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縣懷玉鄉:農房變民宿 紅色旅遊帶動村民奔小康

2020-12-16 上饒頻道

  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吳夢玲報導:要想去玉峰村可不容易。7月2日,記者一行開車從上饒市玉山縣出發順著懷玉山脈曲折陡峭的山路,一點點駛入氤氟的雨霧裡,攀至1200多米高處時一戶戶人家方才顯露,「江南高原」名不虛傳。這個被山水環抱、涼爽宜人的村莊靠著脫貧政策大力推動紅色旅遊,帶動村民發展民宿產業,如今不僅是遠近聞名的避暑勝地,還摘掉了十三五省級貧困村的帽子。

 
瞻仰方志敏雕像的遊客(吳夢玲攝)

  上饒市玉山縣玉峰村位於玉山縣懷玉鄉東北部,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共有貧困戶57戶,176人。當地村民常常說「懷玉風景無限好,只是貧窮讓人跑。」脫貧致富帶頭人羅滿堂告訴記者,「山多田少種的主食就少,以前的玉峰村被大山重重包圍,就算要出門買包鹽都要走大半天去山腳,村裡也沒什麼活只能做點農活打發時間,靠天吃飯。」但如今,村民們每天覺得時間不夠用。

 
玉峰村全景(懷玉鄉提供)

  2018年的時候,羅滿堂發現隨著方志敏烈士的壯烈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後,慕名而來玉峰村的遊客也更多了,遊客的一句問話點醒了他。「老鄉,你們這裡好漂亮哦,有吃飯住的地方麼?」當時玉峰村基礎設施都不完善,哪裡能留得住遊客。看著遺憾歸去的遊客羅滿堂動了要辦民宿的心。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時還是貧困戶的羅滿堂哪裡有錢去裝修房子添置物品。他的想法被幫扶幹部知曉後覺得開民宿確實可行,幫扶幹部便積極為羅滿堂爭取政策、發展資金,最後申請下了5萬元的低息貸款,讓羅滿堂有了起步資金。

 
村裡隨處可見的扶貧標語(吳夢玲攝)

  「一開始我沒信心沒經驗,還是抱著一種試一試的心態,是幫扶幹部的熱心幫助支撐著我建成民宿,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羅滿堂告訴記者,有了起步資金的他將村集體租給他的兩層大平房拾掇乾淨,隔出11間房便風風火火的在2018年五一期間開起了民宿,民宿大門前貼了一副對聯:「脫貧攻堅頌黨恩,致富小康順民心。」民宿物美價廉100元一間包吃包住深受遊客青睞,去年一年靠房費和飯菜錢就給家裡增收近13萬元。

 
羅滿堂民宿前的對聯(吳夢玲攝)

  看見羅滿堂在民宿上掙錢了,玉峰村的其他村民也紛紛動心請教,在羅滿堂和鄉鎮幹部的幫扶下,玉峰村如今的民宿達到了80餘家。「村裡開民宿的多了,我們要統一標準,讓遊客在玉峰村住得更舒心。」在民宿老闆的呼聲下羅滿堂建立了民宿協會,協會包攬了所有民宿經營者,在方便管理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民宿的健康發展。

 
民宿經營者俞鄉蓮(吳夢玲攝)

  「雲深不知處」的玉峰村漸漸「活」了過來。懷玉山遊客量從最初的一萬人次到如今38萬多人次,懷玉鄉鄉長董毅超告訴記者:「夏季是玉峰村的旅遊旺季。因方志敏烈士的清貧故事成為全國各地群眾瞻仰的革命聖地,懷玉山先後建成了一系列紅色主題建築,玉峰村裡邀請專家為民宿建設及管理出謀劃策。隨著遊客量的激增,懷玉山的民宿產業也煥發出勃勃生機,目前,玉峰村共發展了民宿及農家樂80餘家,其中貧困戶經營的有12家,年均增加收入2萬元,貧困戶及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地提高。」

相關焦點

  • 文成民宿女主人黃琳琴的小康故事
    09:05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之奮鬥的夢想終將成真。全面小康,是一個個家庭夢想成真、笑顏綻放的鮮活故事。那麼,文成民宿老闆眼中的小康是怎樣的?他們的小康故事又有哪些動人之處?
  •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2020-12-30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小金縣:津金同心奔小康
    「在蘋果園裡可以住民宿、數星星,蘋果還可以隨手摘著吃,令人難忘。」遊客李冰讚嘆的,是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的「津金同心·農博園·蘋果共享農莊」。在對口幫扶中,成都市新津區投入868萬元幫扶資金,引入「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的理念,引進以旅遊分享為核心的品牌資源,通過集體經濟股份化改革,引導村民和村集體將土地及果樹、房屋等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代村民持股,按股份給村民和村集體分紅;並以建設運營一批共享農莊為引爆點,帶動村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
  • 南雄又到銀杏最佳觀賞季 鄉村旅遊帶旺民宿
    這些遊客湧入南雄,不僅帶旺了該市的旅遊人氣,還帶活了當地的經濟。近日,筆者從該市文廣旅體局了解到,隨著銀杏最佳觀賞季的到來,遊客持續增加,每逢周末,優質民宿甚至一房難求。農房變民宿每年10月下旬到12月中旬,途經帽子峰鎮河背村前往帽子峰森林公園的遊客絡繹不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留住時光記憶,83歲老人開起咖啡店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實習生 陳恩鳳這裡是遊客夢想中的山水田園,更是村民們脫貧奔康的致富寶地,閬中市天宮鎮五龍村憑藉其美麗的自然風光、淳樸的鄉土人情以及政府的多元扶持,將五龍田園旅遊小鎮打造成了一顆璀璨的閬南明珠。
  • 「我們一起奔小康」龍尾巴人的小康路
    旅遊開發前,村民人均純收入不足200元,貧窮是過去龍尾巴的底色。窮怕了的龍尾巴人日夜想致富。居委會黨支部召集村民反覆商議後,將希望投向了村子周邊的大山。他們下決心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變成龍尾巴人「守住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的行動。根據自己緊鄰張家界核心景區的優勢,龍尾巴人決定大力發展旅遊,走旅遊脫貧之路。
  • 漫路村:凱博帶動奔小康
    原標題:漫路村:凱博帶動奔小康
  • 銀杏染秋鄉村旅遊帶旺民宿 助力南雄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
    農房變民宿每年10月下旬到12月中旬,途經帽子峰鎮河背村前往帽子峰森林公園的遊客絡繹不絕。看到旅遊這麼紅火,河背村引進商家,租下村民的一排舊農房,改造成了民宿——河背客棧,並於去年10月開門迎客。該客棧負責人張富興介紹,銀杏觀賞季時,客房預訂天天接近飽和,周末爆滿,每天還要招待二十幾桌的客人。
  • 途遠網紅民宿助力撫遠抓吉赫哲族村上榜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通過裝配式創意民宿群落,將東極觀日、赫哲歌舞、江中漁獵、溼地風光等旅遊資源整合,讓昔日偏僻荒蕪的小漁村成為民俗生態旅遊「網紅」打卡地。赫哲族村途遠驛站同時引入途遠旗下會員制民宿預訂平臺「趣悠悠」與旅遊特產分享電商平臺「途禮」進行線上和線下專業運營,提供項目運營、民宿預訂、特產售賣等服務,有效解決了鄉村旅遊產業面臨的
  • 依託驪山旅遊資源 解決村民農副產品「賣...
    9月29日,房巖村人民供銷社開業,村民自家產的核桃、石榴、土雞蛋以及手工製品等農副產品都可以送到驪山「最美環山路」邊的供銷社,由供銷社統一為村民銷售,解決了村民農副產品「賣難」和市民求購優質農副產品「買難」問題。
  • 番禺人的小康生活長啥樣? 就是這樣——
    2010年10月28日,大九律大橋建成通車,「孤島」從此變身「幸福島」,村民陸續走上奔小康的幸福之路。江鷗村村民麥錦明沒想到的是,僅僅二十多年時間裡,海鷗島不僅通了橋、通了車、通了水,還從原來的孤島變成了都市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裡口山:村民樂享「家門口」經濟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裡口山:村民樂享「家門口」經濟 2020-07-26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陽山:繪就鄉村新藍圖 「桃花源」裡奔小康
    美麗鄉村建設的背後,是陽山鎮踐行新發展理念,建設更加均衡、協調、可持續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決心。近年來,陽山鎮以項目為抓手、以載體為支撐、以改革為突破,以發展高質量不斷厚植鄉村振興發展優勢,在可知可感的民生實事上苦下功夫,使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發展的溫度和進步。「桃花源」裡奔小康,成為陽山鎮交上的一份滿意答卷。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丨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曾經的養豬村...
    村口的「博後村歡迎您」標語在政策的扶持下,在深圳做了十多年生意的蘇洪武帶著積蓄返鄉開起了民宿,並聯合幾戶村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村口的小康廣場,修建商品、美食一條街,帶領村民一起奔小康,「我們這個村小組現在的發展勢頭很好,我們計劃將附近幾個村小組連帶開發,依託亞龍灣的人氣,把自身打造成景區。」蘇洪武說。
  • 雪山草地展新貌——四川阿壩州脫貧奔小康紀實
    新華社成都7月2日電題:雪山草地展新貌——四川阿壩州脫貧奔小康紀實新華社記者周相吉、劉坤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古爾溝鎮丘地村,村民在藏式風格民宿外編織傳統腰帶(6月11日攝)。丘地村在2005年整體搬遷後,實現水電、畜牧、旅遊產業齊頭並進,2019年成功創建3A級景區,村民人均純收入達24780元。
  • 柯城區寫好農房整治「後半篇」 畫好美麗鄉村新樣板
    (圖片來自網絡) 今年以來,柯城區逐步將拆後利用作為鞏固農房整治成效、風貌提升、鄉村產業振興項目的中心工作來抓,持續做好農房整治「後半篇」文章,對拆後利用工作同時部署
  • 老房子變身民宿,養蜂成了「甜蜜事業」,淳安這個山村不到半年大變樣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一凡 通訊員 方俊勇 方婷婷 葉勇 柯紅槐風格別具的民宿、漫山遍野的林下作物、門前屋後整齊的蜂桶釀造著甜蜜……走進杭州淳安縣大墅鎮洞溪村,幸福的鄉村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另一方面,引導農戶將閒置農房進行出租,先後啟動隱香西院、典藏民宿等項目建設,借力鄉村旅遊和美麗城鎮建設,發展民宿經濟。「今年,我們洞溪村通過發展林下種植和民宿經濟,1-9月實現了總收入70.6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34.06萬元,提前一個季度完成了消薄增收年度任務。」
  • 關礦山興旅遊 村裡有了「金山銀山」 ——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鄉村...
    梁平區相關負責人稱,百裡竹海所在的明月山是長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梁平區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聚焦「五個振興」,用好竹資源,建好民宿群,讓農房變客房、竹林變公園、勞作變體驗,攜手毗鄰區縣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讓百裡竹海真正成為梁平人民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