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的最後一幕:莊嚴又隆重,熱烈又血腥的西周開國大典

2021-01-13 任微言卿

武王伐紂取得勝利,徵討殷商南方諸侯的「南國戰役」獲得全勝,周朝取得了天下的共主地位。

周人一片歡呼雀躍,隨即舉行了盛大的慶典。

古代貴族十分重視祭祀,《左傳》曾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一個國家最大的事情,莫過於祭祀和戰爭。

周人開國大典共有三場,在牧野舉行了「告捷禮」,在殷都朝歌舉行了「社祭」,在周人的老家宗周鎬京舉行了「獻俘禮」。

先說說「告捷禮」。

「告捷禮」,主要是告慰上天,按照程序,周人一連舉行了五天。

《史記周本記》是這麼寫的:「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武王自稱太子發,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

意思就是,周武王駕著載有文王神位的「主車」,檢閱軍隊,自稱「太子發」,向文王的牌位稟告牧野之戰的勝利。這是因為八方諸侯都非常仰慕周文王的賢德,而武王正是以文王的名義號召天下諸侯伐紂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了感謝前人栽樹,周武王還祭祀了周太王、吳太伯、虞公仲雍、周公季歷、周文王、伯邑考等六人。

這六個人,周太王是周武王的曾祖父;周公季歷是武王的祖父;吳太伯、虞公仲雍是周文王的大哥和二哥,他們的後裔分別建立了吳國、虞國;伯邑考是武王的大哥,沒有等到戰勝商朝就死了,很有可能是被紂王殺死的。

又殺了一百名生俘的殷貴族作為犧牲,來告慰天宗上帝及祖先之靈,祭奠犧牲的周軍將士。

祭祀用牛五百零四頭,羊、犬、豬二千七百零一隻。考慮到當時的生產力,場面不可謂不鋪張。

在完成了這一系列儀式後,「告捷禮」順利完成了。

再來說下「社祭」。

社祭是在殷商的首都朝歌進行的。在商朝人的宗廟中舉行周國勝利的祭祀,是赤裸裸、明晃晃的威懾,簡直是對殷人的羞辱。這無非是對殷商遺民宣示,天命已經歸周了。

這跟後世的德意志帝國,在法國的凡爾賽宮舉行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儀式,道理一樣。

社祭開始前,武王先修葺和清理了土地神的祭壇和商紂王的宮殿,鹿臺雖然被焚毀了,但自己面子上也要好看一些。

社祭開始後,一百名精銳的周軍士兵扛著彩旗,作為先導,在前方開道。

武王的弟弟曹叔振鐸(曹國的開國之君)獻上並護衛著天子的專車(陳常車),周公旦手持大斧,畢公手持小斧,待衛在武王兩旁。散宜生、太顛、閎夭,這幾名賢臣良將都手持寶劍護衛著武王。

武王站在社壇前,群臣都跟在身後。毛叔鄭捧著明月夜取的露水,衛康叔封輔好了草蓆子,召公奭獻上了五彩的布帛,姜太公呂尚牽來了供祭祀用的牲畜。

伊佚高聲朗讀禱文:「殷的末代子孫紂,他完全敗壞了商湯等殷商先王的良好德行,侮辱和輕慢神靈,不進行祭祀,昏庸暴虐的對待百姓。他罪惡昭彰,上帝早就知道了。」

聞言,武王叩頭至地,說:「我承受上天的命令,革除殷商這個政權,接受上天聖明的旨意。」武王又拜了兩拜,叩頭至地,然後退出。

典禮結束,周武王召集了殷商的耿氏、蕭氏、摯氏等大貴族,殷商政府的一幹舊官員,以及眾多小貴族、裡君、賢民們,發表自己的執政宣言。

武王先是和顏悅色,說商朝的百姓沒有罪,有罪的只是紂王一人,現在已經誅殺了紂王,大家都放心好了。

隨後,他話鋒一轉。周人奪取政權,是上天的命令,你們今後要聽命於周,要互相監督,檢舉舉報,如有不聽周朝的命令而敢於作亂者,一定還會再次出兵討伐。

至此,「社祭」全部完成,對數量眾多的殷商遺民,這是一場恩威並施的震懾。

壓軸大戲即將登場:「獻俘禮」。

武王在收到四路大軍南下大獲全勝的消息後,除了一部分鎮守東方外,率領其餘軍隊班師,凱旋而歸,選定日期在宗周鎬京舉行「獻俘禮」。

「獻俘禮」是在宗周的宗廟裡舉行的,一批最重要的俘虜要在這時候才殺掉。

好像有些疑問,周朝不是號稱奉行周禮嗎?這麼周武王這一套下來,除了殺人就是殺人呢?

在當時,周禮還並沒有創建,周人遵行的也是原來殷商的禮儀。

殷商敬畏上天,經常以戰俘作為犧牲來人祭和人殉。周人剛剛奪取天下,仍然延續殷商舊俗,獻俘殺人也就不意外了。

武王主持典禮,向歷代先王稟告戰事勝利,姜太公舉著高懸紂王頭顱的白色旗幟,以及紂王兩個妻子頭顱的赤色旗幟,先進入廟中。

然後其他周朝文武官員,又舉著高懸其他殷商貴族首級的旗幟陸續進場。

腦補一下畫面,感覺場面非常血腥,但在商周時期,大家對此都習以為常,直到東周時期還仍有地方在沿用這種禮儀。這個禮儀,被稱為:獻馘(guó)。

周武王首先主持殺掉一百人,這一百人被認為是「助紂為虐」罪惡最大的。姜太公主持殺掉大貴族,六師師長主持殺掉小貴族。

當然了,周武王、姜太公、六師師長只是下達命令,並不會親自充當劊子手,實際執行的是司徒、司馬指揮的小官吏們。

隨著手起刀落,人頭落地,慶祝克商的慶典達到了高潮,周人歡呼雀躍,現場奏響了《武》、《萬》、《明明》、《崇禹生開》等莊嚴肅穆又不失隆重的樂曲。

在金鼓鐃歌的鼓樂聲中,這場浩大的開國典禮達到了尾聲。

周人通過「告捷禮」、「社祭」、「獻俘禮」,宣揚了國威,振奮了軍心,他們可以自豪的說:天下是我們周國的了!

策劃│撰文:任微言卿

相關焦點

  • 武王伐紂,帝辛之後,世間再無人皇
    歷史書上記載,武王伐紂,皆因紂王無道,濫殺無辜,寵信奸佞,荒淫無度。周武王上承天意下應民心,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君。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認同,甚至認為紂王不僅不是無道昏君,還是一代聖君,年輕有為。西周不過是紂王四處徵討之機,趁虛而入,取而代之,之後又將紂王汙名化。而在一些小說中,故事則更為精彩。最經典的當屬《封神演義》,一場人間戰爭,變成了神仙打架,高來高去。商朝沒做錯什麼,一直安享太平盛世六百餘年。到了紂王這一代依然是沒有腐朽敗落的跡象: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
  • 陝西老農刨出3000年前國寶,記錄天文怪象,解開武王伐紂謎團
    我們舉一個例子《封神榜》,《封神榜》雖然是明朝人所作,內容也屬於神怪小說一類,但是卻反映出了深刻的歷史問題,例如商朝時期人皇的地位與天皇、地皇相同,人皇的權力是與生俱來的,存在著先天的合法性,然而到了周王朝時期,人皇的地位瞬間下滑,唯天意馬首是瞻,周武王為了給自己找一個合理的造反理由,便提出了「上天惟德是輔」的觀念,在確定了政治合法性之後,便開始了後來我們眾所周知的武王伐紂。
  •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又是一部姬發和子魚的愛情史嗎?其實不然!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主線是興周滅紂,封神大戰,不少仙凡死於戰亂,運氣好可以上封神榜;還有一副線,自始至終貫穿姬發和子魚的纏綿愛情,武王為了愛情曾幾次險些壞了大事。有人認為武王大奇葩了,開國君主成就大業不應有兒女情長,其實不然。封神大戰,另擇明主,不但要有戰場經歷,更要有患難與共、心繫萬民的高尚情懷,這樣才能成為一代明君!因此武王姬發需要全方位磨練。
  • 品一品《封神演義》與《武王伐紂平話》中妲己的殘忍形象塑造
    《封神演義》與《武王伐討平話》的情節都是圍繞著「武王伐紂」的故事展開的。對於伐紂的原因,兩者也有很多共通的原因,如紂王的暴虐、妲己的殘忍。然而,兩部作品在紂王與妲己的形象上出現了不同的傾向。今天我們主要根據典籍與小說中所塑造的不同的妲己的形象來探討原因。作為中國歷史上名聲最為「顯赫」的禍國妖妃,蘇妲己毫無疑問是教科書一般被牢牢釘在恥辱柱上的存在。
  •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是姬發和紫玉之間的另一個愛情故事嗎?否則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的主線,主線是復興周朝,毀滅周朝,封神大戰,許多神仙在戰爭中死去,幸運地去了封神榜;還有一句話貫穿了姬發和子玉之間的愛情,武王幾次差點毀了大事。有人認為吳王是一朵奇葩,開國其實不應該成就兒女情長。要成為明君、封神大戰一代,不僅要有戰場經驗,更要有高尚患難與共、關愛人民的感情!因此吳王姬需要全方位的訓練。
  • 西周滅亡早有預兆,周恭王全力治國,奈何子孫不遵,無奈王朝滅亡
    大家對於西周這個朝代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武王伐紂和烽火戲諸侯了。特別是武王伐紂,被香港和大陸拍成多部影視作品,為這個久遠的朝代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西周一共傳了12王11代,是我國歷史上奴隸社會發展的鼎盛王朝。
  • 武王伐紂時,朝歌相安無事,而後為何又變成一片廢墟?
    姬昌的父親原本是商朝的西伯侯,父親死後,姬昌便繼承了父親的位置成為新的西伯侯,而他的封地就是西岐,按照歷史記載,我們大致可以確定,西周時所說的西岐應該是現在的陝西省岐山縣。
  • 封神榜的故事家喻戶曉,歷史上真實的武王伐紂是怎樣的?
    01一部《封神演義》,讓武王伐紂的故事家喻戶曉。各種暴政和令人髮指的罪行,《封神演義》裡的紂王簡直就是天字第一號暴君,妲己就是典型的「紅顏禍水」的形象……02「武王伐紂03不過,這畢竟是小說裡的世界但是歷史上真實的武王伐紂
  • 出身東方的伏羲為何落戶天水,還得從武王伐紂、秦人西遷說起!
    這時候就可以大膽懷疑,如果他是燧人氏之子,沒有生在天水的道理,畢竟,天水一代在西周早期還是戎狄雜居,而且勢力非常大。如果沒有生在天水,那伏羲為何最後落戶天水?歪史以為,要解釋並不困難,這裡需要關注幾個關鍵人物和歷史事件,武王伐紂、嬴人西遷、太昊、少昊、清華簡。這些都和伏羲落後天水有著重要關係。
  • 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盟
    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異母弟姬奭(即召公),是武王兩個得力的助手。 此時,紂的暴政卻越來越厲害了。商朝的貴族王子比幹和箕子、微子非常擔心,苦苦地勸說他別這樣胡鬧下去。紂不但不聽,反而發起火來,把比幹殺了,還慘無人道地叫人剖開比幹的胸膛,把他的心掏出來,說要看看比幹長的是什麼心眼兒。箕子裝作發瘋,雖然免了一死,也被罰作奴隸,囚禁起來。
  • 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 拜祖大典在山西高平隆重舉行
    5月30日上午,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第五屆(庚子年)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大典在高平炎帝陵隆重舉行。今年拜祖大典以「兩岸同祖共祈福,神農炎帝佑中華」為主題,堅持「線下簡約莊重、線上隆重熱烈、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減、傳承性不變」的原則,推出「雲拜祖」平臺,吸引臺灣同胞和全球華人網上拜祖炎帝。同時開設第二演播室,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魯健與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孟憲實兩位專家就弘揚炎帝文化進行了專題訪談。
  • 封神演義中武王伐紂在江都的遺蹟——紂臣墩
    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罪,不可以不畢伐。」武王便趁紂王分兵南下討伐夷方的時機,精心準備後親自率師伐紂,與紂王會戰於牧野。 「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距武王」,但「紂師雖眾,皆無戰之心,必欲武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紂王見自己被困,便飛命蜚廉回師援救。
  • 美術名畫記 | 《開國大典》:一幅具有民族氣派的油畫經典
    《開國大典》董希文 好的美術作品能超越不同時代的壁壘,給人帶來經久不息的心靈體驗,這些美術作品就像濃鬱的陳香,隨著時間的流逝終能沉澱成經典。 《開國大典》創作伊始,董希文就「企圖把它畫成一幅與平常的西洋風的繪畫不同的具有民族氣派的油畫。」 董希文在後來公開發表的《開國大典》創作經驗中詳細介紹了他在處理人物和環境的關係上,是如何吸取中國古代繪畫傳統創作方法的。
  • 六年級上冊語文同步課時特訓第二單元《7開國大典》答案參考
    六年級上冊語文同步課時特訓第二單元《7開國大典》答案參考字詞階梯一、看拼音,寫詞語。1.急走,奔跑 參加開國大典的急迫、喜悅2.投射 熱切盼望見到毛主席3.遊行隊伍 人潮湧動的情景4.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人民從此當家做主了
  • 《封神榜》封了365位正神,姬昌作為開國君主,為何榜上無名?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封神演義》這部小說,它是以武王伐紂為時代背景的一部神魔巨著。在《封神演義》中,闡截二教弟子為了各自的利益,加入不同的陣營。最終,以元始天尊為首的闡教獲勝,通天教主門下的弟子死傷慘重。
  • 報料:鍾傑主演《封神演義之武王伐紂》周武王角色
    報料:鍾傑主演《封神演義之武王伐紂》周武王角色中國黃河旅遊網綜藝頻道訊:據知道情人提供消息,亞洲刀劍合璧第一人鍾傑和其新搭檔正在陝西周城排練拍攝一部封神演義武王伐紂內容的影視大片。在片中鍾傑主演周武王。個人事跡鍾傑,男,1991年6月28,漢,退伍軍人。
  • 老軍人憶開國大典:身著繳獲的國民黨軍裝
    提起國慶大典,駱英笑逐顏開。 他曾經參加開國大典,曾經連續四次負責空軍檢閱時的通訊工作。而且,每逢檢閱,他總是第一個來到機場,最後一個離開。「18個小時裡只吃了一頓」,飯駱英說,參加開國大典時,他穿的是從國民黨手裡繳獲的黃色軍裝。他是國家第一批陸空班的學員,曾先後五次參加國慶大典,負責保衛和通訊聯絡。他就是駱英——一位雖年近八旬卻仍然精神抖擻的老人。昨天,記者在市氣象局宿舍見到了這位78歲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與國慶大典的故事。
  • 《決勝時刻》讓人期待的,不只是最後4分鐘彩色開國大典!
    70年大慶的氛圍愈加濃烈,一大批紅色獻禮片正在集結:七位造夢導演共同譜寫新中國讚歌《我和我的祖國》,中國登山隊《攀登者》直面生死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中國機長》「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功脫險創下世界民航史上奇蹟…單是看預告片,那一幕幕或宏偉或震撼的電影畫面都令人熱淚盈眶!而《決勝時刻》作為國慶檔的先行者今日如期上映!
  • 慎終追遠 敬宗拜祖 臺灣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大典儀程遵循古禮,並邀請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林政則擔任主拜官,各界賢達人士參與盛會,儀式莊嚴而隆重。恭拜黃帝祈福康安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三月三,拜軒轅」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肇始春秋,綿延至今。
  • 武王伐紂,號稱正義之師,為什麼會允許陸壓使用邪術
    紂王荒淫無道,百姓民不聊生,於是諸侯反叛,周武王聯合各路諸侯討伐紂王,於是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封神大戰。文王、武王德高仁厚,愛民如子,興仁義之師推翻昏君暴政。然而,既然是仁義之師,為什麼在伐紂過程中會使用巫法邪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