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發展鄉村遊 走上致富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嘭」,李發果撐開雨傘,向剛停下的旅遊大巴車走去。她是雲南省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的旅遊引導員。
從古榕區拾級而上,不一會兒到了佤族文化民俗館,這裡記載著村子的歷史。該村有500多年歷史,是中國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佤、漢、白、傣等多民族群眾和諧共處。坐擁生態美景和民族文化資源,司莫拉不斷吸引著天南地北的遊客慕名而來。
村民孟忠賢和孟留賢兩家斜對門,兩家都在施工建農家樂,準備迎接今年「十一」黃金周。
裝飾外牆的老羊河石高高壘起,遮蓋屋頂的棕樹葉片堆了一地,孟留賢的兒子孟洪孝正在家裡忙活。去年5月他在騰衝機場當搬運工,熙來攘往的遊客讓他動了開農家樂的念頭。「已投入了七八萬元,總共估計得投入20萬元,但看這旅遊發展勢頭,幾年就能賺回來。」孟洪孝信心滿滿。
看好旅遊前景的還有趙仁新,他家早就辦起農家樂了。趙仁新專門到西盟佤族自治縣學習佤族水酒製作,自己開發了胭脂果酒。「這幾個月遊客數量增長快,文旅結合潛力大。」
去年,司莫拉被評為3A級景區。「今年8月,司莫拉最多一天來了4000多人!」司莫拉佤族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魏禹很興奮。
司莫拉吃上旅遊飯,是一步步摸索來的。
2012年,「村村通工程」進了寨子。政策推動加村民主動,打通了司莫拉到清水鄉政府的山路,村內道路也全部硬化。2015年起,村裡又發展「一村一品」,栽花種果調整種植業結構。2017年起,司莫拉開始規劃發展鄉村旅遊,停車場、文化廣場等配套設施讓村子煥然一新。
對司莫拉的發展歷程,三家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總結:一邊發展,一邊探索。
司莫拉發展鄉村旅遊有兩難:一是競爭壓力大,騰衝市旅遊資源豐富,和順古鎮等早已蜚聲海內外;二是產業基礎薄弱,村裡農家樂、民宿服務質量不高,遊客來了也留不住。
起初,騰衝市圍繞「吃住行遊娛購」,將司莫拉統一規劃,由公司統一經營。但在推進中一些村民有不同意見。以李發果為例,她家被劃為民族文化展示區,兩間房被租用做藤編展示館。但李發果一心想開民宿。
走訪了解群眾的意願,市裡、鄉裡調整思路,重在搭建平臺幫助群眾幹。為此,司莫拉成立專門工作小組。「誰家想做民宿,誰家想做農家樂,我們一一記錄在冊並聯繫有關部門做好服務;有群眾擅長做小吃,我們就鼓勵他擺攤賣給遊客。」趙家清說。
今年6月,司莫拉成立了幸福佤鄉旅遊專業合作社,村民通過資源入股,人人都有分紅拿,還能當解說員、保潔員、景區管理員領工資。
離開司莫拉,記者耳邊迴響起《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旋律:「共產黨光輝照邊疆,山笑水笑人歡樂。社會主義好哎,架起幸福橋。哎……道路越走越寬闊,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