈麥田、第九區等等,還有不少攝影愛好者拍到的照片!如此之多的線索,讓外星人的存在可能性非常大!下面小編為各位整理了五部精彩的人類大戰外星人電影!1.《降臨》劇情簡介:地球上空,突然出現了12架貝殼狀的不明飛行物,懸浮在12個不同的國家上空。外星人向人家發出了訊號,但人類不能解讀。這將是跨越物種的交流。
  • 以色列前太空負責人:外星人一直生活在地球上,與人類政府合作!
    當然,這樣的傳聞並沒有得到官方的證實,雖然聽起來有一些匪夷所思,但是這種可能性也並不是沒有,因為在美國關於外星人的傳言實在是太多了,尤其是神秘的51區,到目前為止都未能真正的揭露51區的秘密。外界傳言變得越來越多,大多數人也只是圖個新鮮當成故事聽聽而已,但是來自於以色列太空計劃的前負責人,現年87歲的海姆埃希德認為外星人就隱藏在人類中間,在地球上進行一項秘密實驗,在未來某一天將會徹底的暴露在人類面前。
  • 外星人五大假想:入侵地球但不會吞食人類
    在科幻電影裡,這些粘糊糊的恐怖外星生物總是傾向於綁架人類,調查研究人類,乘坐飛碟在空中盤旋飛行,甚至像《黑衣人》中的外星人喬裝成地球人類,混雜在人群之中。超越好萊塢電影的有限想像空間,假如外星人真地存在,它們的外貌是怎樣的呢?當抵達地球時將如何接觸人類?
  • 為什麼人類沒有收到外星人的信息?這8部電影為我們完美解答了!
    有人說,為什麼至今未接收到外星文明的信息,局長只想說,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因為當有朝一日真的收到他者文明的信號,那便是人類的滅絕之日,並非所有外星人都是史匹柏鏡頭下慈眉善目的天外來客,他們可以是《獨立日》那些摧毀地球的無情毀滅者,他們可以是《第九區》的避難者,他們可以《天兆》裡的麥田怪圈
  • 地球是一個牢籠,人類是外星人?是從其他星球逃離到地球的?
    生命是一種很奇妙的發演變,人類的誕生起源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隨著生物領域技術的不斷發展,關於達爾文進化論,人們逐漸有了不同的看法,這個理論開始被人質疑。有人大膽的推測:地球其實就是一個大籠子,而人類是外星人。生命的起源是什麼?
  • 外星人曾開展戰爭?它們來到地球,還與人類達成協議了?
    這麼多年來,人類一直在尋找地外生命的蹤影,只不過都沒有理想的效果,曾經擔任以色列太空安全項目的負責人聲稱,其實人類早就已經見過了外星人,有些國家甚至還與他們達成了協議。很多人聽到這番話後,又重新想到了1979年美國人與外星人的交火事件,這就是道西事件,難道這起事件是真的嗎?
  • 外星人已來到地球,而且人類感覺不到?牛津教授:它們長得像昆蟲
    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越來越多,對於自己生活的地球也了解得更深刻。在尋找地外生命過程中,人們開始以地球生存環境為藍本進行尋找。然而,目前觀測到的大部分星球都不具備地球的條件,也就沒有孕育與人類相似的智慧生命體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