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拓數據|優衣庫的成功,不只是快時尚,還有數位化

2020-12-17 全拓數據

說起快時尚,西班牙的ZARA、瑞典的H&M和日本的優衣庫可以說是業界的三大巨頭,佔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而近兩年卻出現了不一樣的局面,在快時尚業績下滑的大趨勢下,H&M2018年以來股價累計下跌6.3%,Zara2019年來股價累計下跌11%,反觀這邊,在優衣庫身上依然看不到任何要衰落的影子。

如果經常逛街你會發現,優衣庫跟快時尚並不是一回事。

ZARA和H&M等快時尚一直以來緊追時尚潮流,不斷上新變換風格,通過「秀場款」和「設計師款」來彰顯品牌格調;而優衣庫則主打簡單樸實的基礎款,每一季度投放的新商品數不過500種,還不到前者的10%,個別基本款更是萬年不變,優衣庫更追求面料的變化,在開發新材質上投入了很大的成本。

2003年,優衣庫推出HEATTECH系列自發熱溫度內衣,持續暢銷了十幾年。這一面料的產品也從男性內衣、女裝,一直覆蓋到T恤、襪子等。之後的超薄羽絨服,輕薄柔軟,易於穿脫攜帶,適合通勤,也成了優衣庫的拳頭產品。

夏天,它有 AIRism系列「會呼吸」的內衣,透氣清爽。受疫情影響,今天夏天,優衣庫還將AIRism功能內衣所用材料運用到製作口罩上,不僅能達到有利的防護作用,還具有良好的散熱性和透氣性,夏天佩戴也不悶熱。

當然,如果只是常年售賣普通款衣服,優衣庫的「基本款」也很難對上年輕人的調。為了討好年輕人,優衣庫近幾年還作出了很多改變,聯名款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與愛馬仕女裝總監合作的U系列或動漫公司合作的UT系列,就是在基本款式的T恤上,點綴不同的圖案,以此來提升文化氣質。並且,還打破了設計師服裝只適合在特定場合穿的缺陷,讓設計感走向日常。

拋開疫情影響不說,在服裝業這幾年很多品牌都遭遇寒冬,優衣庫也受到波動,但對比同行來看成績還是不錯的,特別針對中國市場。

2018年-2019年,優衣庫中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3%,至5025億日元(300多億人民幣);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0.8%,達到了890億日元。

不但如此,它的線上銷售也非常猛,優衣庫已經連續六年蟬聯天貓雙十一服裝類TOP1。去年雙十一當日銷售額突破15億,男女裝細分銷售額它都排在第一,甚至就連內衣銷售,一不小心還拿了一個第二。

就連柳井正都說過:優衣庫的成功,有一半歸功於中國市場。

除了業績上的突出表現,優衣庫這兩年在技術和數據化的應用層面的突破也可圈可點。

6月5日,優衣庫的原宿店正式開業,該店位於日本東京市JR原宿站正對面新落成的多功能複合建築空間」WITH HARAJUKU」的1樓和地下1樓。這家店是一處線下的實體店與數位技術相融合的店面,充分利用了數位技術為顧客提供服務,並讓顧客體驗以原宿為靈感的時尚和文化商品,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將通過廣告視效、服飾搭配和服務等,成為傳遞時尚信息的樞紐。

一樓入口迎面而來的便是全新的「UT POP OUT」主題展售空間,展示當下與各個藝術家和品牌合作,以及跨越音樂及文化等的設計T恤,體現地區共存共榮的願望,同時吸引個性化消費。

位於地下一層的「StyleHint原宿」,是優衣庫第一個與穿搭APP「StyleHint」聯動的銷售空間。優衣庫和GU共同開發的StyleHint是一個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可讓顧客尋找自我風格並與優衣庫服裝搭配。在地下一層的一面牆上裝配240塊自助提示屏,提供給顧客自助搜索,可以拍攝自己適合的衣服,對比判斷。

合作出店的GU從2019年開始啟動數位化預測分析項目,將消費者的需求信息用於商品開發,首先在鞋和包類嘗試。顧客在網上發表個別商品的設計和功能意見,與後臺的分析計算功能聯絡起來,提供數位化商品,這項預測消費、提供數位化商品的功能,值得期待。

全拓數據認為,優衣庫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穩住市場佔位,也給服裝行業帶來一些思考。質高價優的服裝體系,是優衣庫的立身之本;而數位化是在大數據時代的銷售模式。優衣庫利用時尚資源,在實體店提供「值得一去」的特色價值,不僅銷售商品,還通過升級版數位化手段,進行產品打造以及企業經營,綜合起來產生極強的產品力。

相關焦點

  • 快時尚巨頭優衣庫、ZRAR、H&M們如何在2020調整自救
    隨著2020突如其來的疫情,上半年全球的快時尚市場一片慘澹,GAP現金流告急、ZARA和H&M關店裁員、優衣庫收入下跌。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包括H&M、ZARA、優衣庫、MJstyle、MUJI、UR、C&A、GAP在內的8個快時尚品牌,在內地共新增203家門店,在2019年創歷史新低的基礎上再次刷新最低紀錄。
  • 全拓數據|給「揚手即停」的計程車裝一對「數位化」的風火輪
    全拓數據顯示,2009-2013年,中國計程車車輛規模增速在3%左右,2013年後增速逐年下降,2017年開始不增反降。從保有量來看,我國計程車車輛從2009年不到120萬輛的規模逐年增長,在2016年達到140.4萬輛後開始下跌,打車出行供給端未能滿足新增人口的需求。
  • 全拓數據 | 給「揚手即停」的計程車裝一對「數位化」的風火輪
    全拓數據顯示,2009-2013年,中國計程車車輛規模增速在3%左右,2013年後增速逐年下降,2017年開始不增反降。從保有量來看,我國計程車車輛從2009年不到120萬輛的規模逐年增長,在2016年達到140.4萬輛後開始下跌,打車出行供給端未能滿足新增人口的需求。
  • 穿不起的優衣庫,還能保住「快時尚零售之王」的寶座嗎?
    優衣庫誓要把中國消費者一網打盡的豪言壯語讓人震驚,但在快時尚節節敗退、消費下沉和後疫情時代人們愈發謹慎的消費心態之下,優衣庫又想偷偷漲價,又想繼續拴緊消費者的心,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在其他快時尚服裝品牌搶奪時尚、流行的服裝市場時,優衣庫獨樹一幟,專注於銷售基礎款服裝,為沒錢買大牌服裝、又沒有精力選購好看衣物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隨挑隨走」的自助倉庫。優衣庫有將近70%的產品都是基礎款,每年推出的新款只有Zara的1/20。
  • 優衣庫日本新店透露出哪些數位化的信號?
    來源/聯商網(www.linkshop.com)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圖片/DIAMOND Chain Store雜誌6月5日,優衣庫帶有時尚和數位化味道的原宿店開業亮相。優衣庫的特性到底是什麼?
  • 2019上半年,快時尚優衣庫都做了些什麼?
    快時尚品牌在國內市場有退出、有關店、有逆襲……,在國內市場格局日漸明朗的今天,快時尚們爭分奪秒地各施拳腳,鞏固自身地位。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作為其中的一員動作頻頻,並且高頻率地讓人刷爆朋友圈,2019年上半年它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 2019年快時尚新增218家門店創新低:優衣庫最快,ZARA、MUJI「水逆」
    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2019年,包括H&M、ZARA、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MJstyle、無印良品、UR、C&A、GAP在內的8個快時尚品牌,在內地共新增218家門店(不含升級重裝門店),創歷史新低。   短短四年,國內快時尚從輝煌走向黯淡,令人唏噓。
  • 從優衣庫看數位化時代下的「顛覆」與「微創新」
    消費已連續六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數位化時代的到來,讓處在這場數字革命前沿的零售行業率先發生改變,包括購物與分享的方式、與消費者的互動等,線上與線下在業務上不斷融合,產業供應鏈趨向於更加高效的流程一體化。隨著數據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平臺、門店、消費者逐步建立起數字聯接,基於數據分析實現智慧化決策。
  • 優衣庫母公司轉虧,Superdry敗走中國……全球快時尚何時走出至暗...
    「當你宅在家裡不用去公司、不去外面吃飯、不去參加活動時,對服裝的需求幾乎不存在。」在疫情的影響下,一些在全球坐擁快時尚帝國的大型集團也一樣受到衝擊。根據迅銷日前公布的數據,其2020財年前三季度綜合收益總額為15449億日元(較上年度同期下降15.2%),綜合經營溢利總額為1323億日元(同比下降46.6%)。
  • 快時尚品牌的自救計劃!
    難道快時尚就此沉淪,直至消亡?其實,它們的自救行動早已開始 !越來越多的快時尚企業布局數位化,通過數位化布局縮減成本,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消費體驗。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近年一直努力開展數位化轉型策略,該集團2019年的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於旗下品牌的產品創新,以及在數位化技術支持下在線上線下門店提供的高質量服務與體驗。優衣庫通過「有明計劃」將設計、生產、製造、銷售到全員的工作方式都導入數位化。
  • 優衣庫母公司營利雙跌 快時尚品牌發力中國市場
    來源:中國經營報優衣庫母公司營利雙跌 快時尚品牌發力中國市場本報記者/許禮清/孫吉正/北京報導疫情之下,快時尚品牌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優衣庫也不例外。近日,優衣庫母公司訊銷集團發布2020財政年度前三季度(2019年9月~2020年5月)業績概要,前三季度營利雙降。具體到第三季度(即2020年3月~2020年5月),更是出現了虧損。結合訊銷集團、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和H&M各自的業績報告可以看出,快時尚品牌當下面臨的境遇並不樂觀,但中國市場則是他們賴以恢復的「主要戰場」。
  • ZARA在中國失寵:開店數量下降,兄弟品牌明後年撤離,快時尚不香了?
    商業地產自2009年掀起開發熱潮,到2013年達到開業高峰,不少地產項目把快時尚當做引流品牌,催生了快時尚品牌的急劇擴充。公開數據表明,截至2013年底,包括優衣庫、ZARA、H&M在內的10個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開店近1000家。但由於開業面積遠超過零售消費額增長,此後商業地產尤其購物中心面臨空置率高企、租金下滑的困境。
  • 優衣庫的新零售試驗場
    2019年,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敗走中國,ZARA關店數量創新高……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服裝行業雪上加霜,連耐克、阿迪達斯,各種奢侈大牌,開始裁員、緊縮線下業務。線下真的不行了麼?按照統計數據,我國零售業線下佔比80%以上,服裝零售業線下銷售這塊巨大的市場,很難憑空消失。
  • 快時尚品牌節節敗退,GU憑什麼勢如破竹?揭秘優衣庫師妹逆襲真相
    2015年1月,英國快時尚品牌 TOPSHOP 從日本市場撤退;2016年8月,H&M 集團旗下品牌 Monki 從日本市場撤退;2019年10月,美國洛杉磯快時尚零售商 Forever 21 從日本市場撤退;……
  • 林氏木業天貓超級品牌日,金馬影后馬思純帶你領略家居快時尚
    在直播現場,林氏木業還同時連麥線下25家門店,與線上旗艦店上下聯動,成功將多風格全品類的產品戰略融入了全渠道,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新零售模式,營造一個專屬於林氏木業的雙十一狂歡。  引領「快時尚」,做家居界的優衣庫  在市場年輕化的驅使下,家居「快時尚」勢必會成為未來家具企業轉型的方向。
  • 要在中國新開3000門店的「優衣庫」,做對了什麼?
    為什麼「Made for all」——既不做市場細分、也不鎖定具體目標人群——這個跟現代營銷學理論完全背離的品牌定位卻能令優衣庫獲得成功?從孟加拉國的達卡到倫敦和紐約,目前還沒有看到像優衣庫這樣擁有如此廣闊市場的品牌。 如果說傳統服裝行業在創造相互聯繫的產品,那麼優衣庫為顧客打造的是一個個模塊,或者說一套『工具箱』。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拼搭組合這些模塊和工具。 我認為,時尚和個性不在於衣服,而在於人本身。衣服只是展現個性的工具而已,時尚是為挖掘人們的魅力而存在的,而非人們去迎合時尚。」
  • 優衣庫與KAWS聯名T恤被瘋搶:營銷噱頭還是時尚藝術?
    優衣庫引發搶購熱潮 優衣庫引發了一場堪比星巴克貓爪杯的排隊搶購熱潮。 6月3日,快時尚品牌優衣庫與紐約藝術家KAWS第六季的聯名款T恤在優衣庫全國店鋪與優衣庫官網發售。
  • 「KAWS×優衣庫」遭哄搶,快時尚聯名「爆點」將至?
    「KAWS×優衣庫」系列宣傳海報。圖片來源/品牌供圖日前,優衣庫與KAWS聯名系列遭哄搶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發酵,有不少人質疑這是優衣庫刻意策劃的「哄搶營銷」。對此,記者聯繫到優衣庫方面,相關工作人員否認了這種說法。
  • 2019年快時尚新增218家門店創新低:優衣庫最快
    短短四年,國內快時尚從輝煌走向黯淡,令人唏噓。過去一年,行業兩極分化趨勢愈加明顯,多個品牌遭遇「水逆」暴擊,甚至撤出中國。天平的那端,優衣庫的神話還在繼續。多個快時尚品牌幾年在年內只開了218家門店,創下歷史新低。
  • 曾碾壓Zara優衣庫,「快時尚之王」宣布破產!最好穿的牛仔褲,以後都...
    在2020倒計時之際,又一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品牌宣布破產——當年碾壓Zara的「快時尚之王」Topshop,要倒閉了。這麼一個深得民心的快時尚品牌, 在創立56年後黯然退場 ,著實讓人感到唏噓。要知道,這個被稱為 「商業奇蹟」 的快時尚品牌,曾經是多麼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