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黃河岸畔:藏香豬引出致富路 鄉村遊帶來好生活

2020-12-22 中國青年網

圖為夏季「美地花田農場」。 杜海濤 攝

  中新網青海貴德12月19日電 題:青海黃河岸畔:藏香豬引出致富路 鄉村遊帶來好生活

  作者 祁增蓓

  家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河西鎮瓦家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徐德鋒是一位獨居老人,年關將至,徐德鋒剛剛拿到今年養藏香豬的3000元收益。

  藏香豬,又名「人參豬」和「蕨麻豬」,以其獨特的營養價值、細嫩的肉質著稱,頗受市場青睞。藏香豬還是我國唯一的放牧型豬種生長在海拔3000至4000米的高原地帶,生長周期慢,成年豬平均體重不足50公斤,市場價可達到每斤70至90元左右。

  拿國家補助度日的徐德鋒,每個月只有350元的低保金,冬天800元的烤火費。直到2年前,興業銀行西寧分行向團結村、瓦家村10戶貧困戶每戶發放了2萬元專項扶貧免息貸款,用於特色藏香豬養殖項目,將金融扶貧落到實處,幫助農戶脫貧、脫困,徐德鋒便是其中一戶。

圖為藏香豬。 祁增蓓 攝

  免息貸款和特色藏香豬養殖項目同時解決了像徐德鋒一樣的貧困戶面臨的「資金困難和不知道該幹什麼」的兩大難題,徐德鋒直言:「我也沒想到銀行貸款還能免息,相當於每年都能淨賺3000元。」

  通過金融精準扶貧,小小的藏香豬「拱出」一條致富路,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金豬」,徐德鋒一遍遍數著手裡的錢,高興地說:「目前每斤藏香豬肉能賣到1公斤100多元,是普通豬肉零售價的2倍多。」

  貴德縣位於青海省東部的黃河谷地,境內山青水秀,自然環境優美,素有「高原小江南」、「梨都之鄉」和青海省會西寧市「後花園」之美譽。伴隨貴德明清古建築群的發現和「天下黃河貴德清」,貴德縣被更多的人熟知。

  距離貴德縣20餘公裡的河西鎮團結村,全村57戶,213人,山大溝深,交通閉塞,經濟基礎差,村民收入來源單一。2015年,團結村「兩委」班子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青海三兄弟生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實施美地花田產業扶貧示範園區項目,採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創業扶貧等多種形式精準扶貧。

  2017年,貴德縣統籌團結村等8個鄰近村的2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資金,與青海三兄弟生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發展鄉村旅遊,打造「美地花田農場」。

  青海三兄弟生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海濤介紹,「美地花田農場」集花田觀光、休閒度假、青少年研學旅行、戶外探險、原生態畜禽產品生產銷售為一體,每年都會創造5000餘個工作崗位,讓貧困民眾在家門口就有一份收入。

  村民蘭措卓瑪是團結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農場的務工人員,負責除草、修剪花枝等工作,「在這兒幹活離家近,一年下來工資能有2萬元。」

  過去3年多來,「美地花田農場」向周邊地區提供的各類就業用工量累計上萬個,發放工資270多萬元,與貧困戶分紅43.5萬元,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租賃費32.5萬元。

  杜海濤感嘆:「旅遊旺季,滿天星、天人菊等花卉開滿農場,各地遊客紛至沓來,村容村貌、人居環境、出行條件都因為鄉村旅遊得到了改善,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完)

相關焦點

  • 青海黃河岸畔「脫貧戰歌」:村民感受「穩穩的幸福」
    顏軍 攝中新網西寧1月12日電 題:青海黃河岸畔「脫貧戰歌」:村民感受「穩穩的幸福」作者 才讓本 潘雨潔冬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常牧鎮曲丹峪集中安置點內,寬敞的柏油路兩旁樓房林立,便民服務大廳門前的小廣場上,幾位牧民正在聊天,遠處白雪皚皚的草山上,牛羊悠閒漫步,山腳下的校園傳出朗朗書聲…2020年4月,該州實現了絕對貧困全面清零。
  • 來自香格裡拉的藏香豬,真的比一般豬要好嗎?
    來自香格裡拉的藏香豬,真的比一般豬要好嗎?在物質條件缺乏的過去,豬肉常常和節日緊緊聯繫在一起,能夠美美地吃一頓豬肉,成為中國百姓最淳樸的記憶。然而,當豬肉從節日的專享漸漸成為每餐的飲食,許多人也開始覺得,豬肉似乎沒有以前那麼好吃。
  • 小康路上丨衡陽縣「豬倌」山中放養藏香豬 自力更生摘「窮帽」
    藏香豬野性較強,除早晚餵南瓜、紅薯外,藏香豬都是自行在野外覓食。「聽說井頭鎮一個養殖基地有一批藏香豬需要轉手,你有興趣沒?」2017年12月的一天,匯水村扶貧專幹胡啟良給劉明穆提供了一條信息。「村裡山林多,各種飼料豐富,聽說藏香豬好賣又好養,不試試怎行?」
  • 「青海人遊青海」帶來了什麼
    一次座談會「談」出的危與機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省文旅行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央視13個頻道和央廣3個頻率在黃金時段集中推出公益廣告,「大美青海·旅遊淨地」的品牌開始推出,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取得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與此同時,另一項針對全省文旅行業復工復產的活動同步啟動——「青海人遊青海」。
  • 青海黃河岸邊德吉村:燒柴燒煤邁向電氣化
    2016年8月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德吉村集中搬遷項目開工建設,讓農牧民從海拔2600米的乾旱山頭,到海拔1900多米的黃河岸畔。郭毛 攝  2019年,中國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針對德吉村內普遍使用燃煤、柴薪作為主要生活能源,造成鄉村環境汙染的用能現狀開展調研排查。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制定以電熱炕替代土炕、電炊具替代炊具為主的清潔「電能替代」措施。  「電熱炕溫暖又乾淨,和土炕相比,睡覺時一點都不乾燥。」德吉村村民夏吾東智說。
  • 學好技能好致富_扶貧_中國西藏網
    「我現在經營的青崗林藏香豬養殖合作社,成立至今已經有五年了,去年參加藏香豬養殖合作社的五戶家庭,都拿到了分紅,最高的達到了20萬元。現在合作社一年盈利能夠達到90萬元左右。」達娃次仁開心地說。  達娃次仁來自巴宜區米瑞鄉通麥村,是青崗林藏香豬養殖合作社的負責人。
  • 雲南騰衝清水鄉司莫拉佤族村:發展鄉村遊 走上致富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發展鄉村遊 走上致富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嘭」,李發果撐開雨傘,向剛停下的旅遊大巴車走去。她是雲南省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的旅遊引導員。2017年起,司莫拉開始規劃發展鄉村旅遊,停車場、文化廣場等配套設施讓村子煥然一新。對司莫拉的發展歷程,三家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總結:一邊發展,一邊探索。司莫拉發展鄉村旅遊有兩難:一是競爭壓力大,騰衝市旅遊資源豐富,和順古鎮等早已蜚聲海內外;二是產業基礎薄弱,村裡農家樂、民宿服務質量不高,遊客來了也留不住。
  • 發展鄉村遊 走上致富路!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注騰衝清水鄉司莫拉佤族村
    雲南騰衝清水鄉司莫拉佤族村發展鄉村遊 走上致富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本報記者 張 帆 徐元鋒 葉傳增 劉樂藝《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1月26日 第 02 版)2017年起,司莫拉開始規劃發展鄉村旅遊,停車場、文化廣場等配套設施讓村子煥然一新。對司莫拉的發展歷程,三家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總結:一邊發展,一邊探索。司莫拉發展鄉村旅遊有兩難:一是競爭壓力大,騰衝市旅遊資源豐富,和順古鎮等早已蜚聲海內外;二是產業基礎薄弱,村裡農家樂、民宿服務質量不高,遊客來了也留不住。
  • 修好美麗鄉村路,開闢致富新天地 小山溝變身網紅打卡地
    ,讓這條連接孟津西部山區的「四好農村公路」引來眾多的旅遊觀光者。而現在,一條5公裡長的水泥硬化路穿村而過,將上梭欏溝村與外面的世界連接了起來。路修好了,該村積極探索全域旅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融合發展道路,努力以全域旅遊促進全域脫貧。如今,美術寫生、婚紗攝影、戶外拓展、農家餐廳等走上了對外推介的「主舞臺」,成了當地群眾增收的「聚寶盆」、城市居民回憶鄉愁的「故園」和暢享自然的網紅打卡地。  經過「精雕細琢」,孟津縣眾多山村舊貌換了新顏。
  • 青海農牧民:綠色小康路 越走越帶勁
    青海農牧民:綠色小康路 越走越帶勁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豪  2020-09-16 對草原有特殊情感的索成第一時間報名,負責鬥江村周邊
  • 平塘縣金塘村:養一群會聽歌的生態豬 走一條有奔頭的產業路
    產業選擇:起步之年不走尋常路,村裡養起藏香豬,村支書成了「土專家」  2017年金塘村爭取到了財政扶貧資金50萬元。經過多方比較,金塘村選擇了養殖藏香豬,跑到四川考察買回了172頭仔豬和母豬,圈舍就選擇在山峰環抱的一片谷地中。
  • 2020年中國·青海(貴德)搶渡黃河極限挑戰邀請賽開賽
    運動員激烈角逐12月26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黃河之濱風和日麗,黃河水流湍急,岸邊人頭攢動。來自山東、山西、湖北、甘肅、四川以及青海在內的12個省和地區的運動員參加「中國體育彩票杯」2020年中國·青海(貴德)搶渡黃河極限挑戰邀請賽。
  •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2020-05-17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瑞金:「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鋪就了一條條鄉村振興快車道12月18日,記者在黃柏鄉龍湖村坳背崗萬畝臍橙園看到柏油馬路屬於「四好農村路」,自從修好以後,給當地村民出行和臍橙銷售帶來極大便利。
  • 【十三五成就巡禮】平壩:完善交通網 打通致富路
    「十三五期間,花柱村各項工作都有了顯著的提升。下一步我村將圍繞農旅結合來做文章,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連接。景剛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兩委的幫扶下開辦養殖場,發展養豬產業,每年出欄的60多頭豬通過新修產業路銷往平壩周邊地區。
  • 青海大通:遜讓山中好風光
    位於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西北山巒中的遜讓鄉上後拉村,是個典型青海農區腦山村,海拔高,自然條件差,土地貧瘠,全村55戶人家守著一畝二分地無計可施。  「除了好風光,村裡別無特產,發展沒起色,致富沒辦法,直到去年就因為來了『貴人』,村裡一下子就大變樣啊,大傢伙也看到希望了。」白國成感慨著的這個「貴人」就是國內著名企業——碧桂園集團。  「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示精神,我們碧桂園集團自2019年10月起在青海省大通縣遜讓鄉莊頭村、八裡村和上後拉村探索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工作。」
  • 養好脫貧豬 走上致富路
    儘管起早貪黑,但一年的收入也只能勉強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家庭情況每況愈下,生活逐漸陷入了困境。2014年底,李明亮被識別為貧困戶,這讓李明亮既高興又犯愁,雖然一家人可以享受相關扶貧政策,但是貧困戶的帽子戴著也不光榮。「種小麥、稻穀掙不到錢,何不乾脆試試養豬?」李明亮腦海裡剛剛冒出這個想法,很快又被他自己否定了。「我一沒有本錢二沒有技術,怎麼搞得起來。」
  • 黃河岸邊傳來「扎西德勒」
    寒冬時節,碧綠的黃河水自青藏高原蜿蜒盤下,在尖扎段匯入當順山懷中。依山傍水,柏油路寬,一排排新修的藏式農家樂鱗次櫛比,這裡是青海尖扎縣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昂拉鄉德吉村。村民加羊索南家的廚房裡,剛烹好的藏式牛肉湯徐徐冒著熱氣,金黃的大餅焦香四溢。時值旅遊淡季,但加羊索南依然把農家樂收拾得乾乾淨淨。
  • 《寶藏般的鄉村》描繪動人的鄉村生活圖景,挖掘寶藏「種草」心間
    看到如此宜居、悠閒的好地方,你是不是瞬間被「種草」,想要告別城市喧囂,去縱情山水,睡個好覺?《寶藏般的鄉村》首站抵達貴州雷山在浙江衛視體驗式鄉村漫遊綜藝《寶藏般的鄉村》中,寶藏發掘之旅的第一站就是如此愜意。
  • 青海大通:遜讓山中風光好
    位於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西北山巒中的遜讓鄉上後拉村,是個典型青海農區腦山村,海拔高,自然條件差,土地貧瘠,全村55戶人家守著一畝二分地無計可施。「除了好風光,村裡別無特產,發展沒起色,致富沒辦法,直到去年就因為來了『貴人』,村裡一下子就大變樣啊,大傢伙也看到希望了。」