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草地展新貌——四川阿壩州脫貧奔小康紀實

2020-12-22 西部網

新華社成都7月2日電題:雪山草地展新貌——四川阿壩州脫貧奔小康紀實

新華社記者周相吉、劉坤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桃坪鎮佳山村,村裡大山高聳入雲,從山下到山上則是蒼翠的果林(6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滿山的果樹、整潔的民居、玉帶似的公路……6月中下旬,記者行走在川西高原,一處處令人振奮的景象撲面而來,多年前的那些貧窮面貌已難尋蹤影。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這個川西高原上曾以雪山草地著名的地方,今年初實現全域脫貧摘帽。現在,這裡的農牧民們又邁開新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未來。

這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境內的「上南天路」(6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在壤塘縣,不少牧民因為「上南天路」,進入了致富快車道。「上南天路」最高處海拔4200米,連接壤塘縣上杜柯鄉和南木達鎮,此前兩個鄉鎮之間無路可通。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苦寒之地」變了模樣

「種的土豆、玉米,根本沒法運下山。」

「去集市賣犛牛,路上要花2天時間。」

說起多年前的生產生活,阿壩州不少農牧民直搖頭。如今,這些都變了模樣。

理縣桃坪鎮佳山村,盤山公路隱藏在蒼翠果林之下。村裡大山如筆尖挺立,高聳入雲。當地老鄉介紹,以前都種玉米、土豆,除去人工和種子等成本,還要虧本;而現在山下是大櫻桃樹,山腰是李子樹,山頂是蘋果樹。

這是無人機航拍的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境內的「上南天路」(6月13日攝)。在壤塘縣,不少牧民因為「上南天路」,進入了致富快車道。「上南天路」最高處海拔4200米,連接壤塘縣上杜柯鄉和南木達鎮,此前兩個鄉鎮之間無路可通。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村民龍朝志種了10畝果樹,一年的水果收入達20多萬元,其中近一半的銷量,是兒子龍庭恆通過網絡銷售的。

6月19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南坪鎮琵琶彈唱中心的藝人為遊客彈唱南坪曲子《採花》。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村主任馬雪平說,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0年前的1000餘元,增加到2019年的14772元,大多數農戶年收入都超10萬元。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古爾溝鎮丘地村,村民在藏式風格民宿外編織傳統腰帶(6月11日攝)。丘地村在2005年整體搬遷後,實現水電、畜牧、旅遊產業齊頭並進,2019年成功創建3A級景區,村民人均純收入達24780元。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佳山村僅是阿壩州山區產業變化的一個縮影。在壤塘縣,不少牧民因為「上南天路」,進入了致富快車道。「上南天路」最高處海拔4200米,連接壤塘縣上杜柯鄉和南木達鎮,此前兩個鄉鎮之間無路可通。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古爾溝鎮丘地村拍攝的藏式風格民宿(6月11日攝)。丘地村在2005年整體搬遷後,實現水電、畜牧、旅遊產業齊頭並進,2019年成功創建3A級景區,村民人均純收入達24780元。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上杜柯鄉吾克基村牧民扒周說,以前從村裡走路到鄉鎮,來回要2天時間,騎馬要一天,賣牛奶、犛牛都相當困難,「把牛趕到集鎮上賣,我們沒還價餘地,否則還得花一天時間趕回來。」如今,在交通運輸部支持下,這條「雲端扶貧路」把茫茫大草原連接起來。扒周現在騎上摩託,只需一小時就能到鄉鎮,他家一年賣牛奶的收入就能達到1萬元。如果要賣犛牛,一個電話打出去,就有人上門來收購。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藏文中學新的籃球場上,初中二年級男生在體育課上打籃球(6月14日攝),周圍則是新的教學樓和體育運動場館。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川西高原上,變化無處不在。阿壩縣,一棟棟新教學樓拔地而起。紅原縣,收奶站沿公路進入草原深處,方便牧民售賣鮮奶。松潘縣,電子商務發展如火如荼……

「勁往一處使」啃下「硬骨頭」

目前,阿壩州13個貧困縣(市)已全部摘帽,10.34萬名貧困人口脫貧。這一切,既有扶貧幹部全力奮戰,也有農牧民自身卯足幹勁自力更生。

趙煜民是交通運輸部派往該縣的扶貧幹部,兼任吾依鄉吾依村黨支部副書記。2018年9月,趙煜民到任後,大部分時間都在村裡。「這裡扶貧要突破走寨入戶關、語言溝通關、工作責任關,事非經過不知難。」趙煜民說,看到群眾期待的眼神,自己沒理由退縮。他幫村裡組織成立了合作社,貧困戶拉甲一家通過合作社,每年賣蘑菇的收入要比以前多5000元,如今拉甲一家已脫貧。

6月11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古爾溝鎮丘地村村民哈姆斯基為遊客熬製酥油茶。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近年來,阿壩州3.5萬名黨員幹部與19萬多戶農牧民開展結對幫扶,600多名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6月11日,同是經營民宿客棧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古爾溝鎮丘地村村民拉姆(左)和汪乃前往村口迎接客人。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在若爾蓋縣降扎鄉格吉村,來自縣紀委監委的俄尖澤仁從2015年8月開始,在村裡擔任第一書記。他到村後,帶領村民種植中藥材,結合自然環境優勢,還發展旅遊產業。

幾年下來,格吉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元左右,實現了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俄尖澤仁也從剛到村時的不被認可,變成了村民的「知心人」。

「脫貧攻堅,就要有紅軍過雪山草地的鬥爭精神。」俄尖澤仁說,幹部群眾「勁往一處使」,才能攻克貧困堡壘。

在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幾年前阿青的丈夫生病,女兒又在上大學,她家因病因學成了貧困戶。

阿青在接受幫扶的同時,自己也拼命努力,把資助她的7箱蜜蜂發展到16箱。她還綜合利用鄰居家土地,種植了40畝花椒樹。「幾年後,收入應該很不錯。」阿青樂呵呵地說。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的壤巴拉非遺傳習創業園,村民在製作藏繡製品(6月13日攝)。壤巴拉非遺傳習創業園內進駐有唐卡、梵樂、藏醫藥等傳習單位,當地及附近村民在這裡可以免費學習非遺項目的製作技藝,學成後留在這裡創作作品,每個月可獲得數千元固定收入以及作品銷售提成,收入得以大大提高。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在阿壩州,有的農牧民通過學習非遺技藝過上新生活,有的成為種植能手,有的通過網際網路營銷而改變命運……

「後頭的日子會更好」

川西高原上,農牧民致富的步伐已邁開,他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理縣古爾溝鎮丘地村,民宿旅遊如火如荼。59戶村民就有70多輛小汽車,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以前只能吃苞谷,現在吃米都還分種類,以後日子會更好!」老支書三郎乓說。

當前,阿壩州全力打造大九寨、大熊貓、大草原等品牌,全產業鏈帶動周邊群眾脫貧致富。茂縣、汶川縣、九寨溝縣等地,文旅產業蓬勃發展。近5年來,阿壩州實現旅遊收入991.33億元。

高原牧區也出現大學生返鄉創業。索郎當周大學畢業後,返回家鄉若爾蓋縣。2016年,他與人合夥創辦公司,收購被牧民扔掉的犛牛絨,搞起產品加工。「2019年銷售額220萬元,帶動了牧民增收。」索郎當周說,巴西鎮求吉郎哇村曾是貧困村,公司一年在村裡收購4噸犛牛絨,為村裡帶來40多萬元收入。

「我們每月工資共5000元,在以前都不敢想。」與愛人一起在公司上班的扎西降初說,他們已脫貧,好日子還在後頭。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蓮寶葉則」演藝公司演職人員在表演傳統曲種《折嘎》(6月14日攝)。折嘎是古老的曲種,如今被搬上舞臺,並在演唱中加入了傳遞吉祥、讚頌新人新事新風尚的內容。這些演職人員中不少是從當地鄉村裡來的年輕人,經過培訓合格後成為演員,通過表演獲得穩定的收入。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產業發展、生態優美、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開花結果。高原群眾對未來充滿信心,還敏銳捕捉新的機遇。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的「中國特產·阿壩州扶貧館」裡,兩名從成都來到這裡的MCN服務商團隊成員通過京東直播平臺,幫助松潘當地企業直播銷售沙棘飲料等特產(6月17日攝)。據了解,她倆直播3小時,幫助當地企業完成近10萬元的銷售額。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6月底,松潘縣城內的「中國特產阿壩州扶貧館」裡,兩位「網紅」通過網絡介紹沙棘飲料、犛牛肉等產品。松潘縣經信局局長何躍說,扶貧館去年開館以來,已經上線499種產品,銷售額達500萬元。

最近,阿青正考慮把自己的住房分幾間出來,用於民宿接待;經過幾年嘗試,索郎當周準備擴大企業規模;當地老鄉還給趙煜民取了一個藏語名字——「尕燈」,意為「好日子」……(完)

編輯:王蜀周秦

相關焦點

  • 酥油茶香溢滿鮮花盛開的草地:寫在四川涉藏地區全面脫貧之際
    酥油茶香溢滿鮮花盛開的草地秋高氣爽,雪山連綿,高亢嘹亮、深情款款的《康定情歌》在被譽為「情歌城」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康定市的高原峽谷中迴蕩。在這場舉世矚目的脫貧攻堅戰中,四川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像酥油糌粑一樣如影隨形,戰貧困、奔小康。最新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四川涉藏地區貧困人口減少到0.24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1%。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美術類優秀...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美術類優秀作品、入展作品名單  脫貧戶造像 國畫 100 黎健雄 復工復產奔小康
  • 曲周縣舉辦「脫貧攻堅奔小康 砥礪奮進譜新章」中國減貧成就展
    |脫貧攻堅奔小康 展覽簡介:「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從兩千多年前的《詩經》開始,「小康」作為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代名詞,就成為中華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願望。1979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小康」這一古老而美好的概念,從此被創造性地用來詮釋中國現代化坐標上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與村幹部和村民代表一起商量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好辦法。
  • 河北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文藝創作美術攝影作品展開幕
    12月14日,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指導,河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承辦的河北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文藝創作美術攝影作品展在石家莊市美術館開幕。本次主題創作展以美術、攝影為主,分為石家莊市美術館和裕西公園兩個展區。
  • 《中國華能》十二月刊 脫貧 奔小康
    《中國華能》十二月刊 脫貧 奔小康 2020-12-17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交通運輸部:幫扶四川阿壩州黑水縣等6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交通運輸部負責定點扶貧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小金縣、壤塘縣和甘孜州色達縣等4個深度貧困縣,對口支援江西安遠縣1個縣,聯繫陝甘青寧六盤山片區61個縣,一共涉及66個縣,截至今年11月21日,全部完成脫貧摘帽。」
  • 「珠峰隊長」與阿壩州的「十三五」不了情
    四川在線記者 徐登林「天冷,多備些衣服。」12月10日,在阿壩州黑水縣蘆花鎮德石窩村村民澤郎東作家,成都川藏登山運動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拉王平通知完對方冬訓事宜,臨走時還不忘特別提醒,這讓坐在輪椅上的澤郎東作父親塔爾基十分感動。
  • 四川小金縣:津金同心奔小康
    遊客李冰讚嘆的,是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的「津金同心·農博園·蘋果共享農莊」。木欄村村支書龍華貴說:「我們要以此為龍頭,帶動更多鄉親致富奔小康。」蘋果林嫁接旅遊增值了,玫瑰花在對口幫扶中也開始怒放。新津區利用小金縣適宜玫瑰栽培的優勢,先後投入438萬元支持小金縣高山玫瑰產業以及玫瑰博覽園建設,通過支部+合作社+公司+黨員+農戶+基地「六聯手」的產業模式,不斷培育壯大玫瑰產業。
  • 阿壩州這條道路有望明年五月通車,沿途風景還美到爆!
    在國家交通運輸部定點幫扶助力下黑水縣委、縣政府堅持脫貧奔康交通先行理念立足縣情把完善交通基礎布局和功能作為重點工作任務這塊迷人的川西寶地,將草地、雪山、雲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九頂山既是陽光之城也堪稱雪景之國。巍巍的九頂山,雪還沒有融化,陽光灑在山頂,大自然成就了這一幅美麗畫卷。
  • 貧困小山村變身脫貧奔小康「樣板村」
    中新網太原7月29日電 題:貧困小山村變身脫貧奔小康「樣板村」  作者 楊傑英 郭學紅  盛夏時節,走進山西沁縣漳源鎮北安家嶺村,看到錯落有致的農家院落被濃鬱的綠色包圍。  以前的北安家嶺村不是這樣。
  • 民族音樂紀實劇《家園》講述脫貧攻堅感人故事
    12月7日至8日,由中央民族樂團創作出品的民族音樂紀實劇《家園》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民族音樂紀實劇《家園》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立項的重點新創劇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即將實現之際,記錄這一划時代歷史進程的適時之作。
  • 全部脫貧奔小康 千年夢想今朝成
    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不久前,我國最後52個貧困縣「摘帽」,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 小康生活是什麼樣子?「儂好!小康」設計大賽成果展給你答案
    小康」設計大賽成果展給你答案 澎湃新聞記者 徐蕭 2020-12-19 11:36 來源:澎湃新聞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⑥】詩詠廣東翁源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⑭】詩詠湖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你勤,我勤,直向小康奔!   荊門小河村新貌  覃錫昌  晨霧煙霞樓宇森,肥壯牛羊漫坡尋。挽芹圃濂溪,福星高照,展誦情詞千闋。   摸魚兒•安陸農村新貌感懷  張健安  喜揚眉、碧山溳水,霞陽無限和煦。經年尋夢朝朝裡,期許國強民富。堪愛處,引望眼、一川青綠金銀庫。
  • 「小玩具」引領脫貧奔小康
    安全可靠的電力給樊埝村的木旋玩具製造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樊埝村,如今從事木旋玩具加工的村民已達到2000餘人,他們加工的木旋玩具,已形成10大類600多個花色品種,除俏銷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外,還出口歐美及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脫貧奔小康。(完)
  • 1元購5斤羌脆李 阿壩州長攜13縣(市)長拼多多直播獲百萬訂單
    州長楊克寧表示,「與拼多多聯合舉辦『淨土阿壩』消費扶貧直播節,旨在認真落實中央、省、州關於『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的決策部署,讓特色產品對接更大的線上市場,讓電商扶貧惠及更多貧困群眾,讓線上直播發揮出更好的綜合效益,全力促進群眾增收,切實鞏固脫貧成果,真正實現同步奔康」。
  • 凝心聚力奔小康——天水市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綜述
    原標題:凝心聚力奔小康  ——天水市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綜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  天水是甘肅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 種草養羊走對路 「洋洋得意」奔小康——甘肅環縣羊產業發展紀實
    新華社蘭州1月3日電 題:種草養羊走對路 「洋洋得意」奔小康——甘肅環縣羊產業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張文靜、郭剛、程楠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養羊歷史悠久。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羊產業,推動脫貧攻堅進程。「種草養羊走對路,『洋洋得意』奔小康。」
  • 三年決戰奔小康 | 電商助殘脫貧 夢想亮翼高飛——文縣殘疾人電商創業紀實
    距全縣精準脫貧還有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